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60179发布日期:2019-11-06 01:42阅读:1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抗酸色液。



背景技术: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很快,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诊断及治疗,很容易引发结核杆菌感染其他脏器或系统,比如骨结核、肠道结核、肾脏结核,不仅带给患者较大痛苦,还能提高治疗难度,加速病情进展,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脏器功能衰竭风险。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深入发展,对肺结核防控力度的逐步加强,加上民众对于医疗卫生要求的逐渐提高,综合作用之下,很多结核患者获得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据医学调查显示,肺结核患者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现已成为全世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而引起肺结核的病菌即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大小1~0.4μm;牛分枝杆菌则比较粗短。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约占干重的60%,特别是有大量分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面,可影响染料的穿入。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外经青霉素、环丝氨酸或溶菌酶诱导可影响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异烟肼影响分枝菌酸的合成,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后溶菌酶的作用可破坏肽聚糖,均可导致其变为l型,呈颗粒状或丝状。临床常见的用于结合杆菌检测的方法包括齐-尼氏抗酸染色法、培养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等。其中金胺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液)是通过金胺o染色及复染后,用含有紫外光源的荧光显微镜检查,抗酸杆菌呈亮黄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呈暗黄色,这种方法可用低倍镜检,因此能更快速找出分枝杆菌。但该方法中使用了三种试剂,且三步法操作,操作步骤以及检测时间比较长;单使用金胺o对抗酸杆菌进行染色,颜色偏黄绿色,与背景差异不大,不太易识别。在石蜡切片标本中,因石蜡切片在前期福尔马林固定过程中会出现抗原封闭现象,需进行抗原修复。传统抗原修复为edta修复法,操作繁琐,无法与现有的试剂合并在一起,增加了操作步骤和检测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减少试剂应用,且产品稳定,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率的抗酸染色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包括试剂a液和b液;每100ml所述a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金胺o0.25-0.35g、罗丹明b0.1-0.2g、高碘酸0.5-1.5g、水40-45ml、苯酚15-20ml、乙醇20-25ml、甘油15-25ml;

每100ml所述b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水25-35ml,盐酸0.5-1ml,乙醇65-75ml,孔雀绿0.5-1.5g。

优选的,每100ml所述a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金胺o0.25-0.30g、罗丹明b0.12-0.15g、高碘酸0.8-1.0g、水40-42ml、苯酚16-18ml、乙醇23-25ml、甘油18-20ml。

优选的,每100ml所述a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金胺o0.28g、罗丹明b0.14g、高碘酸1.0g、水40.5ml、苯酚17ml、乙醇23.5ml、甘油19ml。

优选的,每100ml所述b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水28-30ml,盐酸0.8-1ml,乙醇68-70ml,孔雀绿0.8-1.2g。

优选的,每100ml所述b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水29.5ml,盐酸0.5ml,乙醇70ml,孔雀绿1.0g。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液的制备:将苯酚、甘油和乙醇充分混溶得到有机溶剂;将部分水与金胺o、罗丹明b和高碘酸混合溶解为饱和溶剂;再将饱和溶剂、有机溶剂和剩余部分的水搅拌充分混合,即得a液;

(2)b液的制备:将水、盐酸、乙醇和孔雀绿充分混合,得到b液。

上述a液中的金胺o起标记抗酸杆菌的作用,罗丹明b为红色荧光素,能使抗酸杆菌的染色效果更加,使抗酸杆菌呈现金黄色。高碘酸为抗原修复液,起氧化修复作用,对石蜡切片切片中抗酸分枝杆菌检测效果佳。乙醇为有机促溶剂,使粉末更好的溶解和保持溶液的稳定性,甘油为保湿剂,保湿剂的作用是增加溶液整体保湿度以及折光度,提高反差,从而使得染色更为清晰。苯酚为渗透剂,增加试剂对标本细胞的渗透和染色作用。

b液中的盐酸起脱色作用,盐酸起染色后的脱色作用,结核分枝杆菌由于抗酸特性不被脱色。乙醇为有机溶剂,孔雀绿为复染剂,标本复染后增加了颜色反差。

本发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a液和b液两种试剂,能够将传统方法中的三步法改为两步操作即可完成染色,且染色时间由传统的20分钟缩减到2分钟左右,大大提高病菌的检测效率,且产品稳定、方便、快捷。

