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850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回弹扣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弹扣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以结合在第一对象,并能够快速扣合在第二对象的回弹扣件。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连接两个板件的固接组件,通常采用螺丝锁合的技术,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包含螺丝及套筒组成固接组件;其中,该螺丝一端具有受力部,受力部设有起子槽,另一端具有与受力部连接的螺杆;该套筒套合在螺丝的螺杆,使螺丝能在套筒中活动。借此,使固接组件可以利用套筒的一端结合在第一对象(例如电路板)上,而该螺丝的螺杆可穿过套筒一端,并对应在第二对象(例如机架、机壳等)的锁孔,再以工具对螺丝受力部的起子槽施以旋转外力,进而使该螺杆锁固在第二对象的锁孔的中,借以完成连接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的组合结构。然而,上述现有的固接组件操作应用时过于缓慢费时,不能使两对象快速进行组接或分离,而且操作时必需仰赖工具才能完成,若工具不备的情况,将导致难以操作应用。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快速回弹扣件,能够免用工具就能通过压入扣合的动作,使两对象快速组接与分离,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积极揭示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于是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回弹扣件,以期达到面免用工具即可使两对象快速相互扣合等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弹扣件,用以结合在第一对象,并扣合在第二对象,其包含: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的身部,该身部设有放置部;一体成型或组设在该身部的弹扣部,该弹扣部凸出该身部用以扣合该第二对象;及设置在该放置部的弹性部,用以该弹性部的弹力作用于该弹扣部,该弹扣部被压缩时通过该弹性部顶推回弹。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身部为柱体、杆体、片体或多边体,该放置部为与该柱体、杆体、片体或多边体平行或垂直或非平行或非垂直或直向或横向的放置槽或孔。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扣部具有与该身部一体成型的弹扣体,该弹扣部形成在该弹扣体的外侧面。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扣部具有弹扣面,该弹扣面为球面、椭圆面、弧面、斜面或多边形面。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扣部为球体、半球体、椭圆体、弧形体、拱形体、柱体、多边形体、凸部或凹部。

上述之回弹扣件中,该弹性部为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螺旋弹簧、弹片、弹性柱体或弯折弹簧。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性部具有一限制扣部结合在该身部或该放置部或该放置部的对应扣部。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放置部具有限制该弹性部的挡止部。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挡止部位于该弹性部的一端、两端、上端、下端或侧向。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包含形成在该身部一体成型或组接成型的组接部,该组接部通过柱接、铆接、螺接、扩接、焊接、扣接、黏接、磁吸、表面黏着(SMT)或一体成型结合在该第一对象。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回弹扣件与该第一对象结合成一模块件。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包含活动套设或限位于该身部的套筒,该套筒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包含活动套设于该身部或限位于该身部的帽盖的套筒,该套筒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包含活动套设或限位于该身部的套筒,及于该套筒外枢接该身部或抵顶该套筒的扳手,该套筒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该扳手与该身部的枢接处至该扳手的抵顶端面与该扳手的抵顶侧面的距离不同或相同。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放置部位于该身部外,该弹扣部活动组设在该身部外。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弹扣件,用以结合在第一对象,并扣合在第二对象,其包含: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的身部,该身部设有放置部;设置在该放置部的弹性部,该弹性部的端部具有弹扣部,该弹扣部凸出该身部用以扣合该第二对象,其中该弹扣部被压缩时通过该弹性部顶推回弹使该弹扣部凸出该身部。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身部为柱体、杆体、片体或多边体,该放置部为与该柱体、杆体、片体或多边体平行或垂直或非平行或非垂直或直向或横向的放置槽或孔。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放置槽孔中或该身部具有一或一个以上凸出或凹入该放置槽孔内壁或开口处用于限制该弹性部或该弹扣部的限制部。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放置部为包含平行于该身部的第一放置槽孔,及一个或一个以上从该身部一侧径向连通第一放置槽孔的第二放置槽孔;该弹性部设置在该第一放置槽孔,该弹扣部设置在该第二放置槽孔。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性部为一独立构件的弹性组件,该弹扣部为一独立构件的扣体。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性部与该弹扣部一体成型为独立构件。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性部为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为螺旋弹簧、弹片、弹性柱体或弯折弹簧。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扣部具有弹扣面,该弹扣面为球面、椭圆面、弧面、斜面或多边形面。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扣部为球体、半球体、椭圆体、弧形体、拱形体、柱体、多边形体、凸部或凹部。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性部具有限制扣部结合在该身部或该放置部。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包含形成在该身部一体成型或组接成型的组接部,该组接部通过柱接、铆接、螺接、扩接、焊接、扣接、黏接、磁吸、表面黏着(SMT)或一体成型结合在该第一对象。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回弹扣件与该第一对象结合成模块件。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弹扣部具有固定部与该弹性部定位组合。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固定部通过柱接、铆接、螺接、扩接、焊接、扣接、黏接、套接、顶抵、磁吸、表面黏着(SMT)或一体成型组合该弹性部。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该固定部具有穿孔、套筒、柱体、扣体、阶部或平面部。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包含活动套设或限位于该身部的套筒,该套筒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包含活动套设于该身部或限位于该身部的帽盖的套筒,该套筒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

