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取方法与系统及存储器存储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882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数据存取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通过密码存取的数据存取方法与系统及存储器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数码相机、手机与MP3在这几年来的成长十分迅速,使得消费者对存储媒体的需求也急速增加。由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rewritablenon-volatilememory)具有数据非易失性、省电、体积小、无机械结构、读写速度快等特性,最适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硬盘等可携式存储装置更是基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体积小且容量大的特性而以其作为装置内部的存储媒体。为了增加可携性,可携式的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外观设计也越来越轻巧,相对来说,也越容易造成遗失而导致其中的数据外泄。因此,许多对数据进行加密与认证的技术也应运而生,以保护可携式存储器存储装置中的数据。举例来说,要求使用者输入密码才得以存取数据的技术也逐渐开始采用多组密码交叉验证,据以提高数据安全性。然而,当使用者是处在使用个人专属电子装置与可携式存储装置的安全环境下,若每次欲使用可携式存储装置都必须输入密码,无疑会造成相当大的不便。此外,以密码保护数据的方式多半会对密码的尝试输入次数加以限制,若输入错误密码的次数超过预设值,可携式存储装置便会锁死。此时,使用者必须以专用的软件或甚至需要前往装置制造商的服务门市来进行解锁,相当费时且费力。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存取方法与系统及存储器存储装置,其能够让使用者能更便利地存取设有密码保护的存储器存储装置。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存取方法,用于一存储器存储装置。本方法包括:将存储器存储装置与电子装置进行近场通信,并且在近场通信中通过存储器存储装置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本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寄存器中记录第一密码。本方法还包括:在近场通信中通过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寄存器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之后的一预定时间内,倘若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未被连接至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连接接口时,清除记录在寄存器中的第一密码;以及倘若记录在寄存器中的第一密码与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中的第二密码相同时,由存储器存储装置允许电子装置或主机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存取方法还包括:在近场通信中通过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寄存器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之后的一预定时间内,将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连接至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连接接口。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存取方法还包括:在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与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连接接口中断连接时,清除记录在寄存器中的第一密码。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具有一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包括多个实体抹除单元,每一实体抹除单元包括多个实体可编程单元,且多个逻辑地址被配置以映射部分的实体可编程单元。并且,上述在存储器存储装置允许电子装置或主机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步骤包括:由存储器存储装置使用第一密码解码存储于实体可编程单元之中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数据以获取解码数据且将解码数据传送给电子装置或主机以回应一读取指令,其中所述读取指令指示读取逻辑地址之中映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一第一逻辑地址。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存取方法,用于一存储器存储装置。本方法包括:将存储器存储装置与电子装置进行近场通信并且在近场通信中由存储器存储装置传递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标签识别码给电子装置。本方法还包括:将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连接至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并且通过连接接口单元与连接接口将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标签识别码从存储器存储装置传送至电子装置。本方法还包括:在通过近场通信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与通过连接接口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为相同时,由存储器存储装置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以及倘若第一密码与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中的第二密码相同时,由存储器存储装置允许电子装置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由存储器存储装置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的步骤包括:根据记录在电子装置的注册清单判断是否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注册记录。倘若注册清单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注册记录时,从注册清单中获取第一密码。并且通过存储器存储装置接收从注册清单中所获取的第一密码传送。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由存储器存储装置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的步骤还包括:倘若注册清单未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注册记录时,在电子装置上显示登录界面以请求使用者输入注册信息并且将注册信息与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标签识别码记录在注册清单中,其中注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密码。并且,由存储器存储装置接收通过登录界面所获取的第一密码传送。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具有一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所述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包括多个实体抹除单元,每一实体抹除单元包括多个实体可编程单元,且多个逻辑地址被配置以映射部分的实体可编程单元。并且,上述由存储器存储装置允许电子装置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步骤包括:由存储器存储装置使用第一密码解码存储于实体可编程单元之中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数据以获取解码数据且将所述解码数据传送给电子装置以回应一读取指令,其中所述读取指令指示读取逻辑地址之中映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第一逻辑地址。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提出一种存储器存储装置,其包括连接接口单元、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与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连接接口单元用以电性连接至主机系统。