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750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气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设备(或车辆)油气减震装置,具体涉一种多功能集成的油气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和使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载重设备,特别是大型载重车辆换装上了具有减震功能的油气减震缸,油气减震缸通过减震缸内充填的气体和油液,利用气体可压缩性和油液经过阻尼油孔的阻尼特性实现载重设备(车辆)承载和行驶过程缓冲减震要求,虽然减震性能比弹簧或板簧要好且稳定,但功能仍较单一。
随着现代载重设备(车辆)技术要求进步,需要结构紧凑、重量轻、减震特性稳定、 同时具有调节载重设备(车辆)高度和油气减震缸长度并能状态自锁,还能恢复原状态的多功能减震装置。因此传统油气减震缸已逐渐不能适应载重设备(车辆)发展的需求。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油气减震缸功能单一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油气减震装置, 该减震装置不仅能承载减震,还可根据实际需求改变调节车辆高度和油气减震缸长度,且结构简洁、紧凑,重量轻,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易维护,性能稳定、可靠,满足现代载重设备(车辆)减震装置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油气减震装置,包括油气减震缸,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油气减震缸上装有双向调节缸;所述双向调节缸的结构为,包括缸筒,分别装在缸筒两端的左缸盖和右缸盖,置于该缸筒内的左右两个调节活塞;所述两个调节活塞与缸筒之间形成封闭的工作腔B,所述左调节活塞与缸筒、左缸盖之间形成封闭的调节气腔A,所述右调节活塞与缸筒、右缸盖之间形成封闭的调节油腔C。
所述油气减震缸的结构为,包括外筒,置于该外筒内的活塞和浮动活塞;所述活塞和浮动活塞装在一中空的活塞杆的一端上,该活塞杆的另一端与一杆头相连;所述外筒一端装有端盖,其另一端具有内阶梯孔;所述端盖、缸筒、中空的活塞杆、杆头构成主油气腔 D ;所述活塞、浮动活塞、外筒和活塞杆外壁之间形成阻尼回油腔E ;所述浮动活塞与外筒、 活塞杆外壁、内阶梯孔的台阶面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调节腔F ;所述主油气腔D通过管路、截止阀、储气筒、储油筒与所述环形调节腔F相连。
所述左缸盖和右缸盖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缸筒两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缸筒的内孔壁面上设有圆台,所述左右两个调节活塞分别装于该缸筒内孔圆台的两侧。
所述缸筒外圆的中部位置设有弯管接头,该弯管接头的内孔与缸筒的内孔相通, 所述弯管接头通过管路与车载换向阀及油泵或油箱相连。
所述左缸盖上设有与所述调节气腔A连通的直管接头;所述右缸盖上设有与所述3调节油腔C连通的弯管接头。
所述左右两个调节活塞一侧端面设有两个直槽,该调节活塞外圆上设有密封沟槽,该调节活塞内部设有减重孔。
所述端盖通过螺纹和设在外筒上外螺纹相配合固定在外筒上。
所述端盖外圆上设有与所述主油气腔D连通的弯管接头;所述外筒外圆上设有与所述环形调节腔F连通的弯管接头。
所述活塞杆内设有阶梯通孔,在活塞杆一端的阶梯通孔内设有与所述杆头连接的内螺纹,在活塞杆的另一端的外圆上设有与所述活塞相连的外螺纹;所述活塞杆的外圆上开有位于活塞和浮动活塞之间的阻尼油孔,该阻尼油孔设有钢球。
藉由上述结构,本发明在利用载重设备(车辆)原有的液压泵源和液控装置如截止阀、单向阀、换向阀、油泵和相连管路基础上,与由新增设的储气筒、储油筒,和在原油气减震缸内增设浮动活塞而形成的新型功能系统,功能原理图如图1所示。
结构简图如2所示,所述油气减震装置由将储气筒、储油筒集成设计而成的双向调节缸、油气减震缸、支承座、固定卡箍组成,双向调节缸通过支承座和固定卡箍固定安装在油气减震缸上,其中截止阀、单向阀、换向阀、相连管路均为标准成件,因此不在方案中进行详述。
