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129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压缩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装置,其不必装设机械式安全阀,即能让空气压缩机在运作阶段时保持在压力安全值范围之内,从而保护轮胎在充气时不至于产生超出轮胎压力安全值。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长久致力于小型空气压缩机的研发,不仅让早期颇费人力工时且构造繁琐的空气压缩机转型为构造精简且容易迅速组装的产品。其中于U.S.PatentNo.7,462,018号,该案的集气座(outlettube)即设有复数个出气歧管(duct),其中一出气歧管(duct)即是用为组装一机械式压力安全阀(safetyvalve),当空气压缩机的活塞体在汽缸内进行直线运动位于上死点时,该案的活塞体中活塞头的顶平面完全抵于汽缸压缩室的顶壁面,在活塞体上冲行程的动作可让压缩空气完全进入与汽缸压缩室相连通作为出气用途的集气座,然而在不当的充气操作使用下,易于让空气压缩机产生高于待测轮胎的设定胎压值,此时必须额外藉助一机械式压力安全阀(safetyvalve)来自动进行泄压,倘若该机械式压力安全阀(safetyvalve)因使用期限过久而造成卡住故障,在使用者对轮胎充气的过程中,会造成轮胎充气过饱而容易产生爆胎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装置,其不必装设机械式压力安全阀即能让空气压缩机在运作阶段时保持在压力安全值范围之内,从而避免轮胎在充气时因为超出轮胎压力安全值而造成轮胎爆炸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空气压缩机装置,包括一机盒体,其内部装设有一可通过电源启动而产生空气压力的空气压缩机,该空气压缩机在马达工作时驱动活塞体的活塞头在汽缸内进行往复式运动,使汽缸内的压缩空气被推送进入空气压缩机的储气座内,该储气座上设有复数个可和储气座相连通的歧管;其中:在空气压缩机的汽缸外壁设有一具备副气室的歧管,副气室与汽缸压缩室相流通但不与出气用途的储气座相连通,当空气压缩机的活塞头的顶平面完全抵于汽缸压缩室顶壁面,此时部分压缩空气进入副气室内,不仅让活塞体的下冲行程的动作更顺畅,亦让空气压缩机不必另设压力安全阀即可防止产生超出安全压力值范围的充气动作。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空气压缩机装置,其是在空气压缩机的汽缸外壁设有一具备副气室的歧管,副气室与汽缸压缩室相流通但不与出气用途的储气座相连通,当空气压缩机的活塞头的顶平面完全抵于汽缸压缩室顶壁面,此时部分压缩空气进入副气室内,不仅让活塞体的下冲行程的动作更顺畅,亦让空气压缩机不必另设压力安全阀即可防止产生超出安全压力值范围的充气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空气压缩机装置可达到不必装设机械式压力安全阀,即能让空气压缩机在运作阶段时保持在压力安全值范围之内,足以保护轮胎在充气时不至于产生超出轮胎压力安全值的目的;本发明不仅能节缩制造成本,更能让活塞体的下冲行程的动作更为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机装置的机盒体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机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机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机装置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操控泄气阀来进行泄压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调整调节阀来改变副气室容积的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在另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图中:机盒体-1;开关-11;触压板-12;顶杆-121;透孔-13;主架体-20;马达-21;小齿轮-22;大齿轮-23;曲柄销-24;活塞体-25;活塞头-26;顶平面-260;散热扇叶-27;重量旋转盘-28;汽缸-3;中间-30;壁顶壁-31;气孔-32;压缩室-33;内腔-34;流通口-35;阀座-41;弹簧-42;储气座-5;内容室-51;歧管-52、53、54、55;副气室-541;顶盖-6;旋转钮-61;圆筒柱-62;凸环垣-621;环槽-622底端缘-63;压制部-64;密封环-65;泄气阀-7;帽型软盖-71;外端头-711;凸块-712;流通槽713;螺帽-72;开口-721;透孔-722;调节阀-8;压力表-9;软管-9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请先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中的空气压缩机装置,其包括有一机盒体1,于机盒体1上设有一按押式的开关11、一触压板12及一中空状的透孔13,该机盒体1内部则设有一空气压缩机,该空气压缩机可将提供活塞体25运作的汽缸3及提供马达21固定的主架体20设计成一体成型的结构状态。