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953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到在零件上形成的安装孔内进行固定的夹具。
背景技术
例如,在将内装零件或外装零件等零件安装在汽车的车身面板等零件 上时会使用夹具。此时,根据应用的零件的安装孔周缘的厚度来分别制造 合适的夹具。然而,对于这种以往的夹具,需要按各个零件来成形夹具,从而 存在夹具成本上升、零件种类增多、而且管理也烦琐的问题。
因此,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夹具(固定部件),该夹具包括 用于保持需要固定的部件的保持部件、在该保持部件的下方形成的环状的凸缘 部、从该凸缘部的下方起呈筒状延伸设置的锚脚、以及在该锚脚的相对的两侧 面上通过窗子状的断裂部形成的卡合脚(弹簧臂),在锚脚的相对的各侧面上 分别相邻地形成有延伸得较长的和延伸得较短的这样两个所述卡合脚,总计四 个所述卡合脚,另外,在各卡合脚的前端部形成有呈台阶状的高度不同的卡合 部。
因此,采用上述夹具,通过对应所应用的零件的安装孔周缘的厚度来选择 与安装孔的背面侧卡合的卡合部,可用一个夹具来适应安装孔周缘的厚度不 同的多个零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6-500538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l的夹具的场合,例如,当在使夹具的卡合脚与安装孔卡 合了的状态下对夹具作用有横向的较强的外力时,位于施加了该外力的方向上 的卡合脚会向内侧挠曲,而位于其相反的一侧的卡合脚会从安装孔的内周离 开,从而可能会使卡合解除。
另外,由于仅在锚脚的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各卡合脚,各卡合脚的挠曲方向被限定为一个方向,因此当在各卡合脚的挠曲方向之外的方向上作用有振 动和冲击等的外力时,夹具可能会倾斜或晃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安装孔周缘的厚度不同的多个 零件、且即使对夹具施加横向较强的外力等也可牢固固定在安装孔内的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一种夹具,该夹具插入到在零 件上形成的安装孔内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与 所述安装孔的表面侧周缘抵接;柱部,该柱部从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伸出
并被插入所述安装孔内;以及朝着所述凸缘部呈锚脚状延伸的多对卡合脚,
这些卡合脚从所述柱部的前端部起在外周的相对的方向上成对,且不同的 对彼此之间以交叉的形态伸出,在所述多对卡合脚的至少两对以上卡合脚 上形成有与所述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的卡合部,各对卡合脚的卡合部
在所述柱部的轴向上的高度不同,当与所述零件的厚度相符的特定对的卡 合脚与所述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时,其它对的卡合脚与所述安装孔内 周压接,在所述柱部外周的位于所述卡合脚彼此之间的部位分别设置有沿 所述柱部的轴向延伸的横偏限制脚,这些横偏限制脚可插入所述安装孔内, 而且在相邻的卡合脚以最大限度向内侧挠曲后的状态下,这些横偏限制脚 比该卡合脚的前端部外周更向外侧突出。
采用上述发明,在将柱部、第一卡合脚及第二卡合脚插入安装孔中后,压 入夹具直到凸缘部与安装孔的表面侧周缘抵接,从而各卡合脚在被安装孔内周 推压而挠曲的同时被插入,在对应于零件厚度的高度上具有卡合部的特定对的 卡合脚与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使夹具固定在安装孔内。此时,由于至少 两对卡合脚的卡合部在不同高度上形成,因此可用一个夹具应用于厚度不同的 多个零件。
