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363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润滑装置。一种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油箱、主油箱和控制单元,所述主油箱位于所述润滑油箱的上方,所述润滑油箱和主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在一起,所述油管设有电动阀,所述润滑油箱设有油量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油量传感器检测到润滑油箱内的油少于设定的最小量时使所述电动阀开启而使得主油箱内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润滑油箱内、润滑油箱内的油达到设定的最大量时使所述电动阀关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添加润滑油到润滑油箱中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解决了现有润滑装置需要人工添加润滑油到润滑油箱中而导致的时间浪费问题。
【专利说明】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润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机床等机械设备中通常会设有润滑系统对设备的运动的部位进行润滑。在中国专利号为2013202443895、名称为“数控机床全自动润滑装置”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润滑装置。现有的润滑装置都如该专利中公开的那样包括润滑油箱和将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输送到需要润滑部位的润滑油输送结构构成。而现有的压机是通过人工向润滑油箱内添加润滑油的、且压机平均每运行120分钟需补充加注润滑油一次,加注润滑油到润滑油箱中时必需停机进行,加注时需2人加注,耗时10分钟,以每天工作8小时,则每天因停机加润滑油到润滑油箱中会造成40分钟时间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添加润滑油到润滑油箱中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解决了现有润滑装置需要人工添加润滑油到润滑油箱中而导致的时间浪费问题。
[0004]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油箱、主油箱和控制单元,所述主油箱位于所述润滑油箱的上方,所述润滑油箱和主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在一起,所述油管设有电动阀,所述润滑油箱设有油量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油量传感器检测到润滑油箱内的油少于设定的最小量时使所述电动阀开启而使得主油箱内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润滑油箱内、润滑油箱内的油达到设定的最大量时使所述电动阀关闭。使用时在主油箱中装上备用润滑油,当润滑油箱的油不够时,控制装置使电动阀开启,在重力的作用下主油箱中的润滑油经油管而流入到润滑油箱中,当润滑油箱中的油达到所需要的量(通常为装满为止)则电动阀关闭,防止润滑油箱内的油液出。
[0005]作为优选,所述油量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所述油量传感器位于润滑油箱内,检测润滑油箱内的油量低于设定的最小量和高于设定的最大量时共用油量传感器,当油量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强P ( rghl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电动阀开启,当油量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强P > rg (hl+h2)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电动阀关闭,其中r为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i为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距离油量传感器的距离,h2为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大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和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差。实现了以简单的结构和数量少的部件实现对润滑油箱内的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现有的结构中如果需要对最大值和最小值都进行控制时,是通过两个传感器来实现的,没有实现通过一个传感器控制两个值的问题。通过压力来检测油量,当润滑油箱应用于振动的环境中而导致润滑油出现晃动时,不会产生误检测现象,工作时的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0006]本发明还包括密封管,所述润滑油箱设有油管接口,所述密封管轴向两端的端面都设有沿密封管周向延伸的环形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外侧壁上都设有若干沿密封管周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唇,所述密封唇沿密封管的轴向分布,所述油管的端面设有沿油管周向延伸的环形油管部插舌、所述油管接口设有沿油管接口周向延伸的环形油管接口部插舌,所述油管部插舌和油管接口部插舌分别插在位于所述密封管轴向两端的所述插槽中且和所述密封唇密封连接在一起。现有的油管和油管接口之间通过油管接口和油管之间挤压密封圈而实现密封,当润滑油箱和油管之间产生松动或扭动时会产生密封不良的现象。本技术方案中的密封效果不受油管和油管接口之间的连接力的影响,能够实现油管和油管接口之间的可靠密封。
[0007]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唇包括自由端朝向所述插槽开口端倾斜的外倾密封唇和自由端朝向所述插槽底壁倾斜的内倾密封唇,内倾密封唇位于外倾密封唇和插槽底壁之间。在油管和油管接口产生分离力时、密封唇和插舌之间的密封力会随之变大,同样当油压提高时密封唇同插舌之间的密封力也会变大,密封效果好。
