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铆接加焊接式风机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309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制铆接加焊接式风机叶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叶轮,特别是一种钢制前片与后片间距较小的风机叶轮。
二、景技术目前的风机叶轮,大多为铆接或焊接而成。焊接式叶轮厚度受到焊接限制,一般最小只能达到18mm左右,过窄的叶轮由于无法施焊而无法制造。尤其对于高压高速叶轮焊口表面粗糙无法修磨,风力阻力大,甚至转速越快,风力阻力越大,因而使风机能量损耗大,且焊接质量很难保证,机件易损坏。铆接式叶轮适用于铝制,且尺寸较小,强度较低,这是现有风机叶轮的不足。
三、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发明一种钢制铆接加焊接式风机叶轮,这种叶轮内表面光滑,光洁度高,产生的风力阻力小,因而可以提高风机效率,节约能源,机件不易损坏,用以克服现有风机叶轮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实施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由轴套、前片、后片和叶片组成,前片、后片上采用激光切割或水力切割的方式开有若干个特定形状的孔,叶片与前片、后片相对应的两沿设有若干个凸起,此凸起插入前片、后片的特定形状的孔内,然后再在前片、后片的背面与叶片相对应的凸起焊接构成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叶片与前片和后片可实现铆接和背面焊接,可有效避免前片和后片之间难以实施的焊接;2)完全消除了现有结构,对于过窄叶轮无法制造的限制;3)叶轮内表面联接点光滑,焊口易于打磨处理,光洁度高,可有效降低风力阻力,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叶轮损坏,是一种理想的风机叶轮。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去掉轴套时的视图图4为图1去掉轴套时的俯视图图5为叶轮装配示意图图6为叶片凸起长出时的焊接局部剖视图图7为叶片凸起稍低时的焊接局部剖视图图8为叶片在接近轴套处和在外周边沿不设凸起时的焊接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叶轮由轴套3、前片1、后片2和叶片4组成,前片1、后片2上采用激光切割或水力切割的方式开有若干个特定形状的孔,叶片4与前片1、后片2相对应的两沿设有若干个凸起5,此凸起5插入前片1、后片2的特定形状的孔内,然后再在前片1、后片2的背面焊接凸起构成叶轮。
本实用新型叶片4两沿的凸起5可为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相对应的前片1和后片2上的特定形状的孔也可为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叶片4接近轴套3部分或与接近外周边沿部分的两沿之间的连接为焊接连接;叶片4上的凸起5可长出前片1与后片2,也可稍低于前片1与后片2;凸起5长出时,凸起5与前片1和后片2的连接为侧焊连接;凸起5稍低时,凸起5与前片1和后片2的连接为填平焊接;叶片4接近轴套3部分或接近外周边沿部分也可不设凸起5,而直接与前片1和后片2焊接。
权利要求1.一种钢制铆接加焊接式风机叶轮,由轴套(3)、前片(1)、后片(2)和叶片(4)组成,其特征是前片(1)、后片(2)上采用激光切割或水力切割的方式开有若干个特定形状的孔,叶片(4)与前片(1)、后片(2)相对应的两沿设有若干个凸起(5),此凸起(5)插入前片(1)、后片(2)的特定形状的孔内,然后再在前片(1)、后片(2)的背面与叶片相对应的凸起焊接构成叶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叶轮,其特征是叶片(4)两沿的凸起(5)可为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相对应的前片(1)和后片(2)上的特定形状的孔也可为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叶轮,其特征是叶片(4)接近轴套(3)部分或接近外周边沿部分的两沿与前片(1)和后片(2)之间的连接为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叶轮,其特征是叶片(4)上的凸起(5)可长出前片(1)与后片(2),也可稍低于前片(1)和后片(2);凸起(5)长出时,凸起(5)与前片(1)和后片(2)的连接为侧焊连接;凸起(5)稍低时,凸起(5)与前片(1)和后片(2)的连接为填平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叶轮,其特征是叶片(4)接近轴套(3)部分或接近外周边沿部分可不设凸起(5),而直接与前片(1)和后片(2)焊接。
专利摘要一种钢制铆接加焊接式风机叶轮,由轴套、前片、后片和叶片组成,其特点是前片、后片上采用激光切割或水力切割的方式开有若干个特定形状的孔,叶片与前片、后片相对应的两沿设有若干个凸起,此凸起插入前片、后片的特定形状的孔内,然后再在前片、后片的背面与叶片相对应的凸起焊接构成叶轮。其优点为叶片与前片和后片可实现铆接和焊接,可提高叶轮内腔光滑度,可有效降低风力阻力,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叶轮损坏,完全消除了现有制造技术,对于过窄钢制叶轮无法制造的限制,是一种理想的风机叶轮。
文档编号F04D29/30GK2677674SQ20032010458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3日
发明者赵志红, 张缰山, 卢金生 申请人:赵志红, 张缰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