所述双向调节缸由左右缸盖、缸筒、左右调节活塞、管嘴组成。所述缸盖设有内孔, 内孔中设有密封沟槽和内螺纹,缸盖内孔中的密封沟槽装上0形密封圈后,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缸筒上,所述左缸盖上设有孔口并在孔口焊接有直管接头,所述右缸盖上设有油口并在油口焊接有弯管接头。所述左右两个调节活塞外圆上设有密封沟槽,装上0形密封圈后配合装入缸筒内,所述缸筒两端外圆上各设有一段外螺纹,内孔中设有一个圆台,圆台两侧各装有一个调节活塞,这样所述左缸盖与左调节活塞之间,左右两个调节活塞之间,右缸盖与右调节活塞之间在双向调节缸内形成三个封闭腔,缸筒中部外圆上设有油口并在油口焊有弯管接头,油口通向缸筒内俩活塞之间封闭腔,弯管接头和车载换向阀及油泵(或油箱)相连。
所述油气减震缸由端盖、外筒、活塞、活塞杆、浮动活塞、杆头、支撑环、钢球、密封件等组成。所述端盖设有内孔,内孔中设有密封沟槽和内螺纹,端盖上设有孔口并在孔口焊接有弯管接头,端盖内孔中的密封沟槽装上0形密封圈后,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外筒上, 所述外筒外圆设有一段外螺纹,内孔设为阶梯通孔,孔内设有密封沟槽,用以安装密封件, 所述活塞杆内设有阶梯通孔,在孔的一段设有内螺纹,在活塞杆一端外圆上设有设外螺纹, 在外圆上设有双向变阻尼油孔,与活塞杆内孔相通,活塞、杆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活塞杆上,成为活塞杆上连动件,杆头与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浮动活塞外圆和内孔设有密封沟槽,密封沟槽装上密封件后配合装在活塞杆上,并随活塞杆一同配合装在外筒内孔中, 活塞和浮动活塞之间形成阻尼回油腔,浮动活塞和外筒内阶梯孔的台面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封闭腔,活塞杆内孔与外筒内孔和端盖之间形成一个封闭腔,所述油气减震缸的缸筒中部外圆设有焊接的弯管接头,通过相连管路、截止阀(或单向阀)与双向调节缸右缸盖上的弯管接头,将双向调节缸的右侧油腔和油气减震缸中浮动活塞与外筒阶梯孔台面之间形成环形封闭腔相连。所述油气减震缸的端盖上焊接的弯管接头,通过管路、截止阀和双向调节缸左缸盖上的直管接头,将油气减震缸的油气腔和调节缸的左侧封闭腔相连。
油气减震装置安装在载重设备(车)上后的正常平衡状态如图2所示,A腔充有额定低压气体,B、C腔充满油液,D腔充有额定高压气体和额定容积油液,E腔充满油液,F 腔充满油液。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一种功能集成的油气减震装置,包括油气减震缸1和双向调节缸2 ;
所述双向调节缸由左缸盖3、0形密封圈4、左右两个调节活塞5、缸筒6、右缸盖7, 以及焊接在缸盖和缸筒上的管嘴21、25、27组成。所述缸盖3、7通过内螺纹M连接固定在缸筒6上,所述缸筒6的内孔中设有圆台观,所述左右两个调节活塞5装入缸筒6内孔圆台 28两侧,这样所述左缸盖3与左调节活塞5之间,左右两个调节活塞之间,右缸盖与右调节活塞之间在双向调节缸内分别形成调节气腔A、工作腔B、调节油腔C三个封闭腔,缸筒6中部外圆上焊有弯管接头27,弯管接头27的内孔与缸筒6的内孔相通,弯管接头27通过管路和车载换向阀及油泵或油箱相连;所述左缸盖3上设有孔口并在孔口焊接有直管接头21, 所述右缸盖7上设有油口并在油口焊接有弯管接头25 ;所述缸筒6的内孔中设有圆台观, 缸筒两端外圆各设有一段螺纹26,缸筒中部外圆上焊有弯管接头27,弯管接头27的内孔与缸筒6的内孔相通;所述左右两个调节活塞5 —侧端面设有相通的两个直槽四,外圆上设有密封沟槽30,内部设有减重孔31 ;
