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液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6300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取液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取精液或尿液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先有技术中,取尿液或精液的过程如图1至图5所示,需要患者先射入容器中,再由操作人员倒入试管内,这种方式有着如下缺点:

1、取尿液或精液需要先射入容器,再倒入试管,过程复杂,操作麻烦;

2、需要用手工开启盖子,尿液或精液容易受污染,无法完全保证安全性;

3、开启试管盖子操作的过程中,尿液或精液会散发出味道,使工作人员处于恶劣的气味环境中;

4、精液在离心时,需要采用尖底试管,而普通试管是圆底,即离心时需要使用两种试管,造成物料和人工成本提升;

5、尿液或精液取出过程中也需要开启试管盖子,增加污染风险,消耗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取液转运装置,旨在解决先有技术中取精液或尿液并转运的过程中需要开启盖子,导致容易出现泄露污染、散发味道影响工作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取液转运装置,包括漏斗和试管;

所述试管上端开口且开口处设有封盖,所述封盖开设有可弹性自封的自封口;

所述漏斗上端开设为便于尿液或精液射入的漏斗开口,下端凸设有用于插入所述自封口的插嘴。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具有软性材料制成的管体,所述试管下端开设有底部针口,所述试管下端套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底部针口的底盖。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内腔下端收缩为内部尖底,所述内部尖底顶点处开设有所述底部针口。

进一步地,沿所述试管下端外侧壁开设有底部卡槽,沿所述底盖内侧壁凸设有用于嵌入所述底部卡槽固定的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下端设有导流尖嘴,所述导流尖嘴内部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底部针口的液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凸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液流道密封的密封针。

进一步地,于所述底盖上环绕所述密封针设有环形固定圈,所述环形固定圈与所述密封针之间形成可供所述导流尖嘴侧壁嵌入的密封槽。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一侧开设有可供尿液或精液射入的漏斗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插嘴末端设有便于插入所述自封口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由透明软性材料制成,且所述试管外侧壁沿其轴向设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取液转运装置在采集尿液或精液时,将漏斗插设在试管的封盖上,尿液或精液射入漏斗后沿其插嘴流入试管内完成采集过程。采集完成后将漏斗拔出,封盖上的自封口恢复密封,尿液或精液被存储在试管内,可供真空细管等装置取用。整个操作过程中无需开启盖子,尿液或精液采集后不会直接与空气接触,既能避免其泄露或者被污染,又避免了其散发的气味影响工作环境,具有操作快捷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取尿液或精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取液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取出尿液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13、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取液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7至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取出离心后精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6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取液转运装置,用于取尿液7并且存储以便于转运,其包括漏斗1和试管3a。

试管3a的上端开口,在开口处设有封盖2。封盖2上开设有可弹性自封的自封口21,在正常的状态下自封口21在弹性的作用下处于密封状态。封盖2可采用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在其中部切割形成自封口21,自封口21开启时其边沿的材料被挤压变形存储弹性势能,自封口21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具有收缩封闭的趋势。

漏斗1上端开设为便于尿液7射入的漏斗开口11,下端凸设有用于插入自封口21的插嘴12,尿液7射入漏斗开口11后,可从插嘴12流出。

在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取液转运装置取尿液7时,先将漏斗1的插嘴12插入试管3a上端的自封口21内,自封口21在弹性的作用下紧紧包裹插嘴12的外壁密封。尿液7被射入漏斗开口11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漏斗1内壁向下滑动,从插嘴12流出进入试管3a内。当全部尿液7从插嘴12流出后,将漏斗1从封盖2上拔出,拔出后在弹性的作用下自封口21封闭,尿液7被存储在试管3a内。

如图10至图12所示,当需要将试管3a内的尿液7取出进行化验等操作时,可以采用真空吸管5插入自封口21内吸取尿液7,转运至实验制片6或其他结构处即可。

从上述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本实施中提供的取液转运装置在取尿液7、转运尿液7、取出尿液7化验等步骤中,都无需开盖或者倒出,所以全过程中尿液7不易被污染,而且也不会释放气味影响工作环境,操作也较为便利,操作过程简单快捷。

