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转接装置及汽车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1161发布日期:2018-06-30 04:5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路转接装置及汽车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管路的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的管路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制冷系统组装时,需要专业人员在现场通过焊接设备焊接管路,操作相对繁琐,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管路转接装置,有利于制冷系统管路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转接装置及汽车空调系统,有利于制冷系统管路连接。

一种管路转接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相对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块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连接块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连接块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一隔离部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在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之间,所述第一容纳槽沿所述第一隔离部周向分布,所述第一隔离部相对隔离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连接块包括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包括第二面,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第一侧部相对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第二侧部远离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第二侧部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第二侧部大致绕所述第一通道的轴线周向分布,所述第三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面抵接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第一侧部抵接,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管路转接装置,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的至少其中两个之间通过所述管路转接装置连通。

管路转接装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隔离部的第一面位于第二连接块的第二通道,管路转接装置有利于制冷系统的管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管路转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第一连接块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4是第二连接块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5是第一连接块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是第二连接块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1沿A-A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1沿A-A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第一连接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第二连接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第三连接块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1,一种管路转接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其中,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相对固定。第一连接块11包括第一通道111,第二连接块12包括第二通道121,第一通道111 贯穿第一连接块11,第二通道121贯穿第二连接块12,第一通道111与第二通道121连通,其中,第一通道111和/或第二通道121可以是圆形通孔或者是方形通孔,或者其它规则或者不规则的通孔,形成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21的孔可以直孔也可以是弯曲孔,也可以折线孔,沿第一通道 111的轴线方向,第一通道111的当量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同样地,沿第二通道121的轴线方向,第二通道121的当量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第一通道111的当量直径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通道 121的当量直径。具体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大致为圆形直通孔,并且第一通道的直径处处相等,第二通道的直径处处相等,这样设置有利于机械加工,降低成本。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均包括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这里所说的面指实物的面,而非无限延伸的面,上述第一连接面和上述第二连接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上述同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可以是相邻面,或者说上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有公共的棱或边,上述同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也可以是不相邻的面,或者说上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至少间隔一个面。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包括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 1111通过第一通道与第一通道的第二连接口连通,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 1211通过第二通道与第二通道的第二连接口连通,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 1111设置于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121,第一通道的第二连接口设置于第一连接块11的第二连接面;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设置于第二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221,第二通道121的第二连接口设置于第二连接块的第二连接面1222。

第一连接块还包括第一容纳槽114和第一隔离部113,第一隔离部113 相对隔离第一容纳槽114和第一通道111,第一容纳槽114沿第一隔离部 113周向分布,具体地,第一隔离部113至少包括第一面1131,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设置于第一面1131,或者说,第一面1131环绕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分布;第一容纳槽114的开口设置于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121,或者说第一容纳槽114的开口环绕第一面1131。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径向方向,第一面1131设置于第一容纳槽114的开口和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之间。本文所述的径向方向指从中心指向四周,本文所述的轴向指与第一连接口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或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轴向。第一容纳槽114包括第一侧壁1141、第二侧壁1142 和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或者说形成第一容纳槽114的壁包括第一侧壁 1141、第二侧壁1142和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第一侧壁1141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相交,第二侧壁1142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相交,第一侧壁1141和第二侧壁1142大致和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线平行,进一步说,第一侧壁1141和第二侧壁1142不相交,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大致和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线垂直,其中,第一侧壁 1141设置于第一隔离部113,或者说第一侧壁也是第一隔离部的一部分。第一侧壁1141与第一面1131相交,第二侧壁1142与第一侧壁1141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142与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121相交。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向方向,第一侧壁1141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侧壁1142的长度,或者说,在第一通道111的第一连接口1111 的轴向方向,第一面1131相对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121凸向或凹向第二连接块12,或者第一面1131相对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121同等邻近第二连接块12。另外,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向方向,第一面1131和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121相对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 邻近第二连接块12。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交指面与面、面与壁、壁与壁之间有共同的棱或边,不相交指面与面、面与壁、壁与壁之间没有共同的棱或边。具体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设置,第一面与第一侧壁垂直相交,所述第一通道的轴线与第一侧壁平行,这样设置有利于机械加工,降低成本。