所述油气减震缸由端盖14、外筒50、活塞13、活塞杆10、浮动活塞12、杆头11、0形密封圈15、支撑环16、钢球17、密封件18以及焊接在端盖和外筒上的管嘴35、40组成。所述端盖14通过螺纹32连接固定在外筒50上,端盖14外圆上焊接有弯管接头35,弯管接头 35内孔与端盖14内孔34相通;所述外筒外圆设有一段外螺纹37,内孔设为阶梯通孔36,孔内设有台阶面39,内阶梯孔38和密封沟槽41 ;所述活塞杆10内设有阶梯通孔45,在孔的一段设有内螺纹47,在活塞杆一端外圆上设有设外螺纹44,在外圆上设有阻尼油孔46,与活塞杆内孔45相通;所述浮动活塞12装在活塞杆10上,所述浮动活塞12内设有通孔48,外圆和内孔设有密封沟槽49 ;所述钢球17装入活塞杆10的其中一个阻尼油孔46中,活塞10 右端刚好挡住钢球17,以防反向阻尼时钢球从阻尼孔中脱出,所述活塞13通过螺纹42连接固定在活塞杆上10,浮动活塞12、活塞13随活塞杆10 —同配合装在外筒50内孔36中, 外筒50的密封沟槽41装有密封件,用于密封活塞杆和外筒,杆头1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活塞杆上,杆头与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这样,端盖14、缸筒50、活塞13和活塞杆10、杆头 11构成了主油气腔D ;13活塞和浮动活塞12之间与外筒50形成阻尼回油腔E,浮动活塞12 和外筒50内阶梯孔38的台阶面39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调节腔F,所述油气减震缸的端盖14 上焊接的弯管接头35,通过管路、截止阀和双向调节缸左缸盖3上的直管接头21,将油气减震缸的主油气腔D和调节缸的左侧调节气腔A相连,所述油气减震缸的外筒50中部外圆焊接的弯管接头40,通过相连管路、截止阀或单向阀与双向调节缸右缸盖7上的弯管接头25, 将双向调节缸的右侧调节油腔C和油气减震缸中调节腔F相连。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承载减震载重设备(车)正常行驶,由于路面凹凸不平整,以及载重设备(车) 重量载荷作用下,油气减震缸的活塞杆被压入(如图幻,活塞杆连动件向左收缩运动,油气减震缸D腔的体积减小,E腔的体积增大,D腔内的气体被压缩,气压和油压随之升高,迫使 D腔内的油液经过活塞杆上的两个阻尼油孔流入E腔中,此时阻尼孔对油液产生阻尼并消耗能量,使活塞杆不至于向左运动太快;在油气减震缸D腔内气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迫使活塞杆上连动件向右伸出运动,油气减震缸D腔的体积增大,气压随之降低,E腔的体积减小,油压随之升高,此时E腔中的油液将阻尼孔中的钢球压回,使反向阻尼孔径变小而阻尼增大,并消耗能量,使活塞杆不至于向右运动过快而产生油气减震缸反弹使载重设备跳离地面,直至平衡状态,实现车辆在道面上的缓冲减震和承载。
载重设备(车)高度降低(下蹲)功能当载重设备(车)在特殊状态需降低自身高度时(如装卸货物或在特殊空间行驶),操纵人员操纵换向阀,将双向调节缸的B腔通过缸体中部的弯管接头、换向阀与油箱接通,同时再打开截止阀一,使双向调节缸的A腔与油气减震缸D腔相通成为通腔,在A、D通腔内的高压气体作用下,推动双向调节缸左调节活塞向右移动,双向调节缸的B腔减小并使其油液通过双向调节缸的缸体中部的管嘴、换向阀排回油箱,从而改变了油气减震缸D腔原平衡状态,使油气减震缸的D腔气压变小,在外载及载重设备(车)自身重量作用下,活塞杆连动件向左收缩运动;当操纵人员关闭截止阀一,并操纵换向阀至中位,使双向调节缸的A腔与油气减震缸D腔不再相通,各自成为封闭腔;同时双向调节缸B腔内的油液不能通过换向阀排回油箱,B不再腔减小,因此双向调节缸左调节活塞停止向右移动。此时,随着油气减震缸的活塞杆连动件向左收缩运动,油气减震缸D腔减小,腔内气压开始升高,当D腔内气压升高至原平衡状态值时,油气减震缸的活塞杆连动件停止收缩,载重设备(车)自身高度也停止降低在要求高度,即实现下蹲并锁定。
当载重设备(车)在下蹲状态完成工作任务后,操纵人员操纵换向阀,将双向调节缸的B腔通过缸体中部的管嘴、换向阀与油泵接通,同时在打开截止阀一,使双向调节缸的 A腔与油气减震缸D腔相通成为通腔,解除锁定;油泵输出的高压油液通过换向阀和双向调节缸中部的管嘴进入B腔,在高压油液的作用下,双向调节缸中左调节活塞向左移动,将车体下蹲时排入双向调节缸A腔中的气体反向压回到油气减震缸D腔内,使其气压升高,在高压气体作用下,活塞杆连动件向右伸出运动,载重设备(车)自身高度开始升高,直至恢复到载重设备(车)下蹲前的高度,操纵人员关闭截止阀一,并操纵换向阀至中位,使双向调节缸的A腔与油气减震缸D腔不再相通,各自成为封闭腔;同时油泵不再向双向调节缸的B 腔内输入高压油液,从而使油气减震缸恢复到原平衡状态,保证车辆转入正常行驶状态。
