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毂电机的浮动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2611发布日期:2020-05-01 17: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轮毂电机的浮动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器领域,尤其涉及了用于轮毂电机的浮动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作为一种新型汽车动力单元,将驱动力直接作用在车轮上。省去了减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部件,简化了汽车结构,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是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然后集成化轮毂电机驱动轮对制动器提出了新的要求,轮毂电机体积小、结构紧凑,相对传统的制动轮,制动器布置空间较小;另外轮毂电机一般为外转子结构,其轮毂作为一个转动部件,制动器只能布置在轮毂边缘,这就对制动器的安装、拆卸、维修提出了新的挑战。

专利号201810473529公布了一种支架断开式固定导向销分析制动器。该结构支架为断开式,支架由三构成:支架、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安装部件多,工艺复杂,对于支架的安装、拆卸与维修都带来了不便,成本较高;另外支架外轮廓面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制动摩擦块与制动盘的散热风道。同时钳体也为分体结构,中间通过螺栓连接,工艺复杂,钳体的安装同样存在着工艺复杂、安装不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制动器结构复杂,装配不方便以及工艺复杂,而且不能够适配现有的轮毂电机等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轮毂电机的浮动式制动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用于轮毂电机的浮动式制动器,包括

支架,支架用于固定安装在车辆上,为固定件;

钳体,钳体内设置有缸体,为活动件;

活塞,活塞间隙配合安装在钳体的缸体中,制动时,受液压力的驱动可沿缸体进行轴向运动;

导向销,将支架与钳体活动连接在一起,制动过程中,钳体沿导向销轴向向与活塞运动相反的方向移动;

内摩擦块,内摩擦块设置在钳体与支架形成的制动区内,内摩擦块与支架滑动连接,在制动时,受活塞推动,向制动盘滑动,直到与制动盘贴合;

外摩擦块,外摩擦块设置在钳体与支架形成的制动区内,与钳体同步移动;制动时,钳体带动外摩擦块同步运动使外摩擦块与制动盘贴合;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支架包括固定部和装配部,导向销活动插接在钳体内且固定在支架上,制动时,内摩擦块和的滑移方向与导向销的轴线平行。该种结构的钳体以及支架装配紧凑,使用的连接部件较少,安装、拆卸与维修都非常方便,同时结构小巧紧凑,工艺简单,散热性好。对于钳体同样采用一体式结构,省去了安装螺栓,工艺简化,成本较低。

作为优选,支架整体呈“人”字型,固定部的个数为两个,装配部与两个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装配部和两个固定部组成“人”字型支架。人字型支架使得支架呈三角形结构,从而保证了支架的安装强度,而且该种结构的支架相当于中空结构,所以重量比较轻,通风性比较好,而且便于安装。

作为优选,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钳体上设置有与装配部配合的装配口,装配部插接在装配口内。采用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支架的装配部安装在钳体内,从而使得整个制动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所以对轮毂电机来说十分实用。

作为优选,装配口为开档结构,钳体位于内摩擦块的一端开设有插孔,插口与装配口连通,导向销穿过插孔固定在位于装配口内的装配部上。开档结构能够保证装配部不会在钳体在移动的过程中与钳体产生干涉,保证整个制动过程稳定可靠;而且方便摩擦块的安装与拆卸。

作为优选,装配部靠近内摩擦块的端面上开设有滑槽,内摩擦块卡设在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

作为优选,支撑骨架设置在安装部的内部,支撑骨架的截面为“l”型或者“u”型。l型或者u型的支撑骨架能够保证密封件的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滑槽的截面为“t”型,内摩擦块和/或包括与滑槽截面相匹配的滑移部。该种配合结构能够准确迅速的将制动力传递到支架上。使支架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还包括回位弹簧,回位弹簧连接在内摩擦块上,回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内摩擦块上,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外摩擦块上;回位弹簧的中部弯折形成卡接部,卡接部卡设在钳体的侧壁上。回位弹簧能够在制动完成后,减小制动器对摩擦块的拖滞力矩。

作为优选,导向销上套设有橡胶衬套和防尘罩,能够起到防尘的作用。滑槽内卡设由弹簧片围成的滑道,滑道的截面形状与滑槽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滑道插接在滑槽内与滑槽等长,内摩擦块和外摩擦块与弹簧片滑动连接,弹簧片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对内摩擦块和外摩擦块进行夹紧。滑道对内摩擦块和外摩擦块的滑移部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其出现位置偏差,保证制动的安全性以及延长摩擦片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内摩擦块和外摩擦块均包括背板和摩擦片,摩擦片的横截面为圆弧面,圆弧面向支架一侧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制动器结构简单、方便拆卸、散热性好。首先支架采用一体式结构,安装、拆卸与维修都非常方便,同时结构小巧紧凑,工艺简单,散热性好。对于钳体同样采用一体式结构,省去了安装螺栓,工艺简化,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制动器和制动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后视图。

