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片夹持装置及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294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片夹持装置及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和记录/再现多张盘片的盘片夹持装置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现有一种盘片播放机,其通过安装在机动车辆上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来记录和/或再现声音。盘片播放机构造成在一个储存夹(magazine)中储存多张CD(小型盘)并且与储存夹一起一次更换全部CD。这将引起装置扩大,使得主体容纳在行李箱中,而只有需要操作的部分设置在车厢中。然而,在车辆驾驶过程中更换CD是不可能的,且需要停车打开行李箱,成为麻烦事情。
因此,近年来,容纳在车厢中的安装在车辆上的盘片播放机有所发展。这种需能储存多张CD的安装在车辆上的盘片播放机容纳在车厢中预定的仪表板(in-dash)空间内。因而,仍存在着减少安装在车辆上的盘片播放机的尺寸这样最重要的问题。
安装在车辆上的盘片播放机包括大致矩形棱柱壳体,其具有给定的尺寸,即称作1 DIN尺寸等,例如其中用于在其上分别安装六张CD的六个安装台面(mounting stage)2相互叠置,构成盘室。六张CD可以分别装入和弹出,以逐步地选择六张CD的其中一张来再现。
盘室(disk compartment)构造成使六个盘状安装台面2直立可动地相互叠置,用于大致支撑相应盘片的整个表面。在再现时,选出的在其上安装了所选CD的托盘和其上的托盘(一个或多个)均抬高,插入形成在选出的托盘之下的用于夹持和旋转盘片的转盘以及用于再现的光学头的空间中。
然而,用于在其上安装盘片的托盘象一个盘子,在安放多个安装台面2时,不仅使较大面积要进行表面处理以防止盘片受到损坏,而且盘室重量较大。此外,盘状形状需要较大量材料,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盘片夹持器和一种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的盘片夹持装置构造成包括第一和第二盘片夹持装置,第一和第二盘片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盘片安装装置,用于安装盘片外周边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和第一和第二偏压装置,用于将外周边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偏压朝向第一和第二盘片安装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盘片夹持装置彼此面对分开设置,从而夹持所述盘片。这使得部件尺寸减小,导致盘片夹持装置和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重量和成本有可能降低。此外,这使得要进行表面处理以防止盘片受到损坏的面积减小。
根据权利要求2的盘片夹持装置构造成第一偏压装置和第二偏压装置包括与偏压释放装置接合的接合部分,从而在记录和再现盘片时释放盘片。
根据权利要求3的盘片夹持装置构造成盘片外周边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跨过盘片的中心部分大致彼此相对。
根据权利要求4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构造成多个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和多个第二盘片夹持装置彼此面对分开设置,以便夹持多张盘片。