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单元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与电子装置进行近场通信,并且在近场通信中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在存储器存储装置的一寄存器中记录所述第一密码,并且在近场通信中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之后的一预定时间内,倘若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未被连接至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连接接口时,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会清除记录在寄存器中的第一密码。倘若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判断记录在寄存器中的第一密码与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中的一第二密码相同时,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允许电子装置或主机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在近场通信中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之后的一预定时间内,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连接至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连接接口。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与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连接接口中断连接时,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会清除记录在寄存器中的第一密码。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具有一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包括多个实体抹除单元,每一实体抹除单元包括多个实体可编程单元,且多个逻辑地址被配置以映射部分的实体可编程单元。并且,在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允许电子装置或主机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操作中,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使用第一密码解码存储于实体可编程单元之中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数据以获取解码数据且将解码数据传送给电子装置或主机以回应一读取指令,其中所述读取指令指示读取逻辑地址之中映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一第一逻辑地址。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提出一种存储器存储装置,其包括连接接口单元、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与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连接接口单元用以电性连接至主机系统。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单元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与电子装置进行近场通信,并且在近场通信中由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传递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标签识别码给电子装置。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连接至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并且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通过连接接口单元与连接接口将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标签识别码从存储器存储装置传送至电子装置。在通过近场通信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与通过连接接口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为相同时,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会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并且,倘若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判断第一密码与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中的第二密码相同时,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会允许电子装置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的操作中,电子装置会根据记录在所述电子装置的注册清单判断是否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注册记录。倘若注册清单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注册记录时,电子装置会从注册清单中获取第一密码,并且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会从电子装置接收从注册清单中所获取的第一密码。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从电子装置接收第一密码的操作中,倘若注册清单未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注册记录时,电子装置会在电子装置上显示一登录界面以请求使用者输入注册信息并且将此注册信息与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标签识别码记录在所述注册清单中,其中所述注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密码。并且,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会从电子装置接收通过登录界面所获取的第一密码。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具有一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所述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包括多个实体抹除单元,每一所述实体抹除单元包括多个实体可编程单元,且多个逻辑地址被配置以映射部分的实体可编程单元。在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允许电子装置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操作中,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会使用第一密码解码存储于所述实体可编程单元之中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数据以获取解码数据且将此解码数据传送给电子装置以回应一读取指令,其中所述读取指令指示读取所述逻辑地址之中映射所述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第一逻辑地址。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存取系统,其包括存储器存储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电子装置会与存储器存储装置进行近场通信,并且电子装置会在近场通信中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当存储器存储装置接收所述第一密码后,存储器存储装置会记录第一密码于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寄存器中。并且,在近场通信中通过电子装置将所述第一密码传递至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寄存器之后的一预定时间内,倘若存储器存储装置判断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未被连接至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连接接口时,清除记录在寄存器中的第一密码。