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可变性喉管四通道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0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流可变性喉管四通道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燃发动机化油器的改进。
在提出本实用新型之前,本发明者曾于1985年5月29日,向贵局提出了一份关于《旁道渗入气流可变性喉管化油器》的发明专利申请案,在该申请案中,提出了在化油气节气门以上,设有三个旁道渗入气流系统,它可随发动机工况和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自动调节进气量。但是该发明申请案,所提出的是一种喉管部位在节气门以上的下体中的单腔化油器,对于其它喉管部位不同的单腔化油器(如101、102、103型)是不能适用的,其主要原因是喉管部位的结构复杂,难以确定旁道渗入气流系统通道的接口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寻找101、102、103型单腔化油器旁道渗入气流系统的通道、怠速孔道、接口部位,以及结构形式,为汽车使用多种能源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101、102、103型单腔化油器原有结构形式及喉管部位,因此在下体节气门以下和以上,中体节气门以上的部位,设计了四个旁道通气孔道,并用铝合金块嵌入下体和中体,使之连接形成一个四通道气流可变系统接口。四个旁道通气孔的具体结构形式是第(1)孔道在下体节气门以下,垂直于节气门中心线夹角5°,位于下体下截面18mm处,孔径为5~7mm;第(2)孔道与第(1)孔道中心线夹角成35°,位于下体上截面8mm处,孔径为5~7mm;第(3)孔道在中体上,垂直于结合面中心线夹角左侧27°,位于中体下截面16mm处,孔径为5~7mm;第(4)孔道垂直于结合面中心线夹角右侧27°,位于中体下截面17mm处,孔径为5~7mm。
本实用新型化油器工作原理,由于第(1)孔道在节气门以下,汽车在怠速时,节气门全封闭,此时真空度在节气门以下,第(1)孔道开始渗入气体(包括石油液化气、天然气、臭氧等),随着发动机工况的增大,节气门逐渐开大,真空度向上转移,逐步过滤到第(2)、(3)、(4)孔道渗入气体,并且进气量也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不断增多。其次渗入气体通过通道从切线方向切入,当它与进入喉管的混合气相遇时,油分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得更加细碎,使混合气与渗入气体混合雾化更加均匀,燃烧更加完全,这样既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又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经中间性道路对比试验证明在保证原发动机马力和扭矩的前提下,比原化油器每百公里耗油指标节油1.68升,节油率为15.24%,渗入臭氧节油率为20%左右。
下面用附图进行说明图1、2表示化油器上体A-A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中1、2表示第(1)、(2)孔道的部位,8表示节气门;图3、4表示化油器中体A′-A′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中3、4表示第(3)、(4)孔道的部位,5表示铝合金块,6表示四通道气流可变系统接口,7表示铝合金块上的通气道。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中,只需在原单腔体化油器喉管部位的下体和中体上确定旁道渗入气流系统通道,然后用台钻将通道打通,用铝合金块将通道孔连接形成一个旁道渗入气流可变性系统接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十分方便,节能效果明显,同时为汽车使用多种能源奠定了基础。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汽车内燃发动机的旁道渗入气流可变性单腔体化油器,其特征在于下体节气门以下和以上,中体节气门以上,设有四个通气孔道,并用铝合金块连接形成气流可变系统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单腔体化油器,其特征在于第(1)孔道在下体节气门以下,垂直于节气门中心线夹角5°,位于下体下截面18mm处,孔径为5~7mm,第(2)孔道与第(1)孔道中心线夹角成35°,位于下体上截面8mm处,孔径为5~7mm,第(3)孔道在中体上,垂直于结合面中心线夹角左侧27°,位于中体下截面16mm处,孔径为5~7mm,第(4)孔道垂直于结合面中心线夹角右侧27°,位于中体下截面17mm处,孔径为5~7mm。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燃发动机化油器的改进,主要解决101、102、103型单腔体化油器,在其喉管部位寻找旁道渗入气流系统的通道,为汽车使用多种能源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接口。本实用新型在化油器的下体节气门以上和以下,中体节气门以上部位,用铝合金块将四个旁道通气孔道,连接形成气流可变系统接口。
文档编号F02M17/00GK86206037SQ86206037
公开日1987年8月5日 申请日期1986年8月19日
发明者徐荣生, 吴茂藻 申请人:武汉市总工会江汉工人文化宫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