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367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各鳍片间所形成的气流信道为平整无凸起的结构,以减小流阻、且各鳍片容易拆解或组装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
已知现今常用的铝挤型及压铸型散热器,由于受机械加工固定成型方法的限制,使其在应用于发热量较高的电子组件时,必须增加其体积以提高散热能力,但却使得重量随之增加;而以多数片鳍片所堆栈而成的散热鳍片组则较为轻薄,且可利用连续堆栈的扣接方式来增大其散热面积,由于其散热能力较佳,使用上也较为便利,故可用于发热量较高的电子组件。
但是,这种以堆栈的方式所组成的散热鳍片组,为使各鳍片于扣接后该散热鳍片组在整体结构上更为强固而不松散,因此以往皆强调其扣接方式的稳同性与紧密效果,故使得这种散热鳍片组的鳍片在组装后即难以拆解,结合结构的刚性过高,又由于其为多片扣合鳍片,故不易保持整体散热鳍片组的平整,且其接触热阻过大,各鳍片间所形成的气流信道上,有凸起的扣接结构存在,故容易造成气流信道的流阻增加,以致降低该散热鳍片组的散热效率。
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散热鳍片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包含多数以连续卡合排列的鳍片,其中各鳍片上至少设有两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包括一基座,其是以鳍片外缘弯折而成,且该基座与鳍片的相连处开设有一母孔;及一延伸臂,由该基座远离鳍片的一端向前延伸而成,并与另一鳍片的基座上的母孔相配合;其中,该卡扣结构的基座与延伸臂之间形成有向左、右两侧凹入的颈部,且各母孔上凸设有由鳍片外缘向上延伸而出的两凸块,两凸块之间具有与相对应的颈部嵌合的缺口;通过上述结构可令各该鳍片依序卡口而组成一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各鳍片上缘设有分别位于其两凸块外侧处的纵向切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各鳍片于其上、下外缘处分别弯设有上折部与下折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各鳍片下外缘两侧处分别向下形成一扣合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还包括一热传导座,该热传导座的顶面处与各鳍片贴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该热传导座上贯穿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该通孔内设有热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热传导座内部可设有热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热传导座底部为受热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所述受热面上可设有热扩散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热扩散组件可为板式热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热传导座顶面具有两侧向中心逐渐隆起的突起部,且各鳍片底部亦配合该突起部的形状而向内凹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还可包括一设置于各该鳍片顶部的风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的风扇上可设有一挠性风道。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所示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

图1A及图2A,上述卡扣结构11至少可包括一通过鳍片10外缘弯折而成的基座110,以及一由该基座110远离鳍片10的一端向前延伸的延伸臂111,且该基座110与鳍片10的相连处上开设有一母孔112,母孔112可与另一鳍片10的延伸臂111相配合;其中,各卡扣结构11的基座110与延伸臂111之间形成向左、右两侧凹入的颈部113,在母孔112上凸设有由鳍片10外缘向上延伸而出的两凸块114,两凸块114之间形成一缺口115,缺口115可与相对应的颈部113相嵌合,使所述鳍片10所组成的散热鳍片组1及其各气流信道12(如图3所示)为平整且无凸起的结构,以达到减小流阻、且使各鳍片10容易拆解或组装的目的。
另外,如图1A所示,也可在各鳍片10的上缘开设分别位于该两凸块114外侧处的纵向切槽116,以令各卡扣结构11在组装上保持弹力绷紧的状态。
再者,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各鳍片10亦可在其上、下外缘处分别弯设有上折部13与下折部14,该上折部13与下折部14可用以与前一鳍片10的板缘作接触,以稳固各鳍片10间的尺寸,作为该散热装置1更稳固的支撑结构。