倘若存储器存储装置判断记录在寄存器中的第一密码与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中的第二密码相同时,存储器存储装置会允许电子装置或主机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在近场通信中通过电子装置将第一密码传递至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寄存器之后的一预定时间内,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连接至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一连接接口。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在存储器存储装置的连接接口单元与电子装置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连接接口中断连接时,存储器存储装置会清除记录在寄存器中的第一密码。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具有一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包括多个实体抹除单元,每一实体抹除单元包括多个实体可编程单元,且多个逻辑地址被配置以映射部分的实体可编程单元。并且,在上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允许电子装置或主机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操作中,存储器存储装置使用第一密码解码存储于实体可编程单元之中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数据以获取解码数据且将解码数据传送给电子装置或主机以回应读取指令,其中所述读取指令指示读取逻辑地址之中映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第一逻辑地址。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存取系统,所述数据存取系统包括:存储器存储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电子装置会与存储器存储装置进行近场通信,并且存储器存储装置会在近场通信中传递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标签识别码给电子装置。当电子装置判断通过近场通信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与通过连接接口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为相同时,电子装置会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此外,倘若存储器存储装置判断第一密码与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中的第二密码相同时,存储器存储装置会允许电子装置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在电子装置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操作中,电子装置会根据记录在电子装置的注册清单判断是否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注册记录。倘若注册清单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注册记录时,电子装置会从注册清单中获取第一密码。并且电子装置会将从注册清单中所获取的第一密码传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在电子装置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操作中,倘若注册清单未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注册记录时,电子装置会在电子装置上显示登录界面以请求使用者输入注册信息并且将注册信息与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标签识别码记录在注册清单中,其中注册信息包括第一密码。此外,电子装置会将通过登录界面所获取的第一密码传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具有一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所述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包括多个实体抹除单元,每一实体抹除单元包括多个实体可编程单元,且多个逻辑地址被配置以映射部分的实体可编程单元。并且,在上述存储器存储装置允许电子装置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操作中,存储器存储装置会使用第一密码解码存储于实体可编程单元之中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数据以获取一解码数据且将解码数据传送给电子装置以回应一读取指令,所述读取指令指示读取逻辑地址之中映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一第一逻辑地址。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数据存取方法及其系统是在电子装置与存储器存储装置进行近场通信后快速地完成电子装置与存储器存储装置之间的密码验证,从而使得使用者能更有效率地存取设有密码保护的存储器存储装置。由于只有在近场通信的被动模式下且对应于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密码不存在于电子装置中(也即,使用者第一次使用时)的情况下,电子装置才会请求使用者通过电子装置的登录界面来输入密码,因此本发明的数据存取方法及其系统不仅提供便利的方式来对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存取权限加以控管,且增加以密码保护数据安全性的强度。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与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数据存取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的概要方块图;图3A与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管理实体抹除单元的范例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数据存取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记录在电子装置的注册清单的示意图;图6A与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记录在电子装置的注册清单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数据存取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子装置;12:微处理器;14:存储电路;16:无线通信电路;18:连接接口;100:存储器存储装置;102:连接接口单元;104: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6: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00:数据存取系统;202:存储器管理电路;204:主机接口;206:存储器接口;208:寄存器;210:无线通信电路;;212:电源管理电路;214:错误检查与校正电路;410(0)~410(N):实体抹除单元;502:数据区;504:闲置区;506:系统区;508:取代区;510(0)~510(D):逻辑地址;500、600:注册清单;602、604:注册记录;S401、S403、S405、S407、S409:数据存取方法的步骤;S701、S703、S705、S707、S709:数据存取方法的步骤;S801、S803、S805、S807、S809: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步骤。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范例实施例图1A与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数据存取系统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数据存取系统1000包括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例如,电子装置10可以是移动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或是其他可使用无线通信网络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进行通信与数据传输的电子装置等。而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可以是移动硬盘、存储卡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简称SSD)等的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装置。请参照图1B,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是以行动装置为例并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是以移动硬盘为例来进行说明。