上述的回弹扣件中,包含活动套设或限位于该身部的套筒,及于该套筒外枢接该身部或抵顶该套筒的扳手,该套筒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该扳手与该身部的枢接处至该扳手的抵顶端面与该扳手的抵顶侧面的距离不同或相同。

借此,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能够结合在第一对象,例如机壳、机架、板片或电路板等,并扣合在第二对象,例如其他机壳、机架、板片或电路板等,进而达到快速扣合两对象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剖面;

图2为图1的回弹扣件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回弹扣件具体实施例的扣合动作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回弹扣件具体实施例的扣合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一具体实施例的铆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螺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二挡止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剖面;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弹性柱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弹片及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弹片及扣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多个弹扣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作回弹扣的剖面俯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回弹扣件具体实施例的扣合动作示意图;

图15为图12的回弹扣件具体实施例的扣合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单一弹扣体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多个弹扣体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身部活动结合套筒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身部的帽盖活动结合套筒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身部活动结合套筒及扳手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单一弹扣体的示意图二;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单一弹扣体的示意图三;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体与弹扣体一体成型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回弹扣件具体实施例的扣合动作示意图;

图25为图23的回弹扣件具体实施例的扣合状态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的弹片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柱体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的限制扣部与对应扣部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身部实施有限制部于放置槽孔开口端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体与弹扣体一体成型时的身部活动结合套筒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体与弹扣体一体成型时的身部的帽盖活动结合套筒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体与弹扣体一体成型时的身部活动结合套筒及扳手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身部实施有限制部于放置槽孔开口端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弹扣部实施一固定部与弹性部组合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回弹扣件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弹扣部实施一固定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限制部制造方法的第一步骤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限制部制造方法的第二步骤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第一对象

20 第二对象

1 身部

11 组接部

111 柱接结构

112 铆接结构

113 螺接结构

114 扩接结构

115 焊接结构

116 扣接结构

12 套筒

13 帽盖

14 扳手

2 放置部

21 放置槽孔

211 第一放置槽孔

212 第二放置槽孔

22 对应扣部

23 挡止部

24 限制部

3a、3b 弹扣部

31 弹扣面

32 弹扣体

33 剖槽

34 固定部

341 穿孔

342 柱体

343 阶部

4a、4b 弹性部

41 弹性组件

411 螺旋弹簧

412 弹性柱体

413 弹片

414 弯折弹簧

42 限制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参阅图1及图2所示,其示为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一种用以结合在第一对象10(例如机壳、机架、板片或电路板等),并扣合在第二对象20(例如其他机壳、机架、板片或电路板等)的快速扣接回弹扣件,其较佳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包含: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的身部1,该身部1可实施为柱体、杆体、片体或多边体其中之一,特别是该身部1设有放置部2,该放置部2可实施为与该柱体、杆体、片体或多边体呈平行或垂直或非平行或非垂直或直向或横向的放置槽孔21(即凹槽或贯孔)。一体成型或组设在该身部1的弹扣部3a,该弹扣部3a凸出身部1用以扣合该第二对象20。以及设置在该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中的弹性部4a,使该弹性部4a的弹力作用于弹扣部3a,当该弹扣部3a被该第二对象20压缩时收缩(如图3所示),并在该第二对象20通过该弹扣部3a之后,通过该弹性部4a顶推该弹扣部3a回弹(如图4所示),使该弹扣部3a扣合在第二对象20的扣合孔,进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快速扣合连接该第一对象10与该第二对象20。