另外,当特定对的卡合脚与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时,由于朝着与该卡 合脚交叉的方向上伸出的其它对的卡合脚与安装孔内周压接,因此即使作用有 外力,也可抑制夹具相对于安装孔倾斜或晃动。另外,在将夹具固定在安装孔内的状态下,即使对夹具作用有横向外力, 与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着的一对卡合脚的一方朝着内侧挠曲而另一方从 安装孔的内周离开,从而要使卡合解除,横偏限制脚也会限制夹具相对于安装 孔的横偏,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夹具从安装孔中脱出。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所述第一发明的夹具,在所述多对卡合 脚中,在沿所述柱部的轴向离开所述凸缘部最远的位置上具有卡合部的卡 合脚其向内侧挠曲所引起的回弹力最弱。
在所述多对卡合脚中,由于在沿柱部的轴向离开凸缘部最远的位置上 具有卡合部的卡合脚其卡合部与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因此与其它卡 合脚相比,基部侧(柱部的前端侧)的张开角度变大。因此,在向安装孔 插入时,所述卡合脚需要比其它卡合脚向内侧作更大的挠曲,从而存在插 入阻力增大的倾向。因此,在多对卡合脚中,通过使在沿柱部的轴向离开 凸缘部最远的位置上具有卡合部的卡合脚其向内侧挠曲时的回弹力小于其 它卡合脚,可抑制插入阻力的增大,维持易插入性。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所述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夹具,该夹具 包括具有所述凸缘部、所述柱部和所述多对卡合脚的本体部;以及覆盖 在该本体部的所述凸缘部的上面的盖体,从该盖体的下表面伸出有所述横 偏限制脚,在所述凸缘部上形成有供所述横偏限制脚插通的插通孔。
采用上述发明,由于横偏限制脚从覆盖在凸缘部外面的盖部伸出,因 此可容易地制造各零件,而且通过将该盖部安装在凸缘部的上面,可将在 凸缘部上形成的起模孔等覆盖,因此可改善外观。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所述第一至第三发明中任一个的夹具,所 述凸缘部具有弹性部,该弹性部与所述安装孔的表面侧周缘弹性抵接。
采用上述发明,即使安装孔的孔径存在偏差,也可利用呈锚脚状延伸的卡 合脚的张开角度来吸收所述孔径的偏差。此时,若卡合脚的张开角度改变,则 各个卡合部沿柱部的轴向的高度会稍许变化,但由于凸缘部具有与安装孔的表 面侧周缘弹性抵接的弹性部,因此可利用该弹性部的伸縮来吸收所述卡合位置 的变化,可在相对于零件没有晃动的情况下牢固固定。采用本发明的夹具,由于多对卡合脚的卡合部在不同高度上形成,因此可 用一个夹具与厚度不同的多个零件的安装孔卡合。
另外,当所述一对卡合脚与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时,由于朝着与所述 一对卡合脚交叉的方向伸出的其它对卡合脚与安装孔内周压接,因此即使作用 有外力,也可抑制夹具相对于安装孔倾斜或晃动。
另外,在将夹具固定在安装孔内的状态下,即使对夹具作用有横向外力, 横偏限制脚也会限制夹具相对于安装孔的横偏,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夹具从安装 孔中脱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夹具的一实施形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夹具的使用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表示的是构成该夹具的本体部,图3 (A)是主视图,图3 (B)是右视图。
图4表示的是构成该夹具的本体部,图4 (A)是俯视图,图4 (B)是仰 视图。
