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固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2196发布日期:2020-07-29 01:37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锚固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预应力筋-锚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的锚固试验机。



背景技术:

锚固试验机是一种对预应力筋-锚具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的重要设备,现有技术中的锚固试验机如中国专利cn109211674a公开的“一种微机控制电液伺服静载锚固试验机的锚具工装”,包括本体及本体左侧的承载端组件和本体右侧的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承载端组件包括第一锚具固定组件,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包括第二锚具固定组件,第一锚具组件包括固定于本体上的连接垫板,连接垫板上设置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垫板,定位凹槽的侧壁上沿第一垫板的周向开设有四个螺孔,通过在螺孔中旋拧螺钉来实现对第一垫板的固定,第一垫板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安装锚具的圆孔,第二锚具组件与第一锚具组件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使用时,通过螺钉将第一垫板固定于连接垫板上,钢锚线的两端分别由对应垫板的圆孔中穿出,然后在钢锚先的两端连接锚具,锚具卡入对应的圆孔中,通过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的千斤顶顶推第二锚具固定组件,来对钢锚线-锚具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不同直径的钢锚线需要配合不同直径的锚具,因此需要更换具有不同内径大小圆孔的第一垫板。由以上使用过程可以发现,不同的钢锚线需要配备不同的锚具,进而需要与锚具适配的垫板,因此各种不同型号的垫板更换是经常发生的,垫板的重量较重,操作人员抬移垫板的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固试验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人力抬移垫板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锚固试验机,包括本体,本体的左端设置有承载端组件,本体的右端设置有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承载端组件包括第一锚具固定组件,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包括第二锚具固定组件,各锚具固定组件均包括垫板,垫板上设置有用于相应锚具定位装入的锚具装入槽,锚固试验机还包括起吊设备,起吊设备包括置于所述本体前侧和/或后侧的设备支架,设备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本体上侧的吊臂,吊臂上设置有左端延伸至第一锚具固定组件左侧、右端延伸至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的轨道,轨道上通过葫芦行走机构导向移动装配有一个用于吊移所述垫板的提升葫芦。

所述提升葫芦为电动葫芦。

吊臂的下侧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工字钢,工字钢包括上侧翼缘板、下侧翼缘板和连接于上侧翼缘板和下侧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轨道由所述下侧翼缘板构成。

葫芦行走机构包括机构架,机构架上转动装配有与下侧翼缘板上板面滚动配合的行走轮,行走轮由行走轮电机驱动,机构架上还设置有用于与下侧翼缘板的两侧限位配合的防偏滚轮。

机构架上设置有驱动行走轮转动的行走轮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时,需要对第一锚具固定组件的垫板进行拆装时,提升葫芦沿轨道移动至左侧的承载端组件上侧,借助提升葫芦对第一锚具固定组件的垫板进行吊移,从而降低劳动量,需要对第二锚具固定组件的垫板进行插装时,提升葫芦沿轨道移动至右侧的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上侧,借助提升葫芦对第二锚具固定组件的垫板进行吊移,从而降低劳动量,使用一个提升葫芦即可以满足左右两端垫板的拆装,也减少了对提升葫芦的使用量,有助于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左侧箱体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葫芦行走机构与葫芦支架的配合图;