根据权利要求5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构造成第一偏压装置和第二偏压装置分别包括接合部分,偏压释放装置设置成与接合部分接合,用于释放由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和第二盘片夹持装置产生的盘片夹持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6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构造成还包括引导装置,用于在盘片装入到多个第一和第二盘片夹持装置的其中一个上时,引导盘片。
根据权利要求7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构造成引导装置包括用于引导盘片的凹槽。
根据权利要求8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构造成引导装置固定安装到壳体的顶板上。
根据权利要求9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构造成多个第一和第二盘片夹持装置相对于所述引导装置是可动的,以便允许装入盘片。


图1是根据本发明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播放机外观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盘片播放机的分解透视图;图3(a)是盘片播放机中盘室的分解透视图,图3(b)是安装台面主体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盘片播放机中的盘室,其中(a)是平视图,(b)是前视图;图5是从后侧看到的壳体内部的透视图;图6是传送装置、扭矩提供装置(torque providing means)等的分解透视图7是再现装置的透视图;图8是夹持装置主体的剖视图;图9是拾取机构的前视图;图10示出了定位装置,其中(a)是当夹持装置位于备用位置时的后视图,(b)是当夹持装置位于再现位置时的后视图;图11示出了操作装置,其中(a)是拾取升/降台面和盘片升/降台面的前视图,(b)是内滑块的前视图,(c)是外滑块的前视图;图12是操作装置的操作说明图,示出了模式转换位置处于装入/取出模式的状态下,用于实现CD的装入和弹出;图13示出了装入/取出顶部即第一张CD的情形,其中(a)是操作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下的操作说明图,在备用状态位置选择第二张CD,(b)是挡板(shutter)敞开时的操作装置的操作说明图;图14是在顶部即第一张CD弹出时,推杆(push lever)旋转时的操作装置的操作说明图;图15示出了用于实现CD再现的再现模式状态,其中(a)是在从顶部第五张CD再现时的操作装置的操作说明图,(b)是在最上方CD再现时的操作装置的操作说明图;图16示出了再现顶部第一张CD的情形,其中(a)是在销钉处于(D)位置或备用状态时的操作装置的操作说明图,(b)是在销钉处于(1)位置或再现状态时的操作装置的操作说明图;图17示出了CD装入时的盘片播放机,其中(a)是平视图,(b)是前视图;图18是CD装入时的盘片播放机的侧剖视图;图19示出了CD弹出时的推动装置,其中(a)是平视图,(b)是前视图;图20是CD弹出时的推动装置的侧剖视图;图21示出了分选凸轮(separating cam)的操作,其中(a)是说明与安装台面2关系的操作说明图,(b)是说明与销钉关系的操作说明图;图22是分选凸轮开始分隔安装台面2之前的状态侧视图;图23是安装台面2由分选凸轮分隔成两部分的状态侧视图;图24是安装台面2由分选凸轮分隔成三部分的状态侧视图;图25是作为将安装台面2分隔成三部分之后只有选出的托盘被降低的结果,所选CD安装在转盘上并由夹持装置夹持的状态侧视图26是作为所选CD由夹持装置夹持之后只有选出的托盘再次降低的结果,选出的托盘与所选CD分隔的状态侧视图;图27是作为用于选出的托盘在再现时向上移动的盘簧的结果,所选CD打开的状态说明图;图28示出了扭矩提供装置,其中(a)未提供扭矩时的操作说明图,(b)是提供扭矩时的操作说明图;图29是对夹持装置提供扭矩时状态的操作说明图;图30是夹持装置占据了备用位置时状态的操作说明图;图31是夹持装置占据了再现位置时状态的操作说明图;图32是夹持装置占据了备用位置时的约束装置状态的操作说明图;图33示出了夹持装置占据了再现位置时的约束装置,其中(a)是示出了夹持受到阻碍时状态的操作说明图,(b)是示出了阻碍被释放时的状态操作说明图;以及图34是示出了由于阻碍被约束装置释放、夹持装置夹持CD时的状态的操作说明图。