图5表示的是构成该夹具的本体部,图5 (A)是沿图4 (A)的A-A箭头 线的剖视图,图5 (B)是沿图4 (A)的B-B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6表示的是构成该夹具的盖体,图6 (A)是主视图,图6 (B)是右视图。
图7表示的是构成该夹具的盖体,图7 (A)是俯视图,图7 (B)是仰视图。
图8表示的是构成该夹具的盖体,图8 (A)是沿图6 (A)的E-E箭头线 的剖视图,图8 (B)是沿图7 (A)的D-D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9表示的是该夹具,图9 (A)是主视图,图9 (B)是右视图。
图10是表示该夹具的第二卡合脚以最大限度向内侧挠曲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ll表示的是该夹具,图ll (A)是俯视图,图ll (B)是仰视图。
6图12表示的是该夹具,图12 (A)是立体图,图12 (B)是沿图11 (B) 的F-F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13表示的是该夹具的第一使用状态,图13 (A)是从一个方向看时的 说明图,图13 (B)是从与图13 (A)正交的方向看时的说明图。
图14表示的是该夹具的第二使用状态,图14 (A)是从一方方向看时的 说明图,图14 (B)是从与图14 (A)正交的方向看时的说明图。
图15表示的是该夹具的第三使用状态,图15 (A)是从一方方向看时的 说明图,图15 (B)是从与图15 (A)正交的方向看时的说明图。
图16表示的是该夹具的第四使用状态,图16 (A)是从一方方向看时的 说明图,图16 (B)是从与图16 (A)正交的方向看时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第一零件
2、 3安装孔
5第二零件
6、 7安装孔
10夹具
20本体部
21凸缘部
27插通孔
28弹性部件(弹性部)
30柱部
35第一卡合脚
36第一卡合台阶部(第一卡合部) 40第二卡合脚
41第二卡合台阶部(第二卡合部) 43第三卡合台阶部(第三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夹具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l是表示本发 明的夹具的一实施形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夹具的使用状态的分解立
体图,图3表示的是构成该夹具的本体部,图3 (A)是主视图,图3 (B)是 右视图,图4表示的是构成该夹具的本体部,图4 (A)是俯视图,图4 (B) 是仰视图,图5表示的是构成该夹具的本体部,图5 (A)是沿图4 (A)的A-A 箭头线的剖视图,图5 (B)是沿图4 (A)的B-B箭头线的剖视图,图6表示 的是构成该夹具的盖体,图6 (A)是主视图,图6 (B)是右视图,图7表示 的是构成该夹具的盖体,图7 (A)是俯视图,图7 (B)是仰视图,图8表示 的是构成该夹具的盖体,图8 (A)是沿图6 (A)的E-E箭头线的剖视图,图8
(B)是沿图7 (A)的D-D箭头线的剖视图,图9表示的是该夹具,图9 (A) 是主视图,图9(B)是右视图,图IO是表示该夹具的第二卡合脚以最大限度 向内侧挠曲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ll表示的是该夹具,图ll (A)是俯视图, 图11 (B)是仰视图,图12表示的是该夹具,图12 (A)是立体图,图12 (B) 是沿图ll(B)的F-F箭头线的剖视图,图13表示的是该夹具的第一使用状态, 图13 (A)是从一个方向看时的说明图,图13 (B)是从与图13 (A)正交的方 向看时的说明图,图14表示的是该夹具的第二使用状态,图14 (A)是从一方 方向看时的说明图,图14 (B)是从与图14 (A)正交的方向看时的说明图, 图15表示的是该夹具的第三使用状态,图15(A)是从一方方向看时的说明图, 图15 (B)是从与图15 (A)正交的方向看时的说明图,图16表示的是该夹具 的第四使用状态,图16 (A)是从一方方向看时的说明图,图16 (B)是从与 图16 (A)正交的方向看时的说明图。