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隔离部123,第二隔离部123沿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周向分布,或者说部分第二通道贯穿第二隔离部123。具体地,第二隔离部123包括第三侧壁1232、第四侧壁1233和第二面1231,第三侧壁1232和第四侧壁1233均与第二面1231相交,第四侧壁1233与第二连接块12的第一连接面1121相交,其中,第三侧壁1232和第四侧壁1233 大致和第二通道的轴线平行,第二面1231大致和第二连接块的轴线垂直;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设置于第二面1231,或者说第二面1231沿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周向分布;在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的径向方向,第三侧壁1232相对第四侧壁1233邻近第二通道的轴线,或者说,形成第二通道121的壁至少包括第三侧壁1232,在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 1211的轴线方向,第二面1231相对第二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邻近第一连接块11。具体地,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平行设置,第二面与第三侧壁垂直相交,第二通道的轴线与第四侧壁平行,部分第一隔离部位于第二通道,部分第二隔离部位于第二容纳槽,这样设置有利于机械加工,降低成本。

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块13,第三连接块13包括贯穿第三连接块13的通孔,第三连接块13设置于第一容纳槽114,或者说第一隔离部113穿过第三连接块13的通孔。具体地,第三连接块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的轴向方向,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对设置。第二隔离部123伸入第一容纳槽114与第三连接块13的第二侧部抵接,具体地,第二面抵接第三连接块的第二侧部,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一侧部131抵接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以实现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21 的密封连通。本文所述的抵接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两个物体相接触;第二,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与接触面垂直的作用力。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 1111的轴线方向,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121相对第三连接块13凸向第二连接块12,或者说部分第一隔离部113伸入第二连接块的第一连接口 1211,或者说,第一面1131或部分第一侧壁1141伸入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第一面位于第二通道,这样当第二隔离部123压紧第三连接块 13时,有利于防止由第三连接块13形成的粉末进入第一通道111或第二通道121,污染流经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21的冷媒。在第一通道111 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向方向,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121也可以高于第三连接块13,或者说第二侧壁1142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块13的厚度,当第二面抵接第三连接块13的第二侧部时,在第一通道111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线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侧壁1142与第四侧壁1233重叠,这样可以防止第三连接块13暴露于外界环境,有利于第三连接块13的粉末泄露于外界环境以及外界环境对第三连接块13的腐蚀。在第一通道111 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径向方向,第二隔离部12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容纳槽114的宽度,或者说,第二通道121的轴线的点到第一侧壁1141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通道121的轴线的相同点到第三侧壁1232的距离,以及第二通道121的轴线的点到第二侧壁114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通道121 的轴线的点到第四侧壁1233的距离,这样第二隔离部123在第一容纳槽 114内抵接第三连接块13时,有利于防止第一侧壁1141止挡或摩擦第三侧壁1232,以及第二侧壁1142止挡或摩擦第四侧壁1233。这里,第二隔离部123的厚度指,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径向方向,第一通道的轴线的点到第三侧壁1232的距离与到相应第四侧壁1233的距离之差,第一容纳槽114的宽度指,在第一通道111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径向方向,第一通道的轴线的点到第一侧壁1141和相应第二侧壁1142的距离之差。“大致平行、大致垂直”指在一定范围内平行、垂直,如夹角80~90°亦认为垂直,夹角0~10°亦认为平行。