下文对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盘片夹持器和一种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实施例作了说明。该实施例为本发明应用于盘片播放机用于再现声音的一个实施例。
(A)盘片结构的大致构造如图1-11所示,盘片播放机通常包括确定了外形的壳体1;盘室3,设置在壳体1前侧上用于储存CD;传送装置5,设置在壳体1前板1a的装入/取出开口4中,用于从盘室3中装入和弹出CD;开/关装置6,设置在传送装置5前侧上,用于打开和关闭前板1a的装入/取出开口4;再现装置7,设置在壳体1后侧上,用于选择和再现盘室3中的任一张CD;推动装置8,设置在盘室3左后侧和右后侧上,用于推动CD朝向传送装置5弹出;操作装置9,主要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左侧板1b和右侧板1c,用于操作盘室3、再现装置7等等。
再现装置7包括空间形成装置11,设置在拾取升/降台面10两侧上,其直立移动用于在盘室3中选出的一张CD的上下方形成空间;包括下臂13和上臂12的夹持装置14,上臂13和下臂12可旋转地设置在拾取升/降台面10上,并且进入空间中用于夹持所选CD;盘片驱动装置15,安装到下臂13上,用于驱动被夹持的CD;拾取机构16,安装到下臂13上,用于读取旋转CD中的信息;扭矩提供装置17,用于只在CD再现的再现模式下而不在CD装入或取出的装入/取出模式下,将扭矩传送到夹持装置14;约束装置18,用于设定夹持装置14夹持CD的时间。
(B)壳体壳体1包括前板1a、侧板1b和1c、顶板1d和底板1e,并具有后开口。侧板1b、1c和底板1e相互组成一体。
(C)盘室如图3(a)所示,盘室3包括六个相互叠置的盘片夹持装置27,每个盘片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一张盘片。盘片夹持装置27包括一对安装台面2作为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和第二盘片夹持装置。一对安装台面2构造成分别夹持第一外圆周部分和第二外圆周部分,一对安装台面跨过盘片中心彼此面对。六个盘片夹持装置27安装在盘片升/降台面22上,其由四个引导支柱(guidesupport)23直立可动地支撑。各引导支柱23的各端连接并支撑底板1e和顶板1d。
如图4所示,树脂件2b安放在薄铝板2a的外上表面上,作为第一和第二盘片安装装置。一对销钉2c、2d设置在各树脂件2b中部和后部,侧向伸出。前销钉比后销钉长。树脂件2b的高度设置成与CD的厚度大致相同。作为第一和第二偏压装置的盘簧2e的前部分固定到树脂件2b的上表面,将CD夹持在弹簧和铝板2a之间。压件(presser)2f形成在盘簧2e的后内侧用于压CD,而形成在盘簧2e的后外侧的是接收器2g,接收器2g如下所述由分选凸轮82的下表面下压,接收器2h如下所述作为接合件,经受来自作为偏压释放装置的上台面接合处82i下表面的向上外力。在相应树脂件2b的前部和后部中,形成有穿过树脂件2b和铝板2a的导孔2i,导孔2i接收引导支柱23。垫片(未示出)按圆形安放在铝板2a的两个表面上,即CD所接触的外圆周面附近的部分中。如图3(a)所示,圆柱形弹簧支座(spring bearings)2j与最上方安装台面2的树脂件2b两端成为一体,以便容纳在顶板1d和最上方安装台面2之间设置的螺旋弹簧作为偏压装置24。如图3(b)所示,弹簧支座2j的下端稍微向内伸出,而形成接收螺旋弹簧24下端的接收处2k。这样设置阻止了压缩所需的载荷过大,即使压缩长度由于使用长弹簧而变得较大。
另一方面,盘片升/降台面22的两端均向上弯曲。导孔22a形成在台面的水平部分中以容纳引导支柱23,一对销钉22b固定到台面的左、右直立部分的外表面上水平伸出。一对销钉22b通过分别形成在壳体1的侧板1b、1c中的两个直立狭槽25伸到壳体1外侧。
盘片升/降台面22和六对安装台面2通过将引导支柱23通过导孔22a、2i受到直立可动支撑。四个弹簧引导器(guides)2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到壳体1的顶板1d和底板1e上,各弹簧引导器设置成通过弹簧接收处2s。作为偏压装置设置来关闭弹簧引导器26的螺旋弹簧24的下端斜靠在接收处的弹簧接收处2i的下端。
