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压轴承泵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1330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槽部分的形状相比,折回部611B由于与转子外周面的间隙变窄,因此更提高了动压力。因此,在转子部将旋转轴2B作为中心轴旋转时,通过汇集于折回部611B的流体的动压力还减小了转子部的摇晃,提高了转子部的旋转精度。通过提高旋转精度,减小栗的振动,还减小被输送的流量的偏差。
[0058]如图1所示,磁铁50与第二动压槽70径向相对。并且,定子40与磁铁50径向相对。由于磁铁50、定子40、以及第二动压槽70相互径向相对,因此能够降低轴向高度。
[0059]图8为例示作为变形例的栗1C的纵剖视图。马达部20C具有磁铁50C、第一动压槽60C和第二动压槽70C。以下仅对与图1的不同处进行说明。
[0060]磁铁50C配置于转子外周面21C的附近。并且,磁铁50C与第二动压槽70C沿轴向并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50C配置于比第二动压槽70C靠流出口 12C侧的位置。并且,磁铁50C也可以配置于比第二动压槽70C靠流入口 11C侧的位置。磁铁50C的一部分也可以与第二动压槽70C在径向重叠。磁铁50C通过与第二动压槽70C沿轴向并列配置,能够减小径向尺寸。
[0061]如图1和图8所示,在转子部中,通过改变磁铁和第二动压槽的位置,能够改变栗的轴向及径向的尺寸。因此,在栗的薄型化中,结合电子元件等的形状,能够提供各种尺寸的栗。
[0062]图9为示例作为变形例的栗1D的纵剖视图。转子部20D具有转子圆筒部2?和转子倾斜部26D。并且,转子容纳部13D具有结合转子部20D的形状、与转子部20D的外周面隔着间隙相对的圆筒面和倾斜面。磁铁50D配置于转子圆筒部25D的外周面的附近,并与定子40D径向相对。第二动压槽70D配置于转子容纳部13D的机壳内周面131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动压槽70D配置于机壳内周面131D的倾斜面。另外,第二动压槽70D也可以配置于机壳内周面131D的圆筒面。并且,第二动压槽70D也可以配置于作为转子倾斜部26D的转子外周面21D。
[0063]流入口 11D在转子容纳部13D中的与转子倾斜部26D的直径尺寸小的部分相对的部位开口。在转子部20D以旋转轴2D为中心轴旋转时,流体借助第二动压槽70D被从转子倾斜部26D的直径尺寸小的一侧向直径尺寸大的一侧输送。并且,沿着转子倾斜部26D的形状,流体通过离心力被向直径尺寸大的一侧输送。即,通过第二动压槽70D的输送力以及转子倾斜部26D的离心力的作用,能够提高流体的输送压力。
[006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50D和第二动压槽70D沿轴向并排排列。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磁铁50D的一部分与第二动压槽70D在径向上重叠。另外,磁铁50D也可被配置成与第二动压槽70D在径向上相对。由于磁铁50D及第二动压槽70D在径向上重叠,因此栗1D的轴向高度能够变低。并且,磁铁50D被配置成与第二动压槽70D沿径向相对时,转子部20D也可以不具有转子圆筒部25D。这时,栗1D的轴向高度能够变低。
[0065]图10为示例作为变形例的栗10E的纵剖视图。以下,仅对与图1的不同处进行说明。
[0066]轴部30E具有以外径尺寸从端部侧朝向中心部侧减小的方式倾斜的两个轴外周面31E。并且,转子部20E具有与轴外周面31E隔着间隙相对的两个转子内周面22E。转子内周面22E为以内径尺寸从转子上表面23E和转子下表面24E朝向中心方向变小的方式倾斜的面。即,轴外周面31E和转子内周面22E具有朝向转子上表面23E或者转子下表面24E沿径向扩大的倾斜面。在两个轴外周面31E之间、以及两个转子内周面22E之间分别具有大致圆筒面。并且,也可以不配置该圆筒面,而由两个轴外周面31E以及两个转子内周面22E分别连接。
[0067]在轴外周面31E的倾斜面和转子内周面22E的倾斜面中的至少一处表面配置第一动压槽60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动压槽60E为多个人字形槽。多个人字形槽被配置成在转子部20E以旋转轴2E为中心轴旋转时流体被汇集于折回部611E。通过汇集于折回部611E的流体,使第一动压槽60E同时产生径向动压力和推力动压力。因此,转子部20E不需要分别配置径向动压槽和轴向动压槽。一组人字形槽组能够同时起到径向动压槽和轴向动压槽的动压作用。通过沿轴向配置作为多个人字形槽的两个动压槽组,减小转子部20E的摇晃,提高转子部20E的旋转精度。通过提高旋转精度,减小栗的振动,还减小被输送的流量的偏差。
[006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多个人字形槽配置于沿轴向并列的两个倾斜面的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一组动压槽组排列于图10所示的倾斜面,另一组动压槽组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分别为径向动压槽和轴向动压槽的动压槽组。