第二面1231可以是平面或者相对平的面,同样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 1143可以是平面或者相对平的面,第二隔离部123抵接第三连接块13的第二侧部时,第二面1231与第三连接块13的第二侧部以及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与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一侧部131形成密封。第一连接块11包括第一凸起部1234和/或第一凹陷部,第一凸起部1234和/或第一凹陷部设置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在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的轴向方向,第一凸起部1234或第一凹陷部自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朝向或背向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一侧部131延伸,或者说,至少部分第一凸起部1234 伸入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一侧部131,或者部分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一侧部伸入第一凹陷部,该第一凸起部1234或第一凹陷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围绕第一通道轴线的凸起环或凹陷环,也可以与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 径向方向垂直的延伸的线性凸起或凹陷,设置于第一容纳槽的第一凸起部 1234或第一凹陷部可以是连续凸起或连续凹陷也可以断续或者离散的凸起或凹陷。和/或第一凸起部1234和/或第一凹陷部设置于第二隔离部,在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的轴向方向,第一凸起部1234或第一凹陷部自第二面1231朝向或背向第三连接块13的第二侧部延伸,或者说,至少部分第一凸起部1234伸入第三连接块13的第二侧部,或者部分第三连接块13的第二侧部伸入第一凹陷部,该第一凸起部1234或第一凹陷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围绕第一通道111的第一连接口1211的凸起环或凹陷环,也可以与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径向方向垂直的延伸的线性凸起或凹陷,第二隔离部的第一凸起部1234或第一凹陷部可以是连续凸起或连续凹陷也可以断续或者离散的凸起或凹陷。管路转接装置设置第一凸起部1234 或第一凹陷部,有利于增强密封效果。

由于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的挤压,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三侧部133和第四侧部134分别抵接第一侧壁1141和/或第二侧壁1142,因而第一侧壁1141和第二侧壁1142也是密封面,其中,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的径向方向,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三侧部133和第四侧部134相对设置,第三连接块的第三侧部相对第四侧部邻近第一隔离部。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凸起部1144,第二凸起部1144设置于第一侧壁1141和/或第二侧壁 1142,在第一通道111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径向方向,第二凸起部1144 自所述第一侧壁1141或所述第二侧壁1142朝向第三连接块的第三侧部或第四侧部延伸,第二凸起部1144与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三侧部或第四侧部抵接;第二凸起部114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围绕第一隔离部113的凸起环或凹陷环,也可以与第一通道轴线垂直的线性凸起或凹陷,第二凸起部1144 可以是连续凸起也可以断续或者离散的凸起;和/或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设置于第一侧壁1141和/或所述第二侧壁1142,在第一通道111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径向方向,第二凹陷部自第一侧壁1141 或第二侧壁1142部背向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三侧部或第四侧部延伸,第二凹陷部与至少部分第三连接块13的第三侧部或第四侧部与第二凹陷部抵接。第二凹陷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围绕第一通道轴线的凸起环或凹陷环,也可以与第一通道111的第一连接口1111径向方向垂直的延伸的线性凹陷,第二凹陷部可以是连续凹陷也可以断续或者离散凹陷。

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紧固装置,紧固装置包括螺栓和螺母,相应地,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贯穿第一连接块11的第一通孔116和贯穿第二连接块 12的第二通孔125,第二通孔125与第一通孔116相对设置,其中第一通孔116和第一通道111不连通,第二通孔125与第二通道121不连通,螺栓穿过第一通孔116和第二通孔125,旋紧螺母,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压紧第三连接块13;或者第一通孔116或第二通孔125的其中之一设置内螺纹,螺栓与相应螺纹配合,紧固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 12。管路转接装置可以设置一组紧固装置,相应地,管路转接装置包括一对供紧固装置穿过的通孔;管路转接装置也可以包括两组紧固装置,管路转接装置相应包括两对贯穿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的通孔,上述两对通孔设置于第一通道111的相对两侧,这样有利于增强紧固效果。第一连接块11或第二连接块12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台阶部126,以台阶部 126设置于第二连接块12为例介绍,台阶部126设置于第二通道121的相对一侧,在台阶部126及第二通道121之间设置第二通孔125,同样地,在第一连接块11的相对位置设置第一通孔116,螺栓紧固第一连接块11 和第二连接块12,由于台阶部126的杠杆作用,第二隔离部123抵接第三连接块13,管路转接装置设置台阶部126,有利于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抵接第三连接块13,增强密封效果。可以知道,第二连接块12也可以设置台阶部或者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同时设置台阶部。另外,台阶部126可以用凸台或其它具有支撑作用的结构件代替,具有支撑结构的结构件可以和第一连接块11或第二连接块12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减震片(未图示),减震片包括第三通孔,第二隔离部123或第三隔离部穿过减震片的第三通孔,至少部分减震片设置于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之间,以缓冲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 12的震动,减少螺栓松动以及减少第三连接块13粉末的形成。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定位凸部伸入定位凹部,具体地,定位凸部设置于第一连接块,定位凹部设置于第二连接块,或者定位凸部设置于第二连接块,定位凹部设置于第一连接块,定位凸部可以是定位销171,定位凹部可以是定位孔118,定位销171伸入定位孔118。

