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0758发布日期:2019-07-13 08:28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由站台层、站厅层、设备层以及出入口组成,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物,它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在地铁车站建设中,地下水渗漏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需加强防水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做到以结构自防水为主,防水层为辅,重点管控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处的防水施工质量。其中,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处的防水在整个车站防水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整个车站防水系统的好坏。车站后期出现渗漏水现象,通常原因都是上述接缝处的防水效果较差造成的,因此在上述接缝处的防水构造必须设计合理且高质量施工,才能杜绝后期渗漏水的现象发生。其中,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大型地铁车站的侧墙上通常均设置有纵向水平施工缝,纵向水平施工缝是指沿车站长度方向(也称为地铁线路延伸方向)布设的水平施工缝。地铁车站中侧墙纵向水平施工缝的防水施工至关重要,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车站主体结构的防水效果,尤其是对车站下方为含水层且车站埋深大于15m的大型地铁车站进行施工时,纵向水平施工缝的防水施工质量要求更高。在地质学上,含水层指的是土壤通气层以下的饱和层,其介质孔隙完全充满水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防水效果好,将钢板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和注浆管相结合对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并采用平直钢筋加固后确保钢板止水带平直、稳固,能有效保证含水层地铁车站的侧墙施工缝防水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于纵向水平施工缝所处侧墙内的止水带、布设于止水带外侧壁上的平直钢筋、布设于止水带内侧的遇水膨胀止水条、与纵向水平施工缝呈平行布设且用于注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注浆管和布设于纵向水平施工缝上方且与注浆管连通的注浆导管,所述侧墙为所施工地铁车站的钢筋混凝土侧墙;所述纵向水平施工缝为沿侧墙的长度方向布设的水平施工缝,所述止水带为浇筑于侧墙内的钢板止水带且其与纵向水平施工缝呈垂直布设;所述钢板止水带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布设于侧墙的内侧中部,所述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条均沿侧墙的长度方向由后向前布设且二者的长度与侧墙的长度相同;所述纵向水平施工缝以所述钢板止水带为界分为外侧施工缝和位于所述外侧施工缝内侧的内侧施工缝,所述注浆管位于所述外侧施工缝上方,所述注浆管沿纵向水平施工缝的长度方向布设且其底部开有多个注浆孔,注浆管通过多个所述注浆孔与所述外侧施工缝连通,多个所述注浆孔沿注浆管的中心轴线由后向前布设;所述注浆导管与注浆管呈垂直布设且其内端与注浆管内部连通,所述注浆导管的外端从侧墙伸出,所述注浆导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注浆导管沿侧墙的长度方向由后向前布设;所述内侧施工缝内设置有防水涂料填充层,所述侧墙内留有供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的预留安装槽,所述预留安装槽与所述内侧施工缝内部连通,所述预留安装槽位于纵向水平施工缝上方,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与侧墙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为80mm~120mm;所述平直钢筋与止水带呈平行布设且其长度与止水带的长度相同,所述平直钢筋通过点焊固定于止水带的后侧壁上;所述平直钢筋的前端与止水带的前端相平齐,所述平直钢筋的直径为φ10mm~φ14mm。

上述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钢板止水带为镀锌钢板。

上述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平直钢筋的数量为一道且其位于止水带的中部外侧壁上。

上述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平直钢筋的数量为多道,多道所述平直钢筋由上至下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

上述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预留安装槽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上述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止水带以纵向水平施工缝为界分为上侧止水带和位于所述上侧止水带正下方的下侧止水带,所述上侧止水带和所述下侧止水带呈对称布设且二者的宽度不小于w,其中w为侧墙的厚度。

上述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防水涂料填充层为由涂刷于纵向水平施工缝内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形成的填充层。

上述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多个所述注浆导管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导管之间的间距为5m~6m。

上述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注浆导管包括上部注浆管段和位于所述上部注浆管段外侧的竖向注浆管段,所述竖向注浆管段位于所述外侧施工缝的正上方且其底部与所述外侧施工缝内部连通,所述竖向注浆管段上端与所述上部注浆管段内的之间通过连接弯头连接为一体;所述上部注浆管段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所述竖向注浆管段的内侧上方。

上述基于注浆管的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侧墙以纵向水平施工缝分界分为后浇筑墙体节段和位于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下方且先于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进行浇筑的先浇筑墙体节段,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与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与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的长度相同且二者的前端相平齐;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的顶面上留有所述预留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低。

2、施工简便,施工工期短且施工进度快。

3、防水效果好,将钢板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和注浆管相结合对地铁车站侧墙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并采用平直钢筋加固后确保钢板止水带平直、稳固,能有效保证含水层地铁车站的侧墙施工缝防水质量。同时,遇水膨胀止水条放置于预先成型的预留安装槽内,能有效确保遇水膨胀止水条的安装质量和防水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留安装槽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纵向水平施工缝; 2—侧墙; 3—止水带;

4—遇水膨胀止水条; 5—平直钢筋; 6—注浆导管;

