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太阳轮压力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6828发布日期:2018-06-08 18:0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太阳轮压力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调节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太阳轮压力调节阀。



背景技术:

调节阀又名控制阀,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通过接受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的最终控制元件。一般由执行机构和阀门组成。现有的执行机构一般采用气缸或者电子阀门来控制,控制方法单一,选择性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压力阀门的控制方式,设计了一种新型太阳轮压力调节阀。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太阳轮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和支架,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底部连接进水管,所述阀体一侧设有出水口,还包括阀芯、支撑杆、弹簧、压力盘、大齿圈、行星轮和太阳轮,所述阀体内腔设有阀芯,所述阀芯的顶端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侧缠绕有弹簧,所述弹簧顶部连接阀体内腔顶部,所述支撑杆贯穿阀体的顶部并连接压力盘;所述大齿圈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行星轮同时与太阳轮和大齿圈啮合,所述行星轮的外侧连接与压力盘配合的滚柱。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阀芯的高度小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均布在太阳轮和大齿圈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盘与滚柱的配合面为弧形,所述弧形圆心与太阳轮的圆心不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的数量是奇数个。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盘与滚柱的配合面为环形,所述环形圆心与太阳轮的圆心不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滚柱的外侧套有滚筒,所述滚筒与行星轮滚动配合。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新型太阳轮压力调节阀,其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思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利用滚柱将行星轮和阀门控制端巧妙的结合起来,在保证正常运动的情况下,通过对太阳轮的间接控制,就可以实现水流从进水口向出水口的控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参考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太阳轮压力调节阀的状态示意图Ⅰ;

图2是本申请行星轮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太阳轮和滚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太阳轮压力调节阀的状态示意图Ⅱ;

图5是本申请环形压力盘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阀体;2、进水口;3、进水管;4、出水口;5、阀芯;6、支撑杆;7、弹簧;8、压力盘;9、大齿圈;10、行星轮;11、太阳轮;12、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新型太阳轮压力调节阀,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1和支架,阀体1的底部设有进水口2,进水口2底部连接进水管3,阀体1可以根据调整压力,来控制流入的水,阀体1一侧设有出水口4,阀体1内腔设有阀芯5,阀体1借助阀芯5的移动来实现方向控制、压力控制或流量控制,阀芯5的顶端连接支撑杆6,支撑杆6外侧缠绕有弹簧7,弹簧7起到辅助拉伸收缩的作用,防止水压过高等意外情况,弹簧7顶部连接阀体1内腔顶部,支撑杆6贯穿阀体1的顶部并连接压力盘8;为保证弹簧7的功能,弹簧7处于平衡状态时,阀芯5的高度小于出水口4的高度。

本申请还包括大齿圈9、行星轮10和太阳轮11,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大齿圈9固定设置在支架上,行星轮10同时与太阳轮11和大齿圈9啮合,行星轮10均布在太阳轮11和大齿圈9之间,提高均匀性。此外,行星轮10的数量最好是奇数个,便于旋转控制,尤其是压力盘8与滚柱12的配合面为环形,即图5所示,滚轴12与压力盘8配合,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另外,还可以将滚柱12与行星轮10设为滚动配合,如滚柱12的外侧套有滚筒,滚筒与行星轮10滚动配合。

当太阳轮11带动带动行星轮10运动时,设置在行星轮10上的滚柱12便与压力盘8配合。当滚柱运动到最低点时,即图1所示位置,此时阀芯5位于最低点,出水口4和进水口2不通,起到阻碍水流的作用,图中阀芯5的高度可以加大,当阀芯5位于最低点时,正好可以利用阀芯5的侧面将出水口4堵死。当太阳轮11继续转动时,即图4所示位置时,由于压力盘8上顶面的弧形圆心与太阳轮11的圆心不重合,再加上阀体1内的水的压力,压力盘8被顶起,出水口4和进水口2连通,出水。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且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因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