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检测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6589发布日期:2020-09-23 00:3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制动检测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检测台。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性能是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汽车制动性能对保障交通安全尤为重要,因此也是汽车检测诊断的重点。通常使用汽车制动检测台对汽车制动性能进行相关检验,汽车制动检测台是用于检测车辆车轮制动力、同轴左右轮制动力差和驻车力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交通安全检测站和汽车制造、维修等行业。

现有的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404392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测台,包括主动滚筒、从动滚筒、驱动装置、举升器和链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和传动装置都安装在主动滚筒内部,采用一级外啮合加一级内啮合齿轮传动。所述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平行安装在机架上,且用链条连接,两滚筒之间安装有举升器,所述主动滚筒的主滚筒轴伸出滚筒部分通过联轴器连接扭矩传感器。在测量车辆制动力的工作过程中,首先将被检测车辆行驶在检测台上,使得轮胎处在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之间的举升器上,然后驱动举升器下降使得轮胎的台面分别与主动滚筒以及从动滚筒接触。车辆挂空挡,打开电动机驱动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转动,主、从动滚筒同时带动被检测车辆的车轮旋转。待车辆转速稳定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此时车轮轮胎对滚筒表面切线方向施加一个与制动力方向反向等值的反作用力,阻止滚筒旋转,这个反作用力再通过联轴器传送到扭矩传感器上,传感器将此力转变为电信号传送给仪表处理并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检测结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上述的实用新型通过将驱动装置布置在主动滚筒的内部,使得检测台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形状扁平易于安装使用的优点。但是当车辆轮胎在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之间转动时,由于检测台需要对不同宽度的轮胎进行检测,主、从动滚筒的长度往往大于轮胎的宽度。检测时,驾驶员将车辆行驶在检测台上,可能会由于疏忽使得轮胎处在靠近台架边框的位置,主、从动滚筒带动轮胎进行转动。轮胎转动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上很容易发生偏移的现象,从而导致轮胎与台架边框发生摩擦,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测的精度,而且容易造成车辆轮胎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通过限位装置使得轮胎在主、从动滚轮上稳定的转动,从而提高检测精度的汽车制动检测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制动检测台,包括机架、平行安装在所述机架内的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传动连接有动力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的外侧啮合有链条,所述从动滚筒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主动滚筒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滚筒与所述从动滚筒之间设置有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内的液压缸以及举升板,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举升板固定连接;

所述举升板的下方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机架内的多个气缸、限位杆以及限位滑轮,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

轮胎与所述主动滚筒以及从动滚筒接触时,所述气缸驱动所述限位杆相互靠近,所述限位滑轮与轮胎的侧壁相互转动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时,车辆前轮慢速开进制动台,使得汽车车轮支架在滚筒上,此时将车辆挂在空挡的位置。同时保证车辆的轮胎与机架的边沿保持一定的距离,驱动液压缸使得举升板下降后,然后驱动气缸使其活塞杆带动限位杆相互靠近,使得限位滑轮分别与各个轮胎的侧面相抵触,限制了轮胎在滚筒之间的位置同时又不影响轮胎的转动。驱动动力装置使得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带动车轮转动,车轮在转动时会带动限位滑轮转动,同时由于限位杆与限位滑轮的设置,增加了轮胎转动的稳定性。而且通过气缸来调整限位滑轮的位置能够夹持不同规格的轮胎,使得轮胎在转动时不会发生左右位置的偏移,从而避免了轮胎与台架边框发生摩擦的现象,提高了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液压缸驱动所述举升板向上运动与轮胎的台面接触时,所述限位滑轮低于所述举升板设置,所述限位滑轮位于所述从动滑轮与所述举升板之间的缝隙内;