图5是图2的左视图。

图6是图5的a-a视角的剖视图。

图7是图5b-b的剖视图。

图8是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外摩擦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对应的技术名称为:1—支架、2—钳体、3—缸体、4—活塞、5—导向销、6—内摩擦块、7—外摩擦块、8—制动区、9—制动盘、10—固定部、12—装配部、13—装配口、14—滑槽、15一滑移部、16—回位弹簧、17—卡接部、18—橡胶衬套、19—防尘罩、20—背板、21—摩擦片、22—安装孔、23—钳爪、24—螺纹孔、25—耳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0所示,用于轮毂电机的浮动式制动器,包括支架1,支架1用于固定安装在车辆上,为固定件;钳体2,钳体2内设置有缸体3,为活动件;活塞4,活塞4间隙配合安装在钳体2的缸体3中,制动时,受液压力的驱动可沿缸体3进行轴向运动;导向销5,将支架1与钳体2活动连接在一起,制动过程中,钳体2沿导向销5轴向向与活塞4运动相反的方向移动;内摩擦块6,内摩擦块6设置在钳体2与支架1形成的制动区8内,内摩擦块6与支架1滑动连接,在制动时,受活塞4推动,向制动盘9滑动,直到与制动盘9贴合;外摩擦块7,外摩擦块7设置在钳体2与支架1形成的制动区8内,与钳体2同步移动;制动时,钳体2带动外摩擦块7同步运动使外摩擦块7与制动盘9贴合;钳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支架1包括固定部10和装配部12,导向销5活动插接在钳体2内且固定在支架1上,制动时,内摩擦块6和的滑移方向与导向销5的轴线平行。

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分布在制动盘9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的钳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支架1包括固定部10和装配部12,导向销5活动插接在钳体2内且固定在支架1上,制动时,内摩擦块6和的滑移方向与导向销5的轴线平行,也就是说在制动时,钳体2和内摩擦块6产生相对滑移,使得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均向制动盘9方向滑动。

支架1整体呈“人”字型,固定部10的个数为两个,装配部12与两个固定部10的一端固定连接,装配部12和两个固定部10组成“人”字型支架1,固定部10为两根杆状件,杆件端部开设有安装孔22,该安装孔22用于将支架1固定在车体上,装配部12一体成型在两个固定部10的相交端,装配部12与固定部10之间为圆弧过渡。

钳体2上设置有与装配部12配合的装配口13,装配部12插接在装配口13内。装配部12和装配口13的形状相适配,装配口13为开档结构,钳体2位于内摩擦块6的一端开设有插孔28,插口与装配口13连通,导向销5穿过插孔28固定在位于装配口13内的装配部12上。由于装配口13为开档结构,所以钳体2会在装配口13的两侧形成两个“l”型钳爪23,外摩擦块7支撑在钳爪23上,钳体2包括缸体3,缸体3内的活塞4用于推动内摩擦块6滑动,缸体3、装配部12以及钳爪23围成制动区8,制动区8的截面形状为“c”字型,内摩擦片21设置在活塞4的下端,制动时,活塞4推动内摩擦片21滑动。本实施例中,导向销5的端部外端面开设有外螺纹,装配部12上开设有与导向销5配合的螺纹孔24,导向销5与螺纹孔24螺纹配合从而实现导向销5与装配部12以及支架1固定连接。支架1与导向销5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铆接等其他连接方式。

装配部12靠近内摩擦块6的端面上开设有滑槽14,内摩擦块6卡设在滑槽14内并可沿滑槽14滑动;装配部12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滑槽14开设在装配部12围成制动区8的端面,滑槽14为贯穿装配部12上端面和下端面,从而方便内摩擦块6的安装与拆卸。为了保证配合的强度以及稳定性,滑槽14的截面为“t”型,内摩擦块6包括与滑槽14截面相匹配的滑移部15,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均包括背板20和摩擦片21,摩擦片21的横截面为圆弧面,圆弧面向支架1一侧凹。所述滑移部15一体成型在内摩擦块6的背板20中部,滑移部15为t型结构。本实施例中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的结构相同,外摩擦块7的背板20中部也设置有“t”型的滑移部15,滑移部15安装在滑槽14内。

还包括回位弹簧16,回位弹簧16连接在内摩擦块6上,回位弹簧16的一端连接在内摩擦块6上,回位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在外摩擦块7上;回位弹簧16的中部弯折形成卡接部17,卡接部17卡设在钳体2的侧壁上,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上设置有用于工回位弹簧16插接的配合孔27,回位弹簧16整体呈“几”字型,回位弹簧16位于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之间,回位弹簧16的两端插接在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的配合孔27内。回位弹簧16位于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的一端,钳体2上设置有耳座26用于回位弹簧16卡接部17的卡设。

为了保证钳体2在滑移的过程中钳体2与导向销5配合的地方不会积攒杂物,导向销5上套设有橡胶衬套18和防尘罩19。

本实施例的制动器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制动时,制动信号控制油路将液压油压入至缸体3内,油压推动活塞4挤压内摩擦块6向制动盘9运动,当内摩擦块6挤压到制动盘9上时,活塞4遇到制动盘9的阻力不再运动,此时钳体2产生轴向的相对运动,钳体2沿导向销5轴向滑动带动设置在钳体2上的外模块块向制动盘9运动,从而使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夹紧摩擦盘产生制动力矩,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在滑动的过程中对回位弹簧16进行挤压,从而回位弹簧16积聚一定的弹性势能,在撤去液压力后,回位弹簧16能够保证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迅速回到初始位置,减拖滞扭矩,从而减少摩擦片21的损耗,使得制动和制动撤除响应迅速。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轮毂电机的浮动式制动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导向销5为圆柱状,导向销5的个数为2个且平行设置。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轮毂电机的浮动式制动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回位弹簧16的个数为两个,分布在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的两侧。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轮毂电机的浮动式制动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滑槽14内卡设由弹簧片30围成的滑道31,滑道31的截面形状与滑槽14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滑道31插接在滑槽14内与滑槽14等长,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与弹簧片30滑动连接,弹簧片30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对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进行夹紧。滑道31对内摩擦块6和外摩擦块7的滑移部15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其出现位置偏差,保证制动的安全性以及延长摩擦片的使用寿命。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