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活络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614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活络管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支护,主要用于松软含水冲积地层中的地铁、隧道、建筑物基础、地下停车场、引水工程及矿山井巷的施工。
以往在松软含水冲积地层中施工上述工程多采用降水、帷幕、沉井、冻结特殊施工方法,但这些方法和设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繁多、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不便广泛采用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复用率高、安全可靠、适用于任何断面形状及尺寸的各种松软含水冲积层的地下工程的施工设施。本实用新型采用若干条相互绞接彼此可以相对滑动的异形管桩构成的活络封闭形掩体,此掩体为工作面构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临时支护空间,并能和工作面同步,同向推进,使作业人员和施工设备始终处于该掩体的安全保护之下,由于构成该掩体的所有管桩均超前潜入工作面3~4米的深度,所以能充分发挥其超前降水、注浆、勘察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定长度的主干管1,用连接板4将几乎与主干管1等长的开口导向外管2、闭合导向内管3焊接为整体,构成一个管桩,使用时彼此将相临管桩的开口导向外管2与闭合导向内管3装配再一起,形成一个有若干个即相互绞接,又可以相对滑动的活络封闭形掩体(见


图1,图2)。根据需要,还可在管桩的主干管1当中,分别装有降水(潜水、真空、压气、射流均可)、注浆、调向各种设备。为减少正面阻力和控制管桩的方向,在主干管1下端,分别装有固定和调向的桩尖,并且将连接板4的底端做成刃脚,在主干管1上端装有桩帽5以增加受力面积。
实用新型在施工时只需在各桩顶分别施一不大的压力,便可使所有的管桩先后潜入预定的深度,发挥其固有的功能。
图1、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和相邻管桩装配图,其中主干管1;开口导向外管2、闭合导向内管3;连接板4;桩帽5;桩尖6;桩尾7。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管桩的主干管采用直径为159mm、壁厚7mm、长6m的A3无缝钢管,上部装有一直径170mm、高100mm圆柱耐冲击钢制桩帽,下端有导向桩尖,主干管两侧采用厚6mm钢板分别焊接开口导向外管和闭合导向内管,闭合导向内管采用直径为38mm、壁厚为5mm无缝钢管,开口导向外管采用直径为60mm、壁厚为8mm无缝钢管,并将连接板低端做成刃脚,以减少正面的阻力。
将上述管桩用于直径为3.6m的矿山竖井表土段松散岩体的掘进中,应用本装置构成可靠掩体,并具有超前降水、工作面注浆、壁后封水、抑制流砂的功能,较顺利地通过了195m厚的含水冲积地层,并取得了月成井45米的好成绩。
权利要求1.一种活络管桩,由主干管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板在主干管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了导向内管和导向外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络管桩,其特征在于导向外管开口,并且镶嵌相邻管桩的导向内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络管桩,其特征在于干管顶端安置桩帽,底端安装导向桩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络管桩,其特征在于内、外导向管及连接板底端做成的刃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活络管桩,是由主干管1,开口导向外管2,闭合导向内管3,通过连接板焊接而成(见图2)。适用于任何断面形状及尺寸的各种地下工程含水冲积地层施工中。
文档编号E02D29/02GK2217035SQ94217200
公开日1996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1日
发明者刘汉叶 申请人:刘汉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