本发明的夹具可以安装在具有安装孔的各种零件上。此时,出于堵塞 安装孔等的目的有时将该夹具安装在一个零件的安装孔中,有时在多个零 件上分别设置安装孔,使这些零件的安装孔匹配而重叠对齐,并将夹具安 装在这些安装孔中,从而固定多个零件。
图2表示的是使用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夹具10而将偏导板
(deflector)等第二零件5安装在车身面板等第一零件1上的例子。在此, 偏导板呈大致板状,以位于后胎前方的形态垂直设置在车身面板的下面,它是通过防止空气直接碰撞后胎来实现空气的整流、用于提高汽车的空气 动力性能的零件。
在该实施形态的第一零件1上空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圆孔状的安装孔
2、 3,在第二零件5上形成有与所述安装孔2匹配的圆孔状的安装孔6、以 及与所述安装孔3匹配的长孔状的安装孔7。另外,通过使第二零件5与第 一零件1重叠对齐以使第一零件1的安装孔2、 3与第二零件的安装孔6、 7 分别匹配,并将夹具IO、 IO分别插入各安装孔内卡合,可将第二零件5固 定在第一零件l上。
另外,在无需安装偏导板等第二零件时,也可将夹具IO、 IO固定在第 一零件1的安装孔2、 3中来堵塞安装孔2、 3。
另外,本发明的夹具IO并不局限于上述形态,也可用于将装饰品或装 饰板等内装零件固定在车身面板上,或用于连结多个面板零件。本发明中 的零件是指所述第一零件1及第二零件5两者,另外,本发明中的安装孔 是指在各零件l、 5上形成的所有安装孔2、 3、 6、 7。
如图1所示,所述夹具10包括本体部20、盖体50和弹性部件28。在 此,弹性部件28由可伸縮的环状衬垫构成,该衬垫由使合成树脂发泡成海 绵状的弹性材料形成。
下面参照图3 图5对本体部20进行说明。本体部20具有与安装孔 的表面侧周缘抵接的圆板状的凸缘部21。在该凸缘部21外周的表面侧设置 有环状肋条22,该环状肋条22具有锥面22a。该环状肋条22为与后述的 盖体50的卡合肋条54卡合的部分(参照图12 (B))。
参照图4 (A)、图4 (B),在所述凸缘部21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 孔部24,从该孔部24的孔边缘的相对部分起形成有一对切成3字状的起模 孔25、 25,起模孔25、 25用于对后述的第一卡合脚35的第一卡合台阶部 36进行拔模。另外,在所述孔部24内以横穿凸缘部21的中心部的形态形 成有直线状壁部26,孔部24被该直线状壁部26分割成左右两部分,从而 形成半圆形状的插通孔27、 27。在该插通孔27、 27中插通后述的盖体50 的横偏限制脚55 (参照图11、图12)。图1及图2所示的所述弹性部件28安装在凸缘部21的下面。该弹性 部件28构成与安装孔的表面侧周缘弹性抵接的部分,它构成本发明中的弹 性部。另外,作为弹性部,可以像该实施形态的弹性部件28那样与凸缘部 21分开形成,或者也可将橡胶状的弹性部件镶嵌成形在凸缘部21的下表面 而与凸缘部21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将凸缘部21做成朝着斜下方呈裙 状扩大那样的形状,只要位于凸缘部21下面的部分构成为与安装孔的表面 侧周缘弹性抵接即可。
另外,如图5所示,从凸缘部21的直线状壁部26的下面中央伸出柱 部30。在该实施形态的场合,柱部30为沿轴向的截面呈大致四边形的棱柱 状,但也可以是圆柱状,可采用各种形状。
参照图3 (A)及图5 (A),在所述柱部30上形成有一对第一卡合脚 35、 35,这些卡合脚35、 35从所述柱部30的与所述起模孔25、 25侧相对 的两侧面伸出并朝着凸缘部21呈锚脚状延伸。在各第一卡合脚35的前端 部外周形成有与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的第一卡合台阶部36。另外,在 第一卡合台阶部36的前端侧外周形成有第一抵接部37,当第一卡合台阶部 36与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了时,所述第一抵接部37与安装孔的内周弹 性抵接。所述第一卡合台阶部36在沿柱部30轴向的规定高度、即从柱部 30的前端部起的Hl的高度(参照图5 (A))上形成。该第一卡合台阶部 36构成本发明中的第一卡合部。另外,在将柱部30的轴向中心线设为Cl 时,各第一卡合脚35相对于所述中心线C1以张开角度0 1向外侧张开形成。