优选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中的漏斗1在一侧开设有漏斗开口11,取尿液7时便于使用,使尿液7能方便的进入漏斗1内,而不会倾洒在周围,造成 环境的污染。为了便于引流,漏斗1相对漏斗开口11的侧壁弯折为用于圆弧状,使得尿液7进入后能顺着该圆弧状侧壁往下流,汇集至插嘴12处。

插嘴12的末端设有便于插入自封口21的斜面,当插嘴12插入自封口21时,末斜面使其末端具有较大的压强,便于将自封口21顶开插入。

试管3a由透明材料制成,且试管3a外侧壁沿其轴向设有刻度31,可从刻度31观察内部的存储的尿液7的体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取液转运装置主要用于取精液8并且存储以便于转运,由于精液8和尿液7的物理性质大体相同但是小有差异,所以与实施例一中的取液转运装置结构基本相同,只有试管3b结构具有差别,相关漏斗1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固下文不再对漏斗1进行赘述,整个工作过程原理可参照前文所述。

如图13-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试管3b具有软性材料制成的管体,在试管3b下端开设有底部针口33,试管3b下端套设有用于封闭底部针口33的底盖4。在需要将内部存放的精液8取出时,将底盖4取下,对管体进行挤压,内部的精液8即沿着底部针口33流出,操作时像挤牙膏一样,可以方便的将内部的精液8挤出至实验制片6等处。取出过程中无需取下盖子,也无需直接在空气中倒出精液8,使得精液8不会散发气味影响环境,而且避免了精液8被浪费或者污染,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捷。

试管3b内腔的下端收缩为内部尖底35,内部尖底35顶点处开设有底部针口33。在需要精液8离心时,将试管3b放入高速离心设备,通过高速旋转,精子82和精液8在试管3b内部分离,上半部分为精浆81,下面尖头部分为精子82。上半部可采用真空吸管5插入试管3b,顶开盖子的自封口21,吸出精浆81,取出真空吸管5后,自封口21自动密封,无需开启试管3b盖子,始终保持密封。下半部的精子82取出时,打开底盖4,手指像挤牙膏一样挤压试管3b,管体受力挤压,精子82沿着底部针口33滴出,滴在实验制片6上面即可。 由于试管3b底部“外圆内尖”的特殊设计,使得精液8需要离心时,无需再使用专门的尖底试管,从而避免了将精液8转运至尖底试管的操作,使得每份精液8离心操作中都能节省一个尖底试管,减少了物料和人工的使用成本。

在试管3b的下端设有导流尖嘴34,导流尖嘴34呈圆柱形,在其内部开设有连通至底部针口33的液流道341。导流尖嘴34便于精确的将精液8导流至指定的部位,而且使得精液8真正流出的位置与试管3b内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流出位置被污染后进而污染整个试管3b内的精液8。

在底盖4内凸设有用于插入液流道341密封的密封针42,当底盖4套设在试管3b下端时,其密封针42插入液流道341内,将导流尖嘴34密封,避免空气等进入试管3b内。而且底盖4实际接触精液8的部分只有密封针42,在使用后清洗时也较为容易。

优选的,在底盖4内环绕密封针42外沿还凸设有环形固定圈43,环形固定圈43与密封针42之间形成密封槽44,密封槽44可供导流尖嘴34的侧壁嵌入,将导流尖嘴34包裹密封,进一步加强对导流尖嘴34的密封性。

试管3b与底盖4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设置螺纹配合等,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沿试管3b下端侧壁开设有底部卡槽32,沿底盖4内侧壁凸设有用于嵌入底部卡槽32固定的卡扣41。当底盖4安装套设在试管3b下端时,卡扣41嵌入底部卡槽32内相互固定,以使底盖4不会轻易脱落,保持稳固的密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