因此,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其中,该散热装置1还可包括一热传导座20,该热传导座20可以热传导系数良好的材质所制成,如铜、铝或板式热管等,并使上述的散热装置1贴合于该热传导座20的顶面处,且可在该热传导座20的内部设有热管(图略),以增加该热传导座20的热扩散性与均温性;而该散热鳍片组与热传导座20的贴合,是指以焊接(welding)等热传导良好的方式进行,而所谓的焊接又可为软焊(soldering)、硬焊(brazing)、烧结(sintering)或胶合(gluing)等方式。
该热传导座20底部为一受热面21,该受热面21用以与一发热源(图略)作接触,以帮助该发热源(图略)进行散热;或者,也可先在该受热面21上设置一高热传导系数的热扩散组件22,再令该热扩散组件22与该发热源(图略)作接触,用以利用该热扩散组件22增进热扩散热传效果,且该热扩散组件22可以铜、铝等热传导效果良好的材质或板式热管所制成。
另外,为有利于该散热装置1与热传导座20的定位,亦可在各鳍片10下外缘两侧处分别向下形成一扣合部15(如图1所示),这两个扣合部15之间的距离即为热传导座20的宽度,这样,既便于该散热装置1与热传导座20的定位,又有利于该散热装置1的下折部14与热传导座20作接触。
该散热装置1还可包括一风扇23,该风扇23可设置于散热装置1的顶部,同时还可在该风扇23上设置一挠性风道24,作为辅助该散热装置1散热的作用;最佳实施例方式是在该热传导座20的顶面具有两侧向中心逐渐隆起的突起部25,并使散热装置1的各鳍片10底部亦配合该突起部25的形状而向内凹入,以令该散热装置1的下折部14与热传导座20贴平;而当风扇23提供冷气流由散热装置1上方进入各气流信道12后,经过冷热交替的气流即可顺着该突起部25而由散热装置1的左、右两侧被送出,以达到快速散热的功效。
另外,还可以在该热传导座20上贯穿一通孔26,该通孔26内可供一热管(图略)置入,并令发热源(图略)将热量经由该热管(图略)导入通孔26后以进行散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可以解决以往散热鳍片组过于强调其整体结构上的强固性而造成的种种缺失;本实用新型可使散热装置的各鳍片间所形成的气流信道为平整无凸起的结构,且卡扣结构具有弹性,各鳍片卡合后仍可保持散热装置的平整性,并使接触热阻较小,以达到减小流阻、且各鳍片容易拆解或组装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由此来缩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进行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包含多数以连续卡合排列的鳍片,其特征在于,各鳍片上至少设有两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包括一基座,其是以鳍片外缘弯折而成,且该基座与鳍片的相连处开设有一母孔;及一延伸臂,由该基座远离鳍片的一端向前延伸而成,并与另一鳍片的基座上的母孔相配合;其中,该卡扣结构的基座与延伸臂之间形成有向左、右两侧凹入的颈部,且各母孔上凸设有由鳍片外缘向上延伸而出的两凸块,两凸块之间具有与相对应的颈部嵌合的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鳍片上缘设有分别位于其两凸块外侧处的纵向切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鳍片于其上、下外缘处分别弯设有上折部与下折部。
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鳍片下外缘两侧处分别向下形成一扣合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热传导座,该热传导座的顶面处与各鳍片贴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传导座上贯穿有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内设有热管。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传导座内部设有热管。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传导座底部为受热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热面上设有热扩散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扩散组件为板式热管。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传导座顶面具有两侧向中心逐渐隆起的突起部,且各鳍片底部亦配合该突起部的形状而向内凹入。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设置于各该鳍片顶部的风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上设有一挠性风道。
专利摘要一种可拆卸的高密度散热装置,包含多数片鳍片,各鳍片上至少设有两卡扣结构,各卡扣结构又包含一基座以及一延伸臂,该延伸臂由该基座远离鳍片的一端向前延伸而形成,基座与鳍片的相连处上开设有一母孔,母孔与另一鳍片的延伸臂相配合,且该基座与延伸臂之间具有向左、右两侧凹入的颈部,另于各母孔上凸设有由鳍片外缘向上延伸而出的两凸块,两凸块之间具有与其所对应的颈部相嵌合的缺口。
文档编号G06F1/20GK2575750SQ0225977
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9日
发明者徐惠群 申请人:徐惠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