缩短油气减震缸自然长度(缩腿)并锁定功能当载重设备在特殊状态下(如吊装、装运、浮渡、检修),油气减震缸不再承受重量载荷作用,从而改变了油气减震缸承载时 D腔原平衡状态,活塞杆连动件在D腔高压气体作用下向左伸出,直至活塞挤触到浮动活塞,此时油气减震缸的长度为自然长度,这对载重设备完成其它任务造成不便和影响。操纵人员操纵换向阀,将双向调节缸的B腔通过缸体中部的管嘴、换向阀与油泵接通,同时在打开截止阀二,使双向调节缸的C腔与油气减震缸F腔相通成为通腔,油泵输出的高压油液通过换向阀和双向调节缸中部的管嘴进入B腔,在高压油液的作用下,双向调节缸的右调节活塞向右移动,并将C腔的油液挤入油气减震缸F腔,与此同时,该油液推动减震缸中的浮动活塞并通过浮动活塞推压活塞杆连动件上的活塞,使活塞杆连动件一并向左移动收缩, 油气减震缸D腔减小,其内气体压力强升高,从而缩短油气减震缸自然长度;当油气减震缸缩短到要求长度时,操纵人员操纵换向阀至中位并关闭截止阀二,致使双向调节缸的B、C 腔和油气减震缸F腔各自成为封闭腔;油气减震缸的活塞杆连动件停止向左移动收缩,并保持此状态,从而实现特殊情况下缩短油气减震缸自然长度并锁定功能。
当载重设备(车)在缩短油气减震缸自然长度状态完成工作任务后,操纵人员操纵换向阀,将双向调节缸的B腔通过缸体中部的管嘴、换向阀与油箱接通,解除锁定;在油气减震缸D腔内的高压气体作用下,将油气减震缸的活塞杆连动件向右推压伸出移动,并挤压浮动活塞一并向右移动,将缩腿时排入油气减震缸E腔内的油液反向压顶开单向阀并回到双向调节缸C腔内,并推动双向调节缸的右调节活塞向左移动,双向调节缸的B腔减小并使其内油液通过双向调节缸的缸体中部的管嘴、换向阀排回油箱,直至油气减震缸的活塞杆连动件向右移动到油气减震缸的自然长度时,操纵人员操纵换向阀至中位,从而完成油气减震缸自然长度的恢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保持传统油气减震装置减震功能不变的基础上,采用了集成设计技术,对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在传统减震缸的缸筒和活塞之间增加浮动活塞,并增设一个双向调节缸,形成集承载减震、下蹲、长度调节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减震装置,同时下蹲、长度调节状态可锁定,解除锁定后又可恢复原状态,增加了油气减震装置的功能,本发明除具有油气减震缸基本的承载减震功能和特性外,无需其它专用辅助设备或工具即可根据实际需求改变油气减震缸的平衡状态或自然长度,以实现承载设备(或车辆)高度降低,俗称下蹲功能;或在特殊状态下缩短油气减震缸自然长度,俗称缩腿功能,并能锁定此状态,在完成下蹲或缩腿功能并解除锁定此状态后仍可恢复原状态。 本发明结构简洁、紧凑,重量轻,制造简单,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提高了载重设备(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功能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4是本发明所述双向调节缸左缸盖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发明所述双向调节缸右缸盖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发明所述双向调节缸缸筒的结构示意图7是本发明所述双向调节缸右调节活塞的结构示意图8是本发明所述油气减震缸端盖的结构示意图9是本发明所述油气减震缸外筒的结构示意图10是本发明所述油气减震缸活塞的结构示意图11是本发明所述油气减震缸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12是本发明所述油气减震缸浮动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
1-油气减震缸;2-双向调节缸;3-左缸盖;4,15,19-0形密封圈;5_左右调节活塞;6-缸筒;7-右缸盖;8-支承座;9-固定卡箍;10-活塞杆;11-杆头;12-浮动活塞;13-活塞;14-端盖;16-支撑圈;17-钢球;18-密封件;20-充气装置;21-直管接头; 22-缸盖内孔;23,33,41-密封沟槽;24,32,42,47-内螺纹;25,27,35,40-弯管接头;26, 37,44-外螺纹;28-缸筒内孔圆台;29-直通槽;30-密封沟槽;31-减重孔;34-盖内孔;736-外筒阶梯孔;38-内阶梯孔;39-阶梯孔台阶面;43-环形槽;45-阶梯孔;46-阻尼孔; 48-通孔;49-密封沟槽;50-外筒;51-气腔;52-油腔;54-浮动活塞工作腔;55-截止阀一; 56-截止阀二 ;57-储气筒;58-储油筒;59-单向阀;60-油气分界线;L-平衡状态下油气减震缸的长度;h-平衡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对传统油气减震缸进行创新设计,在传统减震缸的缸筒和活塞之间增加浮动活塞,在活塞杆上设置双向变阻尼的油孔,并增设一个双向调节缸,使减震缸和调节缸结合起来作为油气减震装置使用,其构造和装配位置如图2、3所示。