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613发布日期:2019-11-12 23:3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属于尾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

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尾气中含有较多的固体颗粒,这种固体颗粒能够直接导致PM2.5的产生,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尾气的过滤也逐渐得到重视。目前,较为简单的过滤方法就是在汽车的排气筒增加过滤装置,这种过滤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尾气的污染,尤其是对于固体粉尘的过滤具有较好的作用。

但现有技术中的尾气过滤装置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对于被收集的粉尘不易清理,必须有专业人士或动手能力较好的驾驶者才能完成清理,并且清理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这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明显是不现实的,很多车主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久而久之,尾气过滤装置就失去了作用。因此设计一种易清洁粉尘的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对于提升过滤装置的使用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清洁收集粉尘的汽车尾气过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过滤桶、集灰仓及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及第三支撑架,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孔、连接板,所述第三支撑架设置于进气孔的内部,第三支撑架的中心通过右中心轴,所述过滤桶的外表面设有过滤层,内表面设有若干沿过滤桶内表面等距分布的内齿片;

所述过滤桶的两端分别设有圆锥段、翻边,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中心通过左中心轴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边沿通过支撑架翻边连接于翻边,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外沿连接于外壳的内表面;

所述左中心轴设有相连接的通孔及喷嘴,所述通孔连接进气管,所述喷嘴朝向内齿片;

所述集灰仓设置于外壳的下端,所述外壳的集灰仓连接面设有网孔板,所述集灰仓通过回风管连接进气孔。

具体的,前述的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还设有挡片,所述挡片有多个,挡片的高度从进气孔至第二支撑架依次增加。

具体的,前述的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挡片沿外壳的轴向距离相等。

具体的,前述的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下沿设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沿均设有连接板凸起,所述连接板凸起连接于集灰仓的侧部,所述集灰仓上沿与外壳之间还设有密封装置。

具体的,前述的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通孔连接端对端还设有进气嘴。

具体的,前述的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中心轴的外表面还设有挡圈,所述挡圈设置于第三支撑架与圆锥段之间。

具体的,前述的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的材质是尼龙或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收集的灰尘清洁,整个操作过程只需定期通入压缩空气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用性好,对于动手能力要求较低,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车主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架结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外壳;2-过滤桶;3-内齿片;4-第一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6-左中心轴;7-进气管;8-回风管;9-集灰仓;11-进气孔;12-挡片;13-第三支撑架;14-网孔板;15-连接板;151-连接板凸起;21-圆锥段;22-翻边;23-右中心轴;231-挡圈;41-支撑架翻边;61-通孔;62-喷嘴;71-进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过滤装置,包括外壳1、过滤桶2、集灰仓9及若干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及第三支撑架13,外壳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孔11、连接板15,第三支撑架13设置于进气孔11的内部,第三支撑架13的中心通过右中心轴23,过滤桶2的外表面设有过滤层,内表面设有若干沿过滤桶2内表面等距分布的内齿片3。

过滤桶2的两端分别设有圆锥段21、翻边22,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的中心通过左中心轴6进行连接,第一支撑架4的边沿通过支撑架翻边41连接于翻边22,第二支撑架5的外沿连接于外壳1的内表面。

左中心轴6设有相连接的通孔61及喷嘴62,通孔61连接进气管7,喷嘴62朝向内齿片3;喷嘴62的具体角度可参考图2,喷嘴62倾斜对准内齿片3,当喷嘴62喷出高压气流时,能够对内齿片3形成一定的旋转力,使过滤桶2以左中心轴6及右中心轴23为中心在外壳1的内部转动。

具体的,集灰仓9设置于外壳1的下端,外壳1的集灰仓9连接面设有网孔板14,网孔板14用于使过滤桶2外表面的灰尘落入至集灰仓9。

具体的,集灰仓9通过回风管8连接进气孔11。

外壳1的内表面还设有挡片12,挡片12有多个,挡片12的高度从进气孔11至第二支撑架5依次增加,相邻挡片12沿外壳1的轴向距离优选相等。挡片12的目的是使进气孔11的尾气进入至外壳1、过滤桶2之间的间隙时能够尽可能地、均匀地从过滤桶2的外表面进入至过滤桶2的内部,避免尾气只从过滤桶2的局部进入,造成过滤桶2外表面的过滤层使用不均匀的现象。

具体的,如图2所示:外壳1的下沿设有两个连接板15,连接板15的内沿均设有连接板凸起151,连接板凸起151连接于集灰仓9的侧部,集灰仓9上沿与外壳1之间还设有密封装置。集灰仓9相当于一个抽屉,可以沿连接板凸起151抽动,在集灰仓9上沿与外壳1之间的密封装置能够避免灰尘从两者之间的缝隙泄露。

进气管7的通孔61连接端对端还设有进气嘴71,进气嘴71用于连接高压空气。

右中心轴23的外表面还设有挡圈231,挡圈231设置于第三支撑架13与圆锥段21之间,

挡圈231的材质是尼龙或聚四氟乙烯。这两种材料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及一定的自润滑性能,能够降低第三支撑架13与圆锥段21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1所示:图1中的箭头表示使用时,车辆产生的尾气的运动方向,尾气从进气孔11进入至外壳1、过滤桶2之间的间隙,由于翻边22与外壳1之间的间隙较小,只需能够使过滤桶2转动即可,并且两者之间有多个挡片12的阻挡,因此绝大多数的尾气会进入至过滤桶2的内部,在过滤桶2外表面过滤层的作用下,绝大多数的固体颗粒会残留在过滤层的外表面,被过滤之后的尾气穿过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被排出。

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及第三支撑架13均是腹板式结构,可以通过气流,基本不会对气流造成影响。再者,在发动机工作的过程中,过滤桶2有可能会发生转动,该转动不影响其过滤效果,并且该转动也有利于收集的灰尘从过滤桶2的外表面脱落。

当需要对过滤桶2外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时,将压缩空气依次从进气嘴71、进气管7、通孔61及喷嘴62通入至过滤桶2的内部,喷嘴62的气流作用于内齿片3,能够驱动过滤桶2以左中心轴6及右中心轴23为中心在外壳1内部转动,在该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处于过滤桶2外表面的灰尘能够脱落。由于清理过程中,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气流不会向进气孔11倒流,因此本实施例还通过回风管8连接集灰仓9与进气孔11,这样能够使一部分气流通过圆锥段21,对圆锥段21外表面的残留灰尘进行清洁。

在压缩空气清理的过程中,集灰仓9需要通气泄压,因此集灰仓9内设有通气孔,但该通气孔的表面也是有过滤网的,用以避免灰尘泄露,该方案属于现有技术,类似于吸尘器的原理,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收集的灰尘清洁,整个操作过程只需定期通入压缩空气即可,当集灰仓9内的灰尘较多时,将其清理即可,在实际使用时,可适当增加集灰仓9的容积,用以降低其清理的频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