另外,在柱部30的前端部形成有一对第二卡合脚40、 40,这些第二 卡合脚40、 40从没有伸出第一卡合脚35、 35的相对的两侧面起以相对于 第一卡合脚35、 35呈大致90度的角度伸出并朝着凸缘部21呈锚脚状延伸 (参照图3 (B)及图5 (B))。其结果是,第一卡合脚35、 35和第二卡 合脚40、 40从柱部30的前端部起朝着呈十字状交叉的方向伸出。另外, 最好第二卡合脚40、 40相对于第一卡合脚35、 35的交叉角度为大致90度。
在一对第二卡合脚40上,在从第二卡合脚40前端侧起的、沿柱部30 轴向的不同高度上形成有第二卡合台阶部41和第三卡合台阶部43。在第二卡合台阶部41的前端侧外周形成有第二抵接部42,当第二卡合台阶部41 与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了时,所述第二抵接部42与安装孔的内周弹性 抵接。另外,第二卡合台阶部41在从柱部30的前端部起的H2的高度上形 成,第三卡合台阶部43在从柱部30的前端部起的H3的高度上形成(参照 图5 (B))。
另外,第二卡合台阶部41的高度H2、第三卡合台阶部43的高度H3 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合台阶部36的高度Hl均为不同的高度,具体而言,第 三卡合台阶部43形成在最低位置上(即第三卡合台阶部43形成在离凸缘 部21最远的位置上),第二卡合台阶部41形成在高于第三卡合台阶部43 的位置上,第一卡合台阶部36形成在最高的位置上,满足H3〈H2〈H1的关 系。
这样,由于各卡合台阶部以三个不同高度形成,因此可应用于三种不 同厚度的零件。具体而言,第三卡合台阶部43对应于将第一零件l和第二 零件5重叠后的厚度(参照图13 (B)及图14 (B)),第二卡合台阶部41 对应于板厚较厚的第一零件1的厚度(参照图15 (B)),第一卡合台阶部 36对应于板厚较薄的第一零件1的厚度(参照图16 (A))。
另外,可应用的零件的厚度数为将在第一卡合脚35上形成的第一卡合 部在高度方向上的数目与在第二卡合脚40上形成的第二卡合部在高度方向 上的数目相加后的数目,在该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由于在第一卡合脚 35上设置有一个卡合部,在第二卡合脚40上设置有两个卡合部,因此可固 定在三种厚度不同的零件上,但通过改变各卡合部的数目,可以适当设定 可应用的厚度数。
另外,各第二卡合脚40相对于柱部30的轴向中心线C1以张开角度e 2向外侧张开形成,呈比各第一卡合脚35相对于所述柱部30的中心线Cl 的张开角度e 1张开更多的状态。g卩,在第一卡合脚35的场合,由于在其 前端侧形成第一卡合台阶部36,因此即使各第一卡合脚35、 35的张开角度 e 1较小也可与安装孔卡合,但在第二卡合脚40的场合,由于在柱部30 的前端部侧设置有第三卡合台阶部43,因此若做成与第一卡合脚35相同的张开角度,则会穿过安装孔而无法与安装孔卡合,因此将第二卡合脚40、 40形成为张开较大的状态。
如上所述地设定张开角度9 1、 0 2的结果是,在将从一方的第三卡合 台阶部43到另一方的第三卡合台阶部43的长度作为第二卡合脚40、 40间 的张开宽度Wl (参照图5 (B))时,该张开宽度Wl大于在与第三卡合台 阶部43相同高度上的第一卡合脚35、 35间的张开宽度W2(参照图5(A))。 其结果是,当将各卡合脚35、 40插入安装孔内时,尤其是在刚插入的状态 下,第二卡合脚40需要向内侧作较大的挠曲。
