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189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单片玻璃式(One Glass Solution,OGS)触摸屏中,相比于通常的氧化铟锡(ITO)材质的触摸屏,金属网格(metal mesh)触摸屏具有低的电阻,特别是在大尺寸触摸屏方面,金属网格触摸屏可以有效降低电阻电容延迟(RC Delay),以及防止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采用面内走线设计,大大降低走线占用边框区域面积,利于实现窄边框。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

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包括由多条金属线形成的网格,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端,并从所述第一端开始延伸,

多条第一触控引线,每条第一触控引线设置在相邻两个触控电极之间,并与该两个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一端电连接。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同层形成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一触控引线,其中,

多个触控电极沿同一方向延伸,每个触控电极包括由多条金属线形成的网格,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端,并从所述第一端开始延伸,

每条第一触控引线设置在相邻两个触控电极之间,并与该两个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一端电连接。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触摸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一种触控屏的Rx及其走线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虚设引线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触控屏的Tx及其走线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Rx及其走线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相邻两个触控电极之间的两条虚设引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中触控电极(Rx)与虚设引线彼此绝缘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屏的Rx及其走线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屏的Rx及其走线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Tx及其走线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中触控电极(Tx)与虚设引线彼此绝缘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触控电极;0111-金属线;A1-第一端;B1-第二端;010-第一触控引线;020-第二触控引线;030-虚设引线;040-接线区;011-第一连接电极;012-第二连接电极;1-触控电极;111-金属线;A-第一端;B-第二端;10-第一触控引线;20-第二触控引线;30-虚设引线;40-接线区;11-第一连接电极;12-第二连接电极;100-衬底基板;102-一组触控电极;50-黑矩阵;60-第一光学胶层;70-第二光学胶层;Tx-触控驱动电极;Rx-触控感应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互电容的触摸屏,通常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Rx)和多个触控驱动电极(Tx)。例如,多个触控感应电极(Rx)与多个触控驱动电极(Tx)相互绝缘并交叉设置。对于大尺寸金属网格触摸屏,触控感应电极(Rx)与触控驱动电极(Tx)的数量增加。并且,2T2R驱动方式中,Rx以及Tx两侧都引出走线,以提高电学性能,从而,造成走线数量的增加。

图1为通常的金属网格触摸屏的走线方式,图1中示出了沿同一方向延伸的三个触控电极01,触控电极01的个数不限于图中所示。每个触控电极01包括由多条金属线0111形成的网格。每个触控电极01从第一端A1延伸至第二端B1。相邻两个触控电极01之间为虚设区,虚设区内设置有与触控电极01沿同一方向延伸的闭合的虚设线030。虚设线030的形状延续触控电极01的网格的形状,但与触控电极01彼此绝缘,虚设线030可如图2所示。例如,每个触控电极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电极011和第二连接电极012。第一触控引线010可通过第一连接电极011与触控电极01电连接。第二触控引线020可通过第二连接电极012与触控电极01电连接。

如图1所示,金属网格触摸屏采用边缘走线的方式,即,触控电极01的第一触控引线010从边缘引到接线区040,第二触控引线020也汇集到接线区040。而通常的边缘走线方式,走线占据边框大部分面积。对于大尺寸金属网格触摸屏,通常的走线方式很难实现窄边框。例如,图1中示出的触控电极01为Rx,图3中示出了触控电极01为Tx的情形,可参照图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

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包括由多条金属线形成的网格,触控电极包括第一端,并从第一端开始延伸,

