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起动机单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7496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起动机单向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汽车起动机单向器。
【背景技术】
:
[0002]汽车起动机是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发动机飞轮旋转从而实现发动机启动的机器。而单向器是起动机上将电机产生的扭矩传递给飞轮的传动装置,并且单向器在发动机发动后通过其单向作用保护起动机不被发动机的高转速牵引,从而避免损坏起动机。
[0003]但是现有的单向器仅在于发动机高速转动情况下对于起动机进行保护,而起动机在最初的启动过程中,其需要带动静止状态下的发动机转动,因此启动瞬间的电流较大,这不仅使单向器承受很大的作用力,从而容易损坏单向器,而且初始的负载过大也容易损毁起动机的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在起动机启动的初期避免过大负载,从而保护起动机的汽车起动机单向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起动机单向器,它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的一端伸入至从动轮一端的中心孔内,且与从动轮的中心孔转动配合,主动轮位于中心孔内的一端外套有中间环,中间环与主动轮转动配合,中间环的内侧壁上设有内圈凹槽,内圈凹槽内设有使主动轮仅沿单一方向带动中间环转动的单向传动机构,所述中间环的外侧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外圈凹槽,外圈凹槽内设有滑块,滑块与外圈凹槽滑动配合,滑块背离外圈凹槽槽底的端部设有摩擦头,摩擦头上设有插柱,滑块上设有与插柱插接的通孔。
[0006]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包括滚子和复位弹簧,内圈凹槽槽底一端到主动轮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小于滚子的直径,内圈凹槽槽底另一端到主动轮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大于滚子的直径,内圈凹槽槽底两端之间平滑过渡,复位弹簧位于滚子近内圈凹槽槽底一端到主动轮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小于滚子直径的一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滚子相抵靠,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内圈凹槽的槽内壁相抵靠。
[0007]所述的内圈凹槽为多个,多个内圈凹槽沿中间环5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各内圈凹槽均各自设有一单向传动机构。
[0008]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起动机启动的初期,中间环与从动轮之间滑动配合,因此起动机启动初期的负载小,单向器上的承受力也小,而当中间环转速增加时,中间环的外圈凹槽内的滑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步增加与从动齿轮的中心孔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逐步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最终实现传动,其次,滑块的端部的摩擦头可以更换,便于多次利用,减少制作成本,最后,摩擦头和滑块之间通过插柱和通孔的配合,连接简单牢固,同时当需要更换摩擦头时,只需要拉断或者沿滑块的断面切断插柱,讲新的摩擦头的插柱插入通孔,并顶住废弃的插柱,使其沿通孔下行,并最终脱落。
【附图说明】
: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起动机单向器的剖面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0011]图3为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如图所示:1、主动轮,2、从动轮,3、外壳,4、卡环,5、中间环,5.1、外圈凹槽,5.2、内圈凹槽,6、滑块,6.2、摩擦头,6.3、插柱,6.4、通孔,7、滚子,8、复位弹簧,9、拨叉。
【具体实施方式】
: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起动机单向器,它包括主动轮1和从动轮2,主动轮1的一端伸入至从动轮2 —端的中心孔内,且与从动轮2的中心孔转动配合,主动轮1位于中心孔内的一端外套有中间环5,中间环5与主动轮1转动配合,中间环5的内侧壁上设有内圈凹槽5.2,内圈凹槽5.2内设有使主动轮1仅沿单一方向带动中间环5转动的单向传动机构,所述中间环5的外侧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外圈凹槽5.1,外圈凹槽5.1内设有滑块6,滑块6与外圈凹槽5.1滑动配合,滑块6背离外圈凹槽5.1槽底的端部设有摩擦头6.2,摩擦头6.2上设有插柱6.3,滑块6上设有与插柱6.3插接的通孔6.4。
[0015]所述的摩擦头6.2为弹性材质制成,例如橡胶。
[0016]所述插柱6.3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倒刺,通孔6.4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插柱6.3上的倒刺配合的环形卡槽。
[0017]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包括滚子7和复位弹簧8,内圈凹槽5.2槽底一端到主动轮1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小于滚子7的直径,内圈凹槽5.2槽底另一端到主动轮1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大于滚子7的直径,内圈凹槽5.2槽底两端之间平滑过渡,复位弹簧8位于滚子7近内圈凹槽5.2槽底到主动轮1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小于滚子7直径的一侧,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滚子7相抵靠,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与内圈凹槽5.2的槽内壁相抵靠。即在主动轮1处于静止状态时复位弹簧8驱使滚子7朝内圈凹槽5.2槽底到主动轮1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大于滚子7直径的一端运动。
