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变频差动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191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灯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线变频差动链。



背景技术:

由于制灯材料品种繁多、外观及尺寸变化较大,制灯企业的产品品种也需经常变化,单一设备的适应性较差。为克服这一困难,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牺牲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增加操作工人数、更换大量设备零部件来实现。这样一是由于人员的增加导致成本上升,二是产品质量更多地受人的影响,合格率降低,一致性较差,三是自动化程度下降使得生产效率下降,总之,使制灯企业的综合效益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费用低、动力消耗少且应用范围较广的生产线变频差动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生产线变频差动链,包括链条、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第二从动轮传动装置、右过渡轮装置、左过渡轮装置、支撑轮、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和第一从动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从动轮传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左侧且与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位于同一高度位置,所述右过渡轮装置和左过渡轮装置都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右过渡轮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第一从动轮传动装置的左侧,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装置与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之间的链条上安装有支撑轮,所述左过渡轮装置与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之间的链条上安装有支撑轮。

作为优选,所述链条外安装有罩壳。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自动化程度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好,保证了正常生产的进行;减少了维护保养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链条,2-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3-第二从动轮传动装置,4-右过渡轮装置,5-左过渡轮装置,6-支撑轮,7-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8-第一从动轮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附图1,一种生产线变频差动链,包括链条1、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2、第二从动轮传动装置3、右过渡轮装置4、左过渡轮装置5、支撑轮6、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7和第一从动轮传动装置8,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2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2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从动轮传动装置8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左侧且与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2位于同一高度位置,所述右过渡轮装置4和左过渡轮装置5都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2的下方,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装置3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右过渡轮装置4的下方,所述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7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第一从动轮传动装置8的左侧,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装置3与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7之间的链条1上安装有支撑轮6,所述左过渡轮装置5与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7之间的链条1上安装有支撑轮6。

优选的,所述链条1外安装有罩壳。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线变频差动链,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从动轮传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左侧且与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位于同一高度位置,所述右过渡轮装置和左过渡轮装置都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第一主动轮传动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右过渡轮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第一从动轮传动装置的左侧,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装置与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之间的链条上安装有支撑轮,所述左过渡轮装置与第二主动轮传动装置之间的链条上安装有支撑轮。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常通塑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8.09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