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支承机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370686阅读:来源:国知局
互平行且以逆向的方式向左右稍微偏移,所以产生要使卡合板部65向由图中箭头B表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矩。如果卡合板部65向箭头B的方向旋转,则支承框架部13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产生喀哒喀哒响而变得不稳定,不仅不能固定在锁定状态下,而且在最差的情况下限制构件61脱落了,这也是被考虑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限制构件61,除了上侧卡合突起66和固定侧狭缝62的上缘端部的卡合以外,还通过座板部64与侧部框架19的背面部外面抵接,有效地防止了卡合板部65的箭头B方向的旋转。
[0112]进而,限制构件61,由于固定侧狭缝62及可动侧狭缝63如上所述被形成为能平缓地穿插卡合板部65的程度的狭窄宽度,当从上述固定侧狭缝插入了该卡合板部时,座板部64与上述侧部框架的背面部外面抵接,所以不存在过分地进入其中而脱落或者从相反侧脱落的危险。因此,能安全且稳定地维持上述锁定状态。
[0113]可动侧狭缝63,如上所述,其上下方向长度与固定侧狭缝62相比被设置得充分地长。因此,上述支承框架部的导向框架19,如图17所示,即使不卸下限制构件61,也能在可动侧狭缝63的上下方向长度的范围内进行从图16的锁定位置向下方的移动。
[0114]特别是当向支承框架部13上安装了物品或者施加了朝下的外力时,由于第一弹簧14的加载力被消减,所以使导向框架19向下方移动变得容易。在该情况下,由于上述导向框架的移动范围被限于可动侧狭缝63的上下方向长度的范围内,所以在安装物品A时,能安全地进行调整并确认其负荷和物品支承装置10的支承力的平衡状态的作业。这样的调整作业,由于限制构件61如图所示由紧固件69固定在导向框架19上,所以即使通过物品A的安装而失去来自可动侧卡合部71的上述加载力,也不存在不小心从上述固定侧狭缝及可动侧狭缝脱离的危险,确保了安全。
[0115]进而,在图17的状态下,下侧卡合突起67和可动侧狭缝63的下缘端部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在取下紧固件69之后,通过使卡合板部65在固定侧狭缝62的范围内向下方移动,解除上侧卡合突起66和固定侧狭缝62的上缘端部的卡合,能将卡合板部65从上述两狭缝拔出而卸下限制构件61。由此,支承框架部13的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011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能由螺钉使限制构件61紧固安装在上述侧部框架的背面部上。此时,限制构件61,最好以卡合板部65的上端与固定侧狭缝62的固定侧卡合部72抵接的方式配置。这,例如,通过在上下方向的长孔中形成上述螺钉贯通的上述座板部的圆孔68,使限制构件61的位置成为在上下方向可以进行调整,能容易地实现。
[0117]本实施方式的限制组件60,如图12及图15所示,在左右侧部框架18、19的中间框架20附近的位置具有追加的固定侧狭缝73。同样地通过将限制构件61安装在固定侧狭缝73内,如图18所示,能使支承框架部13在其最上位置附近以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不移动的方式锁定。
[0118]根据本发明,上述限制组件,能以将支承框架部13在其最上位置和最下位置之间的各种各样的位置锁定在固定框架部12上的方式设置。另外,其锁定位置,不会限定于I个部位或者2个部位,能与需要相应地设置多个部位。
[0119]限制构件61,能使用各种各样的形状的构件。图19(a) (b)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限制构件81。限制构件81,由卡合板部82构成,该卡合板部82由在上下方向细长的大致矩形的平板形成。在卡合板部82的上端形成了上侧卡合突起83,在下端形成了下侧卡合突起84ο
[0120]在图19(a)的锁定状态下,由第一弹簧14的加载力,可动侧狭缝63下端的可动侧卡合部71与卡合板部82的下端卡合而将限制构件81向上方上推,由此,卡合板部82的上端被按压在固定侧狭缝62上端的固定侧卡合部71上而卡定。由此,支承框架部13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的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
[0121]此时,卡合板部82的上侧卡合突起83,位于固定侧狭缝62的上缘端部的正内侧,以与该上缘端部卡合的方式配置。由此,限制构件81不会从上述固定侧狭缝及可动侧狭缝拔出。
[0122]卡合板部82的下侧卡合突起84,位于固定侧狭缝62的下缘端部的正外侧,以与该下缘端部卡合的方式配置。如上所述,从可动侧卡合部71垂直朝上地作用的第一弹簧14的加载力F和从固定侧卡合部72垂直朝下地作用的反力R,以使限制构件81向图中箭头B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起作用。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上侧及下侧卡合突起83、84在此旋转方向分别与固定侧狭缝62的上下缘端部卡合,能有效地阻止限制构件81的箭头B方向的旋转。