再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该弹扣部3a可实施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例如实施为二个、三个或图示较佳的四个弹扣部3a,各该弹扣部3a具有与该身部1的一端一体成型或组接的弹扣体32,该弹扣体32为片体、柱体或其他构造,使弹扣体32之间形成有剖槽33,而该弹扣部3a形成在该弹扣体32的外侧面,具体而言,该该弹扣部3可实施有弹扣面31,该弹扣面31可为球面、椭圆面或弧面,例如将该弹扣部3a实施为球体、椭圆体或拱形体,使该弹扣面31形成为球面、椭圆面或弧面;该弹扣面31也可实施为斜面(如图5所示)或多边形面(如图6所示),例如ㄑ形双斜面或梯形多边形面等。而上述该弹性部4a可实施为独立构件的弹性组件41,该弹性组件41可为螺旋弹簧411(如图1所示)、弹片413(如图6所示)、弹性柱体412(参考图9所示)或弯折弹簧其中之一,使螺旋弹簧411、弹片413、弹性柱体412或弯折弹簧的弹力端作用于该弹扣部3a,俾通过该弹性部4a的弹性组件41顶推该弹扣部3a回弹而扣合第二对象20。

如图5所示,上述该弹性部4a的弹性组件41的一端或其他选定部可实施有限制扣部42,通过该限制扣部42结合在上述该身部1或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如图所示,限制扣部42可为钩体,并在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另设有对应扣部22,使限制扣部42勾在对应扣部22,如此达到固定弹性组件41的作用。又,如图1及图6所示,上述该放置部2也可实施有限制该弹性部4a(弹性组件41)的挡止部23,例如在放置槽孔21的开口端实施有颈缩的挡止部23,进而将该弹性部4a(弹性组件41)限制在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之中,该挡止部23可位于该弹性部4a的一端(或两端、上端、下端或侧向)。又,如图7所示,除在该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的开口端实施有颈缩的挡止部23外,在该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邻近组接部11的开口端亦可实施有颈缩的挡止部23,以使该等挡止部23可位于该弹性部4a的两端(或上端及下端)。

再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包含在该身部1一端设有一体成型或组接成型的组接部11,透过该组接部11使身部11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该组接部11具体的运用柱接结构111(如图1所示)、铆接结构112(如图5所示)、螺接结构113(如图6所示)、扩接结构114(参考图8所示)、焊接结构115(参考图10所示)、扣接结构116(参考图11所示)、黏接结构、磁吸结构、表面黏着(SMT)或一体成型结构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上,借此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与该第一对象10结合成模块件,使第一对象1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与该第二对象20快速扣合。

再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包含活动套设于该身部1或限位于该身部1的套筒12,该套筒12的底部具有该组接部11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先通过该套筒12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之后再以该弹扣部3b扣合在该第二对象20。

再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包含活动套设于该身部1或限位于该身部1的帽盖13的套筒12,该帽盖13的底部可具有内缩的凸缘,该套筒12的顶部可具有外扩的凸缘,该套筒12的外扩的凸缘活动限位于该帽盖13的内缩的凸缘上,该套筒12的底部具有该组接部11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先通过该套筒12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之后再以该弹扣部3b扣合在该第二对象20。

再如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包含活动套设于该身部1或限位于该身部1的套筒12,及于该套筒12外枢接该身部1或抵顶该套筒12的扳手14,该身部1的一端可由该套筒12内活动穿出该套筒12外后枢接该扳手14,该扳手14则抵顶于该身部1穿出该套筒12外的穿出处,该套筒12的底部具有该组接部11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该扳手14与该身部1的枢接处至该扳手14的抵顶端面与该扳手14与该身部1的枢接处至该扳手14的抵顶侧面的距离不同(或相同)。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先通过该套筒12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之后再以该弹扣部3b扣合在该第二对象2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亦可通过该扳手14带动该弹扣部3b扣合或脱离该第二对象20。

