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652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尤其指一种直接在轴承内壁开设多数个沿轴向延伸且呈倾斜状的平面的动压型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为一种应用在转动机件上,用来支撑、减少摩擦,以及承受负载的装置,譬如应用在主轴马达等。而随着科技的日渐进步,相对的零件也愈来愈小并愈来愈精密,且相对要求轴承的精度却是愈来愈高;一般说来,要求精度的轴承最常见的是滚珠轴承,但是却存在有一些问题,包含有噪音大、回转精度不足,以及小型化成本过高等,并无法符合小型且精密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的要求,且更进一步减低转动的摩擦,流体轴承也随的问世,不仅精度高、噪音低且抗震能力强。流体轴承概略有两种,静压与动压流体轴承,静压轴承为常态下轴承内部就具有流体润滑介质,转动时,即可利用流体的压力支撑起轴心,如果轴心偏移,则于偏移侧加压,使轴心回复至正确位置;但是因为常态下轴承内部具有大量的流体润滑介质,所以对于一般小型且讲求精密转动机件并不适合。而动压轴承为轴承孔内部具有细微的沟槽,而沟槽内部具有润滑介质(因为是细微的沟槽,所以润滑介质的量相当少),于轴心转动时,沟槽内的润滑介质会受到牵引,而建立起一动压,而将轴心支撑在中央的位置。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一种应用在风扇上的马达,该马达具有一马达底座100,该马达底座100上设有一向上延伸的轴承套110,该轴承套110中穿套有一轴承120,请参照图2所示,该轴承120中设有一轴孔121,该轴孔121周边的壁面上设有类似鱼骨排列在一起、且沿径向延伸的动压产生沟122,该动压产生沟122并呈由两端逐渐向内缩合的「人」字状,而在该动压产生沟的群组间并设有数个围绕在轴孔121周边并呈环圈状的逃孔123,且该轴承套110周边套设有一马达定子130,该马达定子130上套设有一马达转子140,该马达转子140周边设有扇叶141,另外,该马达转子140上设有一穿套在轴孔121中的轴心143,且其中设有与马达定子130相对的磁铁142,此种装置构造在使用时,虽可透过动压产生沟122对在轴孔121中润滑介质产生牵引,进而产生动压,而将轴心143支撑保持在中央的位置上。
但是,因为是动压的关系,所以在轴心143刚启动时,压力尚未建立,所以会造成磨耗,且要在轴承120内部作内孔加工相当困难,精度很难掌握(一般说来,沟槽宽度约为10μm,深度则更小),所以,在轴承120中开设沿径向延伸的鱼骨状动压产生沟,更是对所有加工业者一大挑战,更是不易,如此一来,有可能无法以现有的加工方式来完成如此的形状,即使可做如此形状加工,也会因精度造成加工的困难度提高,在制造上显得非常不便,更造成量化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是一种应用在转动机件上,用来支撑、减少摩擦,以及承受负载的装置,譬如应用在马达主轴上,该装置上设有一轴承,该轴承中设有一贯穿其中的轴孔,该轴孔周边设有复数个沿轴向延伸且呈倾斜状的平面,该平面间并分别凹入形成动压产生沟,如此一来,在制造时,该平面可轻易透过工具开设于轴孔周边,而动压产生沟则能透过平面的分隔等距分布在轴孔周边,不但可节省成本,且产品的良率亦会增加,而达到加工简易及可大量生产的目的,更能使灌注在各处的动压产生沟的流体受到离心力牵引,平均向轴心射出,进而稳固轴心位置,使在轴承中的轴心保持在中央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其平面可为切削状平面或为孤面。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其平面始点与终止点间的角度可为任意的角度,而将轴孔周边切割成各种几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其平面的一定部份可开设沿轴孔径向延伸并呈环圈状的逃孔,该逃孔可将平面分隔成二个至数个部分。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设有一轴承,该轴承中设有一贯穿其中的轴孔,该轴孔周边设有复数个沿轴向延伸且呈倾斜状的平面,该平面倾斜角度较大的一端设有凹入的动压产生沟,该动压产生沟并藉由该平面的分隔平均散布在轴孔周边,并以一定倾斜角度面对轴承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该平面的表面为切削状平面。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该平面的表面为弧面状。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该平面上设有一沿轴孔径向延伸并呈环圈状的逃孔,该逃孔将平面与在平面间的动压产生沟分隔成二个至数个部分。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该轴孔周边切割成几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加工简易及可大量生产,还可稳固轴心位置,使在轴承中的轴心保持在中央的位置上。


图1习用装置的组合断面示意图。
