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填充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1643发布日期:2018-08-24 19:5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填充组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化妆水填充组装机,用来对多个化妆水管件填充化妆液,每一个化妆水管件具有一个注料口,所述化妆水填充组装机包括一个沿一个长方向延伸并具有多个沿所述长方向间隔设置且能沿所述长方向移动的承载座的长型生产线单元,及沿所述长方向依序设置于所述长型生产线单元的一个进料单元、一个填充单元、一个内塞单元、一个外盖单元,及一个出料单元。

所述进料单元设置于所述长型生产线单元的一端,且用来将注料口朝上的所述化妆水管件夹至其中一个承载座中,所述填充单元用于对所述承载座中的所述化妆水管件填充化妆液,所述内塞单元用来将多个内塞件分别组装于所述注料口,所述外盖单元用来将多个外盖件分别组装于所述化妆水管件,所述出料单元设置于所述长型生产线相反所述进料单元的一端,并用来将组装后的所述化妆水管件夹出置放,借此就能完成所述化妆水管件的填充组装作业。

然而,位于所述进料单元的所述化妆水管件由于都是以注料口朝上的方式置放,因此容易因灰尘掉入而影响成品的质量,且所述长型生产线单元由于沿所述长方向的长度较长,导致需要非常长的空间才能正常使用,因此无法有效的使用空间,此外,所述进料单元及所述出料单元的设立位置处都必须分别配置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因此无法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克服背景技术所述缺点的自动填充组装机。

本实用新型自动填充组装机,用于对至少一个待填充件填充填充物,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具有注料口,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包含基座、输送单元、进料单元、翻转单元、填充单元、内塞单元、外盖单元、锁固单元、检测单元、排料单元,及出料单元。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多个沿一个环绕的输送路线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座且能够沿所述输送路线相对所述基座移动的承载座,每一个承载座具有至少一个插设孔,所述进料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并用来容置所述注料口朝下的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的第一入料盘,及能够移动地用来将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自所述第一入料盘夹至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插设孔的第一夹料模组,所述翻转单元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的下游处,并能够用来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转向使所述注料口朝上后再置入所述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插设孔,所述填充单元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翻转单元的下游处,并能够移动地用来对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填充填充物,所述内塞单元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填充单元的下游处,且包括容置至少一个内塞件的第二入料盘,及能够移动地用来将所述至少一个内塞件自所述第二入料盘移动并塞于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的注料口的第二夹料模组,所述外盖单元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内塞单元的下游处,且包括容置至少一个外盖件的第三入料盘,及能够移动地用来将所述至少一个外盖件自所述第三入料盘移动并盖于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的第三夹料模组,所述锁固单元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外盖单元的下游处,并能够移动地用来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外盖件锁紧于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所述检测单元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锁固单元的下游处,且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重量感测模组,及能够转动地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夹至所述重量感测模组以量测重量后再夹回相邻的另一个承载座的第四夹料模组,所述排料单元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检测单元的下游处,并包括能够移动地用来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中被所述重量感测模组检测出重量不符合标准者夹出的第五夹料模组,所述出料单元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排料单元的下游处且相邻所述进料单元,并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出料盘,及能够移动地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待填充件夹至所述出料盘的第六夹料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用于对多个待填充件填充填充物,每一个承载座具有多个插设孔,并能够用来供部分的所述待填充件设置,所述第二入料盘容置多个内塞件,所述第二夹料模组能够移动地用来将部份的所述内塞件自所述第二入料盘移动并塞于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填充件的注料口,所述第三入料盘容置多个外盖件,所述第三夹料模组能够移动地用来将部份的所述外盖件自所述第三入料盘移动并盖于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待填充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所述翻转单元包括能够沿一个上下方向相对所述基座移动的移动模组、能够绕一个垂直所述上下方向且朝所述输送单元延伸的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模组的转动模组,及多个连接于所述转动模组且分别能够开合地用来夹持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待填充件的夹持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还包含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外盖单元及所述锁固单元间的外盖定位单元,所述外盖定位单元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以一次下压及上提的移动方式推抵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外盖件,以使所述外盖件分别定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待填充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还包含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及所述翻转单元间的第一定位单元,及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翻转单元及所述填充单元间的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以一次下压及上提的移动方式推抵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待填充件,以使所述注料口朝下的所述待填充件定位于所述承载座,所述第二定位单元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以一次下压及上提的移动方式推抵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待填充件,以使所述注料口朝上的所述待填充件定位于所述承载座。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所述锁固单元是以先转松后再转紧的转动方式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外盖件分别锁紧于所述待填充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所述输送路线相邻所述进料单元的部份为直线,所述进料单元的第一夹料模组具有两个垂直相邻的所述输送路线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入料盘的两侧的第一轨座、垂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轨座并能够沿所述第一轨座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轨座、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座并能够沿所述第二轨座的延伸方向及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的滑座,及设置于所述滑座并用来夹持多个待填充件的夹爪。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所述输送路线相邻所述出料单元的部份为直线,所述出料单元的第六夹料模组具有两个垂直相邻的所述输送路线且分别位于所述出料盘的两侧的第一轨座、垂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轨座并能够沿所述第一轨座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轨座、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座并能够沿所述第二轨座的延伸方向及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的滑座,及设置于所述滑座并用来夹持多个待填充件的夹爪。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还包含沿所述输送路线设置于所述内塞单元及所述外盖单元间的内塞定位单元,所述内塞定位单元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以一次下压及上提的移动方式推抵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的所述内塞件,以使所述内塞件分别定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待填充件,并能够用于检测每一个待填充件是否塞设有各自的所述内塞件,以使后续不再对未塞设有所述内塞件的所述待填充件加工,并由所述排料单元将未塞设有所述内塞件的待填充件夹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能够环绕转动的所述承载座及用来将所述待填充件转向的所述翻转单元的设置,以及所述进料单元与所述出料单元的相邻设置,而能减少使用空间及人力,并且还能避免所述待填充件于组装前受到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填充组装机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俯视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于另一个视角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

