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7683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喷油一致性及优化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布置结构的侧向进油杆。
【背景技术】
[0002]为达到发动机的排放法规要求和提高经济性及操控性,对燃油喷射系统喷射特性的柔性要求越来越高,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由于其柔性可控的特点,已成为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首选。
[0003]柴油机要求燃油喷射系统能以既定的喷油规律向发动机气缸内定时定量的喷射燃油,并充分雾化后与缸内压缩空气良好混合。因此高压共轨系统的动态压力稳定性直接影响系统理想喷油规律的实现,进而影响燃烧特性,由于高压共轨喷油器每次喷油,均会造成高压油轨的压力波动,进而会影响其他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造成各缸喷油量不同,从而影响燃烧特性。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改善喷油一致性及优化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布置结构的侧向进油杆,以改善目前没有蓄压腔的高压共轨喷油器,避免由于其每次喷油的影响,造成对高压油管中的压力变化,进而影响其他喷油器的喷油特性,造成各缸喷油的不均匀。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种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包括侧向进油杆体、密封螺帽、转接口、定位螺钉和控制环;
[0007]所述侧向进油杆体的内部由下端向上端依次设有燃油供给通道、蓄压腔和上部腔体,所述燃油供给通道与所述蓄压腔的下端连通,所述蓄压腔的上端通过控制环与所述上部腔体的下端连通,所述控制环固定在所述上部腔体下端的内侧壁上,且该控制环的中间部位设有一节流孔;
[0008]所述侧向进油杆体的上端通过密封螺帽密封,该密封螺帽上设有一与所述上部腔体连通的通孔;
[0009]所述侧向进油杆体上套设有一与所述上部腔体连通的转接口,所述转接口通过定位螺钉固定在所述侧向进油杆体的侧壁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螺帽上的通孔的中心轴线与该密封螺帽的中心轴线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环与所述侧向进油杆体过盈配合,该控制环的圆侧面与所述上部腔体下端的内侧壁形成过盈配合密封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螺帽通过螺纹与所述侧向进油杆体的上端连接,该密封螺帽的螺纹圆侧面与侧向进油杆体上端的螺纹内侧面形成锥面密封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螺帽上的通孔的下半部分直径与所述上部腔体直径相当,并大于该通孔的上半部分的直径,该通孔的下半部分与所述侧向进油杆体上的上部腔体共同组成进油腔。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具有以下优势:
[0015](1)本发明所述的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可以满足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压力的稳定,从而实现各缸喷油规律的精确柔性控制。同时,去除传统的高压共轨管,使高压共轨系统布置方式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侧向进油杆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转接口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密封螺帽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定位螺钉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控制环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侧向进油杆体,2-转接口,3-密封螺帽,4-定位螺钉,5-控制环,6_节流孔,7-锥面密封结构,8-上部腔体,9-过盈配合密封面,10-蓄压腔,11-燃油供给通道,12-通孔,13-进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7]如图1至6所示,本发明同高压燃油栗、高压共轨喷油器以及一系列高压油管共同组成高压燃油喷射系统,本发明包括侧向进油杆体1、密封螺帽3、转接口 2、定位螺钉4和控制环5 ;