[0008]作为优选,所述油管外表面设有深入到所述油管部插舌内的环形油管部胀开槽,所述油管部胀开槽内插接有油管部密封加固环,所述油管接口的外表面设有深入到所述油管接口部插舌内的环形油管接口部胀开槽,所述油管接口部胀开槽内插接有油管接口部密封加固环。调节密封唇和插舌之间的密封力时方便。
[0009]作为优选,所述油管接口端面设有容置槽,所述油管接口部插舌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所述密封管内置在所述容置槽内。能够防止油管和油管接口装配的过程中损坏或影响密封管的密封性,安全可靠性好。
[0010]本发明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基板、中基板和下基板,上基板和中基板之间设有若干上斜支撑板,上基板、中基板和上斜支撑板之间围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形变通道,下基板和中基板之间设有若干下斜支撑板,下基板、中基板和下斜支撑板之间围成下形变通道,所述润滑油箱连接于所述上基板。使用时,润滑油箱通过安装架同其它部件连接且其它部件连接于下基板。当润滑油箱使用在振动大的设备(如压机、冲床)上时,安装架能够起到隔振作用,使得设备产生的振动不易传到到润滑油箱中,润滑油箱不容易被震坏,传感器不容易产生移位,能够提高自动补油时的准确性。安装架的以上结构形式能够以板状结构来保证结构强度、整体弯曲和扭转的强度,同时减轻重量。因此本结构的安装架既具有板式结构的紧凑、占用空间小、外观简洁的优点,又具有桁架结构的隔振效果好的优点。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上斜支撑板和下斜支撑板都为波纹板,所述上斜支撑板上的波纹的纹槽的延伸方向和上变形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下斜支撑板上的波纹的纹槽的延伸方向和下变形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能够提高吸安装架的吸能减震效果。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下变形通道的延伸方向和上变形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上形变通道和下形变通道的两端设有端盖,所述上斜支撑板中位于所述相邻上形变通道之间的上斜支撑板、所述下斜支撑板中位于所述相邻下形变通道之间的下斜支撑板、以及中基板位于相邻的上形变通道和下形变通道之间的部位上都设有阻尼通道。使用时,在变形通道内装入阻尼液。安装架受到振动冲击而产生变形时会促使阻尼液经阻尼通道在不同的形变通道之间往复流动,阻尼液和阻尼通道产生摩擦而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从而起到隔振作用。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上变形通道和下变形通道内设有吸能杆,所述吸能杆的延伸方向和所述上形变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当安装架受到高频低幅振动时,则形变通道不会产生变形或形变极小,此时阻尼液不会在阻尼通道内流动,故高频低幅振动不容易被消除掉。此时吸能杆会产生晃动而同液体产生摩擦、从而对高频低幅振动能量进行有效的消除。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吸能隔振效果。
[0014]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通过设置主油箱、油量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来实现对润滑油箱的自动补油,从而省却了停机加油时间,有利于设备稼动率的提高;不通过加大润滑油箱的容量的方式来节省补油时间,不会增加润滑油用油量和改变润滑装置输送润滑油给需要润滑部位的结构和工作模式;通过重力使主油箱中的润滑油流入润滑油箱,不但节能而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油管和润滑油箱的连接处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油管接口 1、容置槽11、油管接口部插舌12、油管接口部胀开槽13、油管接口部密封加固环14、润滑油箱2、连接螺母3、主油箱4、油管5、油管部插舌51、油管部胀开槽52、油管部密封加固环53、手动阀54、电动阀55、控制单元6。润滑油箱2内安装有油量传感器7、安装架8、上基板81、中基板82、下基板83、上斜支撑板84、上斜支撑板上的波纹的纹槽841、上形变通道85、下斜支撑板86、下斜支撑板上的波纹的纹槽861、下变形通道87、阻尼通道88、吸能杆89、翻滚槽891、端盖80、密封管9、插槽91、插槽底壁911、密封唇92、外倾密封唇921、内倾密封唇922、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S1、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大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S2、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距离油量传感器的距离h1、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大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和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差h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油箱2、主油箱4和控制单元6。润滑油箱2内安装有油量传感器7。油量传感器7为压力传感器。油量传感器7和控制单元6电连接在一起。润滑油箱2设有油管接口 I。油管接口 I位于润滑油箱2的上端。主油箱4位于润滑油箱2的上方。主油箱4的出口设有油管5。油管5和主油箱5通过软管连接在一起。油管5和油管接口 I对接在一起。油管5和油管接口 I之间设有密封圈。油管5和油管接口 I通过连接螺母3固定在一起。油管5上设有手动阀54和电动阀55。电动阀55和控制单元6电连接在一起。[0025]使用时,手动阀54处于常开状态,在对润滑油箱2进行检修等作业时,手动阀54关闭。