(2)在本发明a野种添加了高碘酸作为抗原修复成分使用,通过氧化修复,无需加热,常温即可反应。相较于传统方法,添加抗原修复成分后,显著提高了抗酸杆菌的检出效率,且未增加整个的操作步骤。

(3)a液在原有金胺o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另外一种荧光素罗丹明b,使抗酸杆菌的颜色有黄绿色变为金黄色,与背景反差更大,更易识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传统抗酸染色剂对痰标本的染色效果图;

图2是利用本发明染色液染色痰标本的染色效果图;

图3是传统抗酸染色剂对石蜡切片染色效果图;

图4是利用本发明石蜡切片染色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包括试剂a液和b液;每100mla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金胺o0.25g、罗丹明b0.1g、高碘酸0.5g、水40ml、苯酚20ml、乙醇20ml、甘油20ml;

每100mlb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水35ml,盐酸1ml,乙醇64ml,孔雀绿0.5g。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液的制备:将苯酚、甘油和乙醇充分混溶得到有机溶剂;将部分水与金胺o、罗丹明b和高碘酸混合溶解为饱和溶剂;再将饱和溶剂、有机溶剂和剩余部分的水搅拌充分混合,即得a液;

(2)b液的制备:将水、盐酸、乙醇和孔雀绿充分混合,得到b液。

在使用过程中,先利用a液先对样本进行染色1-2分钟,再滴入b液进行复染。

实施例2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包括试剂a液和b液;每100mla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金胺o0.35g、罗丹明b0.2g、高碘酸1g、水45ml、苯酚15ml、乙醇25ml、甘油15ml;

每100mlb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水38.5ml,盐酸0.5ml,乙醇70ml,孔雀绿0.8g。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液的制备:将苯酚、甘油和乙醇充分混溶得到有机溶剂;将部分水与金胺o、罗丹明b和高碘酸混合溶解为饱和溶剂;再将饱和溶剂、有机溶剂和剩余部分的水搅拌充分混合,即得a液;

(2)b液的制备:将水、盐酸、乙醇和孔雀绿充分混合,得到b液。

在使用过程中,先利用a液先对样本进行染色1-2分钟,再滴入b液进行复染。

实施例3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包括试剂a液和b液;每100mla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金胺o0.30g、罗丹明b0.15g、高碘酸0.8g、水45ml、苯酚15ml、乙醇25ml、甘油15ml;

每100mlb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水31.2ml,盐酸0.8ml,乙醇68ml,孔雀绿1.2g。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液的制备:将苯酚、甘油和乙醇充分混溶得到有机溶剂;将部分水与金胺o、罗丹明b和高碘酸混合溶解为饱和溶剂;再将饱和溶剂、有机溶剂和剩余部分的水搅拌充分混合,即得a液;

(2)b液的制备:将水、盐酸、乙醇和孔雀绿充分混合,得到b液。

在使用过程中,先利用a液先对样本进行染色1-2分钟,再滴入b液进行复染。

实施例4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包括试剂a液和b液;每100mla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金胺o0.28g、罗丹明b0.14g、高碘酸1.0g、水40.5ml、苯酚17ml、乙醇23.5ml、甘油19ml;

每100ml所述b液包括以下含量的各组分:水29.5ml,盐酸0.5ml,乙醇70ml,孔雀绿1.0g。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液的制备:将苯酚、甘油和乙醇充分混溶得到有机溶剂;将部分水与金胺o、罗丹明b和高碘酸混合溶解为饱和溶剂;再将饱和溶剂、有机溶剂和剩余部分的水搅拌充分混合,即得a液;

(2)b液的制备:将水、盐酸、乙醇和孔雀绿充分混合,得到b液。

在使用过程中,先利用a液先对样本进行染色1-2分钟,再滴入b液进行复染。

实验组:

利用传统的抗酸染色剂分别对痰标本和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得到的效果图如图1和图3所示;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4中所得染色剂分别对痰标本和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得到的效果图如图2和图4所示;

从图2和图4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效果好,对比清晰,标本复染后增加了颜色反差,检测效率更高。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