举例来说,在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皆具有符合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标准的通信功能,且彼此通过近场通信进行通信以及相关信息的传递,以完成彼此之间密码验证的操作。具体而言,近场通信(也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为了让电子装置间可以进行简单、安全的双向互动,所推出的一个标准以及短距离(例如,10~20厘米内)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近场通信乃源自于一些既有的非接触式(contactless)识别与交互连结(interconnectivity)技术。例如,近场通信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演变而来,其允许电子装置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并采用主动模式(activemode)和被动模式(passivemode)两种读取模式。更详细地说,在主动模式下,每一个符合近场通信的装置皆配置有电池,且会产生其专属的射频场域(RFfield)来载送数据。例如,以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为例,当电子装置10发出射频信号给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也会发出同样频率的信号给电子装置10。此后,双方会对信号进行处理,且各自使用自行发射的射频场域进行点对点的连接。换言之,在此种模式下,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都会耗电,但是连接速度相对地更快也更稳定。此外,在被动模式下,每一个符合近场通信的装置不需皆配置有电池。在此,以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为例,在通信过程中,仅需配有电源的电子装置10提供射频场域,以将数据发送到存储器存储装置100,而此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使用负载调制(loadmodulation)技术即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回传。具体而言,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是基于NFC记录形式定义(recordtypedefinition)与数据交换格式(dataexchangeformat)来传递所需的数据。例如,由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所发射的标签识别码是通过电子装置10所发射出的射频能量,做为数据交换时所需的电力。其中NFC数据交换格式(NFCDataExchangeFormat,简称NDEF)的规格定义了信息封装的格式(messageencapsulationformat),以使得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之间的标签识别码以及信息能顺利交换。请再参照图1A,电子装置10包括微处理器12、存储电路14、无线通信电路16以及连接接口18。电子装置10的微处理器12用以控制电子装置10的整体运作。例如,微处理器12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存储电路14电性连接至微处理器12,并且用以暂存微处理器12所执行的指令或数据。例如,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存储电路14可以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简称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Memory,简称SRAM)等。然而,必须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存储电路14也可以是其他适合的存储器。无线通信电路16电性连接至微处理器12,用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电子装置10外部的其他电子装置或存储器存储装置进行通信。例如,电子装置10的无线通信电路16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进行通信。本范例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电路16即是通过近场通信与外部的电子装置通信,然而,必须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连接接口18用以提供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与电子装置10连接。例如,连接接口18是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的标准的连接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连接接口也可符合其他适合的标准。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包括连接接口单元102、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连接接口单元102是符合通用串行总线标准。然而,必须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连接接口单元102也可以是符合并行高级技术附件(Paralle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简称PATA)标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s,简称IEEE)1394标准、高速周边零件连接接口(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Express,简称PCIExpress)标准、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简称SATA)标准、超高速一代(UltraHighSpeed-I,简称UHS-I)接口标准、超高速二代(UltraHighSpeed-II,简称UHS-II)接口标准、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简称SD)接口标准、存储棒(MemoryStick,简称MS)接口标准、多媒体存储卡(MultiMediaCard,简称MMC)接口标准、小型快闪(CompactFlash,简称CF)接口标准、集成驱动电子接口(IntegratedDeviceElectronics,简称IDE)标准或其他适合的标准。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连接器可与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封装在一个芯片中,或布设于一包含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的芯片外。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用以执行以硬件形式或固件形式操作的多个逻辑门或控制指令,并且根据电子装置10或其他电脑主机的指令在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中进行数据的写入、读取、抹除与合并等运作。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用以根据本发明范例实施例的数据存取方法来与电子装置10完成彼此之间密码验证的操作,以使得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或其他电脑主机可存取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是电性连接至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并且用以存储电子装置10所写入的数据。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为多层存储单元(MultiLevelCell,简称MLC)NAND型快闪存储器模块(即,一个存储单元中可存储2个比特数据的快闪存储器模块)。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也可是单层存储单元(SingleLevelCell,简称SLC)NAND型快闪存储器模块(即,一个存储单元中可存储1个比特数据的快闪存储器模块)、复数层存储单元(TrinaryLevelCell,简称TLC)NAND型快闪存储器模块(即,一个存储单元中可存储3个比特数据的快闪存储器模块)、其他快闪存储器模块或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存储器模块。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的概要方块图。请参照图2,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包括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主机接口204、存储器接口206、寄存器208与无线通信电路210。存储器管理电路202用以控制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的整体运作。