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8407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控制元件,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制冷系统如电冰箱中 压縮机出口的单向阔。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制冷系统中的单向阀结构多样,性能各异,目前代表先进技术的结构形式为ZL03220994. 0号实用新型专利方案(授权公告号为CN2607495Y)以 及ZL200620075441.9号实用新型专利方案(授权公告号为CN200958635Y),后 者是对前者的改进方案。然而,经过实践验证,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尚存在以下 技术缺陷1、 采用弹簧导向橡胶封堵块,二者类同自由部件,正向开启和反向关闭时 依靠流体的冲力实现橡胶封堵块的移动,从进口上移开或者将进口封堵;这种 结构的单向阀正向开启压力要求较低(经测试,在0.01MP下即可开启),但是 却牺牲了反向密封的效果,虽然改进方案通过增大橡胶封堵块密封面积的方式 试图消除这种牺牲,仍然难以避免内部泄漏的发生,因此难以兼顾正向低压力 开启和避免反向泄漏。2、 所述的弹簧和橡胶封堵块置于阀腔内的导套内,因此改进前的方案难以 增大橡胶封堵块的密封面,而改进后的方案又导致橡胶封堵块的动作失去平衡, 不利于低压力状态下的泄漏稳定性控制。3、 导套的存在使得进口与出口之间的连通不够顺畅,而且不便加工制造。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难以兼顾 正向低压力开启和避免反向泄漏、不利于低压力状态下的泄漏稳定性控制以及 进口与出口之间的连通不够顺畅、不便加工制造等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单向阀。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单向阀,包括套管、分别连接在套管两端的进口阀座和出口阀座,所述套管、进口阀座、出口阀座之间形成阀腔,进口阀座上设置有进口,出口阀 座上设置有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的阀腔内置一与所述套管内壁间隙配合的阀塞, 该阀塞具有面向进口的密封面, 一预紧弹簧作用在该阀塞上并以一定的预紧力 将阀塞封堵在进口上,所述的阀塞与套管内壁之间形成用于连通进口和出口的 通道。
该结构的单向阀,省略了导套结构,便于制造和保证进口与出口之间的连 通流畅;预紧弹簧的存在保证阀塞在低压力下能够可靠封堵进口,提高反向极 低压力差状态下的泄漏稳定性控制,避免反向泄漏;同时,由于省略了导套结 构,增大阀塞使其与套管内壁间隙配合,由此达到增大其密封面以及设计大截 面进口,保证阀塞与进口的密封效果;而增大的密封面,在正向开启时能够平 衡预紧弹簧对阀塞的预紧力,因此可以保证在较小的压力下开启,因此兼顾正 向低压力开启和避免反向泄漏;进一步的,由于不受导套的结构限制,阀塞可 以设计得受力均匀,避免受到冲击时工作失去平衡。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 术特征
所述的阀塞呈多面柱状。所述阀塞的外表面由弯曲程度相异的面相接而成。 以利于在阀塞与套管内壁之间形成连通进口与出口的通道。
所述的阀塞朝向出口的一端设置有内凹部并在该内凹部的周围形成环壁, 该环壁的端部开设流通缺口;所述的预紧弹簧为螺旋状压力型弹簧,其一端支 撑在所述内凹部的底面上,其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的出口阀座上。这种结构的阀 塞利于安置预紧弹簧,将阀腔内部结构设计得紧凑,进而减小单向阀的体积。
所述预紧弹簧的螺旋直径大于所述出口的直径。由此可以避开预紧弹簧干 扰流经出口的流体。
所述进口的内端形成与所述的密封面对应的密封缘,由此保证密封面能够 与进口的内端可靠接触,防止反向内漏。
所述的进口阀座上连接有进口管和旁通管,该进口管和旁通管的内端口完 全敞开在所述的进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便于制造和保证进口与出口之间的连通流畅;2、 提高反向极低压力差状态下的泄漏稳定性控制,避免反向泄漏,同时兼 顾正向低压力开启;
3、 阀塞可以设计得受力均匀,避免受到冲击时工作失去平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塞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中
1- 套管;
2- 进口阀座,21-进口, 22-密封缘;
3- 出口阀座,31-出口;
4- 阀腔;
5- 阀塞,51-密封面,52-弧面,53-平面,54-内凹部,55-环壁,56-流通 缺口;
6- 通道;7-预紧弹簧;8-进口管;9-旁通管;10-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l所示的单向阀,包括套管l、进口阀座2、出口阀座3、阀塞5和预
紧弹簧7:
进口阀座2和出口阀座3分别连接在套管1的两端,从而在套管1、进口阀 座2、出口阀座3之间形成阀腔4;
进口阀座2上设置有进口 21,进口 21的内端形成环状密封缘22,进口阀 座2上还连接有进口管8和旁通管9,该进口管8和旁通管9的内端口完全敞开 在进口 21中(即进口直径大于进口管内端口直径和旁通管内端口直径的和);
出口阀座3上设置有出口 31并连接有出口管10;