所述液压缸驱动所述举升板向下运动,所述限位滑轮高于所述举升板且低于所述主动滚筒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轮胎开进制动台后,轮胎的胎面与举升板接触,限位滑轮设置在举升板的下方,使得车辆能够稳定从制动台驶进或驶出,同时保证了限位滑轮不会被汽车轮胎所压坏。当举升板下降时,轮胎下沉一定的距离,轮胎的胎面与主动滚筒以及从动滚筒相互啮合,同时限位滑轮高于举升板能够使得其与轮胎的侧壁接触,实现了对轮胎限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滑轮与所述限位杆之间设置有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安装板以及固定在安装板一端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在制动检测台上进行制动检测时,每个轮胎分别被两个限位滑轮夹持在固定的位置。即使轮胎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很小的偏移,通过对限位滑轮施加一个外力,使得安装板压缩弹簧,弹簧在自身弹力的恢复下驱动轮胎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在防止轮胎与台架边框发生摩擦的前提下,弹性机构的设置既能够为轮胎左右偏移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又能够保证轮胎能够稳定的在同一方向上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主动滚筒内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主滚筒轴,所述主滚筒轴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时,驱动电机转动,使其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轮转动使得主滚筒轴带动主动滚筒转动,从而实现车辆轮胎的转动,保证了电机的动力能够高效地传输在轮胎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并且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从动滚筒内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副滚筒轴,所述副滚筒轴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联轴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副滚筒轴发生转动时,联轴器作为一种安全装置用来防止副滚筒轴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了过载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从动滚筒相互远离的一端的伸出滚筒部分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有扭矩传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辆的轮胎在制动检测台上进行检测时,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带动轮胎进行转动,当转动的轮胎制动时,车轮轮胎对滚筒表面切线方向施加一个与制动力方向反向等值的反作用力,阻止滚筒旋转。此时,在反作用力矩作用下,电动机与主滚筒轴一起朝滚筒转动相反方向偏转,副滚筒轴伸出滚筒部分通过联轴器连接扭矩传感器,对扭矩传感器产生输入,通过测量系统测出扭矩并转换为制动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动滚筒与所述从动滚筒沿所述机架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汽车的制动力进行检测时,使得检测台能够对汽车一侧的两个轮胎同时进行检测,在增加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动滚筒与所述从动滚筒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防滑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轮胎在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之间进行转动时,防滑凸起增大了滚筒与车辆轮胎的胎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出现轮胎打滑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制动力的检测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驱动液压缸使得举升板下降后,然后驱动气缸使其活塞杆带动限位杆相互靠近,使得限位滑轮分别与各个轮胎的侧面相抵触,限制了轮胎在滚筒之间的位置同时又不影响轮胎的转动。驱动动力装置使得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带动车轮转动,车轮在转动时会带动限位滑轮转动,同时由于限位杆与限位滑轮的设置,增加了轮胎转动的稳定性。而且通过气缸来调整限位滑轮的位置能够夹持不同规格的轮胎,使得轮胎在转动时不会发生左右位置的偏移,从而避免了轮胎与台架边框发生摩擦的现象,提高了检测精度。

2.当汽车在制动检测台上进行制动检测时,每个轮胎分别被两个限位滑轮夹持在固定的位置。即使轮胎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很小的偏移,通过对限位滑轮施加一个外力,使得安装板压缩弹簧,弹簧在自身弹力的恢复下驱动轮胎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在防止轮胎与台架边框发生摩擦的前提下,弹性机构的设置既能够为轮胎左右偏移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又能够保证轮胎能够稳定的在同一方向上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3.车辆的轮胎在制动检测台上进行检测时,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带动轮胎进行转动,当转动的轮胎制动时,车轮轮胎对滚筒表面切线方向施加一个与制动力方向反向等值的反作用力,阻止滚筒旋转。此时,在反作用力矩作用下,电动机与主滚筒轴一起朝滚筒转动相反方向偏转,副滚筒轴伸出滚筒部分通过联轴器连接扭矩传感器,对扭矩传感器产生输入,通过测量系统测出扭矩并转换为制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主动滚筒;21、电机;22、第一齿轮;23、主滚筒轴;24、第二齿轮;25、防滑凸起;3、从动滚筒;31、副滚筒轴;32、联轴器;33、扭矩传感器;4、链轮;5、链条;6、举升板;7、限位装置;71、限位杆;72、限位滑轮;8、弹性机构;81、安装板;8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制动检测台,包括机架1、平行安装在机架1内的呈圆柱形的主动滚筒2与从动滚筒3,主动滚筒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传动连接有动力装置。进一步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21、固定在电机21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22,主动滚筒2内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主滚筒轴23,主滚筒轴23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4,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4相互啮合。