具体来说,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具有多个控制指令,并且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运作时,此些控制指令会被执行以对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下达指令序列来将数据写入至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读取数据或将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上的数据抹除等运作。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管理电路202的控制指令是以固件形式来操作。例如,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具有微处理器单元(未示出)与只读存储器(未示出),并且此些控制指令是被烧录至此只读存储器中。当存储器存储装置100运作时,此些控制指令会由微处理器单元来执行以进行数据的写入、读取与抹除等运作。在本发明另一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管理电路202的控制指令也可以编码形式存储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的特定区域(例如,存储器模块中专用于存放系统数据的系统区)中。此外,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具有微处理器单元(未示出)、只读存储器(未示出)及随机存取存储器(未示出)。特别是,此只读存储器具有驱动码,并且当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被触发时,微处理器单元会先执行此驱动码段来将存储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中的控制指令载入至存储器管理电路202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中。之后,微处理器单元会运转此些控制指令以进行数据的写入、读取与抹除等运作。此外,在本发明另一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管理电路202的控制指令也可以一硬件形式来实作。例如,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包括微控制器、存储单元管理电路、存储器写入电路、存储器读取电路、存储器抹除电路与数据处理电路。存储单元管理电路、存储器写入电路、存储器读取电路、存储器抹除电路与数据处理电路是电性连接至微控制器。其中,存储单元管理电路用以管理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的实体抹除单元;存储器写入电路用以对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下达写入指令以将数据写入至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中;存储器读取电路用以对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下达读取指令以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中读取数据;存储器抹除电路用以对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下达抹除指令以将数据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中抹除;而数据处理电路用以处理欲写入至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的数据以及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中读取的数据。主机接口204是电性连接至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并且用以电性连接至连接接口单元102,以接收与识别电子装置10或其他电脑主机所传送的指令与数据。也就是说,电子装置10或其他电脑主机所传送的指令与数据会通过主机接口204来传送至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在本范例实施例中,主机接口204是相容于SATA标准。然而,必须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主机接口204也可以是相容于PATA标准、IEEE1394标准、PCIExpress标准、USB标准、UHS-I接口标准、UHS-II接口标准、SD标准、MS标准、MMC标准、CF标准、IDE标准或其他适合的数据传输标准。存储器接口206是电性连接至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并且用以存取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也就是说,欲写入至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的数据会通过存储器接口206转换为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所能接受的格式。寄存器208是电性连接至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并且用以暂存来自于电子装置10或其他电脑主机的数据与指令或来自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的数据。无线通信电路210电性连接至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并且用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外部的其他电子装置进行通信。例如,在本范例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电路210即是通过近场通信与外部的电子装置进行通信。在本发明一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还包括电源管理电路212与错误检查与校正电路214。电源管理电路212是电性连接至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并且用以控制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电源。错误检查与校正电路214是电性连接至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并且用以执行错误检查与校正程序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具体来说,当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从电子装置10中接收到写入指令时,错误检查与校正电路214会为对应此写入指令的数据产生对应的错误检查与校正码(ErrorCheckingandCorrectingCode,简称ECCCode),并且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将对应此写入指令的数据与对应的错误检查与校正码写入至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中。之后,当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中读取数据时会同时读取此数据对应的错误检查与校正码,并且错误检查与校正电路214会依据此错误检查与校正码对所读取的数据执行错误检查与校正程序。图3A与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管理实体抹除单元的范例示意图。必须了解的是,在此描述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的实体抹除单元的运作时,以“提取”、“分组”、“划分”、“关联”等词来操作实体抹除单元是逻辑上的概念。也就是说,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的实体抹除单元的实际位置并未更动,而是逻辑上对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的实体抹除单元进行操作。本范例实施例的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包括多个实体抹除单元,每一实体抹除单元包括多个实体可编程单元,且多个逻辑地址被配置以映射部分的实体可编程单元。具体而言,请参照图3A,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106具有实体抹除单元410(0)~410-(N)。例如,实体抹除单元410(0)~410-(N)可属于同一个存储器晶粒(die)或者属于不同的存储器晶粒。每一实体抹除单元分别具有复数个实体可编程单元,其中属于同一个实体抹除单元的实体可编程单元可被独立地写入且被同时地抹除。此外,每一实体抹除单元可由64个实体可编程单元、256个实体可编程单元或其他任意个实体可编程单元所组成。更详细来说,实体抹除单元为抹除的最小单位。也即,每一实体抹除单元含有最小数目之一并被抹除之存储单元。实体可编程单元为可编程的最小单元。即,实体可编程单元为写入数据的最小单元。每一实体可编程单元通常包括数据比特区与冗余比特区。数据比特区包含多个实体存取地址用以存储使用者的数据,而冗余比特区用以存储系统的数据(例如,控制信息与错误更正码)。