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NSS作业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1781发布日期:2018-06-16 00: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GNSS作业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NSS作业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简称GNSS)已成为各测绘单位的必备设备,具有精度可靠、方便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成套设备价格昂贵且维修费用高,改善GNSS设备的作业环境,做好设备的维护,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成为必需考虑的问题。现有GNSS设备缺少保护装置,作业时对主机、手簿损伤较大;参考站电台不间断工作时产生高温,如果加上暴晒,很容易造成电台烧坏。在恶劣环境(如玉米等高杆作物区、雨雪天及炎热夏季)作业时无法有效的保护作业人员,造成作业人员晒伤、中暑、划伤等情况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设计巧妙的GNSS作业保护装置,无需更改现有GNSS设备,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GNSS作业时无法有效保护仪器的难题,同时在恶劣环境(如玉米等高杆作物区、雨雪天及炎热夏季)作业时可有效的保护作业人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GNSS作业保护装置,包括参考站部分和流动站部分,参考站部分包括伞状遮挡物Ⅰ1,伞状遮挡物Ⅰ1靠近伞帽的伞布上设有金属软片2,流动站部分包括金属薄片8,金属薄片8焊接在套管5的一端,套管5中部靠上位置设有伞状遮挡物Ⅱ6,套管5作为伞状遮挡物Ⅱ6的伞柄。

所述金属软片2通过铆钉4固定在伞布上。

所述金属软片2中心开有孔Ⅰ3。

所述金属薄片8中心开有孔Ⅱ9,孔Ⅱ9大小为大于流动站流动杆10有外螺纹11一端的外螺纹11直径,小于套管5直径。

所述金属薄片8厚度为0.5mm。

所述套管5内径大于流动站流动杆10直径。

所述流动站部分伞状遮挡物Ⅱ6靠近伞帽位置开有小孔Ⅲ7。

所述伞状遮挡物Ⅰ1和伞状遮挡物Ⅱ6采用折叠式设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锈钢材质,流动站保护装置仅重500克,参考站保护装置仅重200克,轻便耐用,而且成本较低;不用改变现有GNSS设备及作业习惯,可轻松与现有设备进行对接使用,操作简单;采用折叠式设计,收放自如、携带方便、且不易破损;不仅有效改善设备运行的局部环境,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而且保护了作业人员,改善作业环境,使其更专注于测量作业,提高了GNSS作业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参考站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流动站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流动站流动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GNSS作业保护装置,包括参考站部分和流动站部分,如图1所示,参考站部分包括伞状遮挡物Ⅰ1,伞状遮挡物Ⅰ1靠近伞帽的伞布上设有金属软片2,金属软片2通过铆钉4固定在伞布上,金属软片2中心开有孔Ⅰ3,可通过孔Ⅰ3挂接在参考站三脚架上。

如图2、3所示,流动站部分包括金属薄片8,厚度为0.5mm,中心开有孔Ⅱ9,孔Ⅱ9大小为大于流动站流动杆10有外螺纹11一端的外螺纹直径,小于套管5直径。金属薄片8焊接在套管5的一端,套管5采用不锈钢材质,轻便耐用,内径大于流动站流动杆10直径,使得流动杆10带有外螺纹11的一端能够穿过金属薄片上开的孔Ⅱ9。焊接有金属薄片5的一端作为套管5的顶端,套管5中部靠上位置设有伞状遮挡物Ⅱ6,套管5作为的伞柄,伞状遮挡物Ⅱ6靠近伞帽位置开有小孔Ⅲ7。伞状遮挡物Ⅰ1和伞状遮挡物Ⅱ6均采用折叠式设计,收放自如、携带方便、且不易破损。

使用方法:

GNSS作业保护装置参考站部分在使用时,将伞状遮挡物Ⅰ1通过孔Ⅰ3挂接在参考站三脚架上即可,不用时,取下并折叠伞状遮挡物Ⅰ1即可。

GNSS作业保护装置流动站部分在使用时,将焊接有金属薄片8的套管5装于流动站流动杆10顶部,使得外螺纹11通过孔Ⅱ9穿过金属薄片,GNSS天线主机通过其上的内螺纹连接带有外螺纹11的流动杆10,将套管5上的伞状遮挡物Ⅱ6打开,GNSS天线主机的连接线通过伞状遮挡物Ⅱ6的孔向下连接。此时,GNSS天线主机在伞状遮挡物上边,不影响卫星信号的接收。不用时,取下套管5并折叠伞状遮挡物Ⅰ1即可。该装置可方便使用于Trimble 、Leica及南方等多种型号GNSS,不用改变现有GNSS设备及作业习惯,可轻松与现有设备进行对接使用,操作简单。本装置流动站保护装置仅重500克,参考站保护装置仅重200克,而且成本较低,不仅保护了GNSS设备和作业人员,而且提高了GNSS作业的效率,改善作业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