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及雕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7759发布日期:2019-07-17 05:5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及雕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及雕刻机。



背景技术:

CNC数控机床即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目前,有很多的普通CNC数控机床或雕刻没有激光加工的功能,无法使用激光雕刻和切割的功能,因此,很多加工要求比较精细的工件无法处理,需要一种设置有激光控制电路的雕刻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激光控制电路及雕刻机;本装置充分利用原控制系统和机械结构,实现一机多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接插件P1、PWM调速电路、激光驱动电路、激光控制输出电路、总开关、切换开关和CNC控制输出电路;

所述第一接插件P1一端与原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接插件P1的另一端与激光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激光驱动电路一端与PWM调速电路连接;所述激光驱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激光控制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总开关设置于第一插接件P1和切换开关之间;所述切换开关分别与激光驱动电路和CNC控制输出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插件P1用于获取原设备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到激光驱动电路,并通过激光驱动电路实现开启和关闭激光器电源;以及控制激光器和主轴电机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所述PWM调速电路包括555定时器、电位器Rp1、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555定时器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分别电源连接;所述电位器Rp1一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连接;所述电位器Rp1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的另一端与555定时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与地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滑片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555定时器的第二引脚和第八引脚连接;所述555定时器的第3引脚与激光驱动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激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与555定时器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G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还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插接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S与激光控制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D与切换开关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G与第一插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G和漏极之间连接第五电阻;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S与切换开关连接;所述切换开关与CNC控制输出电路连接;所述CNC控制输出电路与主轴电机继电器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雕刻机,所述雕刻机设置有激光控制电路,所述激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接插件P1、PWM调速电路、激光驱动电路、激光控制输出电路、总开关、切换开关和CNC控制输出电路;

所述第一接插件P1一端与原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接插件P1的另一端与激光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激光驱动电路一端与PWM调速电路连接;所述激光驱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激光控制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总开关设置于第一插接件P1和切换开关之间;所述切换开关分别与激光驱动电路和CNC控制输出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插件P1用于获取原设备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到激光驱动电路,并通过激光驱动电路实现开启和关闭激光器电源;以及控制激光器和主轴电机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所述PWM调速电路包括555定时器、电位器Rp1、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555定时器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分别电源连接;所述电位器Rp1一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连接;所述电位器Rp1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的另一端与555定时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与地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滑片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555定时器的第二引脚和第八引脚连接;所述555定时器的第3引脚与激光驱动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激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与555定时器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G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还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插接件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S与激光控制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D与切换开关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G与第一插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G和漏极之间连接第五电阻;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S与切换开关连接;所述切换开关与CNC控制输出电路连接;所述CNC控制输出电路与主轴电机继电器电源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在普通CNC数控机床或雕刻机的基础上,不改变原设备的电路结构和技术参数的情况下,增加激光雕刻和切割功能,充分利用原控制系统和机械结构,实现一机多用;采用激光可以对工件表面“打标”,不影响工件外观;激光直径很小,达到0.1mm,可以加工直径小于CNC数控设备的钻头或铣刀直径的孔或切割工件;激光和主轴的坐标相对固定,只需要按照坐标从新设置“原点”,即可实现精准对位,克服多工序、多设备加工对位耗时且不精确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PWM调速电路、2为激光驱动电路、3为激光控制输出电路、4为总开关、5为切换开关、6为CNC控制输出电路;

555定时器U1、电位器Rp1;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

第一接插件P1、第二接插件P2、第三接插件P3、第四接插件P4、第五接插件P5;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雕刻机加激光电路是在普通CNC数控机床或雕刻机的基础上,不改变原设备的电路结构和技术参数的情况下,增加激光雕刻和切割功能;

包括第一接插件P1、PWM调速电路、激光驱动电路、激光控制输出电路、总开关、切换开关、CNC控制输出电路;

所述第一接插件P1一端与原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接插件P1的另一端与激光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激光驱动电路一端与PWM调速电路连接;所述激光驱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激光控制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总开关设置于第一插接件P1和切换开关之间;所述切换开关分别与激光驱动电路和CNC控制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接插件P1用于获取原设备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到激光驱动电路,并通过激光驱动电路实现开启和关闭激光器电源;以及控制激光器和主轴电机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从所述第一接插件P1获取原设备控制信号包括“Z-”信号和“M3”信号,其中,“Z-”信号是机床Z轴(主轴电机)升降控制,现用于开启和关闭激光器电源;“M3”信号是原设备主轴旋转控制信号,现用于控制激光器和主轴电机(开启或关闭);通过第一接插件P1的M3控制场效应管Q2的导通和截止,M3为高电平时Q2导通,主轴电机或激光工作;反之,M3为低电平时Q2截止,主轴电机和激光工作均停止。

所述PWM调速电路包括555定时器、电位器Rp1、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所述555定时器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分别电源连接;所述电位器Rp1一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连接;所述电位器Rp1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的另一端与555定时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与地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滑片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555定时器的第二引脚和第八引脚连接;所述555定时器的第3引脚与激光驱动电路连接;

所述激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电阻、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与555定时器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G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还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插接件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S与激光控制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D与切换开关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G与第一插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G和漏极之间连接第五电阻;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S与切换开关连接;所述切换开关与CNC控制输出电路连接;所述CNC控制输出电路与主轴电机继电器电源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位器Rp1用于调节PWM调速电路中的PWM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的占空比,通过电位器Rp1调节PWM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1的导通时间,调整激光功率;第二场效应管Q2用于控制主轴电机或激光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控制输出电路包括第二接插件P2和第三接插件P3;所述第二接插件P2控制激光电源;所述第三接插件P3控制激光散热风扇;本实施例提供的CNC控制输出电路包括第四接插件P4,所述第四接插件P4用于控制主轴继电器和主轴电机继电器电源;本实施例提供的切换开关包括第五接插件P5,所述第五接插件P5为单刀双掷开关,用于选择激光器和主轴电机工作,当选择主轴电机工作时,主轴控制继电器闭合,接通主轴电机电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