7—注浆管; 8—防水涂料填充层; 9—预留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布设于纵向水平施工缝1所处侧墙2内的止水带3、布设于止水带3外侧壁上的平直钢筋5、布设于止水带3内侧的遇水膨胀止水条4、与纵向水平施工缝1呈平行布设且用于注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注浆管7和布设于纵向水平施工缝1上方且与注浆管7连通的注浆导管6,所述侧墙2为所施工地铁车站的钢筋混凝土侧墙;所述纵向水平施工缝1为沿侧墙2的长度方向布设的水平施工缝,所述止水带3为浇筑于侧墙2内的钢板止水带且其与纵向水平施工缝1呈垂直布设;所述钢板止水带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布设于侧墙2的内侧中部,所述止水带3和遇水膨胀止水条4均沿侧墙2的长度方向由后向前布设且二者的长度与侧墙2的长度相同;所述纵向水平施工缝1以所述钢板止水带为界分为外侧施工缝和位于所述外侧施工缝内侧的内侧施工缝,所述注浆管7位于所述外侧施工缝上方,所述注浆管7沿纵向水平施工缝1的长度方向布设且其底部开有多个注浆孔,注浆管7通过多个所述注浆孔与所述外侧施工缝连通,多个所述注浆孔沿注浆管7的中心轴线由后向前布设;所述注浆导管6与注浆管7呈垂直布设且其内端与注浆管7内部连通,所述注浆导管6的外端从侧墙2伸出,所述注浆导管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注浆导管6沿侧墙2的长度方向由后向前布设;所述内侧施工缝内设置有防水涂料填充层8,所述侧墙2内留有供遇水膨胀止水条4安装的预留安装槽9,所述预留安装槽9与所述内侧施工缝内部连通,所述预留安装槽9位于纵向水平施工缝1上方,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4与侧墙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为80mm~120mm;所述平直钢筋5与止水带3呈平行布设且其长度与止水带3的长度相同,所述平直钢筋5通过点焊固定于止水带3的后侧壁上;所述平直钢筋5的前端与止水带3的前端相平齐,所述平直钢筋5的直径为φ10mm~φ14mm。

本实施例中,所施工地铁车站位于含水层上方或位于所述含水层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4与侧墙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为100mm,其中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4与侧墙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记作d。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4与侧墙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板止水带为镀锌钢板。

所述平直钢筋5的数量为一道且其位于止水带3的中部外侧壁上。

如图1所示,所述平直钢筋5位于纵向水平施工缝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直钢筋5的直径为φ12mm。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平直钢筋5的直径以及平直钢筋5的数量和各道平直钢筋5的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所述平直钢筋5的数量可以为多道,多道所述平直钢筋5由上至下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

实际使用时,通过平直钢筋5对所述钢板止水带进行加固后,能确保所述钢板止水带的平直度,杜绝钢板止水带在安装中出现不平直、扭曲现象;同时,也能以下增强钢板止水带的刚度和强度,提高钢板止水带的稳固性,进一步保证钢板止水带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留安装槽9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采用预先施工成型的所述预留安装槽9供遇水膨胀止水条4安装,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有效缩短遇水膨胀止水条4的安装时间,只需将遇水膨胀止水条4放入所述预留安装槽9内即可,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尤其当遇水膨胀止水条4长度较长时,效果更为明显;第二、减少遇水膨胀止水条4安装时的难度,遇水膨胀止水条4装入所述预留安装槽9内便能直接保证其平直性,无需采取措施便能确保遇水膨胀止水条4的安装位置准确,因而能有效提高遇水膨胀止水条4的防水效果;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4安装稳固,后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引起遇水膨胀止水条4移位、扭曲等问题,并且通过所述预留安装槽9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后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不会对遇水膨胀止水条4造成损伤,进一步保证遇水膨胀止水条4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墙2以纵向水平施工缝1分界分为后浇筑墙体节段和位于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下方且先于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进行浇筑的先浇筑墙体节段,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与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与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的长度相同且二者的前端相平齐;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的顶面上留有所述预留安装槽9。

其中,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为下墙体节段,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为位于所述下墙体节段正上方的上墙体节段,所述纵向水平施工缝1为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与所述下墙体节段之间的水平施工缝。

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带3以纵向水平施工缝1为界分为上侧止水带和位于所述上侧止水带正下方的下侧止水带,所述上侧止水带和所述下侧止水带呈对称布设且二者的宽度不小于w,其中w为侧墙2的厚度。

实际施工时,所述止水带3布设于侧墙2的内侧中部且其与侧墙2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涂料填充层8为由涂刷于纵向水平施工缝1内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形成的填充层。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注浆导管6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导管6之间的间距为5m~6m。

如图1,所述注浆导管6包括上部注浆管段和位于所述上部注浆管段外侧的竖向注浆管段,所述竖向注浆管段位于所述外侧施工缝的正上方且其底部与所述外侧施工缝内部连通,所述竖向注浆管段上端与所述上部注浆管段内的之间通过连接弯头连接为一体;所述上部注浆管段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所述竖向注浆管段的内侧上方,这样能有效确保注浆速度,并能保证注浆效果。

实际施工时,待将带有平直钢筋5的止水带3安装到位后,对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在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的顶面上预留所述预留安装槽9,同时将止水带3的下侧止水带埋设于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内;再在位于止水带3内侧的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的顶面上涂刷一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形成防水涂料填充层8;随后,在所述预留安装槽9内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4,并对注浆管7和注浆导管6进行安装;最后,对所述后浇筑墙体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实际施工简便,并且防水效果好。

在位于止水带3内侧的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的顶面上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之前,需先对所述先浇筑墙体节段的顶面进行凿毛处理。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将钢板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4和注浆管7相结合对侧墙2上的纵向水平施工缝1进行防水处理,达到三重防水效果。其中,对外侧施工缝,可根据具体需要,通过注浆导管6与注浆管7反复多次注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而所述内侧施工缝上的防水涂料填充层8只需一次涂刷完成即可,施工简便,同时所述内侧施工缝上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4,能进一步确保所述内侧施工缝一侧的防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