[0069]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栗1F的纵剖视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栗1F具有机壳10F、转子部20F、以及轴部30F。以下,仅对与图1的不同处进行说明。
[0070]机壳10F为与用于输送流体的管连接的壳体。机壳10F具有与管连接的连接口。管与将流体输送至栗的流入口 11F、以及将流体从栗排出的排出口 12F连接。流入口 11F和流出口 12F以分别在机壳内周面131F开口的方式贯通。但开口位置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流入口 11F与流出口 12F中的任一个在内表面132F开口。
[0071]流入口 11F向转子容纳部13F贯通。并且,流出口 12F向转子容纳部13F贯通。即,流入口 11F经由转子容纳部13F连通流出口 12F。
[0072]转子部20F呈大致圆筒状,转子部20F以轴部30F为中心轴,且供轴部30F沿轴向插通。并且,转子部20F配置于转子容纳部13F。磁铁50F配置于转子部20F的转子外周面21F的附近。磁铁50F以与定子40F沿径向相对的方式配置。S卩,轴部30F、磁铁50F、以及定子40F以分别沿径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0073]在转子外周面21F和机壳内周面131F中的至少一处的表面具有第二动压槽70F。并且,第二动压槽70F也可以在转子外周面21F和机壳内周面131F这两处配置。
[0074]流体遍布于流入口 11F、转子容纳部13F、以及流出口 12F的空间。通过转子部20F的旋转,在第二动压槽70F产生抽送作用,从而能够从流入口 11F向流出口 12F输送流体。并且,因为转子容纳部13F被流体充满,所以在转子部20F与轴部30F及转子容纳部13F之间通过第一动压槽60F产生动压力。通过该动压力支承转子部20F的旋转。转子部20F通过第一动压槽60F及第二动压槽70F的动压作用,在转子容纳部13F内以非接触的方式旋转。由此,转子部20F不与轴部30F及机壳10F接触而旋转。能够提供转子部20F与轴部30F及机壳10F不产生磨损的、高寿命的栗。并且,通过非接触,能够不对流体产生损伤或不使流体产生变质等而进行流体的输送。并且,轴外周面31F和转子内周面22F的间隙的宽度比机壳内周面131F和转子外周面21F的间隙的宽度窄。由于轴外周面31F和转子内周面22F的间隙的宽度比机壳内周面131F和转子外周面21F的间隙的宽度窄,因此减小转子部20F的摇晃,提高转子部20F的旋转精度。通过提高旋转精度,减小栗的振动,还减小被输送的流量的偏差。
[0075]图12为例示在机壳10F中的转子容纳部13F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动压槽70F配置于在转子容纳部13F的内部的机壳内周面131F。第二动压槽70F为多个人字形槽,沿轴向配置两组动压槽组。这两组动压槽组沿周向分别向不同方向排列。多个人字形槽具有折回部611F。优选各动压槽组的折回部611F与流入口 11F和流出口 12F沿轴向重叠。
[0076]更具体地说,一组动压槽组的折回部611F与流入口 11F沿轴向重叠。并且,在转子部以旋转轴2F为中心轴旋转时,一组动压槽组以具有将流体从流入口 11F引入的作用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人字形槽。
[0077]另一组动压槽组的折回部611F与流出口 12F在轴向上重叠。并且,在转子部以旋转轴2F为中心轴旋转时,另一组动压槽组以具有将流体从流出口 12F排出的作用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人字形槽。即,两组动压槽组分别具有从流入口 11F引入流体的作用以及从流出口 12F排出流体的作用。更具体地说,配置于流入口 11F的动压槽组通过转子部的旋转,将流体沿从折回部611F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动压槽引入至转子容纳部13F的内侧。并且,配置于流出口 12F的动压槽组通过转子部的旋转,将流体沿从折回部611F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动压槽汇集于折回部611F。由于折回部611F与流出口 12F沿轴向重叠,因此流体被从流出口 12F排出。
[0078]在图12中,沿轴向配置有两组多个人字形槽。也可以如图13所示,仅在流出口 12G侧配置多个人字形槽。并且,也可以如图14所示,仅在流入口 11G侧配置多个人字形槽。
[0079]如图15所示,第二动压槽70J为动压槽从折回部611J向不同方向延伸的人字形槽。并且,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动压槽在折回部611J处不连接。S卩,在折回部611J形成丘部分。与图12所示的折回部为槽部分的形状相比,折回部611J由于与转子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变窄,因而更提高了动压力。因此,在转子部以旋转轴作为中心轴旋转时,通过折回部611J的动压力提高流体的输送压力。
[0080]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流经流出口的管内压力比在第二动压槽中产生的流体的最大输送压力小。更优选,压力关系为:(流入口的管内压力)=(流出口的管内压力)< (借助第二动压槽产生的最大输送压力)。通过使流入口和流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