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6359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蓬松物料的灌装包装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自动灌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佐餐、速食的食品因其食用方便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说市场上众多的蘑菇酱、老干妈、老干爹等等佐餐食品。这些佐餐食品的共同点是都是瓶装,因其口味不同要添加不同的配料和多次注油。传统的生产方法是将主原料酱料螺旋输送至瓶中,再人工灌装加入各种不同的配料,后续灌装完毕还要对瓶子进行擦拭工序,将灌装过程中漏出的物料清理干净,如此过程中工人劳动强度大,卫生难以保证,同时效率及其低下,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供货需求。

专利号为201620979214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灌装机,包含有原料桶、取料鼓和玻璃瓶输送装置,原料在原料桶向取料鼓中输送,玻璃瓶在取料鼓下方接收原料,再通过上方的投料器向玻璃瓶中注油或者注入其他的配料,实现了瓶装佐餐食品的自动化灌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在原料桶内的物料是通过搅拌装置搅拌之后输送至取料鼓,物料不断搅拌过程中原物料的形状和颗粒大小等可能会造成破坏,并且原料桶内只能放一种物料,搅拌装置在旋转搅拌的过程中,噪声很大,在取料鼓与玻璃瓶之间存在空间仍然会造成漏料的可能,当玻璃瓶与取料鼓之间的间隙调整不当时会发生挤瓶的故障,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灌装机,增加原料桶送料的物料种类,保证物料的原始形状和颗粒大小,实现间歇平推的送料方式,取料鼓与玻璃瓶之间进行结构改进,避免漏料和挤瓶问题的出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自动灌装机,包含有原料桶、取料鼓和玻璃瓶输送装置,所述取料鼓设置于原料桶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取料鼓内均分多个取料单元,所述玻璃瓶输送装置设置于取料鼓的下方,所述取料鼓的上方设置投料器,所述玻璃瓶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注油器,所述取料鼓和玻璃瓶输送装置通过同步联动机构连接同步运行,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实现取料鼓与玻璃瓶输送装置同步旋转和根据设定间隔时间定位停止,取料单元取料后旋转至玻璃瓶上方投料器动作将料注入下方玻璃瓶内,玻璃瓶旋转至注油器下方进行注油,所述原料桶内设置分仓式搅拌器,所述分仓式搅拌器主要由转轴和锥形仓组成,所述转轴贯穿于锥形仓,所述锥形仓内均分多个空间,所述玻璃瓶输送装置底部设置玻璃瓶托举装置,当一个玻璃瓶位于与取料鼓的一个取料单元对应位置时,玻璃瓶托举装置将玻璃瓶进行托举至与所述取料单元密封连接。

所述玻璃瓶托举装置包含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调节气缸、铰链和托举盘,所述铰链连接于两个调节气缸之间,所述托举盘设置于铰链的顶端。

所述玻璃瓶托举装置的控制信号由自动控制装置提供,通过两个调节气缸动作、铰链动作实现托举盘的上下移动。

所述分仓式搅拌器的锥形仓均分为6个空间。

本实用新型对原有的自动灌装机进行改进,原料桶内搅拌装置采用分仓式搅拌装置,送料更加均匀,搅拌轴转动缓慢,不破坏原物料的形状和大小,同时旋转造成的噪声大大降低,分仓式搅拌装置内可放置多种不同的物料,使得送料的物料种类得以扩展;玻璃瓶托举装置实现了在玻璃瓶位于取料鼓一个取料单元正下方的时候将玻璃瓶托举至与取料单元下边缘封闭连接,这样物料进入瓶中不会出现漏料的情况,同时也不会出现挤瓶的问题,一举两得‘玻璃瓶托举装置采用调整气缸配合铰链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控制信号由自动控制系统发出,与整个自动灌装系统实现联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车间产生的噪声污染,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新型自动灌装机,包含有原料桶1、取料鼓2和玻璃瓶输送装置3,所述取料鼓2设置于原料桶1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取料鼓2内均分多个取料单元21,所述玻璃瓶输送装置3设置于取料鼓2的下方,所述取料鼓2的上方设置投料器4,所述玻璃瓶输送装置3上方设置注油器5,所述取料鼓2和玻璃瓶输送装置3通过同步联动机构连接同步运行,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实现取料鼓2与玻璃瓶输送装置3同步旋转和根据设定间隔时间定位停止,取料单元21取料后旋转至玻璃瓶上方投料器4动作将料注入下方玻璃瓶内,玻璃瓶旋转至注油器5下方进行注油,所述原料桶1内设置分仓式搅拌器,所述分仓式搅拌器主要由转轴14和锥形仓11组成,所述转轴14贯穿于锥形仓11,所述锥形仓11内均分多个空间,所述玻璃瓶输送装置3底部设置玻璃瓶托举装置,当一个玻璃瓶位于与取料鼓2的一个取料单元21对应位置时,玻璃瓶托举装置将玻璃瓶进行托举至与所述取料单元21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玻璃瓶托举装置包含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调节气缸33、铰链34和托举盘32,所述铰链34连接于两个调节气缸33之间,所述托举盘32设置于铰链34的顶端。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玻璃瓶托举装置的控制信号由自动控制装置提供,通过两个调节气缸33动作、铰链34动作实现托举盘32的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分仓式搅拌器的锥形仓11均分为6个空间。

