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装焦炉及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892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顶装焦炉及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顶装焦炉及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顶装焦炉的推焦车为焦炉车辆中的主体设备,该设备不仅具有推焦功能,还承担装煤过程中的平煤功能。推焦车由平煤杆依靠前后钢丝绳牵引来回运行。

如图1所示,图1为平煤杆的工作结构示意图。平煤杆2`运行中,依其中部的卷扬机6`为基点,卷扬机6`上的钢丝绳分为前钢丝绳5`和后钢丝绳7`后两根,分别从卷扬机6`两端向中部缠绕,前钢丝绳5`由前换向轮4`导向连接到平煤杆2`底部的固定器1`前端,后钢丝绳7`由后换向轮8`导向连接到固定器1`后端,平煤杆2`底部由辊子3`导向滑移。当卷扬正转时,前钢丝绳5`收拢,后钢丝绳7`放开,当卷扬反转时,前钢丝绳5`放开,后钢丝绳7`收拢。

由于卷扬机运行频繁,因此对钢丝绳的日常保养润滑,只有通过人工徒手并且在停机条件下进行,才能将润滑脂涂抹在钢丝绳上。人工涂抹保养的保养润滑方式会造成钢丝绳外表润而内部干裂的情况,对钢丝绳起不到实质性的保养作用。

因此,如何提高钢丝绳的保养效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系统,以提高钢丝绳的保养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顶装焦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系统,包括卷扬机,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卷扬机前后两侧的前换向轮和后换向轮;还包括喷洒润滑油的喷油管路,所述喷油管路包括伸出至所述卷扬机上方的喷油主管,及分别伸出至所述前换向轮和所述后换向轮的顶部的第一喷油支管和第二喷油支管。

优选地,在上述润滑系统中,所述喷油管路还包括输送润滑油的供油管和设置于所述供油管上的油泵,所述喷油主管、所述第一喷油支管和所述第二喷油支管均与所述供油管连通。

优选地,在上述润滑系统中,所述喷油主管的出油端设置有沿所述卷扬机的轴向伸出的喷油分配管,所述喷油分配管上沿其轴向分配有多个与所述卷扬机相对的喷头。

优选地,在上述润滑系统中,所述喷油主管上还设置有容置润滑油的分配箱,所述分配箱的进油端开设有与所述喷油主管连通的进油孔,所述分配箱的出油端开设有多个出油孔,每个所述出油孔均连接有与所述喷油分配管连通的分油管,多个所述分油管沿所述喷油分配管的轴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在上述润滑系统中,所述分配箱的出油端间隔布置有三个出油孔,所述分油管包括与所述出油孔连通,并间隔连通至所述喷油分配管上的三根。

优选地,在上述润滑系统中,所述喷头包括喷头管和设置于所述喷头管端部的喷嘴,所述喷嘴为沿第一方向的两内壁相互收缩,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两内壁相互扩张的扁平喷嘴。

优选地,在上述润滑系统中,所述第一喷油支管和所述第二喷油支管的喷油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

