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6118发布日期:2020-11-06 12:2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管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科技水平的进步,地下管道运输网络已经越来越发达,因此,人们对管道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在管道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管道进行定期的检测,以确保管道内环境以及管道状态符合工况要求,现有技术中,管道cctv(camerachecktv,摄像电视检测)检测技术是比较常用的管道检测技术,管道闭路电视检测系统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专门应用于地下管道检测的工具,是排水管网检测使用最久的检测技术之一,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该系统在检测时由操作人员在地面远程控制爬行器,控制其在管道内进行录像拍摄,利用闭路电视采集图像,通过有线传输方式,进行直观影像显示和记录,由相关技术人员根据这些记录影像进行管道内部状况的评价与分析。

现有技术中,利用监测仪器对管道内环境进行检测时,管道内有存水、杂物等,检测仪器无法在管道内正常行进,导致对管道的检测无法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仪器无法在管道内正常行进,导致对管道的检测无法正常进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卡具、传送机构以及检测仪器。

管道两端的管口均卡接有所述固定卡具,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件,所述传送件架设于所述管道内部,且连接于两个所述固定卡具之间,所述检测仪器安装于所述传送件,所述检测仪器能够随所述传送件在两个所述固定卡具之间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传动轮,管道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传动轮,所述传送件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两个所述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与两个所述固定卡具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传送件为柔性传送件,所述柔性传送件环绕形成闭环,并套设于两个所述传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传送件为牵引绳索、传送链条或者传送皮带。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绳索包括钢丝绳、测量绳以及尼龙绳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安装于所述传动轮的侧壁的偏离所述传动轮回转轴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卡接件、连接组件以及第二卡接件。

所述固定卡具沿管口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均与管口处的管道壁卡接。

所述传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丝杆部件和调节套筒,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均与丝杆部件连接,所述丝杆部件与所述调节套筒螺纹配合。

所述传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部件包括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分别穿入所述调节套筒的两端,并与所述调节套筒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具有第一卡接部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抵紧管道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抵紧管道的端面。

所述第二卡接件具有第三卡接部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卡接部的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用于抵紧管道的内侧壁,所述第四卡接部用于抵紧管道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检测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卡具、传送机构以及检测仪器;管道两端的管口均卡接有固定卡具,传送机构包括传送件,传送件架设于管道内部,且连接于两个固定卡具之间,检测仪器安装于传送件,检测仪器能够随传送件在两个固定卡具之间往复运动。

利用上述结构,先将两组固定卡具卡接于管道两端的管口处,再将传送件穿入管道内部,并连接于两个固定卡具之间,将检测仪器安装于传送件,从而使得传送件能够在管道的两个管口之间传送检测仪器。在工作过程中,驱动传送件在两个固定卡具之间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检测仪器随传送件在两个固定卡具之间往复运动,也就实现了检测仪器在管道的两个管口之间往复运动,检测仪器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对管道内部情况进行检测,操作人员接收到检测仪器的检测信息,并能够对管道内部情况进行分析测评。

上述结构中,两个固定卡具卡接于两个管口,用于稳定设置传送机构的传送件,使得传送件具有稳定的载体,保证传送件能够稳定的承载着检测仪器工作。传送件架设于管道内部,检测仪器安装于传送件上,从而使得检测仪器架设于管道内部,在传送件带动检测仪器在管道管口之间往复移动过程中,由于检测仪器架设于管道内部,使得检测仪器能够有效避让开管道内的存水、杂物等妨碍检测仪器行进的物质,从而使得检测仪器能够自由的在管道的管口之间往复运动,从而保证检测仪器能够顺利的完成对管道的检测工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仪器无法在管道内正常行进,导致对管道的检测无法正常进行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检测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固定卡具;110-第一卡接件;111-第一卡接部;112-第二卡接部;120-连接组件;121-调节套筒;122-丝杆部件;010-第一丝杆;020-第二丝杆;130-第二卡接件;131-第三卡接部;132-第四卡接部;200-传送机构;210-传送件;220-传动轮;230-手柄;300-检测仪器;400-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和“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工具,根据图1与图2所示,包括:固定卡具100、传送机构200以及检测仪器300。