在本范例实施例中,每一个实体可编程单元的数据比特区中会包含4个实体存取地址,且一个实体存取地址的大小为512比特组(byte)。然而,在其他范例实施例中,数据比特区中也可包含数目更多或更少的实体存取地址,本发明并不限制实体存取地址的大小以及个数。例如,在一范例实施例中,实体抹除单元为实体区块,并且实体可编程单元为实体页面或实体扇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或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将实体抹除单元410(0)~410-(N)逻辑地分组为数据区502、闲置区504、系统区506与取代区508。逻辑上属于数据区502与闲置区504的实体抹除单元是用以存储来自于电子装置10的数据。具体来说,数据区502的实体抹除单元是被视为已存储数据的实体抹除单元,而闲置区504的实体抹除单元是用以替换数据区502的实体抹除单元。也就是说,当从电子装置10接收到写入指令与欲写入的数据时,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从闲置区504中提取实体抹除单元,并且将数据写入至所提取的实体抹除单元中,以替换数据区502的实体抹除单元。逻辑上属于系统区506的实体抹除单元是用以记录系统数据。例如,系统数据包括关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的制造商与型号、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的实体抹除单元数、每一实体抹除单元的实体可编程单元数等。逻辑上属于取代区508中的实体抹除单元是用于坏实体抹除单元取代程序,以取代损坏的实体抹除单元。具体来说,倘若取代区508中仍存有正常的实体抹除单元并且数据区502的实体抹除单元损坏时,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从取代区508中提取正常的实体抹除单元来更换损坏的实体抹除单元。特别是,数据区502、闲置区504、系统区506与取代区508的实体抹除单元的数量会依据不同的存储器规格而有所不同。此外,必须了解的是,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运作中,实体抹除单元关联至数据区502、闲置区504、系统区506与取代区508的分组关系会动态地变动。例如,当闲置区504中的实体抹除单元损坏而被取代区508的实体抹除单元取代时,则原本取代区508的实体抹除单元会被关联至闲置区504。请参照图3B,如上所述,数据区502、闲置区504的实体抹除单元是以轮替方式来存储电子装置10所写入的数据。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或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配置逻辑地址510(0)~510(D)给电子装置10或其他电脑主机,以映射至数据区502中部份的实体抹除单元414(0)~410(F-1),以利于在以上述轮替方式来存储数据的实体抹除单元中进行数据存取。特别是,电子装置10或其他电脑主机会通过逻辑地址510(0)~510(D)来存取数据区502中的数据。此外,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104(或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建立逻辑地址-实体抹除单元映射表(logicaladdress-physicalerasingunitmappingtable),以记录逻辑地址与实体抹除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此逻辑地址-实体抹除单元映射表还可以例如是记录逻辑地址与实体可编程单元、逻辑可编程单元与实体可编程单元及/或逻辑可编程单元与实体抹除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等各种逻辑与实体的对应关系,本发明不加以限制。如上所述,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分别配置有符合近场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电路16以及无线通信电路210,据此,当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彼此靠近时,电子装置10会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进行近场通信。在本范例实施例中,是以近场通信的主动模式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数据存取方法,也即,在此范例中的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皆配置有电池(未示出)。在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进行近场通信后,电子装置10会在近场通信中传递一组密码(以下称为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此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记录此第一密码于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寄存器208中,并且判断记录在此寄存器208中的第一密码与原先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另一组密码(以下称为第二密码)相同时,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允许电子装置10或电脑主机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10所传送的第一密码与原先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第二密码可以于出厂时完成设定,或是出厂后由软件或是软件设定,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例如,多个电子装置10与多个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在出厂前可预先配对,也即,每一电子装置10的第一密码会被设定为对应至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第二密码。然而,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第一密码与第二密码的设定方式。例如,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通过由电子装置10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来设定每一电子装置10的第一密码与其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第二密码,也或是由电子装置10所提供的应用程序自行产生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第一密码。特别是,本发明也不限制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配对方式,例如,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通过由电子装置10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来设定或产生电子装置10的多组第一密码,以使得多组第一密码分别对应到使用者的多个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第二密码。在此,所述第一密码可在通过设定后被存储于电子装置10的存储电路14中,而所述第二密码可在通过设定后被存储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缓冲存储器或寄存器208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将逻辑地址510(0)~510(D)划分为第一分割区以及第二分割区。其中对应第一分割区的实体抹除单元记录有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出厂前便已设定好的第二密码,而对应第二分割区的实体抹除单元则是隐藏的分割区,需要经过密码验证才得以存取。特别是,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在近场通信中通过电子装置10将第一密码传递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寄存器208之后的一段预定时间(例如,10秒)内,使用者若欲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则必须在此预定时间内将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连接接口单元102连接至电子装置10的连接接口18或另一电脑主机的连接接口。在此,假设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判断记录在寄存器208中的第一密码与原先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第二密码相同。