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6373阅读:6604来源:国知局
密封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密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圈。



背景技术:

密封圈是在机械设备等技术领域以及日常生活都极为常见的零部件,能够防止流体或固体微粒从相邻结合面间泄漏或者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和水分等杂质侵入机器设备内部。轴承的密封可分为自带密封和外加密封两类。轴承自带密封即在轴承制造时直接加工出来,将轴承本身制造成具有密封性能的装置。如轴承带防尘盖,这种密封占用空间很小,安装拆卸方便,造价也比较低;轴承外加密封即在使用时额外增加的装置,在安装端盖等内部制成具有各种密封性能的装置。轴承外加密封又分为非接触式密封与接触式密封两种,其中非接触式密封适用于高速和高温场合,有间隙式、迷宫式和垫圈式等不同结构形式。接触式密封适用于中、低速的工作条件,常用的有毛毡密封圈、皮碗密封圈等结构形式。

相关技术的密封圈结构只有一层唇口,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磨损而产生缝隙,从而导致无法完全将灰尘或机油隔离开,密封效果不好。而且单唇口密封圈受力大,在高压时容易出现破损,无法再继续使用,降低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密封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圈,包括环形结构的本体及自所述本体内侧沿所述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唇口和第二唇口,所述第一唇口及所述第二唇口在所述本体的径向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唇口及所述第二唇口的宽度为0.7~3mm,所述第一唇口与所述第二唇口的同一侧相交形成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唇口与所述第二唇口位于所述本体的几何中心所在径向平面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唇口与所述第二唇口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几何中心所在径向平面的相对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唇口和所述第二唇口分别与所述本体的几何中心所在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V型槽,所述V型槽的角度为30°~150°。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唇口及所述第二唇口的厚度自所述本体至唇口的末端方向逐渐递减。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圈采用所述第一唇口与所述第二唇口相互配合的双唇口结构代替现有的单唇口结构,两个唇口相互支撑补偿,增强了密封圈的抗压性能,更有效避免了灰尘和机油的进入,增加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效果;通过双唇口结构在所述本体的径向方向的垂直投影面相互重合设置,保障了双唇口与轴表面的紧密接触,增强了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此外,新增加一层唇口可避免旋转或挤压时因一层损坏后对轴承造成损坏,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节省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密封圈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密封圈另一实施例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密封圈沿A-A线的剖视图。所述密封圈1包括本体11、第一唇口13及第二唇口15。所述本体11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唇口13及所述第二唇口15均自所述本体11内侧沿所述本体11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唇口13及所述第二唇口15在所述本体11的径向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合,保障了双唇口与轴表面的紧密连接,提高了密封的效果。所述第一唇口13与所述第二唇口15相互支撑,增强了所述密封圈1的抗压性能。所述第一唇口13与所述第二唇口15的宽度为0.7~3mm,满足多种密封距离的需求,扩宽所述密封圈1的用途。所述第一唇口13及所述第二唇口15的厚度自所述本体11至唇口的末端方向逐渐递减。所述密封圈1为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一唇口13与所述第二唇口15同一侧相交形成凹槽17。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7为V型槽或圆弧形凹槽。所述V型槽的角度为30°~150°,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增大密封范围。所述圆弧形凹槽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制作简单,节省工艺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本体11的径向平面为所述本体11的几何中心沿所述本体11的径向方向所在的平面。

请参阅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唇口13与所述第二唇口15位于所述本体11的几何中心所在径向平面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唇口13及所述第二唇口15在所述本体11径向方向的垂直投影面相互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唇口13和所述第二唇口15分别与所述本体11的几何中心所在的径向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在轴承工作中可以有效的保护所述密封圈1两面的密封性能,将灰尘和机油挡在所述密封圈1外。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4为图1所示密封圈另一实施例沿A-A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唇口13与所述第二唇口15位于所述本体11的几何中心所在径向平面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唇口1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唇口15的宽度,所述第一唇口13及所述第二唇口15在所述本体11的径向方向的垂直投影面相互重合。在承受高压冲击时,所述第二唇口15给所述第一唇口13支撑,相互补偿增强所述密封圈1的抗压性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圈采用所述第一唇口与所述第二唇口相互配合的双唇口结构代替现有的单唇口结构,两个唇口相互支撑补偿,增强了密封圈的抗压性能,更有效避免了灰尘和机油的进入,增加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效果;通过双唇口结构在所述本体的径向方向的垂直投影面相互重合设置,保障了双唇口与轴表面的紧密接触,增强了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此外,新增加一层唇口可避免旋转或挤压时因一层损坏后对轴承造成损坏,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节省了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