多条第一触控引线,每条第一触控引线设置在相邻两个触控电极之间,并与该两个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电连接,第一触控引线与触控电极的第一端电连接。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采用面内走线设计,大大降低走线占用边框区域面积,利于实现窄边框。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同层形成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一触控引线,多个触控电极沿同一方向延伸,每个触控电极包括由多条金属线形成的网格,触控电极包括第一端,并从第一端开始延伸,每条第一触控引线设置在相邻两个触控电极之间,并与该两个触控电极中的一个电连接,第一触控引线与触控电极的第一端电连接。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制作方法,采用面内走线设计,大大降低走线占用边框区域面积,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触摸屏的制作。同层形成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一触控引线,简化制作工艺。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任一触摸屏。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因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任一触摸屏,从而,可利于实现窄边框。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触控电极1和多条第一触控引线10。每个触控电极1包括由多条金属线111形成的网格,触控电极1包括第一端A,并从第一端A开始延伸。每条第一触控引线10设置在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并与该两个触控电极1中的一个电连接,第一触控引线10与触控电极1的第一端A电连接。例如,多个触控电极1的第一端A位于衬底基板100的同一侧。触控电极例如也可称作触控通道。例如,第一触控引线10的设置在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的部分与触控电极1沿同一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采用面内走线设计,大大降低走线占用边框区域的面积,利于实现窄边框。

一个示例中,为了减少面内走线方式对触控电极的信号干扰,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设置有与触控电极1沿同一方向延伸的两条虚设引线30。虚设引线30的设置可有效屏蔽面内走线方式对触控电极的信号干扰。虚设引线30可如图5所示。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触控引线10设置在两条虚设引线30之间,并与两条虚设引线30彼此绝缘(相当于将通常设计中相邻触控电极之间的虚设引线拉开设计)。例如,虚设引线30的形状可延续触控电极1的网格的形状,但虚设引线30与触控电极1彼此绝缘。虚设线30的形状延续触控电极1的网格的形状例如是指虚设线30的形状为与其接近的触控电极1的部分网格的形状。例如,虚设线30和与其接近的触控电极1的网格的一部分呈轴对称。例如,金属线111形成的网格与虚设引线30可同层形成,图6虚线框内,虚设引线30与触控电极1具有一定距离,两者之间相互绝缘。

例如,如图4所示,触控电极1还包括第二端B,触控电极1从第一端A延伸至第二端B,例如,多个触控电极1的第二端B位于衬底基板100的同一侧。第二端B例如与第一端A相对设置。每个触控电极1的第二端B与第二触控引线20电连接。两条引线(第一触控引线10和第二触控引线20)更加有利于信号驱动与接收。

例如,如图4所示,触控电极1的第一端A通过第一连接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10电连接,触控电极1的第二端B通过第二连接电极12与第二触控引线20电连接。例如,触控电极1、第一连接电极11、第一触控引线10、第二连接电极12和第二触控引线20可同层形成。

例如,该触摸屏还包括接线区40,多条第一触控引线10与多条第二触控引线20在接线区40汇集。例如,汇集后的多条第一触控引线10与多条第二触控引线20在接线区40与外接电路电连接,例如,汇集后的多条第一触控引线10与多条第二触控引线20在接线区40与驱动IC相连。

一个示例中,为了避免走线聚集影响视觉效果,解决面内走线消影的问题,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设置一条第一触控引线10,第一触控引线10均匀分散,不易引起人眼识别,从而,可取得较好的消影效果。例如,每个触控电极1的第一触控引线10都从其右侧延伸,当然,也可以每个触控电极1的第一触控引线10都从其左侧延伸。图4为示意性的说明,其仅示出了触控屏的部分结构。当然,本示例提供的触控屏中还可包括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设置两条第一触控引线10的部分。例如,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设置两条第一触控引线10的部分设置在触控屏的边侧,以进一步减小边框。当然,也可不设置在触控屏的边侧,例如设置在触控屏的中部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一个示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为一组,构成一组触控电极102。并且相邻两组触控电极102不交叠,与一组触控电极102中的两个触控电极1分别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触控引线10设置在该组触控电极1的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或者设置在该组触控电极1的两侧)。图7和图8中只示出了触控屏的部分结构,图7或图8所示结构可沿着水平方向依次排列形成一触控结构。图7和图8可为该触控结构的不同部分的示意图。

