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8972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模组,包含一显示面;一软性印刷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显示面边缘;一触控模组,包含一与所述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显示面相贴合,且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之间形成一间隙;及一胶体层,填充于所述间隙,以固定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于所述触控面板的所述贴合面上。本发明通过胶体层固定软性印刷电路板于触控模组上,消除了弯折软性印刷电路板时产生的应力,解决了因应力而导致的显示模组变形,进而出现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一种触控技术,尤指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触控显示装置作为一种可接收触控操作产生输入信号的感应式显示装置,得到广泛应用。
[0003]一般来说,触控显示装置主要包括触控模组和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含显示面及与该显示面相对的非显示面,显示面的一边缘处连接有软性印刷电路板。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进行贴合时,在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预留一定空间,以容置软性印刷电路板,且保证软性印刷电路板不受挤压,一般情况下,软性印刷电路板在该预留空间内是可活动的。在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贴合后,需要将软性印刷电路板向非显示面进行弯折,使其能够顺利被放入一容置空间,例如外壳与背盖组合形成的容置空间。
[0004]在软性印刷电路板被弯折时,产生拉扯的应力作用到显示模组,导致显示模组发生形变,从而使得显示模组在点亮时出现显示亮度不均匀,产生各种痕迹。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有效消除软性印刷电路板被弯折时产生的拉扯应力,从而避免显示模组因应力而产生形变,以解决因形变引起的显示亮度不均匀,产生各种痕迹的问题。
[0006]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模组,包含一显示面;一软性印刷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显示面边缘;一触控模组,包含一与所述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显示面相贴合,且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之间存在一间隙;及一胶体层,填充于所述间隙,以固定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于所述触控面板的所述贴合面上。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由一连接区与一非连接区组成,所述连接区位于所述显示面边缘,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于所述连接区内与所述显示面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于所述显示面连接处沿所述显示面边缘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沿所述显示面边缘的宽度。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于所述连接区内形成一凹陷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到贴合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的厚度。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更包括一粘合层,设置于所述贴合面与所述显示面之间,且位于所述非连接区。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完全覆盖所述非连接区。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为框形结构。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的宽度大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宽度,所述胶体层凸出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包含一弯折受力部,所述胶体层至少填充于所述弯折受力部于所述触控模组之间的间隙。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的宽度大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宽度,所述胶体层凸出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体层凸出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的宽度小于0.5毫米。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的数量大于二,分别连接与所述显示面的不同边缘处。
[0018]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连接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于一显示模组的一显示面边缘;贴合一触控模组的一贴合面与所述显示面,并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贴合面之间形成一间隙;填充一胶体层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触控模组之间的间隙。
[0019]上述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将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贴合后,还在软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触控模组之间的间隙处填充胶体层,通过胶体层固定软性印刷电路板于触控模组上,消除了弯折软性印刷电路板时产生的应力,解决了因应力而导致的显示模组变形,进而出现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之爆炸图;
[0022]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制造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触控显示装置之方法流程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6]10触控显示装置
[0027]I 触控模组
[0028]11贴合面
[0029]2 显示模组
[0030]21 显示面
[0031]102 间隙
[0032]211非连接区
[0033]212 连接
[0034]3 软性印刷电路板
[0035]31 弯折受力部
[0036]4 粘合层
[0037]5 胶体层
[0038]51 胶体层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之爆炸图,触控显示装置10,包括触控模组1、显示模组2、软性印刷电路板3及胶体层5。其中,触控模组1,包含贴合面11 ;显示模组2,包含显示面21,软性印刷电路板3,连接于显示面21边缘,贴合面11与显示面21相对设置并4相贴合,贴合面11与软性印刷电路板3之间形成间隙102 ;胶体层5,填充于间隙102,以固定软性印刷电路板3于触控面板I的贴合面11上。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的显示面21由连接区212与非连接区211组成,连接区212位于显示面21边缘;软性印刷电路板3,连接于显示面21边缘,换言之,软性印刷电路板3于连接区212与显示面21连接。软性印刷电路板3与显示面21连接处沿显示面边缘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区212沿显示面边缘的宽度,以保证软性印刷电路板3与显示面21的连接处仅位于连接区212内,从而不会影响非连接区211的平整性,以保证贴合过程的顺利。
[0040]本实施例中,更包括一粘合层4,触控模组I与显示模组2通过粘合层4进行贴合,粘合层4位于贴合面11与位于非连接区211的显不面21之间,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粘合层4完全覆盖非连接区211,通过该方式,触控模组I与显示模组2的贴合更加牢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粘合层4也可以覆盖部分非连接区211,或者粘合层布设于非连接区211周边,呈一框形结构。触控模组I与显示模组2还可以通过辅助器件进行卡合固定,即粘合层4可以省略。上述粘合层4可以是光学胶,也可以为泡棉胶等其他胶体。
