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阀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52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换向阀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阀操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换向阀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换向阀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现有的多路换向阀操纵装置结构比较简单,但其功能也比较简单,一个操纵杆控制一个动作,对于简单的一阀操作尚可使用,但相对比较频繁操作的阀操纵机构就会就造成操作手柄变多,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而且容易造成误操作,出现严重的生产事故,容易造成操作者带来疲劳、操作不便利的问题。

基于上述换向阀操作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换向阀操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换向阀操作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换向阀操作装置操作单一、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向阀操作装置,包括换向阀体、第一阀芯以及第二阀芯;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分别设置在换向阀体相邻的两个面上;其中,第一阀芯通过第一连杆机构活动连接;第二阀芯通过第二连杆机构活动连接;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通过关节轴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阀连接板和第一叉头;第一阀芯凸出设置于换向阀体上,并通过第一阀连接板与第一叉头活动连接;其中第一阀连接板与第一叉头相互垂直并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阀连接板和第二叉头;第二阀芯凸出设置于换向阀体上,并通过第二阀连接板与第二叉头活动连接;其中第二阀连接板与第二叉头相互垂直并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一阀拉杆;第一阀拉杆用于连接第一叉头和关节轴承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二阀拉杆;第二阀拉杆用于连接第二叉头和关节轴承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固定架以及第二固定架;第一转轴一端活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其另一端活动固定于第二固定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绕第一转轴的中间位置设置,并与关节轴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阀杆;第一阀杆一端活动设置于换向阀体上,并与第一阀芯并排设置;第一阀杆另一端活动设置于第一阀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阀杆;第二阀杆一端活动设置于换向阀体上,并与第二阀芯并排设置;第二阀杆另一端活动设置于第二阀连接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提高换向阀不同方向的操控,达到一阀两联动的效果;本方案较为合理、结构紧凑且较为容易控制;适用于履带拖拉机的转向两路换向阀以及收割机的转向割台两路换向阀的操作机构;同时本方案可以消除转轴转动造成阀拉杆侧向位移,可以补偿阀芯移动造成两个柱销中心距离的变化,从而更好实现换向阀左右上下两个方向的转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阀操作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阀操作装置侧视图。

图中:1、换向阀体; 2、第一阀芯; 3、第一阀连接板;

4、第一叉头; 5、第一阀拉杆; 6、关节轴承;

7、第二阀芯; 8、第二阀连接板; 9、第二叉头;

10、第二阀拉杆; 11、第一转轴; 12、第一固定架;

13、第二固定架; 14、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向阀操作装置,包括换向阀体1、第一阀芯2以及第二阀芯7;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7分别设置在换向阀体1相邻的两个面上,特别是相互垂直的相邻的两个面能有更加容易实现一杆操作一阀的双向运动;其中,第一阀芯2通过第一连杆机构活动连接;第二阀芯7通过第二连杆机构活动连接;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通过关节轴承6活动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相互垂直;通过采用关节轴承实现第一连杆结构和第二连杆机构同时联动从而可以控制换向阀不同方向的运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图2所示,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阀连接板3和第一叉头4;第一阀芯2呈长条形凸出设置于换向阀体1上,并通过第一阀连接板3与第一叉头4活动连接;其中,在不同方向实现换向阀体1更好的运动,第一阀芯2与第一阀连接板3之间相互垂直,且第一阀连接板3与第一叉头4相互垂直并活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一阀拉杆5;第一阀拉杆5用于连接第一叉头4和关节轴承6之间;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在关节轴承6推动下,通过第一阀拉杆5牵动第一叉头4水平运动,由于第一叉头4与第一阀连接板3相互垂直且活动连接,第一叉头4水平运动能够牵动第一阀连接板3左右运动,从而实现第一阀芯2左右运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图2所示,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阀连接板8和第二叉头9;第二阀芯7呈长条形相对于第一阀芯2凸出设置于换向阀体1的另一个相邻的面上,并通过第二阀连接板8与第二叉头9活动连接;其中第二阀连接板8与第二叉头9相互垂直并活动连接;第二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二阀拉杆10;第二阀拉杆10用于连接第二叉头9和关节轴承6之间;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在关节轴承6推动下,通过第二阀拉杆10牵动第二叉头9水平运动,由于第二叉头9与第二阀连接板8相互垂直且活动连接,第二叉头9水平运动能够牵动第二阀连接板8左右运动,从而实现第二阀芯7上下运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第一转轴11、第一固定架12以及第二固定架13;第一转轴11一端活动固定于第一固定架12上,并可以绕第一固定架12旋转运动,其另一端活动固定于第二固定架13上,并可以绕第二固定架13旋转运动;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实现第一转轴11绕着第一固定架12和第二固定架13做左右方向的转动;并且关节轴承6与第一转轴1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11左右摆动的情况下,能够带动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运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绕第一转轴11的中间位置设置,并与关节轴承6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4绕第一转轴11的中间转轴上下转动带动关节轴承6、第二阀拉杆10、第二叉头9、第二阀连接板68相应动作实现第二阀芯7的上下移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中,为提高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运动的稳定性,还包括第一阀杆(未示出)和第二阀杆(未示出);第一阀杆一端活动设置于换向阀体上,并与第一阀芯并排设置;第一阀杆另一端活动设置于第一阀连接板上;第二阀杆一端活动设置于换向阀体上,并与第二阀芯并排设置;第二阀杆另一端活动设置于第二阀连接板上;并且第二阀杆比第一阀杆更宽,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第二阀芯做上下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提高换向阀不同方向的操控,达到一阀两联动的效果;本方案较为合理、结构紧凑且较为容易控制;适用于履带拖拉机的转向两路换向阀以及收割机的转向割台两路换向阀的操作机构;同时本方案可以消除转轴转动造成阀拉杆侧向位移,可以补偿阀芯移动造成两个柱销中心距离的变化,从而更好实现换向阀左右上下两个方向的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