(D)传送装置如图2所示,传送装置5设置成壳体1的前板1a。装入/取出开口4形成在前板1a中。主动轴30和从动轴31旋转地支撑在装入/取出开口4中。主动轴30的两端旋转地安装到前板1a上,而从动轴31的两端设置成通过形成在前板1a侧面中的直立延伸狭槽32。如图12所示,为了支撑主动轴30和从动轴31的中部,主动轴30中部的小直径部分旋转地与沟槽33a接合,沟槽33a形成在具有受约束的向下运动的树脂支座33后表面中。从动轴31中部的小直径部分旋转地与沟槽34a通过一对引导突起和一对引导沟槽(未示出)接合,沟槽34a形成在直立可动树脂支座34后表面中。一对橡胶辊35安装到从动轴31上,一对橡胶辊36安装到主动轴30上,其中每个橡胶辊的轴向滑动受到扣环(retaining ring)(未示出)的约束。在主动轴30的两端形成圆形沟槽。用于朝向主动轴30偏压从动轴31的弹簧38的两端与弹簧销钉37接合,弹簧销钉37固定到前板1a和圆形沟槽的侧面上。
现在描述用于驱动主动轴30的装置。如图6所示,齿轮39固定到主动轴30的右端,彼此组成一体的齿轮40、41和齿轮42、43由右侧面1c的内侧旋转支撑。与齿轮43和齿轮45啮合的蜗杆44整体旋转地支撑在底板1e上,蜗杆47与齿轮45啮合并固定到安装到底板1e上的传送电机46的输出轴(output shaft)上。
如图2和5所示,加压装置48设置成在由辊35、36完成CD装入之后,自动确保进一步的对CD加压几个毫米的操作。三对水平延伸的引导狭槽49、50、51形成在前板1a中的装入/取出开口4的上下方。一对滑动支架(slidemounts)52设置在前板1a的左右侧和后部,三个导销53、54、55固定到滑动支架52上并且设置成不能移动地通过引导狭槽49、50、51。树脂直立辊57通过直立轴56旋转支撑到后部分中的相应滑动支架52上。为了在彼此接近的方向偏压滑动支座52,推动弹簧60设置在形成有前表面1a的弹簧接合58和形成有滑动支座52的弹簧接合59之间。
在对应于直立辊57的水平位置处的CD由直立辊57水平定位,而直立辊57上下方的CD由直立安装到底板1e上的一对定位杆61、62(如图5所示)、以及直立安装到顶板1d上的一对定位杆(未示出)定位。(未示出的定位杆设置在定位杆61、62的延长部分上,定位杆61、62和未示出的定位杆之间确定了一个空间,允许CD装入和取出时通过)。
在使用传统托盘时,在CD装入时,在装入方向上CD前端的直立位置由存在的托盘引导。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由于一对安装台面2被设置成盘片夹持装置,所以不包括直立引导CD的部分。因此,一对盘片引导器63设置成引导装置,用于在装入方向上引导CD的前端。如图1所示,盘片引导器63安装到顶板1d的下弯部分上。盘片引导器63由树脂形成,在其相对表面上形成有凹槽63a来约束要装入的CD前端的直立方向。
(E)开/关装置现描述用于开关前表面1a的装入/取出开口4的开/关装置6。如图2所示,挡板64直立可动地安装到前表面的前板1a上。开口64a形成在挡板64中允许CD通过,当挡板64升高时,开口64a的中间水平位置对应于辊35、36之间的边界位置,使开口64a“打开”,当挡板64降低时,开口“关闭”。
特别是,一对上下导销65安装到前板1a的左右侧,一对直立延伸的引导狭槽64b形成在挡板64中。扣环与通过引导狭槽64b设置的每个导销65的头部接合。为了只在挡板64升高“打开”时,使滑动支座52之间的距离较大,在中心附近的导销54设置成比其它导销53、55长,一对L形状的导孔64c形成在挡板64中以容纳各自导销54。导轨64d形成了各导孔64c的上表面,从而当CD由直立辊57之间扩大的距离由一些原因产生的约束而弹出时,挡板64被强迫升高而“打开”。
现描述用于开关挡板64的连接机构。侧向延伸的引导狭槽66a形成在成大致L形的截面的侧向滑板66的前、下表面中,导销67设置成通过引导狭槽66a并固定到前板1a和底板1e上。凸轮孔64e形成在挡板64两侧和下部分中,而滑动销钉66b固定到侧向滑板66两侧和前表面上,并且设置成可通过各自的凸轮孔64e。如图17(b)所示,弹簧接合66c、68形成在侧向滑板66的下表面和底板1e上向下伸出,回动弹簧69设置在二者之间。纵向滑板70纵向可滑动安装在底板1e的左下表面上。特别是,一对引导狭槽70a形成在纵向滑板70中,一对头部销钉(未示出)设置成通过引导狭槽70a并固定到底板1e上。如图5所示,大致L形的杠杆72的弯曲部通过固定轴73旋转地安装到底板1e下表面上,端部分别形成了狭槽72a。销钉66d、70b分别固定到侧向滑板66和纵向滑板70上并与狭槽72a松动接合。如将所述,由外滑块140加压的受压部分70c与纵向滑板70一起形成。