图5是所述实施例于另一个视角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

图6是所述实施例于另一个视角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自动填充组装机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对多个待填充件7填充填充物,每一个待填充件7具有一个注料口7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填充件7是化妆水瓶,填充物是化妆水,但是并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填充物也能够是粉末。

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包含一个基座11、一个输送单元12、一个进料单元2、一个翻转单元31、一个填充单元32、一个内塞单元33、一个外盖单元34、一个锁固单元35、一个检测单元36、一个排料单元37、一个出料单元4、一个外盖定位单元51、一个第一定位单元52、一个第二定位单元53,及一个内塞定位单元54。

所述输送单元12包括多个沿一个环绕的输送路线S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座11且能够沿所述输送路线S相对所述基座11移动的承载座121,每一个承载座121具有四个插设孔12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路线S相邻所述进料单元2的部份为直线,且所述输送路线S相邻所述出料单元4的部份为直线。

所述进料单元2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基座11并用来容置多个注料口71朝下的所述待填充件7的第一入料盘21,及一个能够移动地用来将其中四个待填充件7自所述第一入料盘21夹至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插设孔122的第一夹料模组22。

所述第一夹料模组22具有两个垂直相邻的所述输送路线S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入料盘21的两侧的第一轨座221、一个垂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轨座221并能够沿所述第一轨座22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轨座222、一个沿一个垂直所述第一轨座221的延伸方向及垂直所述第二轨座222的延伸方向的上下方向Z延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座222并能够沿所述第二轨座222的延伸方向及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Z移动的滑座223,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滑座223并用来夹持四个注料口71朝下的待填充件7的夹爪224。

参阅图2、3、4,所述翻转单元31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2的下游处,并能够用来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转向使所述注料口71朝上后再置入所述承载座121的所述插设孔122。

所述翻转单元31包括一个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Z相对所述基座11移动的移动模组311、一个能够绕一个垂直所述上下方向Z且朝所述输送单元12延伸的轴线L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模组311的转动模组312,及四个连接于所述转动模组312且分别能够开合地用来夹持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的夹持模组313。

所述填充单元32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翻转单元31的下游处,并能够移动地用来对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填充填充物。

所述内塞单元33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填充单元32的下游处,且包括一个容置多个内塞件8的第二入料盘331,及一个能够移动地用来将四个内塞件8自所述第二入料盘331移动并分别塞于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的注料口71的第二夹料模组332。

参阅图2、4、5,所述外盖单元34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内塞单元33的下游处,且包括一个容置多个外盖件9的第三入料盘341,及一个能够移动地用来将四个外盖件9自所述第三入料盘341移动并分别盖于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的第三夹料模组342。

所述锁固单元35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外盖单元34的下游处,并能够移动地用来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外盖件9分别锁紧于所述待填充件7。

所述锁固单元35是以先转松后转紧的转动方式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外盖件9分别锁紧于所述待填充件7。

所述检测单元36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锁固单元35的下游处,且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基座11的重量感测模组361,及一个能够转动地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夹至所述重量感测模组361以分别量测重量后再夹回相邻的另一个承载座121的第四夹料模组362。

所述排料单元37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检测单元36的下游处,并包括一个能够移动地用来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中被所述重量感测模组361检测出重量不符合标准者夹出的第五夹料模组371。

参阅图2、5、6,所述出料单元4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排料单元37的下游处且相邻所述进料单元2,并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基座11的出料盘41,及一个能够移动地将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夹至所述出料盘41的第六夹料模组42。

所述第六夹料模组42具有两个垂直相邻的所述输送路线S且分别位于所述出料盘41的两侧的第一轨座421、一个垂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轨座421并能够沿所述第一轨座42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轨座422、一个沿所述上下方向Z延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座422并能够沿所述第二轨座422的延伸方向及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Z移动的滑座423,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滑座423并用来夹持四个待填充件7的夹爪424。

参阅图2、5,所述外盖定位单元51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外盖单元34及所述锁固单元35间,且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Z以一次下压及上提的移动方式推抵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外盖件9,以使所述外盖件9分别定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待填充件7。