以上以触控电极1为触控感应电极Rx为例进行说明。当然,触控驱动电极Tx也可采用类似的结构。

一个示例中,当Rx采用如上图4-图8所述的结构时,Tx可采用图9所示的结构,Tx也采用面内走线的方式。图10示出了Tx中设置虚设引线30的情况下,虚设引线30与触控电极1彼此绝缘(不电连接)。并且,虚设引线30延续金属网格的形状。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的两条虚设引线30彼此绝缘。该示例中,Tx与Rx走线分别走Tx与Rx的虚设区,面内走线,可减少边缘走线,实现窄边框设计。

例如,如图11所示,触控屏还可以包括黑矩阵50以减少漏光,黑矩阵50可设置在触控屏的四周。图11中还示出了黑矩阵50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上。触控感应电极Rx和触控驱动电极Tx之间设置有第一光学胶层60,在触控驱动电极Tx上还设置有第二光学胶层70。第一光学胶层60和第二光学胶层70可为透明光学胶,可起到绝缘、粘结和保护的作用。第一光学胶层60和第二光学胶层70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绝缘材料。

当然,Tx也可以不采用图9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Tx的接线区40也可以设置在图9的左侧,以进一步减少边缘走线,进一步减少边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100上同层形成多个触控电极1和多条第一触控引线10。

多个触控电极1沿同一方向延伸,每个触控电极1包括由多条金属线111形成的网格,触控电极1包括第一端A,并从第一端A开始延伸;

每条第一触控引线10设置在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并与该两个触控电极1中的一个电连接,第一触控引线10与触控电极1的第一端A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的制作方法,采用面内走线设计,大大降低走线占用边框区域面积,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触摸屏的制作。同层形成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一触控引线,简化制作工艺。

例如,可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多个触控电极1和多条第一触控引线10。例如,可采用纳米压印或者光刻工艺形成。例如,可由同一层金属经过光刻工艺形成。

例如,该制作方法还可包括在相邻两个触控电极1之间形成与触控电极1沿同一方向延伸的两条虚设引线30,第一触控引线10形成在两条虚设引线30之间,并与两条虚设引线30彼此绝缘。例如,触控电极1、第一触控引线10和虚设引线30可同层形成。

例如,该制作方法还可包括形成第二触控引线20,第一连接电极11,第二连接电极12。触控电极1还包括第二端B,触控电极1从第一端A延伸至第二端B,触控电极1的第一端A通过第一连接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10电连接,触控电极1的第二端B通过第二连接电极12与第二触控引线20电连接。例如,可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同层形成触控电极1、第一触控引线10、第二触控引线20、第一连接电极11和第二连接电极12。

一个示例中,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光刻的方法在衬底基板100的四周形成黑矩阵(黑色光阻边框)。

(2)形成触控感应电极Rx及其走线(面内走线方式);例如,包括磁控溅射镀金属膜,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刻蚀形成Rx的金属网格及其走线。走线例如包括第一触控引线和第二触控引线。例如,还可以同层形成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

(3)涂覆光学胶材料,曝光,显影形成第一光学胶层(绝缘层)。

(4)形成触控驱动电极Tx及其走线(面内走线方式),具体过程同形成Rx及其走线的方法。

(5)涂覆光学胶材料,曝光,显影形成第二光学胶层(绝缘层)。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形成实施例一所述的任一触摸屏。由此方法制作的触摸屏的结构在此不再详述,请参照实施例一的叙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任一触摸屏。

例如,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触控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以Rx沿竖直方向延伸,Tx沿水平方向延伸为例进行说明,但Rx和Tx也可以对调,即Rx沿水平方向延伸,Tx沿竖直方向延伸。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并且,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Tx和Rx的形成顺序不做限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以形成OGS触摸屏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形成In-Cell(内嵌式)触控屏或者On-Cell(外置式)触控屏中的任意一种。

这里应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同层”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构图或构图工艺可只包括光刻工艺,或包括光刻工艺以及刻蚀步骤,或者可以包括打印、喷墨等其他用于形成预定图形的工艺。光刻工艺是指包括成膜、曝光、显影等工艺过程,利用光刻胶、掩模板、曝光机等形成图形。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形成的结构选择相应的构图工艺。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以及附图中,同一附图标记代表同一含义。

(2)本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3)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