[0041]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设置胶体层5的位置不同,在触控模组I与显示模组2整合后,需对软性印刷电路板3进行弯折,软性印刷电路板3弯折的方式为紧贴显示模组2的边缘向显示面21的相对背面进行弯折,弯折后的软性印刷电路板的边缘不超过触控模组I的边缘,软性印刷电路板3上被弯折的部位为主要的弯折受力部31,胶体层5可以只部份填充于间隙102中,但胶体层102需至少填充于所述弯折受力部31与触控模组I的贴合面11之间的间隙中,便可消除大部份的应力,且减小了填充胶体层5的胶体使用量及填胶难度。
[0042]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触控模组I的宽度大于显示模组2的宽度,为使软性印刷电路板3的固定效果更好,胶体层5凸出显示模组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胶体层5的覆盖范围扩大,从而使得软性印刷电路板3可更牢固地固定于触控模组I的贴合面11上,如此一来,可更好地消除拉扯应力,且可以避免当拉扯力过大时将胶体层5拉扯脱落,但为不影响后续软性印刷电路板3的弯折,胶体层5的凸出于显示模组2边缘的部份51的宽度应小于0.5毫米。
[0043]上述实施例中,触控模组I可以是电容式触控模组,也可以是电阻式触控模组。触控模组I可以采用单片玻璃方案(One glass solution),或者两层玻璃结构(Glass toGlass),也可以采用薄膜电容感应器(Film sensor)与保护玻璃(cover glass)粘合而成的结构。触控模组I可供使用者用手指或触控笔依照显示模组2上显示的功能选项点选输入所要执行的动作。
[0044]上述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的显示面21由非连接区211和连接区212组成,其中显示面21于连接区211内形成一凹陷部,凹陷部到贴合面11的距离大于软性印刷电路板3到贴合面11的距离,凹陷部与贴合面11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可使得软性印刷电路板3设置在其中,且不受挤压。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区212中可以不形成凹陷部,但在软性印刷电路板3与触控模组I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采用在软性印刷电路板3与触控模组I之间的间隙处填充胶体层5的结构。[0045]上述实施例中,软性印刷电路板3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或其他电连接方式与显示模组2相连接,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上述实施例中的软性印刷电路板3为一个,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实际需求,软性印刷电路板3的个数可为二或者大于二,分别连接于显示模组2的显示面211的不同边缘,在此情况下,同样可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来固定软性印刷电路板于触控模组的贴合面,以消除弯折时产生的应力。
[0046]上述触控显示装置,将触控模组I与显示模组2贴合后,还在软性印刷电路板3与触控模组I之间的间隙处填充胶体层5。当软性印刷电路板3因机构组装需要进行弯曲时,软性印刷电路板3的弯曲产生拉扯应力作用在胶体层5上,确保了显示模组2不会受拉扯应力影响,避免了机构组装时因软性印刷电路板3的弯曲产生拉扯应力导致显示模组2发生形变,从而出现显示亮度不均匀,造成各种痕迹的现象。
[0047]如图5所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48]步骤S510,连接软性印刷电路板3于显示模组2的显示面21边缘。显示模组2的显示面21包含连接区212及与连结区212相连接的非连接区211。软性印刷电路板3连接于位于连接区212的显示面21上。
[0049]步骤S520,贴合触控模组I的贴合面11与所述显示面21,并于软性印刷电路板3与贴合面11之间形成间隙102。触控模组I包含贴合面11,贴合面11与显示面21相对设置,粘合层4形成于触控模组I的贴合面11上或显示模组2的位于非连结区211的显示面21上,且粘合层4完全覆盖非连接区211。
[0050]步骤S530,填充胶体层5于软性印刷电路板3与触控模组I之间的间隙102。根据不同实施例,胶体层5为可完全填满软性印刷电路板3与触控模组I之间的间隙102,亦可胶体层5不完全填满间隙102,即胶体层5填充于软性印刷电路板3的弯折受力部31与触控模组I之间的间隙,但至少覆盖软性印刷电路板3的弯折受力部31,胶体层5还可以凸出于显示模组2的边缘,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胶体层5凸出部51的宽度小于0.5毫米,在该范围内,胶体层5凸出部51即不会影响后续对软性印刷电路板3的弯折,又可更好地消除拉扯应力,且可以避免当拉扯力过大时将胶体层5拉扯脱落。
[00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之申请专利范围;凡其他未脱离创作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下述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一显不模组,包含一显不面; 一软性印刷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显示面边缘; 一触控模组,包含一与所述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显示面相贴合,且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之间形成一间隙;及 一胶体层,填充于所述间隙,以固定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于所述触控面板的所述贴合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由一连接区与一非连接区组成,所述连接区位于所述显示面边缘,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于所述连接区内与所述显示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于所述显示面连接处沿所述显示面边缘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沿所述显示面边缘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于所述连接区内形成一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到贴合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粘合层,设置于所述贴合面与所述显示面之间,且位于所述非连接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完全覆盖所述非连接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示粘合层为框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包含一弯折受力部,所述胶体层至少填充于所述弯折受力部于所述触控模组之间的间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的宽度大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宽度,所述胶体层凸出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层凸出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的宽度小于0.5毫米。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的数量大于等于二,分别连接于所述显示面的不同边缘处。
13.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连接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于一显不模组的一显不面边缘; 贴合一触控模组的一贴合面与所述显示面,并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贴合面之间形成一间隙; 填充一胶体层于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触控模组之间的间隙。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729079SQ201210382341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0日
【发明者】江耀诚, 张金海, 严建斌, 纪贺勋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