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吸附剂及其评价方法

文档序号:530363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吸附剂及其评价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吸附剂及其评价方法,按重量百分比由下述原料组成: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20%,烷基多苷类表面活性剂5-20%,醇醚类助溶剂5-10%,醇类溶剂5-10%,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0-10%,其余为蒸馏水,其中,各组成原料在30-50℃下混合搅拌均匀;以及相应的步骤a、步骤b、和步骤c操作;本发明可应用于油田化学品【技术领域】,应用本发明能够实现使其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能够有效减小地层对压裂及酸化残液吸附力产生的阻力,能够有效降低毛细管吸附力。
【专利说明】一种解吸附剂及其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解吸附剂及其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随着低渗油气田的开采力度不断加大,应用于油井、气井的各种增产措施的油气层保护效果受到极大的研究重视。具体为:当酸化、压裂液高速注入井内时,注入的液体除产生裂缝外,相当大一部分渗入岩石基质。岩石基质和裂缝中的残留液体会减少流动通道,即降低相对渗透率;从而影响后续的油、气井复产后的产量。与此现象紧密相关的物理性质是毛细管力,这种影响对于低渗油气藏更为突出。毛细管力高意味着岩石基质中的流体具有较高的捕获能力。其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相和气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从而降低毛细管力,使气流可以更容易驱除入地液。另一项因素是“接触角”,或各相在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假设有一个中间的润湿状态,即假设处于一个既不强烈水湿也不强烈气湿的状态中,这将更有利于流动的气体驱除入地液。
[0003]目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酸化、压裂液中,普遍添加称为助排剂的表面活性剂来降低其表面张力,使入井液在作业完成后迅速、彻底地排出地面,它可以避免油气井恢复生产时产生“水锁”现象,才不会对地层造成二次污染,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使用的助排剂大都只重视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对其解除低渗地层对措施液体的吸附能力评价不足,以及现场应用中存在添加量大、返排效果不理想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吸附剂及其评价方法,其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能够有效减小地层对压裂及酸化残液吸附力产生的阻力,能够有效降低毛细管吸附力。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由下述原料组成:
[0006]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20%,
[000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20%,
[0008]烷基多苷类表面活性剂5_20%,
[0009]醇醚类助溶剂5_10%,
[0010]醇类溶剂5-10%,
[0011 ] 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0-10 %,
[0012]其余为蒸馏水,
[0013]其中,各组成原料在30_50°C下混合搅拌均匀。
[0014]优选地,上述解吸附剂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0015]所述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或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单棕榈酸酯,或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0016]优选地,上述解吸附剂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0017]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C12_18脂肪醇聚氧乙烯(10-35)醚。
[0018]优选地,上述解吸附剂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0019]所述烷基多苷类表面活性剂为具有如下分子结构的表面活性剂:
[0020]
【权利要求】
1.一种解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由下述原料组成: 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2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20%, 烷基多苷类表面活性剂5-20%, 醇醚类助溶剂5-10%, 醇类溶剂5-10%, 非尚子氣碳表面活性剂0-10*%, 其余为蒸馏水, 其中,各组成原料在30-50°C下混合搅拌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或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单棕榈酸酯,或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C12_18脂肪醇聚氧乙烯(10-35)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烷基多苷类表面活性剂为具有如下分子结构的表面活性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醇醚类助溶剂为乙二醇丁醚,或二乙二醇乙醚,或二乙二醇丁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或乙醇,或异丙醇。
7.一种解吸附剂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无渗透砂床滤失仪的可视筒中倒入20-40目石英砂至350cm3刻度,保持底部滤液开关关闭;在可视筒底部放置50ml量筒,从其顶部倒入50ml的自来水;打开可视筒底部的滤液开关,当打开时间为30min时记录其滤失量,并标记为Ml ; 步骤b: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附剂含量为0.1 %的解吸附剂水溶液代替步骤a中的自来水,重复步骤a操作,记录其滤失量,并标记为M2 ; 步骤c:根据M1、M2数值计算得出脱水效率及解吸附效率。
【文档编号】E21B43/27GK103923632SQ201410042512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王铁林 申请人:北京大德广源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