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7142发布日期:2020-11-13 16:2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机器人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机器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包含相当多学科知识的技术,几乎是伴随着人工智能所产生的。而智能机器人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岗位都需要智能机器人参与、这使得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也越来越频繁。虽然我们仍很难在生活中见到智能机器人的影子。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智能机器人必将走进千家万户。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健康。

现如今机器人应用十分广泛,但传统的控制装置在对机器人进行操控时,缺少锁机机构,导致其他人员随意对机器人进行操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难以进行远程操控,操作单一,操作体验差,传统的控制装置缺少保护装置,在使用时,控制装置容易不慎颠落,控制装置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机器人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

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内部安装有cpu处理器,所述cpu处理器包括指纹解锁模块和人脸解锁模块;

所述指纹解锁模块包括指纹判断模块,所述指纹判断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比对模块,所述指纹比对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录入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前侧壁的中部开设有录音孔,所述指纹录入模块的输入端与指纹采集设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人脸解锁模块包括脸谱判断模块,所述脸谱判断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脸谱比对模块,所述脸谱比对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脸谱处理模块,所述脸谱处理模块的输入端通过a/d转换模块与摄像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前侧壁的顶部中部开设有摄像孔;

所述智能控制器还包括操控系统,所述操控系统包括语音操控模块和按键操控模块,通过所述语音操控模块或所述按键操控模块进行操控;

所述cpu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对机器人发布指令;

所述智能控制器的背部安装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加重防护板、外螺纹管和圆杆,所述智能控制器的背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外螺纹管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螺纹孔的内部,所述外螺纹管的外端一体成型有圆环,所述圆杆的活动穿过所述圆环的内部,所述圆杆的内端一体成型有圆板,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加重防护板的基体上开设有圆孔,远离所述智能控制器所述圆孔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圆杆的外端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圆杆的外端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圆杆的外端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圆板的外壁中部一体成型有环形凸板,所述圆板的外壁套装有橡胶套;

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左右两侧均粘贴有手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指纹解锁模块或人脸解锁模块对智能控制器进行解锁,然后才能操控智能控制器,防止其他人随意操控机器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指纹解锁步骤:通过指纹采集设备采集指纹,然后cpu处理器依次通过指纹录入模块录入指纹,通过指纹比对模块与所存储的指纹进行比对,通过指纹判断模块判断是否为正确的指纹,若果指纹正确,智能控制器进行解锁,然后才能操控智能控制器;人脸解锁步骤:通过摄像装置采集脸部信息,pu处理器依次通过a/d转换模块进行数据转,通过换脸谱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脸谱比对模块脸谱判断模块判断是否为正确的脸谱,若果脸谱正确,智能控制器进行解锁,然后才能操控智能控制器;提供语音操控模块和按键操控模块两种操作系统,可根据个人爱好和实际需求选择操控模式,操控性强;cpu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对机器人发布指令,方便进行远程操控;

使用时,将手指插入手带内,然后进行操作,这样在使用智能控制器时,智能控制器很难掉落,即使不慎智能控制器发生掉落,由于加重防护板的作用,加重防护板会先接触地面,然后在弹簧和橡胶套的共同减震缓冲的作用下,大大提高了对智能控制器的保护,提高了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需要拆卸防护结构时,将平口起子的一端插入矩形凹槽的内部,然后扭转圆杆,使得圆杆与加重防护板脱离,然后将加重防护板拆卸下来即可,然后再扭转外螺纹管,使得外螺纹管与智能控制器脱离即可,安装时,按照上述相反的操作即可,方便防护结构的拆装。

优选的,所述语音操控模块包括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的输出端与语音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语音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操控信息整合模块,所述操控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操控指令编辑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pu处理器通过语音信息处理模块对语音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操控信息整合模块对操控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操控指令编辑模块将操控信息进行编辑,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机器人对机器人进行操控。

优选的,所述按键操控模块包括按键,所述按键安装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前侧壁的底部,所述按键通过按键电路与按键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按键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操控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pu处理器通过按键信息处理模块对按键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操控信息整合模块对操控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操控指令编辑模块将操控信息进行编辑,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机器人对机器人进行操控。

