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泵的制造方法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303213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223]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如下效果。
[0224](I)在转子部60a与套筒轴承66—体成型的树脂磁体68,在大致同一圆周上具有多个贯通孔69,该贯通孔69从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端面向叶轮安装部侧沿着轴向延伸,这些贯通孔69在用热可塑性树脂进行一体成型时,由热可塑性树脂埋设,从而树脂磁体68由热可塑性树脂牢固地保持,由此能够抑制由伴随冷热水循环所产生的热冲击造成的磁体的裂纹。
[0225](2)由于不是用热可塑性树脂将树脂磁体68的外周表面覆盖、而是用热可塑性树脂牢固地保持树脂磁体68的构造,所以能够使树脂磁体68与定子47靠近,能够提高泵10的性能。
[0226](3)由于不是用热可塑性树脂将树脂磁体68的外周表面覆盖、而是用热可塑性树脂牢固地保持树脂磁体68的构造,所以能够削减热可塑性树脂的使用量,能够使泵10低成本化。
[0227](4)由于不是用热可塑性树脂将树脂磁体68的外周表面覆盖、而是用热可塑性树脂牢固地保持树脂磁体68的构造,所以在转子60的外周表面不形成作为流体摩擦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的凹凸,能够使泵10的性能提高。
[0228](5)由于设置在树脂磁体68的贯通孔69位于在转子60形成的磁极间,所以能够尽可能地抑制磁力下降,从而抑制泵10的性能下降。
[0229](6)树脂磁体68在磁极位置检测元件(霍尔元件58b)侧的端面具有用于供给树脂磁体68的原材料的浇口 68c,并且浇口 68c的位置位于磁极中心,由此能够提高树脂磁体68的取向精度。
[0230](7)在树脂磁体68的磁极位置检测元件(霍尔元件58b)侧的端面,在同一圆周上沿着周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凸部68e,这些凸部68e配置在磁极中心。由此,磁力得到提尚,能够实现栗10的性能的提尚。
[0231](8)树脂磁体68的中空部从形成有突起68a的端面至大致轴向的中心位置呈直线形状,并且从形成有突起68a的端面的相反侧端面至大致轴向的中心位置呈起模锥形,由此能够提尚树脂磁体68的生广效率。
[0232](9)在将泵10应用于使用制冷剂-水热交换器2的制冷循环装置(例如空调装置或地板供暖装置或热水器装置)的情况下,由于泵10的性能和品质的提高、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尚,能够提尚制冷循环装置的性能和品质,并且降低成本。
[0233]实施方式2
[0234]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子部60a的截面图,是与实施方式I的图9相当的图。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磁体68的截面图,是与实施方式I的图13相当的图。在图22和图23中,对与图9和图13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是将实施方式I中的贯通孔69置换为具有如图所示的形状的贯通孔69a而得到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I相同。
[0235]如图22和图23所示,贯通孔69a具有梯度(D1、D2),其以距离磁极位置检测元件(霍尔元件58b)侧的端面规定深度的位置(梯度切换位置)为基准,使贯通孔69a的内径分别朝向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和叶轮安装部侧扩大。即,贯通孔69a的截面形状在从梯度切换位置到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端面之间,其内外两侧的外形相对于轴向具有梯度D1,以使贯通孔69a的内径朝向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扩大,并且在从梯度切换位置到叶轮安装部侧的端面之间,其内外两侧的外形相对于轴向具有梯度D2,以使贯通孔69a的内径朝向叶轮安装部侧扩大。
[0236]此外,贯通孔69a的梯度角度和长度被设定成以树脂磁体68的轴向中心位置(轴向的构造中心位置)为基准,使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磁体体积大于叶轮安装部侧的磁体体积,由此能够使树脂磁体68的轴向的磁通中心向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移动规定的距离。即使在树脂磁体68的轴向中心位置和定子47的轴向中心位置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使定子47和转子60的轴向的磁通中心位置向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偏移,对转子60产生从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向叶轮安装部侧的推进力,使得定子47和转子60的轴向的磁通中心位置变得大致相同。通过这样的转子60的推进力,将转子60经由推力轴承71推压于壳体41,由此能够抑制由在叶轮60b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流体的压力脉动等引起的转子60的轴向位置的变动,能够实现栗10的品质的提尚。
[0237]此外,也可以采用下述构造(未图示)来取代在贯通孔69a设置梯度:以距离树脂磁体68的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端面规定深度的位置为基准,使贯通孔69a的内径变化,由此使树脂磁体68的轴向的磁通中心位置向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移动规定的距离。
[0238]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实施方式I中所述的(I)?(9)的效果,还起到下述效果。
[0239](10)由于设置在树脂磁体68的贯通孔69a具有以距离磁极位置检测元件(霍尔元件58b)侧的端面规定深度的位置(梯度切换位置)为基准,贯通孔69a的内径分别朝向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和叶轮安装部侧扩大的梯度,所以能够防止被模具粘住,能够提高树脂磁体68的生产效率。