所述双向调节缸2由左缸盖3、0形密封圈4、左右两个调节活塞5、缸筒6、右缸盖7,以及焊接在缸盖和缸筒上的管嘴 21、25、27组成。所述缸盖3、7设有内孔22,内孔22中设有密封沟槽23和内螺纹M,所述左缸盖3上设有孔口并在孔口焊接有直管接头21,所述右缸盖7上设有油口并在油口焊接有弯管接头25,如图4、图5所示,左右缸盖3、7内孔中的密封沟槽23装上0形密封圈后, 通过内螺纹M连接固定在缸筒6上;如图6所示,所述缸筒6的内孔中设有圆台观,缸筒6 两端外圆各设有一段螺纹沈,缸筒6中部外圆上焊有弯管接头27,弯管接头27的内孔与缸筒6的内孔相通;如图7所示,所述左右两个调节活塞5 —侧端面设有相通的两个直槽29, 外圆上设有密封沟槽30,内部设有减重孔31 ;如图2所示,左右两个调节活塞5装上0形密封圈后分别配合装入缸筒6内孔圆台观两侧,这样所述左缸盖3与左调节活塞5之间,左右两个调节活塞5之间,右缸盖7与右调节活塞5之间和缸筒6分别形成调节气腔A、工作腔B、调节油腔C三个封闭腔,如图1所示弯管接头27通过管路和车载换向阀及油泵或油箱相连。
如图8所示,所述油气减震缸1由端盖14、外筒50、活塞13、活塞杆10、浮动活塞 12、杆头11、0形密封圈15、支撑环16、钢球17、密封件18以及焊接在端盖和外筒上的管嘴 35,40组成。所述端盖14设有内孔34,内孔34中设有密封沟槽33和内螺纹32,端盖14外圆上焊接有弯管接头35,弯管接头35内孔与端盖14内孔34相通;如图9所示,端盖14内孔中的密封沟槽33装上0形密封圈15后,通过螺纹32连接固定在外筒50上,所述外筒50 外圆设有一段外螺纹37,内孔设为阶梯通孔36,孔内设有台阶面39,内阶梯孔38和密封沟槽41 ;如图10所示,所述活塞13设有内螺纹通孔42,外圆设有环形槽43 ;如图11所示,所述活塞杆10内设有阶梯通孔45,在孔的一段设有内螺纹47,在活塞杆10 —端外圆上设有设外螺纹44,在外圆上设有阻尼油孔46,与活塞杆10内孔45相通;如图12所示,所述浮动活塞12内设有通孔48,外圆和内孔设有密封沟槽49,所述浮动活塞12的密封沟槽49装上密封圈后配合装在活塞杆10上,所述钢球17装入活塞杆10的其中一个阻尼油孔46中,活塞10右端刚好挡住钢球17,以防止反向阻尼时钢球从阻尼孔中脱出,所述活塞13通过螺纹 42连接固定在活塞杆上10,活塞13外圆上的环形槽43装上支撑环16后,浮动活塞12、活塞13随活塞杆10 —同配合装在外筒50内孔35中,外筒50的密封沟槽41装有密封件,用于密封活塞杆和外筒,杆头1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活塞杆10上,杆头11与活塞杆10之间设有密封圈,这样,如图2和图3所示,端盖14、缸筒50、活塞13和活塞杆10、杆头11构成了主油气腔D ;活塞13和浮动活塞12之间与外筒50形成阻尼回油腔E,浮动活塞12和外筒50内阶梯孔38的台阶面39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调节腔F ;所述油气减震缸的端盖14上焊接的弯管接头35,通过管路、截止阀和双向调节缸2左缸盖3上的直管接头21,将油气减震缸1的主油气腔D和双向调节缸2的左侧调节气腔A相连,所述油气减震缸1的外筒50 中部外圆焊接的弯管接头40,通过相连管路、截止阀或单向阀与双向调节缸2右缸盖7上的弯管接头25,将双向调节缸2的右侧调节油腔C和油气减震缸1中调节腔F相连。