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阀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740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动阀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浮动功能的液压阀块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重型起重设备,起重臂能实现对重物自动定心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以使起重臂能自动找准重物重心,达到垂直起重目标,避免左右方面的分力产生倾覆力矩,从而将起重设备拉倒,另一方面是为了垂直起吊,使重物与起重设备整体的重心处于支撑范围之内,减少能量损失,提高安全性能,实现起吊操作过程的安全平稳。但目前起重设备上的阀块装置仅能完成正常的工作工况,也即实现提升重物操作和下放重物操作,还不能实现起重臂架的浮动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阀块装置来满足所有用户需求,该浮动阀块装置不仅能够完成正常工作工况,实现提升重物操作和下放重物操作,还能完成浮动工作工况,实现浮动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浮动阀块装置,包括阀体及插装在阀体上的平衡阀a、平衡阀b、浮动阀;

阀体上开设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马达连接油口A1、马达连接油口B1、外控油口Q和回油口T1;

工作油口A经平衡阀a与马达连接油口A1连通形成马达油路A,工作油口B经平衡阀b与马达连接油口B1连通形成马达油路B,外控油口Q连通至浮动阀控制油口,从而打开浮动阀,浮动阀与马达油路A及马达油路B连通形成浮动油路,浮动阀泄漏油口连通至回油口T1,浮动阀泄漏油从回油口T1流回至油箱。

进一步地,阀体内部设有梭阀a和梭阀b,阀块上还开设制动器操作油口K,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连接在梭阀a的两端,且均经梭阀a及梭阀b与制动器操作油口K连通,外控油口Q经梭阀b与制动器操作油口K连通,梭阀对于输入的两路压力信号,总是选择压力高者作为输出信号。

进一步地,外控油口Q经减压溢流阀及单向阀a与马达连接油口A1连通,经减压溢流阀及单向阀b与马达连接油口B1连通,减压溢流阀泄漏油口与阀体上开设的出油口T2连通,减压溢流阀泄漏油经T2油口流回油箱。

进一步地,阀块上还设有2个监控口MQ,其中一个监控口MQ与外控油口Q、浮动阀连通,另一个与外控油口Q、减压溢流阀高压油口连通,监控口MQ处连接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实现对外控油口Q压力的测控。

进一步地,阀块上还开设有监控口MD,监控口MD与减压溢流阀的减压油口、单向阀a及单向阀b连通,监控口MD处连接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实现对减压口处压力的测控。

进一步地,阀块上还开设有监控口ME,监控口ME与梭阀a、梭阀b连通,监控口ME处连接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对梭阀出油口压力进行测控。

进一步地,阀块上还设有监控口MA、MB、MK,分别与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制动器操作油口K连通,各监控口连接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对内部各元件工作压力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口与绝大部分工艺油口同合,减少了工艺油路线及监控油路,实现阀块体积的最小化,各监控口既可以连接压力表进行显示,也可以连接压力变送器进行实时监控。

进一步地,马达连接油口A1和马达连接油口B1连接马达两端工作油口,实现马达的正转工作及反转工作,从而驱动绞车提升重物及下放重物。

进一步地,制动器操作油口K与马达制动器相联接,从AB油口流入的压力油,经过梭阀a、梭阀b流至马达制动器,从而打开马达制动器。

进一步地,平衡阀a和平衡阀b的最大通过流量为240L/min,浮动阀的的最大通过流量为480L/min。

本实用新型既能完成正常工作工况,实现提升重物操作和下放重物操作,又能完成浮动工作工况,这时浮动阀打开,在平衡阀作用下,AB油路关闭,浮动阀所在油路与马达构成闭合浮动油路,实现浮动功能。本实用新型上开设的监控口与绝大部分工艺油口同合,减少了工艺油路及监控油路,实现阀块体积的最小化,同时可以实现对装置各个工况的各个工作点的压力实现实时监测,获得液压阀块装置的运行状况,同时,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监控点迅速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有效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中,1、阀体;21、单向阀a;22、单向阀b;31、梭阀a;32、梭阀b;4、减压溢流阀;5、浮动阀;61、平衡阀a;62、平衡阀b;7、马达;8、马达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8所示的浮动阀块装置,浮动阀块装置包括阀体1和插装于阀体1上的平衡阀a61、平衡阀b62、减压溢流阀4、浮动阀5、单向阀a21、单向阀b22以及插装于阀体内部的梭阀a31和梭阀b32;阀体1上开设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马达连接油口A1、马达连接油口B1、外控油口Q、制动器操作油口K、回油口T1和回油口T2;工作油口A经平衡阀a61与马达连接油口A1连通形成马达油路A,工作油口B经平衡阀b62与马达连接油口B1连通形成马达油路B,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均经梭阀a31和梭阀b32与制动器操作油口K连通;外控油口Q液压油流至浮动阀5控制油口,打开浮动阀,使之与马达油路A及马达油路B连通形成浮动油路,浮动阀5泄漏油经回油口T1流回油箱,外控油口Q经梭阀b与制动器操作油口K连通,梭阀对于输入的两路压力信号,总是选择压力高者作为输出信号,外控油口Q经减压溢流阀4及单向阀a21与马达连接油口A1连通,经减压溢流阀4及单向阀b22与马达连接油口B1连通,减压溢流阀4泄漏油经回油口T2流回油箱。