对此,如图5 (A)、图5 (B)所示,构成第二卡合脚40与柱部30的 连结部的基端部40a的截面积形成为小于第一卡合脚35的基端部35a的截 面积。其结果是,第二卡合脚40形成为比第一卡合脚35容易挠曲,从而 在上述插入时,即使第二卡合脚40向内侧作较大的挠曲,其回弹力也较弱, 因此可减小插入阻力。另外,作为减小第二卡合脚40的挠曲引起的回弹力 的方法,例如可以在第二卡合脚40的基端部40a上形成缺口,或者将基端 部40a做成宽度狭窄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6 图8对安装在本体部20上的盖体50进行说明。该盖 体50具有圆板状的盖板51。参照图7 (B)及图8 (A),在从该盖板51 的外周缘部起的规定高度上突出设置有环状壁部52,在该环状壁部52的相 对的部分上形成有可插入一字螺丝刀等工具的工具插入槽53、 53。另外, 在环状壁部52的开口部内周以相对的形态形成有圆弧状的卡合肋条54、 54,该卡合肋条54与本体部20的凸缘部21的所述环状肋条22卡合,从 而将盖体50安装在本体部20上(参照图12 (B))。另外,如图8 (A) 所示,在卡合肋条54、 54的上下两个面上形成有上侧锥面54a和下侧锥面 54b,从而容易将盖体50安装在本体部20上,且容易将盖部50从本体部 20上拆下。
如图7 (B)所示,从盖板51下面的规定部位起延伸设置有四个横偏 限制脚55。该横偏限制脚55呈将圆形分割成四部分那样的截面形状(参照 图8(B)),直角状的角部朝着盖板51的中心C2,相对于盖板51的中心C2在周向空开相等的间隔进行配设,并呈沿所述柱部30的轴向大致平行延 伸的形状。
如图11 (B)所示,各横偏限制脚55配设在一对第一卡合脚35、 35 与与其正交的一对第二卡合脚40、 40之间,并插入在呈半圆形的一对插通 孔27、 27的内周。另外,在各横偏限制脚55的前端部外周形成有锥部55a, 在将盖体50安装在本体部20上时,各横偏限制脚55可顺利地插入一对插 通孔27、 27内而不会卡住。
图10表示的是一对第二卡合脚40、 40以最大限度向内侧挠曲后的状态, 此时,各横偏限制脚55形成为比各第二卡合脚40的前端部外周更向外侧突 出那样的大小。另外,虽未图示,但当第一卡合脚35、 35以最大限度向内 侧挠曲了时,各横偏限制脚55也比各第一卡合脚35的前端部外周突出。
下面对所述夹具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使各横偏限制脚55与一对插通孔27、 27匹配,从凸缘部21的 上面侧压入盖体50,从而将四个横偏限制脚55分别配设到在一对第一卡合 脚35、 35与一对第二卡合脚40、 4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若继续压入盖体 50,则凸缘部21的锥面22a对卡合肋条54的下侧锥面54b进行推压而使 环状壁部52向外侧挠曲,在凸缘部21越过肋条54的顶部时,环状壁部52 弹性复原,从而上侧锥面54a与凸缘部21的下表面周缘卡合,如图12(A)、 图12 (B)所示,可将盖体50安装在本体部20上。此时,由于可用盖体 50的盖板51将在凸缘部21上形成的孔部24、起模孔25等覆盖,因此可 改善外观。
另外,在本发明的夹具10中,由于对各卡合脚35、 40在不同高度上 分别设置有卡合台阶部36、 41、 43,因此夹具IO可与厚度不同的多种零件 的安装孔卡合。下面按零件厚度进行说明。
图13表示的是将夹具IO安装在最厚的零件上的场合。g卩,图13表示 的是为将偏导板等第二零件5安装在车身面板等第一零件1上而使用了夹 具10的状态,此时,首先使第二零件5的圆孔状的安装孔6和长孔状的安 装孔7分别与第一零件1的圆孔状的安装孔2、 3匹配,将第二零件5抵接、配设在第一零件1的上面。在此状态下,将夹具10从第二零件5侧分别插
入到上下匹配好的安装孔6、 2以及安装孔7、 3中。图13表示的是在安装 孔6、 2中安装了夹具10的状态。当将夹具10插入第二零件5的安装孔6 内时,各卡合脚35、 40被安装孔6的内周推压而向内侧挠曲,柱部30的 前端部穿过安装孔2,当第三卡合台阶部43到达安装孔2的背面侧时,一 对第二卡合脚40、 40弹性复原,从而如图13 (B)所示,第三卡合台阶部 43与第一零件1的安装孔2的背面侧周缘卡合。此时,如图13 (A)所示, 由于未与安装孔2卡合的另一方的第一卡合脚35的前端部成为与第二零件 5的安装孔6的内周压接的状态,因此夹具10可在没有倾斜或晃动的情况 下安装在安装孔2中。另外,凸缘部21下面的弹性部件28与第二零件5 的安装孔6的表面侧周缘抵接,从而第一零件1和第二零件5成为被夹持 在弹性部件28与第二卡合脚40、 40之间的状态。