优选地,在上述润滑系统中,所述喷油主管、所述第一喷油支管和所述第二喷油支管上均布置有控制管路开闭的截止阀。

优选地,在上述润滑系统中,还包括控制所述喷油主管、所述第一喷油支管和所述第二喷油支管周期喷油的控制系统。

一种顶装焦炉,包括平煤杆和驱动所述平煤杆动作的卷扬装置,所述卷扬装置上设置有对所述卷扬装置的钢丝绳进行润滑的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系统,包括卷扬机,以及分别设置于卷扬机前后两侧的前换向轮和后换向轮;还包括喷洒润滑油的喷油管路,喷油管路包括伸出至卷扬机上方的喷油主管,及分别伸出至前换向轮和后换向轮的顶部的第一喷油支管和第二喷油支管。卷扬机正反两个方向转动,分别拉伸前钢丝绳和后钢丝绳,由前换向轮和后换向轮分别设置于卷扬机的前端和后端,对前钢丝绳和后钢丝绳的拉伸进行导向。设置喷油管路对卷扬机和前后换向轮喷洒润滑油,喷油管路通过喷油主管伸至卷扬机的上方,喷油主管喷出的润滑油落到卷扬机的顶部,卷扬机转动过程中,润滑油落到钢丝绳和钢丝绳的导向槽内,第一喷油支管和第二喷油支管分别伸出到前换向轮和后换向轮的上方,以前换向轮为例,第一喷油支管喷出的润滑油喷出到前换向轮上钢丝绳的表面和前换向轮的导向槽内,从而实现了对卷扬机、前换向轮、后换向轮以及钢丝绳的润滑,由于润滑油可在卷扬机工作过程中进行喷洒,因此可流入到钢丝绳与卷扬机贴合的表面,对钢丝绳进行全面的润滑保养,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负荷,为焦炉的安全环保和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为平煤杆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系统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卷扬机的喷油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前换向轮的喷油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喷头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分配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喷头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8为图3中喷头结构左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润滑系统,提高了钢丝绳的保养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顶装焦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图4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系统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卷扬机的喷油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前换向轮的喷油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系统,包括卷扬机3,以及分别设置于卷扬机3前后两侧的前换向轮2和后换向轮4;还包括喷洒润滑油的喷油管路,喷油管路包括伸出至卷扬机3上方的喷油主管7,及分别伸出至前换向轮2和后换向轮4的顶部的第一喷油支管8和第二喷油支管9。卷扬机3正反两个方向转动,分别拉伸前钢丝绳和后钢丝绳,由前换向轮2和后换向轮4分别设置于卷扬机3的前端和后端,对前钢丝绳和后钢丝绳的拉伸进行导向。设置喷油管路对卷扬机3和前后换向轮喷洒润滑油,喷油管路通过喷油主管7伸至卷扬机3的上方,喷油主管7喷出的润滑油落到卷扬机3的顶部,卷扬机3转动过程中,润滑油落到钢丝绳31和钢丝绳31的导向槽32内,第一喷油支管8和第二喷油支管9分别伸出到前换向轮2和后换向轮4的上方,以前换向轮2为例,第一喷油支管8喷出的润滑油81喷出到前换向轮2上钢丝绳21的表面和前换向轮2的导向槽内。从而实现了对卷扬机3、前换向轮2、后换向轮4以及钢丝绳31的润滑,由于润滑油可在卷扬机3工作过程中进行喷洒,因此可流入到钢丝绳31与卷扬机3贴合的表面,对钢丝绳31进行全面的润滑保养,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负荷,为焦炉的安全环保和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喷油管路还包括输送润滑油的供油管6和设置于供油管6上的油泵1,喷油主管7、第一喷油支管8和第二喷油支管9均与供油管6连通。喷油管路由油泵1提供供油动力,通过供油管6对润滑油进行输送,供油管6接入喷油主管7、第一喷油支路8和第二喷油支路9的进油端,润滑油经三条管路后分别喷洒到卷扬机3、前换向轮2和后换向轮4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图3中喷头管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分配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喷油主管7的出油端设置有沿卷扬机3的轴向伸出的喷油分配管71,喷油分配管71上沿其轴向分配有多个与卷扬机3相对的喷头72。前换向轮2和后换向轮3均为换向滑轮,其上对单根的钢丝绳进行导向。而卷扬机3为具有一定轴向长度的圆柱辊子结构,钢丝绳31缠绕到卷扬机3的辊子的外表面。为了对卷扬机3的径向表面进行全面润滑,设置喷油分配管71,其沿卷扬机3的轴向伸出,由卷扬机3轴向的一端伸出至另一端,喷油分配管71上分布多个喷头72,润滑油73经喷油主管7注入到喷油分配管71内,经喷头72喷出后落到卷扬机3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喷头72的喷洒区域相互交叉,通过喷头72的间隔并均匀分布,使得喷头72将喷出的润滑油73覆盖到卷扬机3的轴向各个区域,通过卷扬机3的转动,与喷头72的喷洒时间进行配合,覆盖卷扬机3的整个外表面。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喷油主管7上还设置有容置润滑油的分配箱74,分配箱74的进油端开设有与喷油主管7连通的进油孔741,分配箱74的出油端开设有多个出油孔742,每个出油孔742均连接有与喷油分配管连通的分油管75,多个分油管75沿喷油分配管的轴向间隔布置。喷油分配管71为沿卷扬机3轴向布置的长直管,单独的喷油主管7与喷油分配管71连通,润滑油流入到喷油分配管71会使得其内近端润滑油油量充足,由于喷头72的泄流作用,喷油分配管71与喷油主管7连接远端将获得不了足够的油量。

