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丝杠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62093阅读:来源:国知局
从第一面61B施加的反力C1 (朝向第一限动滚珠81的中心C的力)和从第二面63B施加的反力C2 (朝向第一限动滚珠81的中心C的力)。若从第二面63B施加的反力C2存在(该反力C2比零大),则第一限动滚珠81是被按压于第二面63B的状态。
[0054]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点611与第二接点631之间的法线方向ND的距离DT设定得比第一限动滚珠81的半径R( = D1/2)大(DT>Dl/2)。因此,在第一限动滚珠81的第二接点631存在有从第二面63B施加的反力C2。若从第二面63B向第二接点631施加的反力C2存在(该反力C2的大小比零大),则第一限动滚珠81成为被按压于第二面63B的状态。
[0055]另外,从其他的观点出发,从与滚珠螺母30的轴向(轴向AX)正交的截面观察下,在与第一接点611隔着第一限动滚珠81的中心C而180°相反侧的第一相反位置612、和与第二接点631隔着该第一限动滚珠81的中心C而180°相反侧的第二相反位置632之间的中间区域Μ(图9(B)的粗线图示)中的规定位置,被施加朝向第一限动滚珠81的中心C的来自第一螺旋弹簧51的弹簧力S1。这种情况下,第一限动滚珠81成为被按压于第二面63Β的状态。
[0056]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即,在第一限动滚珠81的外表面,在第一相反位置612与第二相反位置632之间的中间区域Μ,施加来自第一螺旋弹簧51的弹簧力S1。因此,能够将第一限动滚珠81按压于第二接点631。由此,能够阻止第一限动滚珠81的向丝杠轴28侧的移动。因而,能够将第一限动滚珠81沿滚珠螺母径向RD没有松动地保持。
[0057]而且,第一接点611与第二接点631之间的法线方向ND的距离DT设定得比第一限动滚珠81的半径R大。因此,在第一限动滚珠81的第二接点631存在从第二面63Β施加的反力C2。因此,能够将第一限动滚珠81有效地按压于第二面63Β。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一限动滚珠81的在滚珠螺母径向RD上的松动。
[0058]而且,能够阻止第一限动滚珠81的向丝杠轴28侧的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限动滚珠81从滚珠螺母30的脱落。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C包含的滚珠螺母30的第二端部302的端面303的概略侧视图。
[0059]在图10的构成要素中,对于与图9(A)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图10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C与图9(A)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B的不同点在于通过阻止滚珠螺母30相对于活塞17 (参照图3等)的轴向移动的挡圈40 (参照图3等),来实现第一限动滚珠81及/或第一螺旋弹簧51的从第一凹部60B的脱落防止。
[0060]如前所述,挡圈40与在活塞17的内周17b设置的环状槽嵌合。在滚珠丝杠装置22C的组装状态下,挡圈40与滚珠螺母30的第二端部302的端面303的外周部卡合。换言之,挡圈40与滚珠螺母30的第二端部302的端面303相对,且沿着滚珠螺母30的外周配置。
[0061]在挡圈40的配置状态下,丝杠轴28的外周28a (相邻的外螺纹槽34间的棱线)与挡圈40的内周缘40a之间的间隔W设定得比第一限动滚珠81的直径D1窄(W〈D1)。因此,能够防止第一限动滚珠81及/或第一螺旋弹簧51的从滚珠螺母30的脱落。而且,用于阻止滚珠螺母30相对于活塞17的轴向(轴向AX(参照图3等))移动的挡圈40兼用作为脱落防止用的环状体。由此,无需另行设置脱落防止用的环状体。由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并实现成本下降。
[0062]也可以将脱落防止用的环状体与阻止滚珠螺母30相对于活塞17的轴向(轴向AX)移动的挡圈40另行设置。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关于第一凹部60B也能够起到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凹部,列举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凹部60B为例,说明了实现第一限动滚珠81及/或第一螺旋弹簧51从第一凹部60B的脱落防止的结构。然而,作为脱落防止的对象的凹部,可以使用其他的凹部(例如第一凹部60 (参照图4(A)等)等)。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D的从制动盘2 (参照图1等)侧的端部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在图11中,示出除了丝杠轴28(参照图1等)及活塞17(参照图1等)以外的结构。