[0123]支承框架部13的导向框架19,如图19(b)所示,可以在可动侧狭缝63的上下方向长度的范围内从图19(a)的锁定位置向下方移动。通过在此状态下使限制构件81在固定侧狭缝62的范围内向下方移动,解除上侧卡合突起83和固定侧狭缝62的上缘端部的卡合,能从上述两狭缝拔出而卸下。由此,支承框架部13的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0124]图20 (a) (b)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限制构件85。限制构件85被形成为将基部86、中间部87和前端卡合部88连接成了直角的3字形状。限制构件85,其基部86的端部在侧部框架19的外面附近由轴91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框架部12侧,以便能将前端卡合部88及中间部87从外侧插入固定侧狭缝89及可动侧狭缝90内。
[0125]在图20(a)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基部86处于沿侧部框架19的外面的位置,中间部87跨过侧部框架19及支承框架部13的导向框架29,前端卡合部88与可动侧狭缝90下端的可动侧卡合部90a卡合。由此,支承框架部13的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的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并且不能将限制构件85从上述两狭缝拔出。
[0126]支承框架部13的导向框架19,如图20(b)所示,可以在可动侧狭缝90的上下方向长度的范围内从图20(a)的锁定位置向下方移动。在此状态下,由于前端卡合部88和可动侧狭缝90下端的可动侧卡合部90a的卡合被解除,所以通过使限制构件85以轴91为中心向外侧旋转,能将限制构件85从上述两狭缝拔出。由此,支承框架部13的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0127]图21 (a) (b)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限制构件92。限制构件92被形成为将基部93、中间部94和前端卡合部95连接成了直角的曲柄形状。限制构件92,其基部93的端部在导向框架29的内面附近由轴98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框架部12侧,以便能将前端卡合部95及中间部94从内侧插入固定侧狭缝96及可动侧狭缝97内。
[0128]在图21 (a)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基部93处于沿支承框架部13的导向框架29的内面的位置,中间部94跨过侧部框架19及导向框架29,可动侧狭缝97下端的可动侧卡合部99卡合在其下端,而且前端卡合部95与固定侧狭缝96上端的固定侧卡合部100卡合。由此,支承框架部13的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的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并且不能将限制构件92从上述两狭缝拔出。
[0129]支承框架部13的导向框架19,如图21(b)所示,可以在可动侧狭缝90的上下方向长度的范围内从图21(a)的锁定位置向下方移动。在此状态下,由于前端卡合部95和固定侧狭缝96上端的固定侧卡合部100的卡合被解除,所以通过使限制构件92以轴98为中心向内侧旋转,能将限制构件92从上述两狭缝拔出。由此,支承框架部13的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0130]限制组件60,能不用实质上没有变更其技术的思想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者变更。图22(a) (b)及图23(a) (b)表示这样的第一变形例的限制组件101。限制组件101,具有矩形平板状的限制构件102 ;在固定框架部12的侧部框架19的背面部,沿其一方的侧边将一方的侧部开放了的固定侧卡合槽103 ;和在支承框架部13的导向框架29的背面部,同样地沿其一方的侧边将与上述固定侧卡合槽相同侧的侧部开放了的可动侧卡合槽104。
[0131]在固定侧卡合槽103的上端,从其开放边缘部朝下突出设置了卡合突起105。固定侧卡合槽103和可动侧卡合槽104,从固定框架部12的背面侧观看被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互相重叠的位置。
[0132]限制构件102,在按下支承框架部13而固定侧卡合槽103和可动侧卡合槽104的高度位置互相重叠的状态下,从侧部框架19及导向框架29的侧方通过其开放侧部插入上述两卡合槽中。
[0133]在图22(a)及图23(a)所示的锁定状态下,由于导向框架19通常由第一弹簧14朝上地加载,所以可动侧卡合槽104下端的可动侧卡合部106与限制构件102的下端抵接,将它向上方上推。由此,上述限制构件,其上端被按压在固定侧卡合槽103上端的固定侧卡合部107上而卡定。因此,支承框架部13的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的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
[0134]此时,限制构件102被配置成位于卡合突起105的内侧。由此,限制构件102,不能从固定侧卡合槽103及可动侧卡合槽104的开放侧部拔出。
[0135]如图22(b)及图23(b)所示,支承框架部13的导向框架29,可以在可动侧卡合槽104的上下方向长度的范围内从图22(a)及图23 (a)的锁定位置向下方移动。在此状态下,通过使限制构件102与卡合突起105相比向下方移动,能从上述两卡合槽向侧方拔出。由此,支承框架部13的相对于固定框架部12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0136]图24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限制组件108。此限制组件108,在固定框架部12的侧部框架19的背面部具有与图16的固定侧狭缝62同样的固定侧狭缝109a,并且在上述侧部框架的正面部也形成了固定侧狭缝10%。正面侧的固定侧狭缝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