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9276发布日期:2020-06-17 00:0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因为压力供油有足够的供量,因此可保证数量众多、分布较广的润滑点及时得到润滑,同时将摩擦副产生的磨擦热带走;摩擦表面的金属磨粒等机械杂质,随着油的流动和循环将杂质带走并冲洗干净,达到润滑良好、减轻摩擦、降低磨损和减少易损件的消耗、减少功率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在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中稀油润滑装置是采用自重回油方式循环工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主机结构和安装空间的限制,常常需要通过挖掘地坑或者将主机抬高的方式来增加主机与稀油润滑装置之间的落差,使得自重回油畅通,采用此种方式会增加现场安装的工作量,不利于润滑系统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稀油润滑装置的油液因为主机的出油口与稀油润滑装置的回油口之间落差较小或者没有落差的情况下无法通过自重回油的困境。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包括稀油润滑装置本体,还包括回油泵组,所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的回油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回油泵组连接,回油泵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至主机的出油口;所述第二管路通过调节管路与所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连接并从稀油润滑装置本体中引入油液,且该调节管路上设有调节油液大小的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的回油口所在一侧设有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装配有所述回油泵组,以实现对回油泵组的稳定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泵组包括电动机、钟形罩和油泵,所述钟形罩内装有联轴器,联轴器的两端分别与电动机和油泵连接;所述油泵的两端端口分别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泵设为齿轮泵、螺杆泵或叶片泵。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设为高效节能电动机或防爆电动机。

进一步地,所述联轴器设为滑块联轴器或梅花联轴器。

进一步地,所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设为低压系列稀油润滑装置本体或高低压系列稀油润滑装置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设为节流阀、截止阀、球阀或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其通过回油泵组将主机的出油口处的油液强制抽回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的回油口,从而达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内部回油通畅的目的,同时,能够使油液得到循环往复的利用;该种方式在主机和稀油润滑装置本体没有落差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稀油润滑装置本体的连续稳定运行,并且用户现场不用地坑的情况下即可安装;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能适用于不同安装现场要求的稀油润滑装置。

2.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在通过回油泵组在进行强制回油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管路将稀油润滑装置本体中的油液引入,以对回油泵组进行保护,以保证稀油润滑装置持久耐用且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注如下:

1-稀油润滑装置本体,2-第一管路,3-电动机,4-钟形罩,5-联轴器,6-油泵,7-调节管路,8-第二管路,9-阀门,10-回油泵组,11-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中的附图用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提供了一种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包括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该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包括回油口和出油口,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能够将润滑油供送到主机11的摩擦副处提供润滑及冷却作用后从主机11内部汇集到主机11出油口,再回油至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的回油口。

还包括回油泵组10,通过回油泵组10对主机11的出油口进行抽油以达到强制回油的作用,将所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的回油口通过第一管路2与回油泵组10连接,回油泵组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8连接至主机11的出油口,以实现主机11的出油口、第二管路8、回油泵组10、第一管路2以及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的回油口组成闭合的通路;所述第二管路8通过调节管路7与所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连接并从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中引入油液,且该调节管路7上设有调节油液大小的阀门9,阀门9设为节流阀、截止阀、球阀或流量控制阀,均可对调节管路7的油液量大小进行调节。其中,当采用的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内含有油箱时,调节管路7则与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的油箱连通;当采用的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内不含有油箱时,调节管路7则与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的出油口连通,以保证能够通过调节管路7将油液引入至第二管路8中,对回油泵组10提供足够的保护,所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设为低压系列稀油润滑装置本体或高低压系列稀油润滑装置本体。

为实现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8的顺利连接,在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8上均配设有相应的管路连接件,例如:连接法兰等,以实现整个管路的连接畅通。

为进一步实现对回油泵组10的稳固安装,在所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的回油口所在一侧设有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装配有所述回油泵组10。优选的,所述回油泵组10包括电动机3、钟形罩4和油泵6,所述钟形罩4内装有联轴器5,联轴器5的两端分别与电动机3和油泵6连接,电动机3和钟形罩4均装配在安装支架上,而油泵6则安装在钟形罩4上;所述油泵6的两端端口分别与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8连接,电动机3驱动油泵6工作,油泵6通过第一管路2对主机11的出油口进行抽油。

为实现油泵6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进行高效的抽油,所述油泵6设为齿轮泵、螺杆泵或叶片泵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电动机3设为高效节能电动机或防爆电动机;所述联轴器5设为滑块联轴器或梅花联轴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强制回油的稀油润滑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通过其出油口将润滑油供送到主机11的摩擦副处提供润滑及冷却作用后从主机11内部汇集到主机11的出油口;

启动电动机3,电动机3通过联轴器5驱动油泵6工作,油泵6将主机11的出油口处的油液强制抽回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的回油区,从而达到从主机11到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的回油通畅的目的,能够使油液得到循环往复的利用。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式,在主机11和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之间没有落差的情况下,无需依靠油液自身重量回油,能够保证稀油润滑装置本体1进行连续稳定的运行,并且用户现场不用地坑的情况下即可安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它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