在检测时,驱动电机21转动,使其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22转动,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4相互啮合。第二齿轮24转动使得主滚筒轴23带动主动滚筒2转动,从而实现车辆轮胎的转动,保证了电机21的动力能够高效地传输在轮胎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并且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并且主动滚筒2与从动滚筒3沿机架1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在对汽车的制动力进行检测时,使得检测台能够对汽车一侧的两个轮胎同时进行检测,在增加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进一步的,主动滚筒2远离动力装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链轮4,链轮4的外侧啮合有链条5,从动滚筒3通过链条5与主动滚筒2传动连接,主动滚筒2与从动滚筒3之间设置有举升装置,举升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1内的液压缸以及呈长方形的举升板6,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举升板6固定连接。从动滚筒3内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副滚筒轴31,副滚筒轴3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联轴器32。在副滚筒轴31发生转动时,联轴器32作为一种安全装置用来防止副滚筒轴31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了过载保护的作用。

同时,从动滚筒3相互远离的一端的伸出滚筒部分通过联轴器32连接有扭矩传感器33,车辆的轮胎在制动检测台上进行检测时,主动滚筒2与从动滚筒3带动轮胎进行转动。当转动的轮胎制动时,车轮轮胎对滚筒表面切线方向施加一个与制动力方向反向等值的反作用力,阻止滚筒旋转。此时,在反作用力矩作用下,电动机与主滚筒轴23一起朝滚筒转动相反方向偏转,副滚筒轴31伸出滚筒部分通过联轴器32连接扭矩传感器33,对扭矩传感器33产生输入,通过测量系统测出扭矩并转换为制动力。

参照图1,主动滚筒2与从动滚筒3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防滑凸起25,轮胎在主动滚筒2与从动滚筒3之间进行转动时,防滑凸起25增大了滚筒与车辆轮胎的胎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出现轮胎打滑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制动力的检测精度。

参照图2,举升板6的下方设置有限位装置7,限位装置7包括分别固定在机架1内的多个气缸、限位杆71以及限位滑轮72,气缸的活塞杆与限位杆71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滑轮72转动连接在限位杆71远离气缸的一端。轮胎与主动滚筒2以及从动滚筒3接触时,气缸驱动限位杆71相互靠近,限位滑轮72与轮胎的侧壁相互转动配合。液压缸驱动举升板6向上运动与轮胎的台面接触时,限位滑轮72低于举升板6设置,限位滑轮72位于从动滑轮与举升板6之间的缝隙内。液压缸驱动举升板6向下运动,限位滑轮72高于举升板6且低于主动滚筒2设置。

当汽车轮胎开进制动台后,轮胎的胎面与举升板6接触,限位滑轮72设置在举升板6的下方,使得车辆能够稳定从制动台驶进或驶出,同时保证了限位滑轮72不会被汽车轮胎所压坏。当举升板6下降时,轮胎下沉一定的距离,轮胎的胎面与主动滚筒2以及从动滚筒3相互啮合,同时限位滑轮72高于举升板6能够使得其与轮胎的侧壁接触,实现了对轮胎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限位滑轮72与限位杆71之间设置有弹性机构8,弹性机构8包括安装板81以及固定在安装板81一端的弹簧,弹簧远离安装板81的一端与限位杆71固定连接,限位滑轮72转动连接在安装板81上。当汽车在制动检测台上进行制动检测时,每个轮胎分别被两个限位滑轮72夹持在固定的位置。即使轮胎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很小的偏移,通过对限位滑轮72施加一个外力,使得安装板81压缩弹簧,弹簧在自身弹力的恢复下驱动轮胎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在防止轮胎与台架边框发生摩擦的前提下,弹性机构8的设置既能够为轮胎左右偏移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又能够保证轮胎能够稳定的在同一方向上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进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时,车辆前轮慢速开进制动台,使得汽车车轮支架在滚筒上,此时将车辆挂在空挡的位置。同时保证车辆的轮胎与机架1的边沿保持一定的距离,驱动液压缸使得举升板6下降后,然后驱动气缸使其活塞杆带动限位杆71相互靠近,使得限位滑轮72分别与各个轮胎的侧面相抵触,限制了轮胎在滚筒之间的位置同时又不影响轮胎的转动。

驱动动力装置使得主动滚筒2与从动滚筒3带动车轮转动,车轮在转动时会带动限位滑轮72转动,同时由于限位杆71与限位滑轮72的设置,增加了轮胎转动的稳定性。而且通过气缸来调整限位滑轮72的位置能够夹持不同规格的轮胎,使得轮胎在转动时不会发生左右位置的偏移,从而避免了轮胎与台架边框发生摩擦的现象,提高了检测精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