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均用来连接外接油管,马达连接油口A1和马达连接油口B1连接马达7两端工作油口形成回路,实现马达的正转工作及反转工作,从而驱动绞车提升重物及下放重物,制动器操作油口K处连接有马达制动器8,马达制动器8与马达7连接从而控制马达。

平衡阀a61、平衡阀b62实现马达下放工作的安全平稳,而非加速下放,对于重物起支撑作用,实现重物下放过程中其合力等于零或接近于零,减少加速度,从而达到安全平稳的目的。平衡阀a61、平衡阀b62的最大通过流量为240L/min。

对于阀体内部插装的梭阀a31和梭阀b32,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连接在梭阀a31的两端,梭阀a31输出压力油与外控油口Q流入压力油经梭阀b32比较后,输出至制动器操作油口K,实现只要工作油口及外控油口任何一路有压力油液则可以打开马达制动器,实现马达的工作准备,而不通压力油的情况下,能实现马达的自锁。梭阀也可替换为门型逻辑选择阀,对于输入的两路压力信号,总是选择压力高者作为输出信号。

减压溢流阀4对于补流压力起设定与稳定作用。减压溢流阀4在低于设定压力时,作减压阀用,高于设定压力时,作溢流阀用,实现减压口的压力小于或等于设定压力。

单向阀a21、单向阀b22实现补油功能,减少因马达泄露造成的吸空,从而破坏液压元器件。

浮动阀5在无压力阀时,起截止功能,在有外控压力油时,形成大流量通断油路。浮动阀5的的最大通过流量为480L/min。

阀块1上设有2个监控口MQ,其中一个监控口MQ与外控油口Q、浮动阀5连通,另一个与外控油口Q、减压溢流阀4的高压油口连通,实现对外控压力油压力的测控。

阀块1上还开设有监控口MD,监控口MD与减压溢流阀4减压油口、单向阀a21及单向阀b22连通,实现对减压口压力的测控。

阀块1上还开设有监控口ME,监控口ME与梭阀a、梭阀b连通,实现对梭阀出油口压力的测控。

阀块上1还设有监控口MA、MB、MK,分别与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制动器操作油口K连通,实现对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及制动器操作油口K的压力的监控。

各监控口既可以连接压力表进行显示,也可以连接压力变送器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口与绝大部分工艺油口同合,减少了工艺油路线及监控油路,实现阀块体积的最小化。各监控口可以实现对装置各个工况的各个工作点的压力实现实时监测,获得液压阀块装置的运行状况,同时,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监控点迅速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有效较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工况如下:

1.高压油从工作油口A进入时,经平衡阀a61的单向阀部分流至马达连接油口A1,进而流经马达做功,再流至马达连接油口B1,经平衡阀b62平衡阀部分,最后流至工作油口B,实现马达的正转工作,从而提升重物。在此过程中,各口的压力经过各个监控油口监控,同时从A口流入的高压油经梭阀a31和梭阀b32及制动器操作油口K流入马达制动器,在高压作用下推动制动器弹簧,打开马达制动器。

2.高压油从工作油口B进入时,经平衡阀b62的单向阀部分流至马达连接油口B1,进而流经马达做功,再流至马达连接油口A1,经平衡阀a61的平衡阀部分,最后流至工作油口A,实现马达的反转工作,从而下放重物。在此过程中,各口的压力经过各个监控油口监控,同时从B口流入的高压油经梭阀a31和梭阀b32及制动器操作油口K流入马达制动器8,在高压作用下推动制动器弹簧,打开马达制动器。

3.高压油从外控油口Q进入时,经减压溢流阀4减压后,其压力油流至单向阀a21及单向阀b22,同时经梭阀b32及制动器操作油口K流入马达制动器,将马达制动器打开,在此过程中,压力油同时流入浮动阀5的控制油口,且没有减压,保证在低的外控油压下,即可以打开浮动阀,使浮动油路与马达油路构成一个回路,在重物作用下,实现起重臂架的浮动功能,且浮动阀的流通量大,最高可达480L/min,减压溢流阀及单向阀所在油路可以实现对马达进行补油操作,避免马达由于吸空而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