[0018]所述的内圈凹槽5.2为多个,多个内圈凹槽5.2沿中间环5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各内圈凹槽5.2均各自设有一单向传动机构。
[0019]所述的汽车起动机单向器还包括外壳3和卡环4,外壳3套于从动轮2上,且驱使卡环4压紧于从动轮2的端面上,主动轮1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卡环4配合用于限制主动轮1沿轴向移动的卡槽。
[0020]从动轮2远离主动轮1的一端上设有与发动机啮合的齿,主动轮1上设有驱动主动轮1并带动从动轮2沿轴向移动的拨叉9,主动轮1远离从动轮2的一端与起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附图中并未给出发动机和起动机,但主动轮连接起动机,从动轮连接发动机这均是行业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常规技术。
[0021]其工作原理是,主动轮1正转时通过滚子7卡于内圈凹槽5.2间隙较小的一端,从而带动中间环5转动,而随着中间环5转速的逐步增加通过离心力驱使滑块6的前端压紧于从动轮2的中心孔孔内壁上,由此通过滑块6的摩擦力作用中间环5带动从动轮2转动,在此过程中,中间环5与从动轮2之间在启动初期是滑动配合的,因此起动机的负载小,而当起动机带动中间环5的转速增加时,滑块6的离心力也逐步增大,因此摩擦力也增大,由此带动从动轮2加速转动,最终实现起动机通过单向器的传动作用带动发动机启动。
[0022]而当发动机启动后,从动轮2带动中间环5高速转动,由此滚子7在中间环5的驱动力和复位弹簧8的作用力下滑动至内圈凹槽5.2槽底到主动轮1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大于滚子7直径的一端上,从而使中间环与主动轮之间打滑保护起动机,而随着拨叉9拨动主动轮1沿轴向移动,使从动轮2的齿与发动机脱开。
[0023]其滑块6上的摩擦头6.2的更换过程是,取出滑块6,沿滑块6的端部切断插柱6.3,取新的摩擦头6.2,使新的摩擦头6.2的插柱6.3顶住滞留在通孔6.4内的废弃插柱
6.3,并使废弃插柱6.3沿通孔6.4的轴向下行,直至新的摩擦头6.2安装完成,依次类推,废弃插柱6.3不断的被顶出。
[0024]作为优选,所述的插柱6.3的外侧壁上与摩擦头6.2连接位置的根部设有拉断槽,由此通过人手拉动即可使插柱6.3沿滑块6的端面所在的水平面断裂,减少切断的过程。
【主权项】
1.一种汽车起动机单向器,它包括主动轮(1)和从动轮(2),主动轮(1)的一端伸入至从动轮(2) —端的中心孔内,且与从动轮(2)的中心孔转动配合,主动轮(1)位于中心孔内的一端外套有中间环(5),中间环(5)与主动轮⑴转动配合,中间环(5)的内侧壁上设有内圈凹槽(5.2),内圈凹槽(5.2)内设有使主动轮(1)仅沿单一方向带动中间环(5)转动的单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环(5)的外侧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外圈凹槽(5.1),外圈凹槽(5.1)内设有滑块(6),滑块(6)与外圈凹槽(5.1)滑动配合,滑块(6)背离外圈凹槽(5.1)槽底的端部设有摩擦头(6.2),摩擦头(6.2)上设有插柱(6.3),滑块(6)上设有与插柱(6.3)插接的通孔(6.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起动机单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传动机构包括滚子(7)和复位弹簧(8),内圈凹槽(5.2)槽底一端到主动轮(1)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小于滚子(7)的直径,内圈凹槽(5.2)槽底另一端到主动轮(1)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大于滚子(7)的直径,内圈凹槽(5.2)槽底两端之间平滑过渡,复位弹簧(8)位于滚子(7)近内圈凹槽(5.2)槽底到主动轮(1)外侧壁上的垂直距离小于滚子(7)直径的一侧,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滚子(7)相抵靠,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与内圈凹槽(5.2)的槽内壁相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起动机单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凹槽(5.2)为多个,多个内圈凹槽(5.2)沿中间环(5)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各内圈凹槽(5.2)均各自设有一单向传动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起动机单向器,它包括主动轮(1)和从动轮(2),主动轮(1)的一端与从动轮(2)的中心孔转动配合,主动轮(1)的一端外套有中间环(5),中间环(5)的内侧壁上设有内圈凹槽,内圈凹槽内设有单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环(5)的外侧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外圈凹槽,外圈凹槽内设有滑块(6),滑块(6)与外圈凹槽滑动配合,滑块(6)背离外圈凹槽槽底的端部设有摩擦头(6.2),摩擦头(6.2)上设有插柱(6.3),滑块(6)上设有与插柱(6.3)插接的通孔(6.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在起动机启动的初期避免过大负载,从而保护起动机的汽车起动机单向器。
【IPC分类】F02N15/08
【公开号】CN204984691
【申请号】CN201520624962
【发明人】张俊, 周官丰, 赵建桥
【申请人】宁波惠山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