图4是图1中卡盘与支撑柱端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卡盘与垫板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锚固试验机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四根并列布置的支撑柱3,支撑柱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支撑柱端板4,各支撑柱的长度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本体的左端设置有承载端组件1,本体的右端设置有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2,承载端组件1包括第一锚具固定组件,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2包括第二锚具固定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锚具固定组件、第二锚具固定组件的结构相同,仅是相对布置,因此只对第一锚具固定组件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锚具固定组件包括卡盘5和垫板6,垫板6上设有用于相应锚具定位装入的锚具装入槽30,在本实施例中,卡盘5为三爪卡盘,卡盘包括固定于左侧的支撑柱端板上的卡盘本体,卡盘本体的左端设置有供垫板适配装入的垫板装入槽28,垫板装入槽的槽径与垫板6的直径一致,垫板装入槽具有用于与垫板挡止配合的槽底29,垫板装入槽的槽壁上开设有沿卡盘本体径向延伸的导向槽25,各卡爪分别导向移动装配于对应的导向槽25中。卡盘本体的外周转动装配有扭矩输入接头27,扭矩输入接头27与各卡爪24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各卡爪沿卡盘本体径向同步移动,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装配于卡盘本体上的与扭矩输入接头通过锥齿轮咬合传动的传动锥齿轮26,传动锥齿轮26背离所述扭矩输入接头的一侧设有与各卡爪传动配合的柱形螺纹28,扭矩输入接头及扭矩输入接头与各卡爪之间的传动属于现有技术,扭矩输入接头具有用于相应扳手操作的内方孔。

第二锚具固定组件与第一锚具固定组件相同,只是设置形式是对称布置形式,第二锚具固定组件的卡盘本体固定于千斤顶活塞杆端组件的千斤顶的活塞杆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垫板6重量较重,为了便于将垫板装于对应的卡盘5上,需要借助相应的起吊设备,起吊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一侧的设备支架15,设备支架15的顶部设置有吊臂16,吊臂为一端与设备支架相连的悬臂结构,吊臂16的悬伸端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轨道13,轨道上通过葫芦行走机构17导向移动装配有一个用于对第一锚具固定组件和第二锚具固定组件的垫板吊装的提升葫芦18,本实施例中的提升葫芦为电动葫芦。在本实施例中,轨道由工字钢的下侧翼缘板14构成,工字钢还包括与下侧翼缘板并列布置的上侧翼缘板及连接于上侧翼缘板与下侧翼缘板之间的腹板,上侧翼缘板固定于吊臂的悬臂端下侧。葫芦行走机构包括机构架,机构架上转动装配有与下侧翼缘板上板面滚动配合的行走轮22,行走轮22由行走轮电机40驱动,机构架上还设置有用于与下侧翼缘板的两侧限位配合的防偏滚轮23,葫芦安装于机构架的安装板31上。

为了避免加载过程中,钢锚线断裂后四处乱窜而伤人,在本体的左侧设置有左侧沙箱10,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右侧沙箱8,左侧沙箱10、右侧沙箱8结构相同,现仅对左侧沙箱进行具体的结构描述,左侧沙箱包括底部设置有行走轮17的沙箱箱体18,沙箱箱体18的中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与对应锚具高度一致的储沙腔11,使用时,在储沙腔中灌入沙子9,沙子迎向第一锚具固定组件的一侧因重量作用形成沙堆斜面,储沙腔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沙箱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前后两个垫板定位槽19,垫板定位槽19的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各种不同型号的垫板12可以沿左右方向并列放置于垫板定位槽中,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取放。沙箱箱体的顶部于两个垫板定位槽之间设置有三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注沙通道20,注沙通道具有沙子进口32和与储沙腔连通的沙子出口33,沙子进口的口径大于沙子出口的口径。

使用时,将与锚具匹配的垫板装入到对应卡盘的垫板装入槽中,使用扳手旋拧扭矩输入接头,三个卡爪沿径向朝向垫板移动而夹紧垫板,实现垫板的装配,将钢锚线的两端分别由第一锚具固定组件、第二锚具固定组件的卡盘侧穿出,然后在钢锚线的端部连接锚具,将锚具装入对应垫板的锚具装入槽,通过千斤顶对第二锚具固定组件的卡盘、垫板施加推力,即可以对锚具进行力学测试,测试过程中,如果出现钢锚线断裂的情况,断裂的钢锚线段就会向两侧飞去,而进入到对应的储沙腔中,冲击被沙子吸收,避免四处乱窜而伤人。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卡盘的卡爪数量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比如说两个、四个或其它个数;提升葫芦还可以是手动葫芦,手动葫芦重量较轻,此时不需设置行走轮电机,操作人员直接拖拽着葫芦,行走轮即可以沿轨道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