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5,第一连接管15与第一连接块11 的第二连接接口密封连接,第一连接管15的管道与第一通道111连通,具体地,第一连接管15伸入第一连接块11的第二连接口,部分第一连接管 15插入第一通道111,或者第一连接块11在第一连接块11的第二连接口设置有带孔凸台,第一连接块11的带孔凸台与第一通道111连通,该带孔凸台伸入第一连接管15,第一连接管15和第一连接块11可以通过如螺纹连接、铆接、粘接等方式密封固定。和/或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 16,第二连接管16与第二连接块12的第二连接口密封连接,第二连接管 16的管道与第二通道121连通,具体地,第二连接管16伸入第二连接块 12的第二连接口,部分第二连接管16插入第二通道121,或者第二连接块 12的第二连接口设置有带孔凸台,第二连接块12的带孔凸台与第二通道 121连通,第二连接块12的带孔凸台伸入第二连接管16,第二连接管16 和第一连接块11可以通过如螺纹连接、铆接、粘接等方式密封固定。

请参阅图5、图6及图8,这里仅介绍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第一连接块11还包括第三隔离部115,第三隔离部115沿第一容纳槽114的周向分布,第三隔离部115与第一隔离部113相对设置,或者说,在第一通道111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径向方向,第一容纳槽114设置于第一隔离部 113和第三隔离部115之间。第三隔离部115包括第三面1151、第二侧壁 1142和第五侧壁1152,其中,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径向方向,第五侧壁1152相对第二侧壁1142远离第一隔离部113,第二侧壁1142和第五侧壁1152均与第三面1151相交,第二侧壁1142和第五侧壁1152大致与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线平行,第三面1151大致与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的轴线垂直,也可以说,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 1111的径向方向,第一容纳槽114的底壁设置于第一面1131和第三面1151 之间。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线方向,第三面1151相对第一连接块11的第一连接面1121邻近第二连接块12,或者说,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线方向,第五侧壁1152自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面1121至第三面1151的长度大于零;第三面1151 相对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邻近第二连接块12,或者说,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线方向,第二侧壁1142自第一容纳槽的底壁1143至第三面1151的长度大于零。第二连接块12还包括第二容纳槽124,第二容纳槽124沿第二隔离部123的周向分布,或者说,在第二通道121的第一连接口1211的径向方向,第二面1231设置于第二通道121的第一连接口1211和第二容纳槽124的开口之间,第二容纳槽124的壁包括第四侧壁 1233、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以及第六侧壁1241,其中,在第二通道121 的第一连接口1211的径向方向,第六侧壁1241相对第四侧壁1233远离第二隔离部123,第四侧壁1233设置于第二隔离部123,第四侧壁1233与第二面1231相交,第四侧壁1233和第六侧壁1241分别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 1242相交,第六侧壁1241与第二连接块12的第一连接面1221相交,第四侧壁1233和第六侧壁1241与第二通道的轴线大致平行,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大致与第二通道的轴线垂直,第二连接块12的第一连接口1211 的轴线方向,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相对第二面1231面以及相对第二连接块12的第一连接面1221远离第一连接块11。