图2习用装置的轴承断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立体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第一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第二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第三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第四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第五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第六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第七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第八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的轴承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又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再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面详述如下,俾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更易于了解。
请配合参阅图3~1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其是为一种应用在转动机件上,用来支撑、减少摩擦,以及承受负载的装置,譬如应用在风扇马达上,请参照图1所示,该马达具有一马达底座100,该马达底座100上设有一向上延伸的轴承套110,该轴承套110周边套设有一马达定子130,该马达定子130上套设有一马达转子140,该马达转子140周边设有扇叶141,另外,该马达转子140上设有一轴心143,且其中设有与马达定子130相对的磁铁142。
另外,该轴承套110中穿套有一轴承10,该轴承10中设有一贯穿其中的轴孔11,该轴孔11周边设有复数个沿轴向延伸且呈倾斜状的平面14,该平面14是藉由铣床铣出来,且该平面14倾斜角度较大的一端分别设有呈凹入状的动压产生沟12,该动压产生沟12中含有流体润滑介质,如此一来,在制造时,该平面14开设于轴孔11周边,而动压产生沟12则能透过平面14的分隔等距分布在轴孔11周边,并能一定倾斜角度面对轴承10的中心位置,不但可节省成本,且产品的良率亦会增加,而达到加工简易及可大量生产的目的,更能使灌注在各处的动压产生沟12的流体受到离心力牵引,平均向轴承10中心位置射出,进而稳固在轴承10中心位置的轴心(图中未示),使在轴承10中的轴心保持在中央的位置上。
请参照图4~7所示,其平面14的表面可为切削状平面或为弧面,且该平面14的一定部份可开设沿轴孔11径向延伸并呈环圈状的逃孔13,该逃孔13可将平面14及动压产生沟12分隔成二个至数个部分(如图8~11),此外,其平面14起始点与终止点间的角度可为任意的角度(图12~15图面标示为A°及B°),而将轴孔11周边切割成各种几何形状,例如切割成四面则呈矩形,而切割成六面则为菱形等等。
权利要求1.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设有一轴承,该轴承中设有一贯穿其中的轴孔,该轴孔周边设有复数个沿轴向延伸且呈倾斜状的平面,该平面倾斜角度较大的一端设有凹入的动压产生沟,该动压产生沟并藉由该平面的分隔平均散布在轴孔周边,并以一定倾斜角度面对轴承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平面的表面为切削状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平面的表面为弧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平面上设有一沿轴孔径向延伸并呈环圈状的逃孔,该逃孔将平面与在平面间的动压产生沟分隔成二个至数个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轴孔周边切割成几何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压型轴承的改良结构,设有一轴承,该轴承中设有一贯穿其中的轴孔,该轴孔周边设有复数个沿轴向延伸且呈倾斜状的平面,该平面倾斜角度较大的一端设有凹入的动压产生沟,该动压产生沟并藉由该平面的分隔平均散布在轴孔周边,并以一定倾斜角度面对轴承中心位置。从而,可达到加工简易及可大量生产,还可稳固轴心位置,使在轴承中的轴心保持在中央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F16C32/06GK2720182SQ20042008900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3日
发明者黄淑卿 申请人:黄淑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