再如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的弹扣部3b除了可以上述横向移动的方式扣合或脱离该第二对象20外,也可以纵向移动的方式扣合或脱离该第二对象20。例如图1所示的回弹扣件,其可移除该弹扣部3a后,改设如图21所示的弹扣部3b于该放置部2内的弹性部4a上并由该挡止部23挡止,亦可使该弹扣部3b如图21一样以纵向移动的方式扣合或脱离该第二对象20。

再如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的放置部2除了可以上述方式设置于该身部1内,也可设置于该身部1外,该弹扣部3b可为套筒以活动套设于该身部1外且活动限位于该身部1外,该弹性部4b可为螺旋弹簧411以活动套设于该身部1外且抵顶于该身部1与该弹扣部3b之间。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先通过该身部1的组接部11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之后再以该身部1的自由端及该弹扣部3b扣合在该第二对象20。

再参阅图8至图15或图16至图17或图23至图28所示的回弹扣件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其同样用以结合在第一对象10(例如机壳、机架、板片或电路板等),并扣合在第二对象20,其较佳的包含:用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的身部1,该身部1可实施为柱体、杆体、片体或多边体其中之一,特别是该身部1设有放置部2,该放置部2可实施为与该柱体、杆体、片体或多边体呈平行或垂直或非平行或非垂直或直向或横向的放置槽孔21(即凹槽或贯孔),如图8至图15所示为轴向平行与身部1的放置槽孔21,图16至图17或图23至图28所示则为径向凹设或贯穿身部1的放置槽孔21,且放置槽孔21中或身部1(如图29及图33所示)可以实施有凸出或凹入放置槽孔21内壁或开口处用于限制弹性部4b或弹扣部3b的限制部24。设置在该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中的弹性部4b,该弹性部4b的一端部或两端部具有弹扣部3b,该弹扣部3b凸出身部1用以扣合该第二对象20。借此,使该弹性部4b的弹力作用于弹扣部3b,当该弹扣部3b被该第二对象20压缩时收缩(如图14所示),并在该第二对象20通过该弹扣部3b之后,通过该弹性部4b顶推该弹扣部3b回弹(如图8或图15所示),使该弹扣部3b扣合在第二对象20的扣合孔,进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快速扣合连接该第一对象10与该第二对象20。

如图8至图11所示,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身部1的放置槽孔21可实施有一轴向平行于身部1的第一放置槽孔211,及一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2及图13所示较佳的为四个)从该身部1一侧径向连通第一放置槽孔211的第二放置槽孔212。该弹性部4b为置入第一放置槽孔211的独立构件的弹性组件41,而该弹扣部3b为放置在第二放置槽孔212的独立构件的扣体。具体而言,该弹性部4b的弹性组件41可实施为螺旋弹簧411(如图8所示)、弹性柱体412(如图9所示)、弹片413(如图10及图11所示)或弯折弹簧414(如图26或图33所示);而该弹扣部3b实施为扣体,其表面也有弹扣面31,该弹扣面31可为球面、椭圆面、弧面、斜面或多边形面等,惟较佳的将该弹扣部3b实施为球体。借此,使弹性组件41顶推弹扣部3b,当第二对象20压缩通过弹扣部3b之后(如图8及图14所示),使该弹扣部3b能扣合在第二对象20的扣合孔(如图8及图15所示)。

如图16至图17或图23至图28所示,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身部1的放置槽孔21可实施有一或一个以上径向垂直于身部1的放置槽孔21,该放置槽孔21可为凹孔(如图16及图28所示)或贯穿孔(如图17及图23至图27所示)。该弹性部4b为置入放置槽孔21中的独立构件的弹性组件41,而该弹扣部3b也是放置在放置槽孔21中的独立构件的扣体。具体而言,该弹性部4b的弹性组件41可实施为螺旋弹簧411(如图16所示)或弹性柱体或弹片或其他弹性体;而该弹扣部3b实施为扣体,其表面也有弹扣面31,该弹扣面31可为球面、椭圆面、弧面、斜面或多边形面等,惟较佳的将该弹扣部3b实施为球体。借此,使弹性组件41顶推弹扣部3b,当第二对象20压缩通过弹扣部3b之后(如图8及图14所示),使该弹扣部3b能扣合在第二对象20的扣合孔(如图8及图15所示)。