另外,在将夹具10插入所述安装孔2、 6中时,由于第二卡合脚40的 张开宽度Wl大于第一卡合脚35的张开宽度W2(参照图5(A)、图5(B)), 因此需要使第二卡合脚40向内侧作比第一卡合脚35大的挠曲,但如上所 述,由于第二卡合脚40形成为比第一卡合脚35容易挠曲,第二卡合脚40、 40向内侧的挠曲引起的回弹力被设定成小于第一卡合脚35、35向内侧的挠 曲引起的回弹力,因此可抑制插入阻力的增大,从而维持易插入性。
但是,图13 (A)、图13 (B)表示的是当相对于安装孔2的中心C3 将安装孔2的左侧孔径设为Rl并将右侧孔径设为R2时左侧孔径Rl大于右 侧孔径R2、夹具10安装在孔径存在偏差时的安装孔2内的安装状态。在本 发明的夹具10中,即使安装孔2的孔径像这样存在偏差,也可利用呈锚脚 状延伸的第一卡合脚35及第二卡合脚40的角度9 1、 6 2 (参照图5)来吸 收所述孔径的偏差。另外,当第一卡合脚35及第二卡合脚40的张开角度 9 1、 9 2改变时,第三卡合台阶部43的高度H3会稍许变化。在该实施形 态的场合,与小孔径R2卡合的第三台阶部43的卡合位置比与大孔径Rl卡 合时稍高,但由于在凸缘部21的下面安装有与安装孔6的表面侧周缘弹性 抵接的弹性部件28,因此上述卡合位置的变化可被该弹性部件28的伸縮吸收,夹具IO可在没有晃动的情况下牢固固定在第一零件l和第二零件5上。
另外,后述的图14、图15、图16表示的也是相对于图的中心C左侧为孔 径R1、右侧为孔径R2的场合。
另外,由于配设在各第一卡合脚35、 35与各第二卡合脚40、 40之间 的四个横偏限制脚55形成为当各卡合脚35、 40以最大限度向内侧挠曲了 时比各卡合脚35、 40的前端部外周更向外侧突出的大小(参照图10),因 此在夹具10被固定在安装孔2内的状态下,即使对夹具IO作用横向外力, 与安装孔2背面侧周缘卡合的一对第二卡合脚40、 40中的一方朝着内侧挠 曲,另一方的第二卡合脚40从安装孔2的内周离开而要使卡合解除,四个 横偏限制脚也会对夹具10相对于安装孔2的横偏进行限制,因此能可靠地 防止夹具10从安装孔2中脱出。
图14表示的是与图13所示的第一零件1及第二零件5厚度不同的第 一零件1及第二零件5。即,图14所示的第一零件1形成为比图13所示的 第一零件l厚,而图14所示的第二零件5形成为比图13所示的第二零件5 薄。但是,将第一零件1与第二零件5相加后的厚度与图13的场合相同。 此时,由于实际的零件厚度与上述图13所示的场合相同,因此夹具10与 上面一样地固定在安装孔2内(参照图14 (A)、图14 (B))。
图15表示的是将夹具10安装在比图13及图14的零件薄的零件上的 场合。即,图15表示的是无需将第二零件5安装在第一零件1上、而是将 夹具10直接安装在第一零件1的安装孔2、 6中的场合。此时,当将夹具 10插入安装孔2内时,各卡合脚35、 40被安装孔2的内周推压而向内侧挠 曲,当继续压入夹具10直到弹性部件28与安装孔2的表面侧周缘抵接时, 第三卡合台阶部43穿过安装孔2的背面侧,从而第二卡合台阶部41与安 装孔2的背面侧周缘卡合(参照图15 (B))。另外,在此状态下,如图 15 (A)所示,由于未与安装孔2卡合的第一卡合脚35的前端部成为与安 装孔2的内周压接的状态,因此夹具IO可在没有晃动的情况下牢固安装在 安装孔2内。
图16表示的是将夹具IO安装在最薄的零件上的场合。S卩,图16是在与图15的第一零件1相比厚度变小的第一零件1上安装夹具10的场合。 此时,当将夹具IO插入安装孔2内时,各卡合脚35、 40也被安装孔2的 内周推压而向内侧挠曲,当压入夹具10直到弹性部件28与安装孔2的表 面侧周缘抵接时,第三卡合台阶部43及第二卡合台阶部41两者穿过安装 孔2的背面侧,从而如图16 (A)所示,第一卡合脚35的第一卡合台阶部 36与安装孔2的背面侧周缘卡合。在此状态下,与上述图13 图15相反, 未与安装孔2卡合的第二卡合脚40的前端部成为与安装孔2的内周压接的 状态,夹具10可在没有晃动的情况下牢固安装在安装孔2内(参照图16 (B))。