管道两端的管口均卡接有固定卡具100,传送机构200包括传送件210,传送件210架设于管道内部,且连接于两个固定卡具100之间,检测仪器300安装于传送件210,检测仪器300能够随传送件210在两个固定卡具100之间往复运动。

利用上述结构,先将两组固定卡具100卡接于管道两端的管口处,再将传送件210穿入管道内部,并连接于两个固定卡具100之间,将检测仪器300安装于传送件210,从而使得传送件210能够在管道的两个管口之间传送检测仪器300。在工作过程中,驱动传送件210在两个固定卡具100之间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检测仪器300随传送件210在两个固定卡具100之间往复运动,也就实现了检测仪器300在管道的两个管口之间往复运动,检测仪器300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对管道内部情况进行检测,操作人员接收到检测仪器300的检测信息,并能够对管道内部情况进行分析测评。

上述结构中,两个固定卡具100卡接于两个管口,用于稳定承载传送机构200的传送件210,使得传送件210具有稳定的载体,保证传送件210能够稳定的承载着检测仪器300工作。传送件210架设于管道内部,检测仪器300安装于传送件210上,从而使得检测仪器300架设于管道内部,在传送件210带动检测仪器300在管道管口之间往复移动过程中,由于检测仪器300架设于管道内部,使得检测仪器300能够有效避让开管道内的存水、杂物等妨碍检测仪器行进的障碍物,从而使得检测仪器300能够自由的在管道的管口之间往复运动,从而保证检测仪器300能够顺利的完成对管道的检测工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仪器300无法在管道内正常行进,导致对管道的检测无法正常进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图1与图2所示,传送机构200还包括传动轮220,管道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传动轮220,传送件210与传动轮220传动连接。

利用上述结构,操作人员驱动传动轮220转动,传动轮220带动传送件210动作,使得检测仪器300在管口之间运动,当需要检测仪器300反向运动时,操作人员驱动传动轮220反向动作,传动轮220带动传送件210反向动作,从而使得检测仪器300反向运动,进而实现检测仪器300对管道内部情况的检测。

优选地,传动轮220设置于管道两端的位置处,使得传动轮220处于操作人员能够操作的范围内,保证操作人员能够正常操作传动轮220。

优选地,管道两端均设置有传动轮220,便于操作人员对传送件210进行多位置的控制,无论操作人员在管道的任何一端,均可以对传动轮220进行驱动,从而驱动传送件210带动检测仪器300动作。

另外,上述管道两端的传动轮220也可以设置为仅有其中一端为主动轮,另一端为从动轮的结构,利用该结构,操作人员仅可以通过驱动主动轮使得传送件210动作,从动轮为从动结构,仅起到支撑传动传送件210的作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传动轮220可以为多个,多个传动轮220架设于管道两端的两个传动轮220中间的任意位置,用于支撑传动传送件210,保证传送件210在传送检测仪器300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图1与图2所示,传送机构200包括两个传动轮220,两个传动轮220与两个固定卡具100一一对应连接。

传送件210为柔性传送件,柔性传送件环绕形成闭环,并套设于两个传动轮220。

优选地,柔性传送件环绕成闭环,并套设于两个传动轮220上,使得柔性传送件能够在两个传动轮220的带动下做环形回转运动,该结构能够在保证稳定传送检测仪器300的前提下,柔性传送件环绕成闭环结构,在做回转运动时,与刚性传送件相比能够节省传送动作所需要的空间。同时,柔性传送件在管径较小的管道内也容易穿入,方便架设。

优选地,调节柔性传送件的长度,使得柔性传送件围成的闭环的跨度与两个传动轮220之间的距离相互匹配,保证柔性传送件能够被张紧,从而保证柔性传送件能够为检测仪器300提供稳定的承载环境。

