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衬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8531发布日期:2020-12-08 15:1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杆衬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连杆衬套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杆衬套是上下宽度一样宽,同时连杆衬套内没有开设油孔或油槽等润滑结构,在实际工作中,从活塞油孔下来的油不能方便进入到衬套内侧,即衬套与活塞销的接触面,会导致接触面润滑不良,出现衬套磨损、裂纹、烧蚀等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衬套润滑效果的连杆衬套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杆衬套结构,包括活塞、连杆、衬套,所述连杆的连杆小头通过衬套、活塞销转动连接所述活塞,所述衬套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衬套进油孔,所述连杆内设有与所述衬套进油孔对应的连杆进油孔,所述活塞内设有与所述连杆进油孔对应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活塞内的油道。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衬套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与两侧所述衬套进油孔对应连通的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沿所述衬套内壁圆周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沿所述衬套内壁轴向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槽贯穿所述衬套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槽为中部小、两端大的结构,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油槽的中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顶部的长度小于所述衬套底部的长度,相应的,所述连杆小头顶部的长度小于连杆小头底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的顶部通过圆弧过渡至所述衬套的底部,相应的,所述连杆小头的顶部通过圆弧过渡至所述连杆小头的底部。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1.本发明通过设置衬套进油孔、连杆进油孔、出油孔,活塞内的油道的润滑油通过依次通过出油孔、连杆进油孔、衬套进油孔进入到衬套内侧,可以有效提高衬套润滑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在衬套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与两侧衬套进油孔对应连通的第一油槽,用于收集润滑油并将润滑油引流到活塞销外壁,提高衬套润滑的效果。

3.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油槽的底部设置第二油槽,第二油槽贯穿衬套的两端第二油槽为中部小、两端大的结构,且第一油槽与第二油槽的中部连通,可以使润滑油迅速扩充到衬套和活塞销整个接触面,从而非常有效的改善润滑。

4.衬套和连杆小头均为上窄下宽的结构,当缸内燃烧活塞下行时,连杆和衬套的下端面会承受缸内气体发出来的压力,而活塞上行时,连杆和衬套的上端面承受的压力较小,衬套和连杆小头的结构在满足工作强度的同时可以减少重量,从而提高连杆和衬套的工作性能,减少生产用料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连杆和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衬套的主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衬套的俯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衬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活塞、2-连杆、3-衬套、4-连杆小头、5-活塞销、6-衬套进油孔、7-连杆进油孔、8-出油孔、9-油道、10-第一油槽、11-第二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7,一种连杆衬套结构,包括活塞1、连杆2、衬套3,连杆2的连杆小头4通过衬套3、活塞销5转动连接活塞1。衬套3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衬套进油孔6,连杆小头4内设有与衬套进油孔6对应的连杆进油孔7,活塞1内设有与连杆进油孔7对应的出油孔8,出油孔8连通活塞1内的油道9。活塞1内的油道9的润滑油通过依次通过出油孔8、连杆进油孔7、衬套进油孔6进入到衬套3内侧,可以有效提高衬套3润滑的效果。

衬套3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与两侧衬套进油孔6对应连通的第一油槽10,第一油槽10沿衬套3内壁圆周布置,用于收集润滑油并将润滑油引流到活塞销5外壁,提高衬套3润滑的效果。

第一油槽10的底部设有第二油槽11,第二油槽11沿衬套3内壁轴向布置,第二油槽11贯穿衬套3的两端,两侧第二油槽11之间为支撑部,支撑活塞销5底部,第二油槽11为中部小、两端大的结构,类似于喇叭结构,第一油槽10与第二油槽11的中部连通,可以使润滑油迅速扩充到衬套3和活塞销5的整个接触面,从而非常有效的改善润滑。

衬套3顶部的长度小于衬套3底部的长度,相应的,连杆小头4顶部的长度小于连杆小头4底部的长度。当缸内燃烧活塞下行时,连杆2和衬套3的下端面会承受缸内气体发出来的压力,而活塞上行时,连杆2和衬套3的上端面承受的压力较小,衬套3和连杆小头4的结构在满足工作强度的同时可以减少重量,从而提高连杆2和衬套3的工作性能,可以减少生产用料和成本。衬套3的顶部通过圆弧过渡至衬套3的底部,相应的,连杆小头4的顶部通过圆弧过渡至连杆小头4的底部,可以减少应力集中。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杆衬套结构,包括活塞(1)、连杆(2)、衬套(3),所述连杆(2)的连杆小头(4)通过衬套(3)、活塞销(5)转动连接所述活塞(1),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衬套进油孔(6),所述连杆小头(4)内设有与所述衬套进油孔(6)对应的连杆进油孔(7),所述活塞(1)内设有与所述连杆进油孔(7)对应的出油孔(8),所述出油孔(8)连通所述活塞(1)内的油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与两侧所述衬套进油孔(6)对应连通的第一油槽(10),所述第一油槽(10)沿所述衬套(3)内壁圆周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杆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10)的底部设有第二油槽(11),所述第二油槽(11)沿所述衬套(3)内壁轴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杆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11)贯穿所述衬套(3)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杆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11)为中部小、两端大的结构,所述第一油槽(10)与所述第二油槽(11)的中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连杆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顶部的长度小于所述衬套(3)底部的长度,相应的,所述连杆小头(4)顶部的长度小于连杆小头(4)底部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杆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的顶部通过圆弧过渡至所述衬套(3)的底部,相应的,所述连杆小头(4)的顶部通过圆弧过渡至所述连杆小头(4)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杆衬套结构,涉及发动机,主要解决的是现有连杆衬套润滑不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活塞、连杆、衬套,连杆的连杆小头通过衬套、活塞销转动连接活塞,衬套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衬套进油孔,连杆内设有与衬套进油孔对应的连杆进油孔,活塞内设有与连杆进油孔对应的出油孔,出油孔连通活塞内的油道。本发明通过设置衬套进油孔、连杆进油孔、出油孔,活塞内的油道的润滑油通过依次通过出油孔、连杆进油孔、衬套进油孔进入到衬套内侧,可以有效提高衬套润滑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雪松;林铁坚;何化;陈美娟;包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