如上所述,采用所述夹具10,由于将设在第一卡合脚35上的第一卡 合台阶部36、以及设在第二卡合脚40上的第二卡合台阶部41和第三卡合 台阶部43分别设定成不同的高度,因此夹具10可与厚度不同的多种零件 的安装孔卡合,而且,当一方的卡合脚与安装孔卡合时,未与安装孔卡合 的另一方的卡合脚成为与安装孔的内周压接的状态,因此不会相对于安装 孔倾斜或晃动,可将夹具IO牢固安装在安装孔内。另外,在夹具10被固 定在安装孔2内的状态下,即使对夹具IO作用横向外力,四个横偏限制脚 也会对夹具10相对于安装孔2的横偏进行限制,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夹具10 从安装孔2中脱出。另外,即使孔径存在稍许偏差,也可利用各卡合脚35、 40的张开角度和弹性部件28的伸缩来吸收孔径的偏差。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夹具10中具有第一卡合脚35和第二卡合脚 40两对卡合脚,但只要设置有多对卡合脚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从柱部30 的前端部起以60度的间隔交叉地向外侧伸出三对卡合脚。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的夹具10中,横偏限制脚55设置在与本体部 20分开的盖体50上,但也可将横偏限制脚55与本体部20设置成一体。
权利要求
1. 一种夹具,插入到在零件上形成的安装孔内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与所述安装孔的表面侧周缘抵接;柱部,该柱部从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伸出并被插入所述安装孔内;以及朝着所述凸缘部呈锚脚状延伸的多对卡合脚,这些卡合脚从所述柱部的前端部起在外周的互为相对的方向上成对,且以不同的对彼此之间交叉的形态伸出,在所述多对卡合脚的至少两对以上卡合脚上形成有与所述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的卡合部,在各对卡合脚之间,卡合部在所述柱部的轴向上的高度不同,当与所述零件的厚度相适应的特定对的卡合脚与所述安装孔的背面侧周缘卡合时,其它对的卡合脚与所述安装孔内周压接,在所述柱部外周的位于所述卡合脚彼此之间的部位分别设置有沿所述柱部的轴向延伸的横偏限制脚,这些横偏限制脚可插入所述安装孔内,而且在相邻的卡合脚以最大限度向内侧挠曲的状态下,这些横偏限制脚比该卡合脚的前端部外周更向外侧突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对卡合脚中,在 沿所述柱部的轴向离开所述凸缘部最远的位置上具有卡合部的卡合脚其向 内侧挠曲所引起的回弹力最弱。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具有所述凸缘部、所述柱部和所述多对卡合脚的本体部;以及覆盖在该本体部的所述凸缘部的上面的盖体,从该盖体的下表面伸出有所述横偏限制脚, 在所述凸缘部上形成有供所述横偏限制脚插通的插通孔。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 具有弹性部,该弹性部与所述安装孔的表面侧周缘弹性抵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厚度不同的多个零件、且即使对夹具施加横向较强的外力等也可牢固固定在安装孔内的夹具。本发明的夹具(10)包括具有弹性部件(28)的凸缘部(21);本体部(20),该本体部具有从所述凸缘部伸出的柱部(30)、从该柱部的前端起呈锚脚状延伸的一对第一卡合脚(35、35)、以及与该第一卡合脚正交并从柱部的前端起呈锚脚状延伸的一对第二卡合脚(40、40);以及盖体(20),该盖体具有配设在第一卡合脚与第二卡合脚之间的横偏限制脚(55)。在第一卡合脚上形成有第一卡合台阶部(36),在第二卡合脚上,在与第一卡合台阶部(36)不同的高度上形成有第二卡合台阶部(41)和第三卡合台阶部(43)。卡合脚只要设置多对即可,不局限于两对。
文档编号F16B5/06GK101469729SQ20071030580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4日
发明者青木亮 申请人:百乐仕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