[0240](11)贯通孔69a的梯度角度和长度被设定成以树脂磁体68的轴向中心位置为基准,使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磁体体积大于叶轮安装部侧的磁体体积,来使树脂磁体68的轴向的磁通中心向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移动规定的距离,由此对转子60产生从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向叶轮安装部侧的推进力,将转子60经由推力轴承71推压于壳体41,由此能够抑制由在叶轮60b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流体的压力脉动等引起的转子60的轴向位置的变动,能够实现栗10的品质的提
[0241]如上所述,本发明作为泵、泵的制造方法和制冷循环装置是有效的。
【主权项】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制定子,其呈环状,具有安装有磁极位置检测元件的基板;以及 转子,其具有环状的转子部,该转子部旋转自由地收纳在碗状分隔部件内,其轴向的一端与所述磁极位置检测元件对置,在所述轴向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叶轮的叶轮安装部, 所述转子部包括: 磁体,其呈环状; 套筒轴承,其配置在该磁体的内侧;以及 树脂部,其由用于所述磁体和所述套筒轴承的一体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形成,并且构成所述叶轮安装部, 所述磁体具有多个贯通孔,该多个贯通孔在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端面与叶轮安装部侧的端面之间沿着所述轴向延伸, 各所述贯通孔由构成所述树脂部的一部分的所述热可塑性树脂埋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贯通孔以距离所述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端面规定深度的位置为基准,其内径分别向所述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和所述叶轮安装部侧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贯通孔的梯度角度和长度被设定成以所述磁体的所述轴向的中心位置为基准,使所述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所述磁体的体积大于所述叶轮安装部侧的所述磁体的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贯通孔配置在同一圆周上, 各所述贯通孔在形成于所述转子的磁极间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是树脂磁体, 在所述磁体的所述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端面,在形成于所述转子的各磁极中心设置有用于供给所述树脂磁体的原材料的浇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在所述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端面具备凸部,该凸部配置在形成于所述转子的各磁极中心且配置在同一圆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在距离所述叶轮安装部侧的端面规定深度的内周侧沿着周向具有多个突起,该突起的截面呈方形,并且朝向所述叶轮安装部侧沿着所述轴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在所述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端面的内周侧,沿着周向大致等间隔地具有多个截面为大致方形的缺口。
9.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 水回路;以及 制冷剂-水热交换器,其将所述制冷剂回路和所述水回路连接起来以进行制冷剂与水的热交换, 在所述水回路中包含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泵。
10.一种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对定子铁芯的齿部施加绝缘部、并在所述齿部上卷绕线圈来制造定子,并且制造安装有包含磁极位置检测元件的电子部件且安装有用于引出导线的导线引出部件的基板,并且制造叶轮,并且还使用热可塑性树脂将在同一圆周上具有多个贯通孔的环状的磁体和设置在该磁体的内侧的套筒轴承一体成型,来制造用所述热可塑性树脂埋设各所述贯通孔的转子部的工序,其中,该贯通孔在磁极位置检测元件侧的端面与叶轮安装部侧的端面之间沿着轴向延伸; 将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定子,并且将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转子部来制造转子,并且还制造碗状分隔部件、轴和推力轴承的工序; 对所述定子的端子和所述基板进行焊接,并且将所述转子安装于所述碗状分隔部件,并且将具有吸水口和排出口的壳体成型,并且还制造下螺孔部件的工序; 用模制树脂将所述定子与所述下螺孔部件一体成型来制造模制定子,并且将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碗状分隔部件来制造在外周部具有多个螺孔的泵部,并且还制造自攻螺钉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泵部安装于所述模制定子,且通过所述自攻螺钉经由所述泵部的所述螺孔和所述下螺孔部件的下螺孔,将所述泵部固定于所述模制定子的工序。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泵,其包括:模制定子,其具有安装有磁极位置检测元件的基板;以及转子,其具有转子部,该转子部的轴向的一端与上述磁极位置检测元件对置,在上述轴向的另一端设置有叶轮安装部,其中,上述转子部包括:磁体;套筒轴承;以及树脂部,其由用于上述磁体和上述套筒轴承的一体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形成,并且构成上述叶轮安装部,上述磁体具有沿着上述轴向延伸的多个贯通孔,上述各贯通孔由构成上述树脂部的一部分的上述热可塑性树脂埋设。
【IPC分类】F04D13-06, F25B30-02
【公开号】CN104619990
【申请号】CN201280075829
【发明人】浦边优人, 麻生洋树, 川久保守, 山本峰雄, 石井博幸, 尾屋隼一郎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2年10月5日
【公告号】US20150159656, WO2014054175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