阀塞5呈多面柱状,具有面向进口 21的密封面51,其外表面由弯曲程度相 异的面相接而成,具体的是由弧面52与平面53间隔相接而成,且当将阀塞5 置于阀腔4内后,密封面51对应进口 21内端的环状密封缘22,弧面52与套管 1内壁之间间隙配合以便阀塞5在阔腔4内活动,同时在平面53与套管1内壁之间形成用于连通进口 21和出口 31的通道6;阀塞5朝向出口 31的一端设置 有内凹部54并在该内凹部54的周围形成环壁55,该环壁55的端部开设流通缺 口 56;
预紧弹簧7为螺旋状压力型弹簧,其一端支撑在内凹部54的底面上,其另 一端支撑在出口阀座3上,从而以一定的预紧力将阀塞5封堵在进口 21上,且 预紧弹簧7的螺旋直径大于所述出口 31的直径。
上述结构的单向阀,在进口管8、旁通管9、出口管10中没有压力流体时 (如连接在制冷系统之前的自然状态),由预紧弹簧7以一定的预紧力将阀塞5 封堵在进口21上,令阀塞5的密封面51与进口的密封缘22接触,有效阻断进 口 21与出口 31之间的连通。因此,当有压力流体欲从出口 31流向进口 21时, 预紧弹簧7的预紧力以及来自出口 31的压力流体的压力保证阀塞5将进口可靠 封堵,避免反向内漏,此时进口管8、旁通管9可以由进口 21连通;反之,若 有压力流体欲从进口 21流向出口 31时(如来自进口管8或/和旁通管9的流体), 在旁通管9封闭状态下,来自进口 21的压力流体的压力冲开阀塞5,经通道6、 流通缺口 56流向出口 31,由于阀塞和进口的截面积较大(其直径大至将要接近 套管的内径,较之现有技术己经得以充分增大),因此可以在不增大进口流体压 力的情形下,压力流体依然可以克服预紧弹簧的预紧力将进口冲开实现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虽然以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 但并不表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进一步的,根据上文的描述,为 了实现相应的功能,还可以用相应结构的零件(或者部件)替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特征,而上文中的具体技术特征,在不改变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还可以 进行适当的变形,如为了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阀塞可以用各种具有良好密封 效果的材料制成;而根据实施的需要,密发塞可以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零件组 合而成;为了保证在阀塞与套管之间形成通道,阀塞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 不予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1、新型单向阀,包括套管(1)、分别连接在套管(1)两端的进口阀座(2)和出口阀座(3),所述套管(1)、进口阀座(2)、出口阀座(3)之间形成阀腔(4),进口阀座(2)上设置有进口(21),出口阀座(3)上设置有出口(31),其特征是所述的阀腔(4)内置一与所述套管(1)内壁间隙配合的阀塞(5),该阀塞(5)具有面向进口(21)的密封面(51),一预紧弹簧(7)作用在该阀塞(5)上并以一定的预紧力将阀塞(5)封堵在进口(21)上,所述的阀塞(5)与套管(1)内壁之间形成用于连通进口(21)和出口(31)的通道(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单向阀,其特征是所述的阀塞(5)呈多面 柱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单向阀,其特征是所述阀塞(5)的外表面 由弯曲程度相异的面相接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新型单向阀,其特征是所述的阀塞(5) 朝向出口 (21)的一端设置有内凹部(54)并在该内凹部(54)的周围形成环 壁(55),该环壁(55)的端部开设流通缺口 (56);所述的预紧弹簧(7)为螺 旋状压力型弹簧,其一端支撑在所述内凹部(54)的底面上,其另一端支撑在 所述的出口阀座(3)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单向阀,其特征是所述预紧弹簧(7)的螺 旋直径大于所述出口 (31)的直径。
6、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新型单向阀,其特征是所述进口 (21) 的内端形成与所述的密封面(51)对应的密封缘(22)。
7、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新型单向阀,其特征是所述的进口阀座 (2)上连接有进口管(8)和旁通管(9),该进口管(8)和旁通管(9)的内端口完全敞开在所述的进口 (21)中。
专利摘要新型单向阀,属于流体控制元件,现有技术存在难以兼顾正向低压力开启和避免反向泄漏等缺陷,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管、分别连接在套管两端的进口阀座和出口阀座,套管、进口阀座、出口阀座之间形成阀腔,进口阀座上设置有进口,出口阀座上设置有出口,阀腔内置一与套管内壁间隙配合的阀塞,该阀塞具有面向进口的密封面,一预紧弹簧作用在该阀塞上并以一定的预紧力将阀塞封堵在进口上,阀塞与套管内壁之间形成用于连通进口和出口的通道。该结构便于制造和保证进口与出口之间的连通流畅;提高反向极低压力差状态下的泄漏稳定性控制,避免反向泄漏,同时兼顾正向低压力开启;阀塞可以设计得受力均匀,避免受到冲击时工作失去平衡。
文档编号F16K15/02GK201103726SQ20072019194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日
发明者梁原忠, 斌 陈 申请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