因此,当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所连接的电子装置10或另一电脑主机接收一读取指令且此读取指令指示读取逻辑地址510(0)~510(D)之中映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第一逻辑地址时,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使用第一密码解码存储于实体可编程单元之中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数据以获取解码数据,并且将此解码数据传送给电子装置10或另一电脑主机以回应所接收的读取指令。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对密码验证的程序加以限制,例如,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被划分为具有一隐藏的分割区,存储器管理电路202是根据第一密码来判断是否能将隐藏的分割区提供给电子装置10或另一电脑主机存取。此外,本发明也不加以限制所述预定时间的长短,例如,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预定时间可根据使用者所要求的安全程度来设定。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连接接口单元102与电子装置10的连接接口18或电脑主机的连接接口中断连接时,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清除记录在寄存器208中的第一密码,由此可避免移动硬盘中的重要数据不会被他人误取而外泄。此外,在近场通信中通过电子装置10将第一密码传递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寄存器208之后的预定时间内,倘若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判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连接接口单元102未被连接至电子装置10的连接接口18或其他电脑主机的连接接口时,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也会清除记录在寄存器208中的第一密码,以确保移动硬盘中的数据仅能被装置拥有者所存取。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数据存取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4,在步骤S401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与电子装置10进行近场通信。在步骤S403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在近场通信中从电子装置10接收第一密码。接着,在步骤S405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记录此第一密码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寄存器208中。在步骤S407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在近场通信中从电子装置10接收第一密码之后的一预定时间内,倘若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连接接口单元未被连接至电子装置10的连接接口或主机的连接接口时,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清除记录在寄存器208中的第一密码。之后,在步骤S409中,倘若记录在寄存器208中的第一密码与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第二密码相同时,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允许电子装置10或主机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第二范例实施例第二范例实施例的数据存取方法与系统本质上是相同于第一范例实施例的数据存取方法与系统,其差异之处在于第二范例实施例是在近场通信的被动模式下完成电子装置与存储器存储装置之间的密码验证。以下将使用第一范例实施例的系统及元件标号来说明第二范例实施例与第一范例实施例的差异之处。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分别配置有符合近场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电路16以及无线通信电路210,因此,当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彼此靠近时,电子装置10会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进行近场通信。在本范例实施例中,是以近场通信的被动模式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数据存取方法,例如,在此范例中的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并未配置有电池。在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进行近场通信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在近场通信中传递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给电子装置10。接着,当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连接接口单元102连接至电子装置10的连接接口18时,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通过连接接口单元102与连接接口18将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传送至电子装置10。倘若电子装置10判断通过近场通信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与通过连接接口18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为相同时,电子装置10会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此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记录此第一密码于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寄存器208中,并且判断记录在此寄存器208中的第一密码与原先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第二密码相同时,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允许电子装置10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值得一提的是,当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进行近场通信后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在近场通信中传递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给电子装置10后,若使用者是将另一移动硬盘的连接接口单元连接至电子装置10的连接接口18将可能造成存储于另一移动硬盘的第二密码通过另一移动硬盘的连接接口单元被电子装置10所拦截。由于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会分别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接收通过近场通信所传送的标签识别码与通过连接接口18所传送的标签识别码并判断两者是否相同,由此可避免上述密码被获取的情况发生。具体而言,在电子装置10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操作中,电子装置10会先根据记录在电子装置10的注册清单判断是否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注册记录。倘若此注册清单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注册记录时,电子装置10会从注册清单中获取第一密码,并将从注册清单中所获取的第一密码传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反之,倘若注册清单未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注册记录时,电子装置10会显示登录界面请求使用者输入注册信息并且将注册信息与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记录在注册清单中。例如,电子装置10所显示的登录界面是请求使用者输入密码以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100,而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将所接收的密码记录为第一密码并记录于注册清单中。换言之,注册信息会包括第一密码。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记录在电子装置的注册清单的示意图。请参照图5,更详细地说,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假设电子装置10所接收的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为“00100”,而原先存储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第二密码为“123456”。