优选的,所述指纹采集设备包括压敏传感器,所述压敏传感器自带采集指纹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安装在所述摄像孔和所述录音孔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敏传感器自带采集指纹的触摸屏方便采集指纹。

优选的,所述摄像装置为ccd摄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cd摄像设置摄像精度高。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器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cpu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指纹解锁模块或人脸解锁模块解锁失败,将会发生警报,进一步防止外人操控机器人。

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led报警灯和蜂鸣报警器,所述led报警灯安装在所述摄像孔的左侧,所述蜂鸣报警器安装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内部顶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顶部开设有出声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ed报警灯和蜂鸣报警器一起发出警报,方便提醒工作人员有人非法操控机器人。

优选的,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有存储模块和时钟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存储模块提高了智能控制器的存储空间。

优选的,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有usb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usb接口方便智能控制器加载程序。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器的供电机构为充电电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充电电源为智能控制器供电,方便对充电电源进行充电,有利于提高智能控制器使用时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先通过指纹解锁模块或人脸解锁模块对智能控制器进行解锁,然后才能操控智能控制器,防止其他人随意操控机器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提供语音操控模块和按键操控模块两种操作系统,可根据个人爱好和实际需求选择操控模式,操控性强;

cpu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对机器人发布指令,方便进行远程操控;

将手指插入手带内,然后进行操作,这样在使用智能控制器时,智能控制器很难掉落,即使不慎智能控制器发生掉落,由于加重防护板的作用,加重防护板会先接触地面,然后在弹簧和橡胶套的共同减震缓冲的作用下,大大提高了对智能控制器的保护,提高了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需要拆卸防护结构时,将平口起子的一端插入矩形凹槽的内部,然后扭转圆杆,使得圆杆与加重防护板脱离,然后将加重防护板拆卸下来即可,然后再扭转外螺纹管,使得外螺纹管与智能控制器脱离即可,安装时,按照上述相反的操作即可,方便防护结构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切面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智能控制器;101、螺纹孔;11、摄像孔;12、触摸屏;13、录音孔;14、按键;15、手带;16、led报警灯;17、出声孔;2、防护板;3、外螺纹管;31、圆环;32、圆杆;321、矩形凹槽;33、圆板;331、橡胶套;332、环形凸板;34、弹簧;35、圆孔;351、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

智能控制器1,智能控制器1的内部安装有cpu处理器,cpu处理器包括指纹解锁模块和人脸解锁模块;

指纹解锁模块包括指纹判断模块,指纹判断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比对模块,指纹比对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指纹录入模块,智能控制器1的前侧壁的中部开设有录音孔13,指纹录入模块的输入端与指纹采集设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人脸解锁模块包括脸谱判断模块,脸谱判断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脸谱比对模块,脸谱比对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脸谱处理模块,脸谱处理模块的输入端通过a/d转换模块与摄像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的前侧壁的顶部中部开设有摄像孔11;

智能控制器1还包括操控系统,操控系统包括语音操控模块和按键操控模块,通过语音操控模块或按键操控模块进行操控;

cpu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对机器人发布指令;

智能控制器1的背部安装有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包括加重防护板2、外螺纹管3和圆杆32,智能控制器1的背部开设有螺纹孔101,外螺纹管3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螺纹孔101的内部,外螺纹管3的外端一体成型有圆环31,圆杆32的活动穿过圆环31的内部,圆杆32的内端一体成型有圆板33,螺纹孔101的内部设有弹簧34,加重防护板2的基体上开设有圆孔35,远离智能控制器1圆孔35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351,圆杆32的外端外壁开设有外螺纹,圆杆32的外端与内螺纹351螺纹连接,圆杆32的外端开设有矩形凹槽321,圆板33的外壁中部一体成型有环形凸板332,圆板33的外壁套装有橡胶套331;

