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组件综合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258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组件综合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组件综合检测设备,具体地讲是一种电缆组件在生产过程中用于成品通断和耐压合格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缆组件在制作过程中成品耐压检测的方式为,将焊接(压接)好带线的插针(孔)插入插头孔(针)内,用鳄鱼夹夹住整个线端与高压仪接通,再线芯与线芯之间、线芯与外壳之间一一闭通测试耐压;成品组件通断测试方式为用通联电笔手动一一通点的方式进行点与点、壳体与壳体之间的通断测试。此种测试方法存在的缺点是,采用鳄鱼夹夹住导线测试耐压的方法,由于导缆绝缘层剥离都不长,导体与导体之间的距离又很近,该状态下检测极易造成耐压测试时的短路、烧机,极为不安全;用通联电笔测试通断一人无法完成,且测试速度较慢,耗时耗力。另一种方法是直购买专用的线束综合检测仪器,但线束检测仪器没有匹配对应的组件用连接器的转接头,依然需要制作大量转接头后完成测试。因此,现有的电缆组件成品通断、耐压测试存在耗时长、效率低、不可靠、不安全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缆组件综合检测装置,该装置使电缆组件成品可直接对插后连接于检测设备直接进行通断、耐压测试。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组件综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对插连接器、漏电开关、接线柱、导线、螺钉、绝缘板;所述装置壳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壳体内外安装有对插连接器、漏电开关、接线柱、导线、绝缘板;所述装置壳体包括壳体正面、侧面和顶面;

所述壳体正面上固定有多种型号的对插连接器;

所述壳体侧面上固定有与通断设备联通的连接器;

所述壳体顶面上固定有接线柱和漏电开关;

所述装置内部的导线将各个同型号规格的连接器按通断、耐压分别接通连接于漏电开关、接线柱和通断设备的连接器。

所述对插连接器为一种或多种结构形式的连接器,对插连接器能直接与被测电缆组件对插连接形成通路。

所述漏电开关能控制每一条连接回路。

所述接线柱为通用接线柱,便于耐压仪设备检测探针的放入取出。

所述装置壳体内部导线接线线路为所需被测产品最大芯数的电缆组件的联通线路。

所述装置壳体内接线柱安装在绝缘板上,联通电压后安全可靠。

所述装置壳体经镀涂处理,不易磨损、抗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成品电缆组件的通断、耐压测试便捷、可靠、智能,批量生产时不会形成等待耐压测试造成产品积压,且一个人可以直接操作,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中标号:1—装置壳体,2—对插连接器,3—漏电开关,4—接线柱,5—导线,6—螺钉,7—绝缘板,8—连接器,a—壳体正面,b—壳体侧面,c—壳体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电缆组件综合检测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对插连接器2、漏电开关3、接线柱4、导线5、螺钉6、绝缘板7;所述装置壳体1通过螺钉6固定连接,壳体内外安装有对插连接器2、漏电开关3、接线柱4、导线5、绝缘板7;所述壳体正面a上固定有多种型号的对插连接器2;所述壳体侧面b上固定有与通断设备联通的连接器8;所述壳体顶面c上固定有接线柱4和漏电开关3;所述装置内部的导线5将各个同型号规格的对插连接器2按通断、耐压分别接通连接于漏电开关3、接线柱4和通断设备的连接器8。

所述壳体与壳体之间通过螺钉6连接固定,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可便捷、稳定的放置于工作台面进行被测组件的连接与脱落。所述壳体上可安装市面上一切连接插头,便于所需测试的组件直接对插连接。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大于被测组件接线回路数量的漏电开关3,可有效控制每一个回路的隔断和联通,同时防止不当操作后的断开保护。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绝缘板7,绝缘板7上安装固定有大于被测组件接线回路数量的通用接线柱,绝缘板7可以隔断接线柱4金属部分与壳体的连接,安全、稳固;接线柱4为通用接线柱,便于耐压设备检测探针的放入取出。

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直接与通断检测仪连接的端口插座,可方便地实施设备与装置的连接和断开。所述壳体内的通断测试导线线路与被测组件对插后可形成回路电路,且数量为大于等于所需被测组件的连接导线线路数量,可直接便捷连通。所述壳体内的耐压测试导线线路与被测组件一端对插后连通,且数量大于等于所需被测组件的连接导线线缆数量,同时耐压测试线路为并联设计,可同时测试多根成品电缆组件的耐压。

所述壳体内连接器接线端子均采用绝缘防护处理,保证使用的安全可靠;所述壳体金属版面为镀涂处理,壳体不易磨损、抗腐蚀。

此综合检测装置无需操作人员熟悉被测组件接线关系、无需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只需将被测组件连接器对插插匹配的测试项目连接器内,便可直接测试,简单操作、快速测试。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