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油气减震装置,包括油气减震缸(1),其特征是,所述油气减震缸(1)上装有双向调节缸(2);所述双向调节缸O)的结构为,包括缸筒(6),分别装在缸筒(6)两端的左缸盖(3)和右缸盖(7),置于该缸筒(6)内的左右两个调节活塞(5);所述两个调节活塞( 与缸筒(6)之间形成封闭的工作腔B,所述左调节活塞(5)与缸筒(6)、左缸盖C3)之间形成封闭的调节气腔A,所述右调节活塞(5)与缸筒(6)、右缸盖 (3)之间形成封闭的调节油腔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气减震缸(1)的结构为,包括外筒(50),置于该外筒(50)内的活塞(1 和浮动活塞(1 ;所述活塞(1 和浮动活塞(12)装在一中空的活塞杆(10)的一端上,该活塞杆(10)的另一端与一杆头(11)相连;所述外筒(50) —端装有端盖(14),其另一端具有内阶梯孔(38);所述端盖(14)、缸筒(50)、中空的活塞杆(10)、杆头(11)构成主油气腔D ;所述活塞(13)、浮动活塞(12)、外筒(50)和活塞杆(10)外壁之间形成阻尼回油腔E;所述浮动活塞 (12)与外筒(50)、活塞杆(10)外壁、内阶梯孔(38)的台阶面(39)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调节腔F ;所述主油气腔D通过管路、截止阀(55,56)、储气筒(57)、储油筒(58)与所述环形调节腔F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缸盖C3)和右缸盖(7) 的内侧设有内螺纹(M),所述缸筒(6)两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04)配合的外螺纹0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缸筒(6)的内孔壁面上设有圆台( ),所述左右两个调节活塞( 分别装于该缸筒(6)内孔圆台08)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缸筒(6)外圆的中部位置设有弯管接头(27),该弯管接头(XT)的内孔与缸筒(6)的内孔相通,所述弯管接头(XT) 通过管路与车载换向阀及油泵或油箱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缸盖C3)上设有与所述调节气腔A连通的直管接头;所述右缸盖(7)上设有与所述调节油腔C连通的弯管接头(2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右两个调节活塞(5)— 侧端面设有两个直槽( ),该调节活塞( 外圆上设有密封沟槽(30),该调节活塞(5)内部设有减重孔(3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端盖(14)通过螺纹(3 和设在外筒(50)上外螺纹(37)相配合固定在外筒(50)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端盖(14)外圆上设有与所述主油气腔D连通的弯管接头(3 ;所述外筒(50)外圆上设有与所述环形调节腔F连通的弯管接头GO)。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活塞杆(10)内设有阶梯通孔 (45),在活塞杆(10) —端的阶梯通孔0 内设有与所述杆头(11)连接的内螺纹(47),在活塞杆(10)的另一端的外圆上设有与所述活塞(1 相连的外螺纹G4);所述活塞杆(10) 的外圆上开有位于活塞(13)和浮动活塞(12)之间的阻尼油孔(46),该阻尼油孔06)设有钢球(17)。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减震装置,属于缓冲支柱领域,为解决现有油气减震缸功能单一问题,通过新增设配套使用的双向调节缸以及油气减震缸中内置浮动活塞,形成集承载减震、下蹲、长度调节功能于一体的油气减震装置。所述油气减震装置包括油气减震缸,所述油气减震缸上装有双向调节缸;所述双向调节缸的结构为,包括缸筒,分别装在缸筒两端的左缸盖和右缸盖,置于该缸筒内的左右两个调节活塞。本发明结构简洁、紧凑,重量轻,制造简单,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提高了承载设备(或车辆)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F16F9/34GK102506116SQ20111034319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莫超金, 邓晓山, 金军, 鲁德发, 黄立新 申请人: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