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SI位于油量传感器7的上方,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大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S2位于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SI的上方。当油量传感器7检测到的压强PSrghl时、也即润滑油箱2内的润滑油量到达设定的最低量以下时,控制单元6使电动阀55开启,主油箱4内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经油管5流到润滑油箱2中而对润滑油箱2进行补充润滑油,其中r为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i为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距离油量传感器的距离。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强P≥rg (hl+h2)时、也即润滑油箱2内的润滑油量到达设定的最大量以上时,润控制单元6使电动阀55关闭,h2为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大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和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差。
[0026]实施例二,参见图2,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还设有安装架8。安装架8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基板81、中基板82和下基板83。上基板81和中基板82之间设有若干上斜支撑板84。上基板81、中基板82和上斜支撑板84之间围成若干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形变通道85。上形变通道85为三角形。下基板83和中基板82之间设有若干下斜支撑板86。下基板83、中基板82和下斜支撑板86之间围成若干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下形变通道87。下形变通道87为三角形。下变形通道87的延伸方向和上变形通道85的延伸方向相同。润滑油箱2连接于上基板81上。
[0027]参见图3,上斜支撑板84和下斜支撑板86都为波纹板。上斜支撑板上的波纹的纹槽841的延伸方向和下斜支撑板上的波纹的纹槽861的延伸方向相同。
[0028]使用时,下基板83同需要润滑的设备如压机连接在一起,润滑油箱2不同需要润滑的设备接触。
[0029]实施例三,参见图4,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为:上形变通道85和下形变通道87的两端设有端盖80,使得上形变通道85和下形变通道87都形成封闭的腔体。上斜支撑板84中位于相邻上形变通道85之间的上斜支撑板上、下斜支撑板86中位于相邻下形变通道87之间的下斜支撑板上、以及中基板82位于相邻的上形变通道和下形变通道之间的部位上都设有阻尼通道88。上形变通道85和下形变通道87内都填充有阻尼液(阻尼液在图中没有画出)。上形变通道85和下形变通道87内设有悬浮在阻尼液内的吸能杆89。吸能杆89的延伸方向和上形变通道85的延伸方向相同。
[0030]参见图5,吸能杆89的表面上设有沿吸能杆89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翻滚槽891。在上变形通道85、下变形通道87中的阻尼液产生振动时,翻滚槽891能够加速吸能杆89的晃动,起到提高吸能效果的作用。
[0031 ] 参见图4,当振动架8受到振动时,会产生形变而导致上形变通道85和下形变通道87产生变形,变形时阻尼液经阻尼通道88在各形变通道之间往复运动,阻尼液流经阻尼通道88时产生摩擦而吸能。当受到的振动为高频低幅振动时,则形变不足以促使阻尼液在形变通道之间流动,但此时吸能杆89还是能够产生晃动,吸能杆89晃动时同阻尼液产生摩擦而吸能。
[0032]实施例四,参见图6,同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为:油管接口 I端面设有环形容置槽
11。容置槽11底壁设有油管接口部插舌12。油管接口 I表面设有延伸到油管接口部插舌12内的环形油管接口部胀开槽13。油管接口部胀开槽13的断面为开口端宽底端窄的梯形。油管接口部胀开槽13内插接有油管接口部密封加固环14。油管接口部密封加固环14的断面为内端(即图中上端)窄外端宽的梯形。容置槽11、油管接口部插舌12、油管接口部胀开槽13和油管接口部密封加固环14四者都沿油管接口 I周向延伸。
[0033]容置槽11内设有密封管9。密封管9和容置槽11的轴线平行。油管5设有环形油管部插舌51。油管5表面设有延伸到油管部插舌内的环形油管部胀开槽52。油管部胀开槽52的断面为开口端宽底端窄的梯形。油管部胀开槽52内插接有油管部密封加固环53。油管部密封加固环53的断面为内端(即图中下端)窄外端宽的梯形。油管部插舌51、油管部胀开槽52和油管部密封加固环53三者都沿油管5周向延伸。
[0034]参见图7,密封管9的轴向两端的端面即图中上下端面都设有环形插槽91。插槽91沿密封管9周向延伸。插槽91的内外侧壁上各设有四片环形密封唇92。密封唇92沿密封管9周向延伸。插槽同一个侧壁上的密封唇92沿密封管9轴向分布。插槽同一个侧壁上的四片密封唇92包括两片自由端朝向插槽的开口端倾斜的外倾密封唇921和2片自由端朝向插槽底壁倾斜的内倾密封唇922。内倾密封唇922位于外倾密封唇921和插槽底壁911之间。