该主架体20可固定空气压缩机的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包括有马达21、用于传动的小齿轮22、大齿轮23、具有曲柄销24的重量旋转盘28及用于散热的散热扇叶27。其通过马达21驱动空气压缩机的动力机构而使活塞体25的活塞头26可在汽缸3的内腔34内进行往复式压缩动作,被压缩的空气则可经由气孔32推移阀座41来进行压缩弹簧42,使被压缩的空气可进入储气座5内。储气座5上则可设有与储气座5相连通的复数个歧管52、53、55(可同时参考图8),歧管52可接一软管91;歧管53则可被应用于设置一泄气阀7;歧管55则可设置一压力表9。本发明最主要的结构特征是:在汽缸3的外壁设有一歧管54,该歧管54内具备一副气室541,以一流通口35而与汽缸3压缩室33相贯通、连通,但副气室541不与作为出气用途的储气座5的内容室51相连通,于歧管54的外端开口则设有一可螺旋旋转的调节阀8,调整该调节阀8的螺合深浅状态即可调节该副气室541的容积大小状态。请同时配合图4至图7,该储气座5在底部50与汽缸3的顶壁31相紧邻且形成一共享的中间壁30,于中间壁30上即设有一气孔32及一流通口35,该气孔32可让汽缸3中内腔34的压缩室33与储气座5的内容室51相连通,而流通口35可让汽缸3的内腔34的压缩室33与歧管54的副气室541相连通;一阀座41可被置放在前述中间壁30的气孔32上端。一呈矩形状的顶盖6(可参考图5),其上端设有一旋转钮61,而在顶盖6中心段往下延伸一圆筒柱62,于圆筒柱62上往外延伸有复数个相间隔的凸环垣621,而顶盖6与凸环垣621之间则形成有复数个凹陷状环槽622,该圆筒柱62具有一底端缘63,于底端缘63往圆筒柱62内心更形成一凸状的压制部64;数个密封环65可套设于前述圆筒柱62上的环槽622。前述顶盖6可相对应结合于前述储气座5上,如图2所示,借着转动旋转钮61让顶盖6相当牢固被卡定结合于储气座5上,不会有松脱之虞。一弹簧42的一端可置放在前述阀座41上,而另一端则抵于顶盖6的圆筒柱62上的凸环垣621。请同时参考图3和图5所示,一泄气阀7,其包含一中空状的帽型软盖71,于一端设有一外端头711,另一端设有一外环圈,于外环圈设有相间隔的复数个凸块712,于相间隔凸块712之间形成一流通槽713;一螺帽72,其一端具有一开口721,该螺帽72另端延伸出一内口径小于开口721的透孔722;此时可将帽型软盖71置入歧管53,再由螺帽72的透孔722端抵于帽型软盖71并结合于歧管53内,此阶段,帽型软盖71一端的外环圈抵于歧管53内壁,帽型软盖71的另一端则抵于螺帽725的透孔722端,前述机盒体1的触压板12内侧的顶杆121可穿过一螺帽72并对应于帽型软盖71的外端头711,当按下触压板12即可触压到泄气阀7的帽型软盖71的外端头711,使帽型软盖51可被压缩变形并让被充气物的过剩压力由装设此泄气阀7组5的歧管53泄出,如图5和图6所示。一调节阀8,其螺合于歧管54内并可做旋转来调整副气室541的内容积,该调节阀8的外周壁设有一凹陷状环槽81,其上套设有一密封环82。本发明活塞体25在汽缸3的内腔34内进行往复式直线运动位于上死点时,活塞头26的顶平面260完全抵于汽缸3压缩室33的顶壁31(如图7所示),此时大部分的压缩空气经由设于汽缸3顶壁31的气孔32压缩推移阀座41来进行压缩弹簧42,使被压缩的空气可流通进入储气座5的内容室51内,再经由各个出气歧管52、53、55连接至不同性质、功能的对象上。但由汽缸3输出的压缩空气中仍有部分空气会经由流通口35进入歧管54的副气室541内,通过容纳于副气室541内的空气量,不仅让空气压缩机在充气运作中不会产生超过安全压力值范围的现象,同时让活塞体25开始其下冲行程时更能顺畅运作。前述阀座41在开启时仍可被顶盖6的圆筒柱62底端的压制部64所抵挡,其动作状态可如图7和图8所示。请参阅图6和图7,若待充气物的内部压力已超越安全压力值的范围,使用者亦可通过泄气阀7的操控来进行泄压动作综上所述,本发明在汽缸3外设有一具备副气室541的歧管54,该副气室541以一流通口35与汽缸3压缩室33相贯通,而汽缸3外所延伸的储气座5则是以一气孔32和汽缸3压缩室33相连通,但副气室541和储气座5内容室51则不相连通,使大部分的压缩空气经由储气座5所设的出气歧管输出至其他功能组件及待充气物,另一部份压缩空气则是进入存留于副气室541内,此种结构设计不仅让活塞体25的运作上不至于产生超过压力安全值范围的充气行为,不必附设压力安全阀,同时让活塞体25的下冲行程的动作更具顺畅,实具进步性。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