智能控制器1的左右两侧均粘贴有手带15。

如图1所示,语音操控模块包括麦克风,麦克风的输出端与语音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语音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操控信息整合模块,操控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操控指令编辑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pu处理器通过语音信息处理模块对语音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操控信息整合模块对操控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操控指令编辑模块将操控信息进行编辑,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机器人对机器人进行操控。

如图1和图2所示,按键操控模块包括按键14,按键14安装在智能控制器1的前侧壁的底部,按键14通过按键电路与按键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按键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操控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pu处理器通过按键信息处理模块对按键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操控信息整合模块对操控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操控指令编辑模块将操控信息进行编辑,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机器人对机器人进行操控。

如图1和图2所示,指纹采集设备包括压敏传感器,压敏传感器自带采集指纹的触摸屏12,触摸屏12安装在摄像孔11和录音孔13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敏传感器自带采集指纹的触摸屏方便采集指纹。

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为ccd摄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cd摄像设置摄像精度高。

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控制器1还包括报警模块,cpu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指纹解锁模块或人脸解锁模块解锁失败,将会发生警报,进一步防止外人操控机器人。

如图1和图2所示,报警模块包括led报警灯16和蜂鸣报警器,led报警灯16安装在摄像孔11的左侧,蜂鸣报警器安装在智能控制器1的内部顶部,智能控制器1的顶部开设有出声孔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ed报警灯和蜂鸣报警器一起发出警报,方便提醒工作人员有人非法操控机器人。

如图1所示,cpu处理器电性连接有存储模块和时钟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存储模块提高了智能控制器1的存储空间。

如图1所示,cpu处理器电性连接有usb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usb接口方便智能控制器1加载程序。

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控制器1的供电机构为充电电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充电电源为智能控制器1供电,方便对充电电源进行充电,有利于提高智能控制器1使用时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先通过指纹解锁模块或人脸解锁模块对智能控制器1进行解锁,然后才能操控智能控制器1,防止其他人随意操控机器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提供语音操控模块和按键操控模块两种操作系统,可根据个人爱好和实际需求选择操控模式,操控性强;

cpu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对机器人发布指令,方便进行远程操控;

将手指插入手带15内,然后进行操作,这样在使用智能控制器1时,智能控制器1很难掉落,即使不慎智能控制器1发生掉落,由于加重防护板2的作用,加重防护板2会先接触地面,然后在弹簧34和橡胶套331的共同减震缓冲的作用下,大大提高了对智能控制器1的保护,提高了智能控制器1的使用寿命。

使用原理:通过指纹解锁模块或人脸解锁模块对智能控制器1进行解锁,然后才能操控智能控制器1,防止其他人随意操控机器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指纹解锁步骤:通过指纹采集设备采集指纹,然后cpu处理器依次通过指纹录入模块录入指纹,通过指纹比对模块与所存储的指纹进行比对,通过指纹判断模块判断是否为正确的指纹,若果指纹正确,智能控制器1进行解锁,然后才能操控智能控制器1;

人脸解锁步骤:通过摄像装置采集脸部信息,pu处理器依次通过a/d转换模块进行数据转,通过换脸谱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脸谱比对模块脸谱判断模块判断是否为正确的脸谱,若果脸谱正确,智能控制器1进行解锁,然后才能操控智能控制器1;

提供语音操控模块和按键操控模块两种操作系统,可根据个人爱好和实际需求选择操控模式,操控性强;cpu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对机器人发布指令,方便进行远程操控;

使用时,将手指插入手带15内,然后进行操作,这样在使用智能控制器1时,智能控制器1很难掉落;

即使不慎智能控制器1发生掉落,由于加重防护板2的作用,加重防护板2会先接触地面,然后在弹簧34和橡胶套331的共同减震缓冲的作用下,大大提高了对智能控制器1的保护,提高了智能控制器1的使用寿命;

需要拆卸防护结构时,将平口起子的一端插入矩形凹槽321的内部,然后扭转圆杆32,使得圆杆32与加重防护板2脱离,然后将加重防护板2拆卸下来即可,然后再扭转外螺纹管3,使得外螺纹管3与智能控制器1脱离即可,安装时,按照上述相反的操作即可,方便防护结构的拆装。

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