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6800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摩托车上的前轮与车把之间会设有前减震器,在摩擦车行驶过程中该前减震器具有缓冲力的作用,特别是当摩托车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如果没有前减震器,路面上产生的作用力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导致车祸。
[0003]目前的前减震器均是单缓冲结构,在受到强烈的冲撞时,由于缓冲力不足会产生刚性接触以及产生对人体的有害冲击力。而且弹簧压缩的导向性能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减震效果好,舒适性能强的双缓冲前减震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其特征是:包括减震筒及与减震筒滑动连接的前叉管,减震筒与前叉管内腔之间设有活塞杆,前叉管内设有辅助缓冲杆,前叉管的端头内设有第一缓冲装置,活塞杆的外壁与减震筒底部安装槽之间设有缓冲器,第一缓冲装置上设有与缓冲器适配的容纳腔室。
[0007]进一步,所述辅助缓冲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基座及杆体,基座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内设有减震垫,基座与杆体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组,杆体上相对基座的一端上设有弹性橡胶。
[0008]进一步,所述活塞杆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端头及本杆,限位端头上开设有与弹性橡胶适配的槽腔,限位端头的侧壁上设有密封圈垫,所述前叉管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端头限位连接的第二弹簧组。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衬套及助力阀系,衬套内开设有与缓冲器滑动连接的容纳腔室,助力阀系外设有第三弹簧组。
[0010]进一步,所述本杆上相对于限位端头的一端与减震筒之间通过螺杆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减震筒的开口处与前叉管的外壁之间设有稳定件及弹性密封圈。
[0012]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0013]本申请的前减震器,通过辅助缓冲杆上的弹性橡胶的设置及第一缓冲装置的设置,在传统的单缓冲结构上,增加了二次缓冲设计,有效解决用户在使用中遇强烈冲击时由于缓冲力不足产生的刚性接触以及对人体的有害冲击。第一弹簧组、第二弹簧组及第三弹簧组的设置保持了产品的舒适性又改善了减震的整体缓冲性能;其中的第二弹簧组及第三弹簧组分别设置在限位端头及助力阀系上改善了弹簧压缩的导向性能,降低运动摩擦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起始状态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I及与减震筒I滑动连接的前叉管2,减震筒I与前叉管2内腔之间设有活塞杆3,前叉管2内设有辅助缓冲杆7,前叉管2的端头内设有第一缓冲装置4,前叉管2的端头上开设有有安装槽,第一缓冲装置4与安装槽的限位固定,活塞杆3的外壁与减震筒I底部安装槽之间设有缓冲器5,该缓冲器5包括伸入段51及限位段52,限位段52的直径大于伸入段51,伸入段51的外壁呈斜面状,第一缓冲装置4上设有与缓冲器5适配的容纳腔室420,缓冲器5的限位段52的直径与容纳腔室420的直径相等。
[0017]辅助缓冲杆7包括相互连接的基座71及杆体72,基座71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内设有减震垫710,基座71与杆体7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组61,杆体72上相对基座71的一端上设有弹性橡胶73。当前叉管2在减震筒I内相对滑动时,前叉管2向后回弹运动时,第一弹簧组61起到了减少前叉管2的回弹力的作用,辅助第一缓冲装置4降低回弹力对人体造成伤害。
[0018]活塞杆3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端头31及本杆32,限位端头31上开设有与弹性橡胶73适配的槽腔,限位端头31的侧壁上设有密封圈垫,所述前叉管2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端头31限位连接的第二弹簧组62。当前叉管2在减震筒I内相对滑动时,前叉管2向减震筒I底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在限位端头31上限位连接有第二弹簧组62,第二弹簧组62会受到挤压,产生一组减震缓冲力,减轻了辅助缓冲体对活动杆的冲击及前叉管2对减震筒I的冲击力。
[0019]而且在辅助缓冲杆7上设有弹性橡胶73,在前叉管2运行过程中,该弹性橡胶73会与活塞杆3限位端头31上的槽腔内壁接触,该弹性橡胶73又起到了减震缓冲的作用。
[0020]第一缓冲装置4包括衬套41及助力阀系42,衬套41内开设有与缓冲器5滑动连接的容纳腔室420,助力阀系42外设有第三弹簧组63。当前叉管2在减震筒I内相对滑动时,当前叉管2运行至减震筒I底部时,第一缓冲装置4的衬套41内的容纳腔室420与缓冲器5接触,缓冲器5的伸入段51伸入容纳腔室420内,限位段52的外壁与容纳腔室420的内壁贴合,阻止前叉管2向前运行,起到了减震缓冲的作用。当前叉管2向后回弹运动时,由于助力阀系42上设有第三弹簧组63,该第三弹簧组63会与限位端头31外壁碰触,在第三弹簧组63受到挤压时,会产生一个降低回弹力的作用力,防止了由于缓冲力不足产生的刚性接触以及对人体的有害冲击。
[0021]本杆32上相对于限位端头31的一端与减震筒I之间通过螺杆8连接。
[0022]减震筒I的开口处与前叉管2的外壁之间设有稳定件11及弹性密封圈12。当前叉管2在减震筒I内滑动时,稳定件11能保证前叉管2在减震筒I内是处于直线的往复运动,大大提高了前叉管2的运行结构稳定性。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其特征是:包括减震筒及与减震筒滑动连接的前叉管,减震筒与前叉管内腔之间设有活塞杆,前叉管内设有辅助缓冲杆,前叉管的端头内设有第一缓冲装置,活塞杆的外壁与减震筒底部安装槽之间设有缓冲器,第一缓冲装置上设有与缓冲器适配的容纳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辅助缓冲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基座及杆体,基座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内设有减震垫,基座与杆体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组,杆体上相对基座的一端上设有弹性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活塞杆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端头及本杆,限位端头上开设有与弹性橡胶适配的槽腔,限位端头的侧壁上设有密封圈垫,所述前叉管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端头限位连接的第二弹簧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衬套及助力阀系,衬套内开设有与缓冲器滑动连接的容纳腔室,助力阀系外设有第三弹簧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本杆上相对于限位端头的一端与减震筒之间通过螺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减震筒的开口处与前叉管的外壁之间设有稳定件及弹性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缓冲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及与减震筒滑动连接的前叉管,减震筒与前叉管内腔之间设有活塞杆,前叉管内设有辅助缓冲杆,前叉管的端头内设有第一缓冲装置,活塞杆的外壁与减震筒底部安装槽之间设有缓冲器,第一缓冲装置上设有与缓冲器适配的容纳腔室。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减震效果好,舒适性能强。
【IPC分类】F16F13-00
【公开号】CN204477167
【申请号】CN201420867636
【发明人】袁伟华
【申请人】浙江名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