(F)再现装置再现装置7设置成接近盘室3的后部以使盘片播放机的深度最小。如图2所示,既然再现装置7中的夹持装置14安装到拾取升/降台面10上,所以首先说明拾取升/降台面10。
拾取升/降台面10包括水平板和设置在水平板两侧上并与其成为一体的直立板。圆形凹槽10a形成在水平板前部允许CD插入。一对水平伸出的销钉77固定到每个直立板上以直立移动拾取升/降台面10。一对销钉77位于同一平面上并比盘片升/降台面22的一对销钉22b短。销钉77设置成通过形成在壳体1的侧板1c、1b中的一对直立狭槽78向外伸出。
1)空间形成装置如图2所示,由树脂制成的分选凸轮82纵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拾取升/降台面10的直立板中,作为插入相互直立叠置在两个安装台面2之间的空间形成装置11,用于在所选CD上下方形成空间。特别是,引导狭槽10a形成在拾取升/降台面10的上前部分的直立板中,头部导销(headed guide pin)82a设置成通过引导狭槽10a并固定到分选凸轮82上。如图3(a)所示,引导狭槽82b形成在分选凸轮82的下部,图2中的头部导销10b设置成通过引导狭槽82b并固定到直立板的纵向中部。
分选凸轮82插入安装台面2之间,升高一对安装台面2的四个销钉2c、2d,因此稳固地支撑安装台面2并在再现CD在其上的一对安装台面2上下方形成空间。分选凸轮82,其形状通过安放形成有狭缝的不同纵向长度的两个板而形成,分选凸轮82滑动进入安装台面2的下方,向上移动安装台面2的一对长销钉2d通过前部以及一对短销钉2d通过后部。
该构型具体如下。一对第一分选控制部分82c1、82c1向上移动选出的用于安装所选CD的一对安装台面2和其上的安装台面2,而一对第二分选控制部分82c2、82c2形成在各自的第一分选控制部分82c1之上,以在选出的安装台面2之上只向上移动安装台面2。第三分选控制部分82d分别形成在第一分选控制部分82c1和第二分选控制部分82c2之间,只用于夹持选出的安装台面2。第一分选控制部分82c1、第二分选控制部分82c2和第三分选控制部分82d组成了一分选控制部分。沿着移动方向和分选凸轮82一起形成的是顶表面82f,用于夹持安装台面2的销钉2c、2d定位在选出的安装台面2上方;下表面82h,作为定位约束装置用于夹持安装台面2的销钉2c、2d定位在选出的安装台面2下方,并保持盘簧2e的接收处2g。
选出的安装台面2的销钉2c、2d和其上的安装台面2由第一分选控制部分82c1和第二分选控制部分82c2的向前移动而升高,从而θ原始设定成45°的预定值。然而,在此,安装台面2在压缩螺旋弹簧24时升高,从而随着安装台面2的位置越高,螺旋弹簧24的压缩量越大,而增加了作用于安装台面2升高的负载。就是说,负载在螺旋弹簧24的压缩的初始阶段较小。结果,如图21(a)所示,在第一分选控制部分82c1和第二分选控制部分82c2的上部分中的θ1设置成45°,下部分中的θ2设置成60°,两者之间包括圆形面的中间部分受到恒定负载。
图35示出了分选凸轮82的一个对比示例。为了水平移动分选凸轮以便抬起安装台面2,凸轮一般设计有线性渐缩面,其凸轮角θ为45°或者更小。然而,在图35所示的凸轮形状的情形下,由凸轮抬高的水平面和凸轮动程限制在1∶1,从而凸轮动程变长,导致装置尺寸变大。
接下来,描述第三分选控制部分82d、82d。第三分选控制部分82d、82d包括上台面接合82j、82j,中台面接合82k、82k,下台面接合82m、82m。上台面接合82j、82j作用是在选出的安装台面2上下方形成空间;中台面接合82k、82k作用是降低选出的安装台面2以及CD,以将所选CD安放在下臂13的转盘97上;下台面接合82m、82m作用是再次只降低选出的安装台面2,以将其与所选CD分隔。上台面接合82j的下表面组成偏压释放装置,用于向上偏压所述安装台面2的盘簧2e的接收处2h,来释放由盘簧2e产生的偏压。