本实施例中,玻璃瓶输送装置3上的玻璃瓶,可以是人工放进去的,也可以采用简单的机械设备进行自动输送。比如说采用皮带机和拨轮结合的方式,通过皮带机将玻璃瓶运送至玻璃瓶输送装置3附近位置,对应位置后拨轮把玻璃瓶拨进容纳单元31内。等操作结束后再通过皮带机运走。这样的设备属于现有的成熟技术,结构多种多样,这里不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仓式搅拌器主要由锥形仓11、转轴14、搅拌电机12和联轴器13组成,所述锥形仓11内通过隔板均分6个空间,可以存放多种不同种类的物料,当然也可以存放同一种类的物料,存放不同种类的物料实现了送料的种类的扩展,满足更多产品的需求。如图1所示,将锥形仓11均分成6个空间。转轴14接收到自动控制装置的信号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锥形仓11的一个空间对准原料桶1的下料口,实现该种物料的送料,当送料结束,转轴14再转动一定的角度,锥形仓11的下一个分隔空间对准下料口进行送料,物料送至取料鼓2内。取料鼓2与玻璃瓶输送装置3主要通过分隔器、变速齿轮箱等机构组成同步联动机构,配合光电开关、时间继电器等器件,设计自动控制装置与上述控制部件对应连接,分别控制投料器4、注油器5的投料、注油时间和结束时间,每完成一次投料、注油的过程,取料鼓2、玻璃瓶输送器3旋转定位一次,依次循环完成整个灌装过程,实现了瓶装制品的灌装自动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人只需将灌装好的玻璃瓶拿下去进行下一步工序即可。在整个灌装过程中,玻璃瓶托举装置在取料鼓2向玻璃瓶内送料时,将玻璃瓶托举至取料鼓2的取料单元21底部与其密封连接,这样物料直接进入玻璃瓶中,绝对不会出现漏料的现象。同时,调整了玻璃瓶与取料鼓2之间的状态为封闭连接,也就不会出现挤瓶的现象了。

具体的,以先注油、再投料、二次注油的灌装程序为例,首先投料器4需要一个,注油器5需要两个,设置于玻璃瓶输送装置3上方,此时原料桶1的下料口阀门关闭,自动控制装置启动取料鼓2和玻璃瓶输送装置3旋转,到设定时间后定位停止,此时玻璃瓶均为空的,打开一个注油器5的阀门进行第一次注油,注油时间结束后,取料鼓2、玻璃瓶输送装置3继续旋转,所有的玻璃瓶都一次注油结束。转轴14转动使得锥形仓11的一个分隔空间对准下料口。玻璃瓶托举装置的两个调节气缸33启动推动铰链34向上运动,托举盘32向上托举玻璃瓶至取料鼓2对应的一个取料单元21底部边缘封闭连接,打开原料桶1的下料阀门,每次旋转定位后投料器3的阀门对玻璃瓶进行全封闭投料,投料结束后玻璃瓶托举装置先复位将玻璃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玻璃瓶输送装置3转动、取料鼓2转动,旋转定位,投料结束的玻璃瓶到注油器5下方开始进行二次注油,而玻璃瓶托举装置再次动作将下一个玻璃瓶托举进行全封闭投料,如此循环完成整个灌装过程。整个自动灌装过程,玻璃瓶与取料鼓全封闭连接投料,避免了漏料情况的发生,瓶口更加干净卫生,同时避免了由于玻璃瓶与取料鼓之间间隙调整不当而发生的挤瓶故障,整个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程序简单,操作方便,所有控制信号由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实现,误差几率低,生产效率高,节约生产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生产车间噪音小,有效改善了生产车间的环境,满足大规模的生产需求,并且适合多种类的灌装食品加工生产,调整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