再如图23至图27所示,上述该弹性部4b可以与该弹扣部3b实施为一体成型的独立构件,例如将弹性部4b实施为弹性组件41,该弹性组件41可为螺旋弹簧411(如图23至图25所示)或弹片413(如图26所示)或弹性柱体412(如图27所示),而该弹扣部3b实施为弯曲一体成型在该弹性组件41一端或两端的扣体,其表面也有弹扣面31,该弹扣面31可为球面、椭圆面、弧面、斜面或多边形面等。借此,同样可使弹性组件41顶推弹扣部3b,当第二对象20压缩通过弹扣部3b之后(如图24所示),使该弹扣部3b能扣合在第二对象20的扣合孔(如图25所示)。

又如图23及图26所示,上述径向的该放置槽孔21中或身部1可实施有一凸出或凹入放置槽孔21内壁或开口处的限制部24,透过限制部24用于限制弹性部4b或该弹扣部3b的位置。或如图28所示,上述的该弹性部4b的弹性组件41一端或其他选定部可实施有限制扣部42,通过该限制扣部42结合在上述该身部1或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中,如图28所示,该限制扣部42可为钩体,并在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另设有对应扣部22,使限制扣部42勾在对应扣部22,如此达到固定弹性组件41的作用。

再如图16或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该弹扣部3b可实施有固定部34与上述该弹性部4b定位组合。其中,该固定部34可通过柱接结构、铆接结构、螺接结构、扩接结构、焊接结构、扣接结构、黏接结构、套接结构、顶抵结构、磁吸结构、表面黏着(SMT)或一体成型结构其中之一组合该弹性部4b,具体而言,该固定部34可为弹扣部3b的穿孔341、套筒、柱体342(如图35所示)、扣体、阶部343或平面部等,进而使该弹性部4b扣入该穿孔341或定位组合在套筒、柱体或扣体等。另外,再如图35所示,该固定部34于该弹扣部3b的一侧可具有阶部343及柱体342的组合,该阶部343位于该柱体342的周围,该弹性组件41的一端抵顶于该阶部343及套接于该柱体342。

再如图3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包含活动套设于该身部1或限位于该身部1的套筒12,该套筒12的底部具有该组接部11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先通过该套筒12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之后再以该弹性部4b端部的弹扣部3b扣合在该第二对象20。

再如图3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包含活动套设于该身部1或限位于该身部1的帽盖13的套筒12,该帽盖13的底部可具有内缩的凸缘,该套筒12的顶部可具有外扩的凸缘,该套筒12的外扩的凸缘活动限位于该帽盖13的内缩的凸缘上,该套筒12的底部具有该组接部11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先通过该套筒12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之后再以该弹性部4b端部的弹扣部3b扣合在该第二对象20。

再如图3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包含活动套设于该身部1或限位于该身部1的套筒12,及于该套筒12外枢接该身部1或抵顶该套筒12的扳手14,该身部1的一端可由该套筒12内活动穿出该套筒12外后枢接该扳手14,该扳手14则抵顶于该身部1穿出该套筒12外的穿出处,该套筒12的底部具有该组接部11以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该扳手14与该身部1的枢接处至该扳手14的抵顶端面与该扳手14与该身部1的枢接处至该扳手14的抵顶侧面的距离不同(或相同)。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可先通过该套筒12结合在该第一对象10,之后再以该弹性部4b端部的弹扣部3b扣合在该第二对象2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扣件亦可通过该扳手14带动该弹性部4b端部的弹扣部3b扣合或脱离该第二对象2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上述回弹扣件的限制部24的成型方法,其主要的步骤包含:(a)如图36所示,先使用车床或铣床切削或冲床冲压方式制成放置部2的放置槽孔21一端的限制部24,使放置槽孔21形成挡止构造;(b)如图37所示,再放入上述该弹扣部3b的组件与该弹性部4b的组件之后,再以冲床冲压另一端的方式,进而制成另一端的限制部24,使该弹扣部3b与该弹性部4b被限制在二限制部24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通过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熟习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