参阅图2、3,所述第一定位单元52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2及所述翻转单元31间,且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Z以一次下压及上提的移动方式推抵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以使所述注料口71朝下的所述待填充件7定位于所述承载座121。

所述第二定位单元53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翻转单元31及所述填充单元32间,且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Z以一次下压及上提的移动方式推抵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以使所述注料口71朝上的所述待填充件7定位于所述承载座121。

参阅图2、3、4,所述内塞定位单元54沿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于所述内塞单元33及所述外盖单元34间,并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Z以一次下压及上提的移动方式推抵设置于相邻的其中一个承载座121的所述内塞件8,以使所述内塞件8分别定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待填充件7,并能够用于检测每一个待填充件7是否塞设有各自的所述内塞件8,以使后续不再对未塞设有所述内塞件8的所述待填充件7加工,并由所述排料单元37将未塞设有所述内塞件8的待填充件7夹出。

进行填充组装时,以四个位于所述第一入料盘21且注料口71朝下的待填充件7为例,所述第一夹料模组22将所述待填充件7夹至其中一个承载座121后,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单元52处,并受所述第一定位单元52推抵而使所述待填充件7能稳定的容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插设孔122内,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翻转单元31处,所述翻转单元31的移动模组311就能够带动所述夹持模组313朝所述承载座121移动,并分别夹持所述待填充件7,再带动所述夹持模组313朝上移动,使得所述承载座121的所述待填充件7向上脱离所述插孔122,再藉由所述转动模组312带动所述夹持模组313绕所述轴线L转动,让所述待填充件7倒转,接着所述移动模组311带动所述夹持模组313向下移动,所述夹持模组313并松离所述等待填充件7,将注料口71朝上的所述待填充件7置回所述承载座121的所述插孔122。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单元53处,并受所述第二定位单元53推抵而使所述待填充件7能稳定的容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插设孔122内。

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填充单元32处,所述填充单元32就会将填充物经由所述注料口71分别注入所述待填充件7内,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内塞单元33处,所述内塞单元33就会将四个内塞件8由所述第二入料盘331夹至所述注料口71,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内塞定位单元54处,并受所述内塞定位单元54的推抵而使所述内塞件8能稳定的组装于所述待填充件7。

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外盖单元34处,所述外盖单元34就会将四个外盖件9由所述第三入料盘341夹至所述待填充件7,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外盖定位单元51处,并受所述外盖定位单元51的推抵而使所述外盖件9能稳定的设置于所述待填充件7上,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锁固单元35处,并由所述锁固单元35将所述外盖件9锁固于所述待填充件7。

参阅图2、3、5,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检测单元36处,所述第四夹料模组362会将所述待填充件7夹至所述重量感测模组361进行重量检测,并于检测后再将所述待填充件7置入位于原先承载座121的上游处的另一个承载座121。要说明的是,本案将所述待填充件7置入另一个承载座121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所述第四夹料模组362若是要将所述填充件7置回原承载座121时,会因为往返时间造成组装时间的延迟,因此将所述填充件7置入另一个承载座121将能够减少组装时间。

参阅图4、5、6,接着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排料单元37,并以所述第五夹料模组371将于所述检测单元36处检测出重量不符以及于所述内塞定位单元54处检测出未塞设有所述内塞件8的所述待填充件7取出,最后所述承载座121移动至所述出料单元4,并由所述第六夹料模组42将组装完成的待填充件7夹至所述出料盘41,此时空的所述承载座121便能继续移动至所述进料单元2,以进行下一个组装循环流程。

参阅图4,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在所述内塞定位单元54处有检测出未塞设有所述内塞件8的所述待填充件7时,后续的所述外盖单元34就不会再对其组装外盖件9。

参阅图3,由于所述第一入料盘21所放置的所述待填充件7都是以注料口71朝下的型式摆放,直到透过所述翻转单元31的翻转后才会使所述待填充件7的注料口71朝上,因此能够避免在组装前有灰尘落入所述待填充件7内而造成污染。

参阅图2、3,此外,由于所述出料单元4及所述进料单元2是相邻设置,因此只需配置少数人员于此处就能进行自动填充组装,因此相较于长型的生产线必须在头尾的进料区及出料区分别都要配置人员,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减少人员配置。

由于所述自动填充组装机的所述承载座121是沿环绕的所述输送路线S设置,因此使得环绕的生产线相较于长型的生产线还能有减少使用空间的优点。

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的待填充物7、内塞件8、外盖件9及每一个承载座121的插设孔122的数量皆为复数个,但是在另外的实施态样中,待填充物7、内塞件8、外盖件9及每一个承载座121的插设孔122的数量也能只为一个,同样能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能够环绕转动的所述承载座121及用来将所述待填充件7转向的所述翻转单元31的设置,以及所述进料单元2与所述出料单元4的相邻设置,而能减少使用空间及人力,并且还能避免所述待填充件7于组装前受到污染,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另外说明,若当所述待填充件7在利用射出成型制造完成后,及其后续进行的第二次加工的作业(如瓶身印刷等)时,皆都是以注料口71朝下的型式摆放,并再运送至本实用新型进行填充作业,以此作业方式,还能够确保避免污染物落入所述待填充件7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