在喷油主管7上设置容置润滑油的分配箱74,喷油主管7内润滑油先注入到分配箱74内,分配箱74的出油端开设多个出油孔742,每个喷油孔742对应输出一根分油管75,分油管75的出油端间隔连通到喷油分配管71的轴向,使得喷油分配管71被分隔成多个注油区域,每个注油区域内注入相同的油量,从而提高每个喷头72喷出的油量喷出速度和喷出量大体相同,从而保证卷扬机3表面润滑油分配均匀,各个位置钢丝绳31得到相同的润滑油量,保证保养效果的一致性。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分配箱74的出油端间隔布置有三个出油孔742,分油管75包括与出油孔连通,并间隔连通至喷油分配管71上的三根。适应卷扬机3的卷扬长度,喷油喷配管71内润滑油的流量和流速要求,将分配箱74内出油孔742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对应分配三根分油管75,将喷油分配管71内分隔成四个区域,各喷头72喷出的油量基本一致。

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为图3中喷头结构主视剖视图;图8为图3中喷头结构左视剖视图。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喷头72包括喷头管721和设置于喷头管721端部的喷嘴722,喷嘴722为沿第一方向的两内壁相互收缩,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两内壁相互扩张的扁平喷嘴。喷头72包括喷油管721和喷嘴722两部分,喷油管721与分油管71连接,分油管71上开设螺纹孔,与喷油管721螺纹连接,平面密封,每个喷头易于拆卸,便于维护。喷油管721的另一端为喷嘴722,喷嘴722为扁平喷嘴,可将喷油管721的管材沿径向相互挤压形变,使得喷油管在喷油嘴处沿第一方向挤压相互靠近,在第二方向相互远离,从而使得喷嘴的润滑油喷出形状呈扁平并扩散的结构,覆盖卷扬机轴向区域。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喷油支管8和第二喷油支管9的喷油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喷头81和第二喷头。第一喷油支管8与前换向轮2相对,第二喷油支管9与后换向轮4相对,前换向轮2和后换向轮4均为换向滚轮,在第一喷油支管8和第二喷油支管9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喷头81和第二喷头,第一喷头81和第二喷头82均为由喷油管和喷嘴组成的喷头结构,喷嘴的喷出宽度与换向滚轮的宽度相当,从而实现对前换向轮和后换向轮以及二者之内导向的钢丝绳的全面润滑。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喷油主管7、第一喷油支管8和第二喷油支管9上均布置有控制管路开闭的截止阀5。

还包括控制喷油主管7、第一喷油支管8和第二喷油支管9周期喷油的控制系统。截止阀5控制管路的开闭,可通过控制系统对截止阀5的开闭控制,控制喷油主管7、第一喷油支管8和第二喷油支管9的喷油间隔。从而实现对喷油间隔的自动控制。具体地,可通过控制系统,将油泵运行程序设计为操作人员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和检修模式三种控制方式,油泵在程序控制时间内不间断运行抽油,各个喷头不间断喷油,保障了钢丝绳在运行时的每一个位置得到油液的润滑,根据不同运行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使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润滑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顶装焦炉,包括平煤杆和驱动平煤杆动作的卷扬装置,该顶装焦炉上设有对卷扬装置的钢丝绳进行润滑的如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润滑系统。

由于该顶装焦炉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润滑系统,所以该顶装焦炉由润滑系统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