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D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63]在图11及图12的构成要素中,对于与图4(A)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图11及图12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D与图4 (A)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支承第二限动滚珠82的第二限动件,未设置凸部70而设置了第二凹部(凹部)71。第二凹部71经由第二限动滚珠82来支承第二螺旋弹簧52的第二端部522。由第二凹部71支承的第二限动滚珠82的直径D2大于主滚珠29的直径(D2>d)。
[0064]第二凹部71向滚珠螺母30的第一端部301的端面304敞开。第二凹部71沿着滚珠丝杠轴向(轴向AX)具有长度,例如具有相当于多个(例如2个)内螺纹槽33的长度。换言之,第二凹部71从第一端部301的端面304以沿滚珠丝杠轴向(轴向AX)贯通多个(例如2个)内螺纹槽33的方式形成。第二凹部71的滚珠螺母圆周方向Y的宽度大于第二限动滚珠82的直径。即,在第二凹部71内收容有第二限动滚珠82。
[0065]第二凹部71具有支承面72(参照图11)、限制面(参照图12)73、第三面74。支承面72经由第二限动滚珠82来支承第二螺旋弹簧52的第二端部522。限制面73与支承面72交叉,限制第二限动滚珠82的在轴向AX上的移动。第三面74与支承面72及限制面73分别交叉,对该第二凹部71的底面进行划分。第三面74可以通过图12那样的平坦面形成。而且,第三面74可以通过以沿着滚珠丝杠轴向(轴向AX)的方向为中心的圆弧状面来形成。
[0066]第三面74将第二限动滚珠82按压于丝杠轴28的外螺纹槽34。换言之,第二限动滚珠82夹在第三面74与丝杠轴28的外螺纹槽34 (对其进行划分的棱线)之间。由此,限制(固定)第二限动滚珠82相对于滚珠螺母30的移动。因而,能够将第二限动滚珠82没有松动地保持于滚珠螺母30。
[0067]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棱线沿导程角方向延伸的丝杠轴28的外螺纹槽34与滚珠螺母30的限制面73之间夹入第二限动滚珠82,由此限制第二限动滚珠82的相对于滚珠螺母30的移动。图13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E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68]在图13的构成要素中,对于与图11、12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图13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E与图11及图12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2D不同之处在于,取代第二凹部71而设置第二凹部(凹部)71A作为第二限动件。第二凹部71A经由第二限动滚珠82来支承第二螺旋弹簧52 (参照图11等)的第二端部522 (参照图11等)。以下,列举由第二凹部71A支承的第二限动滚珠82的直径D2大于主滚珠29的直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D2>d)。但是,第二限动滚珠82的直径D2可以与主滚珠29的直径d相同(D2 =d),也可以比主滚珠29的直径d小(D2〈d)。
[0069]第二凹部71A包括与滚珠螺母30的第一端部301的端面304连续的凹台阶部75。凹台阶部75的滚珠螺母径向RD的深度与第二限动滚珠82的直径相同。即,凹台阶部75能够收容1个第二限动滚珠82。如图1所示,活塞17呈一端171 (制动盘2侧的端部)闭塞的有底圆筒状。如图13所示,在活塞17的一端171的外周部设有向制动盘2 (参照图1)侧的相反侧突出的突起172。突起172具有与第二凹部71A的凹台阶部75 (严格来说,如下叙述的限制面73A)相对的相对面173。相对面173可以呈环状,也可以仅配置在与凹台阶部75相对的区域。
[0070]如图13所示,凹台阶部75具有支承面(未图示)、限制面73A、底面74A。支承面经由第二限动滚珠82来支承第二螺旋弹簧52的第二端部522。限制面73A与支承面交叉,限制第二限动滚珠82的在轴向AX上的移动。底面74A与支承面及限制面73A分别交叉,对该凹台阶部75的底面进行划分。底面74A可以由图13那样的平坦面形成。并且,底面74A通过以沿着滚珠丝杠轴向(轴向AX)的方向为中心的圆弧状面形成。
[0071]限制面73A将第二限动滚珠82按压于相对面173。换言之,第二限动滚珠82夹在凹台阶部75与相对面173之间。由此,限制(固定)第二限动滚珠82相对于滚珠螺母30的移动。因而,能够将第二限动滚珠82没有松动地保持于滚珠螺母30。
[00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