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内流道的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661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内流道的水泵。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装有水循环冷却加热系统,其原理是利用电动水泵的持续运行使带有冷却液的流体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循环运行:流体在循环中经过加热或冷却系统,形成相对高温或低温的流体,然后再流经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系统,通过热交换达到加热或冷却的作用,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各个系统保持在一个稳定可靠温度下长期运行。在该系统中电动水泵作为唯一动力源(克服管路沿程损失、局部阻力损失、位置差等,带动流体始终可靠稳定的运行),所以在产品可靠性上要求非常高,一旦电动水泵故障损坏,无法保证汽车在稳定的温度下运行,导致汽车内部系统失控,烧毁汽车系统内元件等各种不良现象。

现有市场上电动水泵主要包含泵体、叶轮、前盖和电机部件。且大多采用蜗壳式离心泵,即带有蜗壳式流道,而流道一般分布在泵体或者前盖内。所以一般泵体都因带有蜗壳形状(凸起的流道)而在外观上呈现出环形突起部分,使得外观凹凸不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不紧凑、水泵的可靠性低的缺点,提供一种带有内流道的水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带有内流道的水泵,包括泵体和电机,电机左端固定有端盖,端盖与泵体固定连接,泵体与端盖内部之间形成腔体,腔体内侧壁上设有供水流动的流道,流道与腔体连通。流道隐藏在泵体与端盖内,从而使得泵体外表面不会有突兀的流道,当水泵因特殊情况掉落于地,突兀在外的流道很容易被砸变形或者破裂。

作为优选,流道开口尺寸向下逐渐增大。流道开口缩小增加水流的流速,在水流流出出口时增加水流的加速度。

作为优选,流道两内侧壁为斜面,斜面与流道的底面连接设有弧形面。弧形面减小流道的内壁应力,当水泵流道位置被硬物碰撞时,流道内壁不会出现裂缝。

作为优选,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对称设置,第一流道设在泵体上,第二流道设在端盖上。组合式的流道简化加工工艺,从而降低加工成本。

作为优选,第一流道上的弧形面到泵体外侧壁最小距离为a,泵体上的腔体内壁到泵体外侧壁的最小距离为b,a>b。泵体上的第一流道厚度厚,强度大,第一流道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作为优选,泵体前端部设有与腔体流通的进水口,泵体侧壁设有与腔体连通的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水泵内增设有流道,流道不会突兀在水泵表面,从而使得泵体外表面平整光滑,在加工泵体时,模具相对容易制造,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流道隐藏在泵体内内,泵体整体上更加简洁大气,同时泵体处的流道厚度厚,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泵体、11—电机、12—端盖、13—腔体、14—叶轮、101—进水口、102—出水口、131—流道、1311—斜面、1312—底面、1313—弧形面、1314—第一流道、1315—第二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带有内流道的水泵,如图1所示,包括泵体10和电机11,电机11左端固定有端盖12,端盖12与泵体10固定连接,泵体10与端盖12内部之间形成腔体13,该腔体13一半在泵体10上,另一半在端盖12上,组合式腔体13加工工艺简单,节约加工成本,腔体13内侧壁上设有供水流动的流道131,流道131开口尺寸向下逐渐增大,流道131与腔体13连通,腔体13内设有叶轮14,电机11的输出轴与叶轮14固定连接,电机11驱动叶轮14在腔体13内旋转,水流流进进水口101后通过叶轮14的作用下流出出水口102。

流道131两内侧壁为斜面1311,斜面1311与流道131的底面1312连接设有弧形面1313,流道131包括第一流道1314和第二流道1315,第一流道1314和第二流道1315对称设置,第一流道1314设在泵体10上,第二流道1315设在端盖12上,第一流道1314上的弧形面1313到泵体10外侧壁最小距离为a,泵体10上的腔体13内壁到泵体10外侧壁的最小距离为b,a>b。

泵体10前端部设有与腔体13流通的进水口101,泵体10侧壁设有与腔体13连通的出水口102,水流从进水口101流进,并从出水口102流出。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