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908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尤指一种利用滑块与涡卷搭配,在涡卷上形成复数个气室,由气室的压力变化而推动滑块运动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
美国第6059549号专利案揭露一种涡卷式压缩机高低压密封结构改良,其主要利用一滑块与涡卷搭配后,在涡卷上形成单一气室。当压缩机起动时,利用气室的压力变化配合弹簧力推动滑块向上顶住隔离块,防止高压腔流体泄漏至低压腔,使压缩机迅速建压。但此构造的缺点在于当压缩机起动或压缩比太低时,单独滑块向上的受力几乎为零,无法克服摩擦力及滑块重量,滑块无法向上推升而导致泄漏无法建压,必须辅以另一弹簧力才能将滑块向上推升;而当压缩机压缩比过大时,滑块受力与弹簧力合成往上推举的共同作用力,使滑块无法向下推动以使部份负载解除,因而影响压缩机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由一滑块与涡卷搭配,使涡卷上形成复数个气室,由前述复数个气室的压力变化将推动滑块运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至少包含一外壳,具有一进气口及出气口;一架体,固定于前述外壳内且与前述外壳间形成一容室;一隔离块,固定于前述外壳内并位于前述架体上方以将前述容室区隔成一高压容室及由前述架体与前述隔离块间的低压容室,该隔离块中央位置具有一吐出口;一涡卷对,为一对互相啮合的固定涡卷与绕动涡卷所组成,且置于前述隔离块与前述架体之间;一滑块,置于前述固定涡卷的顶部的中央部分;及复数个气室,由前述滑块与前述涡卷对所形成,由前述滑块与涡卷对的搭配,使涡卷上形成复数个气室,并由前述复数个气室的压力变化将推动滑块运动。
较佳地,前述隔离块进一步至少设有一个背压环销。
较佳地,前述固定涡卷与绕动涡卷的涡片顶部进一步可设有密封元件。
该固定涡卷的顶部形成有一圆状的承接槽室,供该圆状的滑块装设于该承接槽室内。
该承接槽室具有一第一槽室及一第二槽室,且该第一槽室位于该第二槽室上方,及该第一槽室的直径大于该第二槽室的直径。
该滑块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且该第一部分位于该第二部分上方,及该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该第二部分的直径。
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周缘壁上设有一气密元件。
该气密元件为O型环。
该气密元件为铁弗龙唇片。
该滑块中央位置设有一气孔与该吐出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为改善已知涡卷式压缩机知缺失,遂提供一种由滑块与涡卷搭配的涡卷式压缩机负载调节装置,前述滑块与涡卷对搭配在前述涡卷上以形成复数个气室,由前述气室的压力变化推动滑块运动,使压缩机起动时,经由压力变化而推动滑块向上位移,以防止高压腔流体泄漏至低压腔,使压缩机迅速建压;当压缩机压缩比过大时,经由压力变化而推动滑块向下位移,解除部份负载,以提升压缩机的性能与可靠度,有效改善已知压缩机的缺点。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纵剖面组合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纵剖面动作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部份纵剖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部份纵剖面结构图。图号说明10外壳 11进气 12出气口20架体 30隔离块31背压环销32高压容室 33低压容室 34吸入口35吐出 40滑块 41第一部份42第二部份 43气密元件 44气孔51固定涡卷 52绕动涡卷 53气孔54密封元件 55承接槽室 56第一槽室57第二槽室 61气室 62气室请继续参阅


图1并配合参阅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部分纵剖面组合结构图。较佳地,该固定涡卷51的顶部形成有一圆状的承接槽室55,供该圆状的滑块40装设于该承接槽室55内。该承接槽室55具有一第一槽室56及一第二槽室57,且该第一槽室56位于该第二槽室57上方,及该第一槽室56的直径大于该第二槽室57的直径。而该滑块40具有一第一部分41及一第二部分42,且该第一部分41位于该第二部分42上方,及该第一部分41的直径大于该第二部分42的直径。因此,当该滑块40装置于该承接槽室55内时,该滑块40的第一部分41会位于该第一槽室56上,而该滑块40的第二部分42则位于该第二槽室57上,是故,该滑块40的第一部分41与该第一槽室56间形成有一气室61,而该滑块40的第二部分42与该第二槽室57间亦形成有一气室62。其中该承接槽室55的第一槽室56与第二槽室57是一体成型的。该滑块40的第一部分41与第二部分42是一体成型的。其中该第一部分41及该第二部分42的周缘壁上设有一气密元件43,如O型环或铁弗龙唇片,可以防止滑块40与承接槽室55间的气体泄漏。