[0028]如图1和2所示,侧向进油杆体1的内部由下端向上端依次设有燃油供给通道11、蓄压腔10和上部腔体8,燃油供给通道11与蓄压腔10的下端连通,蓄压腔10的上端通过控制环5与上部腔体8的下端连通,控制环5固定在上部腔体8下端的内侧壁上,且该控制环5的中间部位设有一节流孔6 ;
[0029]侧向进油杆体1的上端通过密封螺帽3密封,该密封螺帽3上设有一与上部腔体8连通的通孔12 ;
[0030]侧向进油杆体1上套设有一与上部腔体8连通的转接口 2,转接口 2通过定位螺钉4固定在侧向进油杆体1的侧壁上。
[0031]密封螺帽3上的通孔12的中心轴线与该密封螺帽3的中心轴线重合。
[0032]控制环5与侧向进油杆体1过盈配合,该控制环5的圆侧面与上部腔体8下端的内侧壁形成过盈配合密封面9。
[0033]密封螺帽3通过螺纹与侧向进油杆体1的上端连接,该密封螺帽3的螺纹圆侧面与侧向进油杆体1上端的螺纹内侧面形成锥面密封结构7。
[0034]密封螺帽3上的通孔的下半部分直径与上部腔体8直径相当,并大于该通孔12的上半部分的直径,该通孔12的下半部分与侧向进油杆体1上的上部腔体8共同组成进油腔13ο
[0035]高压燃油从高压燃油栗输出后,输入通过高压油管连接的密封螺帽3的通孔12中,高压燃油由通孔12进入进油腔13,然后通过控制环5中间的节流孔6进入蓄压腔10,再由蓄压腔10通过燃油供给通道11进入高压共轨喷油器中,控制环5与侧向进油杆体1为过盈配合,形成过盈配合密封面9,当高压共轨喷油器喷油后,蓄压腔10内高压燃油再次进入高压共轨喷油器中,使得蓄压腔10内压力降低,形成压力波动,控制环5上设置的节流孔6,使得进油腔13内的高压燃油顺利进入蓄压腔10,完成高压燃油的补给,而控制环5的设置,阻止了蓄压腔10内的压力波动对进油腔13中压力的影响。
[0036]转接口 2通过高压油管与另一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的密封螺帽3上的通孔12连通,实现了高压燃油栗向多个高压共轨喷油器中供给高压燃油的目的。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向进油杆体(I)、密封螺帽(3)、转接口(2)、定位螺钉(4)和控制环(5); 所述侧向进油杆体(I)的内部由下端向上端依次设有燃油供给通道(11)、蓄压腔(10)和上部腔体(8),所述燃油供给通道(11)与所述蓄压腔(10)的下端连通,所述蓄压腔(10)的上端通过控制环(5)与所述上部腔体(8)的下端连通,所述控制环(5)固定在所述上部腔体⑶下端的内侧壁上,且该控制环(5)的中间部位设有一节流孔(6); 所述侧向进油杆体(I)的上端通过密封螺帽(3)密封,该密封螺帽(3)上设有一与所述上部腔体⑶连通的通孔(12); 所述侧向进油杆体(I)上套设有一与所述上部腔体(8)连通的转接口(2),所述转接口(2)通过定位螺钉(4)固定在所述侧向进油杆体(I)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螺帽(3)上的通孔(12)的中心轴线与该密封螺帽(3)的中心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环(5)与所述侧向进油杆体⑴过盈配合,该控制环(5)的圆侧面与所述上部腔体(8)下端的内侧壁形成过盈配合密封面(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螺帽(3)通过螺纹与所述侧向进油杆体(I)的上端连接,该密封螺帽(3)的螺纹圆侧面与侧向进油杆体(I)上端的螺纹内侧面形成锥面密封结构(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螺帽(3)上的通孔(12)的下半部分直径与所述上部腔体(8)直径相当,并大于该通孔(12)的上半部分的直径,该通孔(12)的下半部分与所述侧向进油杆体(I)上的上部腔体(8)共同组成进油腔(13) ο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压腔式高压共轨喷油器侧向进油杆,包括侧向进油杆体、密封螺帽、转接口、定位螺钉和控制环;侧向进油杆体的内部由下端向上端依次设有依次连通的燃油供给通道、蓄压腔和上部腔体,蓄压腔的上端通过控制环与上部腔体的下端连通,控制环固定在上部腔体下端的内侧壁上,且该控制环的中间部位设有一节流孔;侧向进油杆体的上端通过密封螺帽密封,该密封螺帽上设有一与上部腔体连通的通孔;侧向进油杆体上套设有一与上部腔体连通的转接口,转接口通过定位螺钉固定在侧向进油杆体的侧壁上。本发明可以满足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压力的稳定,减少系统的压力波动,改善各缸燃油喷射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实现各缸喷油规律的精确柔性控制。同时使高压共轨系统布置方式更加灵活。
【IPC分类】F02M61/10
【公开号】CN105332841
【申请号】CN201510742131
【发明人】李汝宁, 高怡, 吕帆, 李华乐, 徐春龙, 赵中余
【申请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