另外,传送件210还可以选用刚性传送件,如齿条、蜗杆以及丝杆等;当传送件为齿条时,传动轮220为与齿条相配合的齿轮,操作人员驱动齿轮能够使得齿条在两管口之间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检测仪器300运动。当传送件210为蜗杆时,传动轮220则需要选择与蜗杆相匹配的蜗轮,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蜗轮和蜗杆的配合结构驱动检测仪器300动作。当传送件210为丝杆时,传动轮220则需要选择与丝杆匹配的具有内螺纹的传动轮220,通过螺纹配合使得丝杆在两管口之间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检测仪器300运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图1所示,柔性传送件为牵引绳索、传送链条或者传送皮带。

优选地,所述牵引绳索选用钢丝绳、测量绳或者尼龙绳,钢丝绳、测量绳以及尼龙绳抗拉强度较好,柔性传送件被传动轮张紧后,钢丝绳、测量绳以及尼龙绳均不容易发生形变或者断裂,保证检测仪器300具有稳定的工作环境。

优选地,选用牵引绳索时,需要选用配套的传动轮220,传动轮220的传动面设置为摩擦力较大的传动面,例如在传动轮220的传动面设置增大摩擦的橡胶层,以保证牵引绳索与传动轮220配合时,能够在传动轮220的带动下传送检测仪器300,防止牵引绳索和传动轮220之间出现滑动摩擦。

当柔性传送件选用传送链条时,传动轮220对应选用与传送链条匹配的传动链轮;当柔性传送件选用传送皮带时,传动轮220对应选用传送皮带轮。

优选地,柔性传送件上穿设有吊环400,将吊环400利用卡箍等结构固定于柔性传送件上,并利用吊环400将检测仪器吊起,从而实现将检测仪器300安装于柔性传送动件。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图1与图2所示,传送机构200还包括手柄230,手柄230安装于传动轮220的侧壁的偏离传动轮220回转轴的位置。

上述结构中,手柄230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为操作人员驱动传动轮220提供施力位置。该手柄230与传动轮220配合的结构,采用人力驱动,简化了驱动结构,人力驱动方便快捷,能够随操作人员的控制对管道内的任意位置进行检测,使得检测变得更加灵活,增强适应性。

另外,还可以选用驱动马达与传动轮220传动连接,利用驱动马达代替人力驱动,节省人力,使得对管道的检测更加省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图1与图2所示,固定卡具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卡接件110、连接组件120以及第二卡接件130。

固定卡具100沿管口的直径方向设置,第一卡接件110和第二卡接件130均与管口处的管道壁卡接。

传动轮220转动连接于连接组件120。

具体地,在固定卡具100安装过程中,固定卡具100沿管口的直径方向设置,使得第一卡接件110与第二卡接件130沿管口的直径方向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卡接件110与管口中心的一侧的管道壁卡接,第二卡接件130与管口中心的另一侧的管道壁卡接。连接组件120用于连接第一卡接件110和第二卡接件130,同时传动轮220连接于连接组件120,因此,上述结构中固定卡具100用于支撑传送机构200以及检测仪器300。

优选地,采用第一卡接件110和第二卡接件130共同与管道壁卡接,保证了固定卡具100的稳定性,从而为检测仪器300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优选地,两个管口位置处均卡接有固定卡具100,两个固定卡具100用于承托传送机构200,使得传送机构200在管道内保持固定形态,进一步为检测仪器300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图1与图2所示,连接组件120包括丝杆部件122和调节套筒121,第一卡接件110和第二卡接件130均与丝杆部件122连接,丝杆部件122与调节套筒121螺纹配合。