因此,当电子装置10接收到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即,“00100”)时,电子装置10会根据记录在电子装置10的注册清单500判断注册清单500中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注册记录602,据此,电子装置10会从此注册记录602中获取第一密码为“123456”,并将此第一密码传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特别是,通过电子装置10判断注册信息中是否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注册记录,可在注册清单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第一密码时,直接将第一密码传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由此使用者能更有效率地存取设有密码保护的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值得一提的是,注册清单500仅为一个范例注册清单,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图6A与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记录在电子装置的注册清单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A,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假设电子装置10所接收的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为“00111”,而原先存储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第二密码为“654321”,则电子装置10会根据记录在电子装置10的注册清单600判断注册清单600中未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注册记录并显示一登录界面请求使用者输入密码以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假设使用者所输入的密码为“654321”。接着,请参照图6B,由于使用者所输入的密码与原先存储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第二密码相同,因此,电子装置10会将其记录为第一密码“654321”并且在注册清单600中将所接收的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00111”与第一密码“654321”记录为注册记录604。特别是,通过电子装置10提供使用者登录界面并记录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与使用者所输入的第一密码,可在使用者下一次欲使用电子装置10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时,不必再重新输入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密码。此外,注册清单600仅为一个范例注册清单,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本范例实施例中,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存储器管理电路202判断第一密码与原先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第二密码相同后,且当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所连接的电子装置10或另一电脑主机接收一读取指令且此读取指令指示读取逻辑地址510(0)~510(D)之中映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第一逻辑地址时,存储器管理电路202会使用第一密码解码存储于实体可编程单元之中的第一实体可编程单元的数据以获取解码数据,并且将此解码数据传送给电子装置10以回应所接收的读取指令。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另一范例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被划分为具有一隐藏的分割区,存储器管理电路202是根据第一密码来判断是否能将隐藏的分割区提供给电子装置10存取。特别是,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装置10与存储器存储装置100是在近场通信的被动模式下完成其之间的密码验证,也即,本范例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不配置有电池。因此,本范例实施例的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并不同相于第一范例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存储装置,第一范例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存储装置可在与电子装置进行近场通信后,电性连接至其他电子装置或电脑主机而被存取,而本范例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仅可以与和其进行近场通信的电子装置10电性连接后而被存取。也就是说,各个移动硬盘仅能由特定的行动装置所存取。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数据存取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7,在步骤S701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与电子装置10进行近场通信。在步骤S703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在近场通信中传递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给电子装置10。接着,在步骤S705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连接接口单元102连接至电子装置10的连接接口18,并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通过连接接口单元102与连接接口18将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签识别码传送至电子装置100。在步骤S707中,倘若电子装置100判断通过近场通信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与通过连接接口18接收的标签识别码为相同时,电子装置100会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之后,在步骤S709中,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判断第一密码与存储在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中的第二密码相同时,存储器存储装置100会允许电子装置10存取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范例实施例所示出的传递第一密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的流程图。请参照图8,在步骤S801中,电子装置10会根据记录在电子装置10的注册清单判断是否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注册记录。倘若电子装置10在步骤S801中判断注册清单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400的注册记录时,则在步骤S803中,电子装置10会从注册清单中获取第一密码。接着,在步骤S805中,电子装置10会将从注册清单中所获取的第一密码传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倘若电子装置10在步骤S801中判断注册清单未存有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400的注册记录时,则在步骤S807中,电子装置10显示登录界面以请求使用者输入注册信息,并且将注册信息预对应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的标识识别码记录在注册请求中。接着,在步骤S809中,电子装置10会将通过登录界面所获取的第一密码传送至存储器存储装置100。综上所述,本发明范例实施例所提出的数据存取方法与系统能够通过电子装置与存储器存储装置进行近场通信后快速地完成电子装置与存储器存储装置之间的密码验证,并且唯有在近场通信的被动模式下且对应于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密码不存在于电子装置中(也即,使用者第一次使用时)的情况下,电子装置才会请求使用者通过电子装置的登录界面来输入密码。据此,提供便利且安全性高的方式来对存储器存储装置的存取权限加以控管。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