较佳地,该滑块40中央位置设有一气孔44与该吐出口35及该固定涡卷的气孔53连通。
请继续参阅图2并配合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部分纵剖面动作结构图,其中前述外壳10的进气口11为引进工作流体至压缩机内进行气体压缩,而前述外壳10的出气口12为经压缩后所产生的高压经由前述外壳10的出气口12排出;前述隔离块的吐出口35为一工作流体经压缩后由低压状态压缩成高压状态再经由此吐出口35排出;前述固定涡卷51与绕动涡卷52设有螺旋状的涡片;前述复数个气室为气室61与气室62,形成在前述滑块40与涡卷对之间。
当压缩机起动时,低压流体经由前述外壳10的进气口12进入压缩机的低压容室33内,由一吸入口34进入前述涡卷对内,由固定涡卷51与绕动涡卷52的互相公转运动下使前述气室61迅速充满流体,此时前述气室61施加于滑块向上的力大于前述气室62施加于滑块40向下的力,使得滑块40向上推动(参考图2),使压缩机迅速建压;而当压缩机压缩比过大时,前述气室62压力高出前述气室61压力许多,使得滑块40上的合力往下,加上滑块40本身重量,两者合力推动滑块40向下运动(参考图3),使高压容室32中的流体泄漏至低压容室33中,以解除部份负载。
请参阅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部分纵剖面结构图。于此实施例中,前述隔离块30至少设有一背压环销31,于压缩机运转时,压缩机的高压或中压流体被导引至前述背压环销31后方的气室,因而促使前述背压环销31推动涡卷对在轴方向产生密合,以防止各压缩室的受压工作流体泄漏。
请参阅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的部分纵剖面结构图。在此实施例中,前述涡卷对的固定涡卷51与绕动涡卷52的涡片顶部各设有一密封元件54,使前述固定涡卷51与前述绕动涡卷52于互相公转运动下能更紧密的结合且可防止压缩流体泄漏,达到压缩流体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室的压力变化推动滑块运动,由于压缩机起动时,经由压力变化而推动滑块向上位移,防止高压腔流体泄漏至低压腔,使压缩机迅速建压,而当压缩机压缩比过大时,经由压力变化而推动滑块向下位移,以解除部份负载,确实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具有一进气口及出气口;一架体,固定于前述外壳内且与前述外壳间形成一容室;一隔离块,固定于前述外壳内并位于前述架体上方以将前述容室区隔成一高压容室及由前述架体与前述隔离块间的低压容室,该隔离块中央位置具有一吐出口;一涡卷对,为一对互相啮合的固定涡卷与绕动涡卷所组成,且置于前述隔离块与前述架体之间;一滑块,置于前述固定涡卷的顶部的中央部分;以及复数个气室,由前述滑块与前述涡卷对间形成,前述复数个气室的压力变化驱动该滑块上下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隔离块进一步至少设有一个背压环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涡卷与绕动涡卷的涡片顶部进一步可设有密封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涡卷的顶部形成有一圆状的承接槽室,供该圆状的滑块装设于该承接槽室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接槽室具有一第一槽室及一第二槽室,且该第一槽室位于该第二槽室上方,及该第一槽室的直径大于该第二槽室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且该第一部分位于该第二部分上方,及该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该第二部分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周缘壁上设有一气密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密元件为O型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密元件为铁弗龙唇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块中央位置设有一气孔与该吐出口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涡卷式压缩机的负载调节装置,使滑块在涡卷对上以形成复数个气室,由气室的压力变化推动滑块运动,使压缩机起动时,经由压力变化而推动滑块向上位移,以防止高压腔流体泄漏至低压腔,使压缩机迅速建压;当压缩机压缩比过大时,经由压力变化而推动滑块向下位移,解除部分负载,以提升压缩机的性能与可靠度。
文档编号F04C18/02GK2589697SQ0229502
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0日
发明者梁坤亿, 张钰炯, 赖庆峰, 黄淑娥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