传动轮220转动连接于调节套筒121。

具体地,调节套筒121为两端无盖的中空结构,中空腔内具有与丝杆部件122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优选地,丝杆部件122与调节套筒121螺纹配合,旋转调节套筒121能够使得调节套筒121相对于丝杆部件122出现位移,从而使得调节套筒121能够在管口的直径方向上运动。从而使得调节套筒121带动传动轮220动作,当固定卡具100竖直设置时,通过控制调节套筒121的高度,能够调节传送机构200以及检测仪器300的高度,从而实现对避让管道内的杂物和存水等阻碍物。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图1与图2所示,丝杆部件122包括第一丝杆010和第二丝杆020,第一丝杆010与第一卡接件110固定连接,第二丝杆020与第二卡接件130固定连接。

第一丝杆010和第二丝杆020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丝杆010和第二丝杆020分别穿入调节套筒121的两端,并与调节套筒121螺纹配合。

具体地,第一丝杆0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卡接件110,另一端穿入调节套筒121,并与调节套筒121螺纹配合。优选地,第一卡接件110上具有螺纹孔,第一丝杆010与该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第一丝杆010与第一卡接件110固定连接;或者,将第一丝杆010的一端直接焊接于第一卡接件110,实现第一丝杆010与第一卡接件110固定连接。

第二丝杆0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卡接件130,另一端穿入调节套筒121,并与调节套筒121螺纹配合。优选地,第二卡接件130上具有螺纹孔,第二丝杆020与该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第二丝杆020与第二卡接件130固定连接;或者,将第二丝杆020的一端直接焊接于第二卡接件130,实现第二丝杆020与第二卡接件130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一丝杆010与第一卡接件110固定为一体,第二丝杆020和第二卡接件130固定位一体,通过调节套筒121将两个结构连接,该结构中,第一丝杆010的螺纹方向和第二丝杆020的螺纹方向相反,使得调节套筒121能够通过旋转,在第一丝杆010和第二丝杆020上相对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丝杆010和第二丝杆020旋入调节套筒121的深度来调节第一卡接件110和第二卡接件130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管道管口直径的不同,进而提升了固定卡具100的适应性,满足不同管径管道的需求。

具体地,当需要改变调节套筒121高度时,假定第一丝杆010位于第二丝杆020上方,旋转调节套筒121,使得第一丝杆010旋入调节套筒121深度增加,同时,第二丝杆020旋入调节套筒121的深度减少,从而实现调节套筒121的高度提升。反向旋转调节套筒121,则能够使得调节套筒121的高度降低。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图1与图2所示,第一卡接件110具有第一卡接部111和垂直连接于第一卡接部111的第二卡接部112,第一卡接部111用于抵紧管道的内侧壁,第二卡接部112用于抵紧管道的端面。

第二卡接件130具有第三卡接部131和垂直连接于第三卡接部131的第四卡接部132,第三卡接部131用于抵紧管道的内侧壁,第四卡接部132用于抵紧管道的端面。

优选地,第一卡接部111与管道内侧壁抵接的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用于更好地贴紧管道的内侧壁,在调节套筒121的作用下,第一卡接部111抵紧内侧壁,防止第一卡接部111与内侧壁之间出现滑动。第二卡接部112与管道端面抵接面为平面,该平面能够贴紧管道的端面,限制第一卡接件110沿管道轴向方向的移动。

优选地,第三卡接部131与管道内侧壁抵接的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用于更好地贴紧管道的内侧壁,在调节套筒121的作用下,第三卡接部131抵紧内侧壁,防止第三卡接部131与内侧壁之间出现滑动。第四卡接部132与管道端面抵接面为平面,该平面能够贴紧管道的端面,限制第二卡接件130沿管道轴向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检测仪器300包括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

首先利用第一丝杆010、第二丝杆020以及调节套筒121配合,调节第一卡接件110和第二卡接件130距离,以适配管道的管口口径。将第一卡接件110以及第二卡接件130与管口的管壁卡接,使得固定卡具100完成卡接。调节套筒121上转动连接有传动轮220,利用穿线器将柔性传送件传入管道,并连接柔性穿线器连接为闭环,与两个传动轮220配合,将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利用预装于柔性传送件上的吊环400安装于柔性传送件上。此时,驱动传动轮220即可使得柔性传送件带动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在两个管口之间往复运动并对管道进行检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