[0035]参见图6和图7,将油管接口和油管连接在一起的方法为:将密封管9插入到容置槽11内并使油管接口部插舌12插在两个插槽91中位于下方的插槽内,该插槽中的密封唇抵接在油管接口部插舌12的内外周面上。使油管部插舌51插在两个插槽91中位于上方的插槽内,该插槽中的密封唇抵接在油管部插舌51的内外周面上。使连接螺母3套设在油管5上,再将连接螺母3螺纹套设在油管接口 I上,连接螺母3上的台阶和油管5上的台阶抵接在一起而将油管和油管接口固定在一起。将油管部密封加固环53插入到油管部胀开槽52内来使油管部插舌51径向厚度变宽、从而使得对应的密封唇密封抵接在油管部插舌51上。将油管接口部密封加固环14插入到油管接口部胀开槽13内来使油管接口部插舌12径向厚度变宽、从而使得对应的密封唇密封抵接在油管接口部插舌12上。该实施例中由于密封加固环和胀开槽的断面为梯形,能够在由于疲劳表面老化等原因导致密封不良时通过进一步增加密封加固环插入到胀开槽的深度来实现再次密封。该密封方式对制作精度要求低,装配时轻松省力。该密封方式当油管接口 I和油管5无论产生怎样的相对运动时都能使密封效果提高而不是像现有的密封方式那样变劣。如果油从密封管9和容置槽11之间渗透时该部分油的渗透力会使得插舌和所有的密封唇抵接得更紧即密封得越好、如果液压油从插舌和密封唇之间渗透时,水首先要经过外倾密封唇,该部分油的渗透力会使得外倾密封唇和插舌抵接得更紧即密封得越好而使得液压油不能够流出,因此该密封方式会随着油压的升高而密封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油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油箱(4)和控制单元(6),所述主油箱(4)位于所述润滑油箱(2)的上方,所述润滑油箱(2)和主油箱(4)通过油管(5)连接在一起,所述油管(5)设有电动阀(55),所述润滑油箱(2)设有油量传感器(7);所述控制单元(6)用于当所述油量传感器检测到润滑油箱内的油少于设定的最小量时使所述电动阀开启而使得主油箱内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润滑油箱内、润滑油箱内的油达到设定的最大量时使所述电动阀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传感器(7)为压力传感器,所述油量传感器(7)位于润滑油箱(2)内,检测润滑油箱内的油量低于设定的最小量和高于设定的最大量时共用所述油量传感器(7),当油量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强P ( rghl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电动阀开启,当油量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强P≥rg(hl+h2)时、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电动阀关闭,其中r为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i为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SI)距离油量传感器(7)的距离,h2为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大量时润滑油箱内的油面(S2)和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为设定的最小量时润滑油箱内油面(SI)的高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管(9),所述润滑油箱(2)设有油管接口(1),所述密封管(9)轴向两端的端面都设有沿密封管周向延伸的环形插槽(91),所述插槽(91)的内外侧壁上各设有若干沿密封管周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唇(92),所述密封唇(92)沿密封管的轴向分布,所述油管(5)的端面设有沿油管周向延伸的环形油管部插舌(51)、所述油管接口(I)设有沿油管接口周向延伸的环形油管接口部插舌(12),所述油管部插舌和油管接口部插舌分别插在位于所述密封管轴向两端的所述插槽中且和所述密封唇密封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92)包括自由端朝向所述插槽开口 端 倾斜的外倾密封唇(921)和自由端朝向所述插槽底壁倾斜的内倾密封唇(922),内倾密封唇(922)位于外倾密封唇(921)和插槽底壁(9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5)外表面设有深入到所述油管部插舌内的环形油管部胀开槽(52),所述油管部胀开槽内插接有油管部密封加固环(53),所述油管接口(I)的外表面设有深入到所述油管接口部插舌内的环形油管接口部胀开槽(13),所述油管接口部胀开槽内插接有油管接口部密封加固环(1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接口(I)端面设有容置槽(11),所述油管接口部插舌(12)位于所述容置槽(11)的底壁,所述密封管(9)内置在所述容置槽(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8),所述安装架(8)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基板(81)、中基板(82)和下基板(83),上基板(81)和中基板(82)之间设有若干上斜支撑板(84),上基板、中基板和上斜支撑板之间围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形变通道(85),下基板(83)和中基板(82)之间设有若干下斜支撑板(86),下基板、中基板和下斜支撑板之间围成下形变通道(87),所述润滑油箱(2)连接于所述上基板(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 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支撑板(84)和下斜支撑板(86)都为波纹板,所述上斜支撑板上的波纹的纹槽(841)的延伸方向和上变形通道(85)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下斜支撑板上的波纹的纹槽(861)的延伸方向和下变形通道(87)的延伸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变形通道(87)的延伸方向和上变形通道(85)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上形变通道和下形变通道的两端设有端盖(80),所述上斜支撑板中位于所述相邻上形变通道之间的上斜支撑板、所述下斜支撑板中位于所述相邻下形变通道之间的下斜支撑板、以及中基板位于相邻的上形变通道和下形变通道之间的部位上都设有阻尼通道(88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自动补油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变形通道和下变形通道内设有吸能杆(89),所述吸能杆(89)的延伸方向和所述上形变通道(85)的延伸方向相 同。
【文档编号】F16N37/00GK103807590SQ201310569834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郭华, 侯毅, 侯海靖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