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8995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器检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采用机械方法为特征的检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冷凝器检具。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空调系统的机件,能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大部分的汽车置于水箱前方。近几年冷凝器年产量增幅均在10%左右,而现在的成品检测环节存在检测难度大的问题,对尺寸的把控难以到位,主要是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尺寸用常规的检验工具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导致尺寸检测误差比较大,不合格产品容易流到市场,而且费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并且无法保质保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器检具,解决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尺寸检测困难,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保质保量,达到客户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冷凝器检具,有一块基座板,所述基座板上设置四个固定座和一个接头定位座,固定座的设置顺序是从前到后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三固定座、第四固定座;所述接头定位座设置在四个固定座的后侧,所述接头定位座上倾斜设有接头定位板,所述接头定位板上设有进气管位检测孔和出液管位检测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位检测孔中插装第一检测棒,所述出液管位检测孔中插装第二检测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棒的直径比所述进气管位检测孔的直径小3.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棒的直径比所述出液管位检测孔的直径小2.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棒的尾部设有手柄,所述第二检测棒的尾部设有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有横向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有直角型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固定座上设有纵向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板为矩形框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定位座通过销钉与所述基座板固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与常规检测工具相比,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尺寸检测误差缩小至合理范围内,而且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尽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头定位座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固定座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固定座的示意图;

图5是第四固定座的示意图;

图6是第一检测棒的示意图;

图7是冷凝器的加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冷凝器检具,有一块基座板1,所述基座板上设置四个固定座和一个接头定位座2,固定座的设置顺序是从前到后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第一固定座3、第二固定座4、第三固定座5、第四固定座6;所述接头定位座设置在四个固定座的后侧,所述接头定位座上倾斜设有接头定位板21,所述接头定位板上设有进气管位检测孔22和出液管位检测孔23。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板1由一矩形板材加工而成,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开设有四个固定座安装孔,在四个固定座安装孔的后侧开设有两个接头定位座安装孔。所述基座板的中部被掏空,整体呈矩形框架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少冷凝器检具的材料用量,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冷凝器检具的重量,便于冷凝器检具的搬运和存放。

参见图1、图2、图7,为了显示接头定位座内的孔,图2为阶梯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定位座2上倾斜设有接头定位板21,加载冷凝器后,该接头定位板21的表面与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9表面紧密贴合,该接头定位板21与所述基座板1的夹角可以是103.5度、104度。所述接头定位板上设有进气管位检测孔22和出液管位检测孔23,加载冷凝器后,所述进气管位检测孔22与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上的进气管口10对齐,所述出液管位检测孔23与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上的出液管口11对齐。所述接头定位座的底部设有两个安装孔24,销钉13依次穿装在安装孔24和所述基座板的接头定位座安装孔中,所述接头定位座2通过销钉与所述基座板1固定。

参见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3上设有横向定位槽31,所述第二固定座4上设有直角型定位槽41,所述第四固定座6上设有纵向定位槽61。加载冷凝器后,冷凝器的边沿紧贴横向定位槽31、直角型定位槽41、纵向定位槽61,使冷凝器在检具上定位。四个固定座的底部都设有插销12,插销与基座板上的固定座安装孔紧配合。

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由冷凝器检具的外侧(图7中由下向上)载入,通过四个固定座将冷凝器定位好,通过接头定位板21可以检测冷凝器进出管接头的角度和位置是否合格,通过进气管位检测孔22和出液管位检测孔23可以检测冷凝器进出管接头上的孔位是否合格。

为了更加直观的得到检测结果,参见图6、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位检测孔22中插装第一检测棒7,所述出液管位检测孔23中插装第二检测棒。冷凝器加载后,该接头定位板21的表面与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9表面紧密贴合,所述进气管位检测孔22与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上的进气管口10对齐,所述出液管位检测孔23与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上的出液管口11对齐。将第一检测棒从所述进气管位检测孔插入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上的进气管口,插入深度6至10毫米,将第二检测棒从所述出液管位检测孔插入冷凝器的进出管接头上的出液管口,插入深度6至10毫米,如果检测棒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插入,则产品是合格的;否则,需要将产品放入不合格区域,待返工。这种检测方式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一步完成冷凝器进出管接头的角度、位置、孔位的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棒的直径比所述进气管位检测孔的直径小3.5毫米。所述第二检测棒的直径比所述出液管位检测孔的直径小2.5毫米。

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棒7的尾部设有手柄8,所述第二检测棒的尾部设有手柄。手柄便于检测棒的插拔即可,手柄与检测棒之间焊接固定。

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