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压调节及脉动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931发布日期:2019-11-15 22:2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压调节及脉动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压调节及脉动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中的燃油压力调节器,是用来调节燃油压力的大小,受系统油压与进气支管(负压)的控制。它的作用是要自动保持整个油压系统的燃油压力为一定值,使供油总管内油压与进气支管压力只差为一定值,而现有的油压调节室由于回油装置及油压控制装置的设计问题经常会使燃油压力调节器中出现油压过大或过小的现象。此外,受油压调节腔的膜片运动及回油装置开闭等动作影响,供油系统燃油油压会产生一定的脉动和脉动噪声,不加以控制将会影响喷油控制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既能调节油压又能缓冲油压脉动的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油压调节及脉动缓冲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油压调节室和脉动缓冲室;

所述油压调节室内设有油压调节腔,所述油压调节腔包括所述壳体、隔板、第一膜片以及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油压调节腔内还设有回油装置;所述油压调节室还包括空气室,所述空气室包括所述壳体、隔板、第一膜片以及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真空接管;所述空气室内设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对所述第一膜片施加一定弹性压力的第一弹性装置;

所述脉动缓冲室内设有脉动缓冲腔和缓冲装置;所述脉动缓冲腔包括所述壳体、隔板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和所述隔板之间的两块第二膜片,所述隔板上设有连接所述油压调节腔和所述脉动缓冲腔的通油孔,所述通油孔位于所述脉动缓冲腔的一端设有止回阀;所述脉动缓冲腔的壳体上设有出油口;所述缓冲装置用来缓冲所述脉动缓冲腔内的脉动冲击,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分别设在所述脉动缓冲腔上下两侧的两个缓冲室,所述缓冲室包括第二膜片和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透气孔,所述缓冲室内设有对所述第二膜片施加一定弹性压力的第二弹性装置。

基于上述,所述回油装置包括一针阀,所述针阀包括阀针和阀体,所述阀针包括把手和针状密封轴。

基于上述,所述把手的一端通过阀针座安装在所述第一膜片上,所述针状密封轴安装在所述把手的另一端,所述阀体安装在所述回油口上。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包括贯穿并螺接在所述壳体上的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包括位于壳体外部的调节端和位于壳体内部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与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膜片固定安装,所述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

基于上述,所述弹性件包括与所述安装端安装在一起的基座和一端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若干根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膜片固定安装。

基于上述,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包括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膜片固定安装的若干对反向弹簧,所述弹簧对所述第二膜片施加一定压力。

基于上述,所述脉冲缓冲装置的出油口处设有过滤装置。

基于上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滤网。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针阀作为油压调节腔内的回油装置,针阀包括阀针和阀体,阀针与油压调节腔内的膜片连接在一起,阀体与壳体上的回油口安装在一起;常态下,针阀处于闭合状态,当油压升高时,油压调节腔内的膜片受油压影响产生浮动,阀针也随之移动,针阀逐渐打开,油压调节腔内的燃油便从阀体流出,使的油压处于一个稳定值,油压控制也更加灵敏。

2、本实用新型中,脉动缓冲室内设有脉动缓冲腔和缓冲装置,其中缓冲装置中通过若干对对脉动缓冲腔施加有弹性压力的反向弹簧对脉动缓冲腔内的油压脉动进行缓冲,这种结构设计既避免了脉动缓冲室受弹簧共振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对油压脉动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隔板;3.油压调节腔;4.空气室;5.调节螺钉;6.基座;7.真空接管;8.阀针座;9.进油口;10.膜片座;11.弹簧;12.反向弹簧;13.脉动缓冲腔;14.阀针;15.阀体;16.回油口;17.通油孔;18.止回阀;19.滤网;20.出油口;21.透气孔;22.第一膜片;23.第二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压调节及脉动缓冲装置,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来调节油压的油压调节室和用来对油压脉动进行缓冲的脉动缓冲室两部分。

其中,所述油压调节室内设有油压调节腔3,所述油压调节腔3包括所述壳体1、隔板2、第一膜片22以及开设在所述壳体1上的进油口9和回油口16。

在油压调节腔3内还设有回油装置;所述回油装置包括一针阀,所述针阀包括阀针14和阀体15,所述阀针14包括把手和针状密封轴。所述把手的一端通过阀针座8安装在所述第一膜片22上,所述针状密封轴安装在所述把手的另一端,针状密封轴在常态下与阀体15的通孔贴合在一起,而所述阀体15安装在所述回油口16上。

所述油压调节室还包括空气室4,所述空气室4包括所述壳体1、隔板2、第一膜片22以及开设在所述壳体1上的真空接管7。

所述空气室4内设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对所述第一膜片22施加一定弹性压力的第一弹性装置。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包括贯穿并螺接在所述壳体1上的调节螺钉5,所述调节螺钉5包括位于壳体1外部的调节端和位于壳体1内部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与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膜片22固定安装。

为便于安装使用,所述弹性件包括与所述安装端安装在一起的基座6和一端安装在所述基座6上的若干根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膜片22固定安装。

常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挤压状态,对所述第一膜片22施加有一定压力,以此来设定油压调节腔3内的油压;通过转动所述调节端,可以改变弹性件的挤压状态,即改变油压调节腔3内的油压设定值。

需要注意的是,真空接管7与节气门连接,当节气门开度较小时,进气管连同空气室4为高真空度的低气压,膜片克服弹簧11力上移,阀针14也上移将针阀开启,燃油回流;当节气门开度较大时,进气管连同空气室4为具有低真空度的高气压,膜片在气压和弹簧11力共同作用下向下移动,针阀下移逐渐闭合。针阀在逐渐开启或闭合过程中可实现对回油量的精确控制。

脉动缓冲室内设有脉动缓冲腔13和缓冲装置;所述脉动缓冲腔13包括所述壳体1、隔板2和安装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隔板2之间的两块第二膜片23,所述隔板2上设有连接所述油压调节腔3和所述脉动缓冲腔13的通油孔17,所述通油孔17位于所述脉动缓冲腔13的一端设有止回阀18,通过这种结构设计,燃油只能从油压调节腔3向脉动缓冲腔13单向流动。

所述脉动缓冲腔13上的壳体1上设有出油口20;所述缓冲装置用来缓冲所述脉动缓冲腔13内的脉动冲击,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分别设在所述脉动缓冲腔13上下两侧的两个缓冲室,所述缓冲室包括第二膜片23和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连接大气压的透气孔21,所述缓冲室内设有对所述第二膜片23施加一定弹性压力的第二弹性装置。

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包括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侧,另一端通过膜片座10与所述第二膜片23固定安装的若干对反向弹簧12,所述弹簧对所述第二膜片23施加一定压力,通过反向弹簧12对油压脉动进行缓冲,既避免了脉动缓冲室受弹簧共振的影响,同时也对油压脉动起到了更好的缓冲作用。

另外,在脉冲缓冲装置的出油口20处设有过滤装置,包括一滤网19,用来过滤燃油内存在的杂质。

使用时,燃油从进油口9进入油压调节腔3,在压力调节装置的作用下,油压调节腔3内的油压具有一定压力,并通过通油孔17进入脉动缓冲腔13,经缓冲后的燃油从出油口20流出进行燃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