管路转接装置还包括第四连接块14,第四连接块14设置有通孔,第二隔离部123穿过第四连接块14的通孔,第四连接块14设置于第二容纳槽124,其中,在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的轴线方向,第四连接块14 的厚度小于第四侧壁1233以及第三侧壁1232的长度。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相对固定,第三隔离部115伸入第二容纳槽124,第三面1151 及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分别抵接第四连接块的第二侧部和第一侧部,第三面抵接第四连接块后,第四连接块的第三侧部与第四侧壁抵接和/或第四连接块的第三侧部与第六侧壁抵接,以增强密封效果。管路转接装置设置第二容纳槽124、第三隔离部115和第四连接块14,有利于增强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的密封。部分第四侧壁1233位于第一容纳槽114,或者说,在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211的轴向方向,至少部分第五侧壁 1152与第四侧壁1233重叠,有利于防止第四连接块的粉末进入冷媒流通的通道;至少部分第五侧壁1152位于第二容纳槽124,有利于防止第四连接块暴露于外界环境以及第四连接块的粉末泄露与外界环境。

至少部分第三面1151和/或至少部分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包括平面。可以知道,管路转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凸起部(未图示),第三凸起部可以设置于第三隔离部115,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向方向,第三凸起部自第三面1151朝向第四连接块的第二侧部延伸,第三凸起部与第四连接块的第二侧部抵接,或者说第三凸起部自第三面1151伸入第四连接块;和/或管路转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凹陷部,第三凹陷部可以设置于第三隔离部115,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向方向,第三凹陷部自第三面1151背向第四连接块的第二侧部延伸,第三凹陷部与第四连接块的第二侧部抵接,或者说第四连接块的第二侧部伸入第三凹陷部。和/或管路转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凸起部,第三凸起部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和/或设置于第四侧壁1233和/或设置于第六侧壁1241,在第一通道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向方向,第三凸起部自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 和/或第四侧壁1233和/或第六侧壁1241朝向第四连接块的第一侧部和/或第三侧部和/或第四侧部延伸,第三凸起部与第四连接块的各侧部抵接,或者说第三凸起部自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和/或第四侧壁1233和/或第六侧壁1241伸入第四连接块的第一侧部和/或第三侧部和/或第四侧部;和/ 或管路转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凹陷部,第三凹陷部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和/或设置于第四侧壁1233和/或设置于第六侧壁1241,在第一通道111的第一连接口1111的轴向方向,第三凹陷部自第二容纳槽的底壁1242和/或第四侧壁1233和/或第六侧壁1241背向第四连接块的第一侧部和/或第三侧部和/或第四侧部延伸,第三凹陷部与第四连接块的第一侧部和/或第三侧部和/或第四侧部抵接,或者说第四连接块的第一侧部和/ 或第三侧部和/或第四侧部伸入第三凹陷部。管路转接装置设置第三凸起部或第三凹陷部,有利于以增大第四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 12的接触面积,增强密封效果。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的入口连通,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管路连通,其中蒸发器的入口还设置有节流装置,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通过管路连通。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管路转接装置,如冷凝器的出口与第一连接管连通,节流装置的入口与第二连接管连通,这样冷凝器通过管路转接装置与节流装置连通。具体安装时,仅需拧紧紧固装置,即实现冷凝器与节流装置的连通。或者冷凝器的出口与一连接管的一端焊接固定以保证连通,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通道的第二连接口焊接固定以保证连通,节流装置的入口与另一连接管的一端焊接固定以保证连通,另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道的第二连接口焊接固定以保证连通,具体安装时,仅需拧紧紧固装置,即实现冷凝器与节流装置的连通。可以知道,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之间,或者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之间,或者节流装置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均可采用上述方式连通,不再详细描述。再进一步,其它形式空调系统,如采用四通阀的空调系统,或者热泵系统,其中器件之间的连通也可以采用管路转接装置,不再详细描述。

管路转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设置第一隔离部、第一通道及第一容纳槽,第二连接块设置第二隔离部及第二通道,第三连接块设置于第一容纳槽,第二隔离部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抵接第三连接块,至少部分第一隔离部伸入第二通道,管路转接装置有利于制冷系统的管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