2)夹持装置现描述夹持装置14,夹持装置旋转朝向由空间形成装置11形成在所选CD上下方的空间,而夹持所选CD。下臂13和上臂12的基端旋转安装到拾取升/降台面10的左部。具体构造如下所述。如图8所示。空心轴86近处的较低端固定到下臂13上,下端旋转设置成通过拾取升/降台面10,扁平垫圈93和扣环94与其接合抗脱离。铜合金的套管87与上臂12的基端固定接合,空心轴86设置成使得上臂12降低成平行于下臂13以夹持所选CD。扁平垫圈88和扣环与空心轴86的上端接合。夹持弹簧89设置在扁平垫圈88和套管87之间以向下偏压上臂12。如图7所示,为了达到上臂13和下臂12的关于空心轴86的同步整体旋转而无任何相对旋转,滑动销钉90设置在下臂13上,且设置成可滑动地通过形成在上臂12中的孔91。如下所述,为了在夹持装置14旋转时提高转盘97在下臂13上相对于CD的定位准确性,在底板1e上设置了支柱92,并且支柱设置成通过拾取升/降台面10上的空心轴86。
3)盘片驱动装置盘片驱动装置15设置在下臂13头部的顶表面上。具体如图7所示,主轴电机96安装成转盘97安装的输出轴与CD的中心孔接合。另一方面,如图34所示,支撑板98一端固定到其附近的上臂12的头部,另一端形成有圆形孔。由树脂制成并且具有形成在盘片下表面圆周上的肋状突起的卡盘99与孔从上方旋转接合。弹簧板另一端保证了卡盘99的抗脱离性,未示出的弹簧板的一端固定到上臂12的下表面上。CD由转盘97和卡盘99夹持。
4)拾取机构如图9所示,拾取机构16也安装到下臂13的上表面上。现描述拾取机构16的构造。光学头162设置成沿着下臂13的纵向可动地通过与下臂13成为一体的导轨161。还设置了用于沿着导轨161往复运动光学头162的装置。螺纹轴164旋转支撑在下臂13的顶表面上通过一对轴承件163,光学头162的凹螺纹部分(未示出)与其啮合。设置在套管87附近的扫描电机165的输出轴与螺纹轴164耦合。特别是,具有彼此成为一体的蜗轮166和交叉轴螺旋齿轮167的齿轮168受到旋转支撑,其中蜗轮166与电机165的输出轴的蜗杆啮合,交叉螺旋齿轮167与安装到螺纹轴164上的交叉螺旋齿轮170啮合。
5)扭矩提供装置扭矩提供装置17通过传送电机46的扭矩而旋转夹持装置14。如图6所示,齿轮系103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板1b中。特别是,齿轮系103包括齿轮103a-103h。齿轮104也固定到主动轴30的左端。板105直立可动地设置在左侧板1b中。特别是,直立延伸的引导狭槽105a形成在板105的上部分中,导销106(见图28)设置成通过引导狭槽。导销106固定到左侧板1b上,扣环安装在其上。弹簧接合105b、107形成了板105的下部分和壳体1e的底板1e,回动弹簧108设置在两者之间用于向下偏压板105。出口105c形成在板105中,以接收齿轮103h的轴109(固定到侧板1b上)。杠杆110的基端旋转安装到轴109上。转移轴111设置成通过杠杆110并固定到轴109的头部。齿轮112旋转安装到转移轴111上并与齿轮103h啮合。凸轮孔105d形成在板105的出口105c的上方,转移轴111的端部设置成通过凸轮孔。特别是,在向上移动板105时,凸轮孔105d向上移动,设置成通过凸轮孔105d的转移轴111向上移动,由此使安装到转移轴111上的齿轮112与主动轴30的齿轮104啮合。为了向上移动板105,杠杆113的中部受到左侧板1b的内侧通过销钉114的旋转支撑,杠杆113的一端通过销钉115旋转地连接到板105的下部分上。杠杆113的另一端朝向左侧板11b其中前面一个导孔25的下部分,盘片升/降台面22的销钉22b设置成通过其中。就是说,在盘片升/降台面22处于最下位置进入再现模式时,销钉22b推动杠杆113的另一端向下,使齿轮112与齿轮104啮合。
因此,齿轮系103的最上齿轮103a与夹持装置14的下臂13耦合,如下所述。如图2所示,设置了滑动棒116,其在后部分中包括纵向加长的直立部分和与直立部分成为一体的水平部分。一对引导狭槽116a形成在直立部分两侧附近的滑杆116中,如图5所示,一对导销117设置成通过一对引导狭槽116a并固定到左侧板1b的内部,每个导销上安装有一扣环。用这种方法,形成了齿条116b,纵向可滑动的滑杆116的下前部与齿轮103a啮合,而向下伸出的接合销钉116c的上端固定到水平部分后部的头部上。如图7所示,接合销钉116c与下臂13的基端成为一体,并且与形成在水平部分中的狭槽13a松动地接合、并且延伸到上臂12的水平面。如图9所示,狭槽13a沿着通过套管87轴的径向直线延伸,并且与套管正交。
盘片播放机具有两种模式,即,装入/取出模式和再现模式,装入/取出模式中CD装入到盘室3中并从中弹出,再现模式中CD再现。前一种情形下,夹持装置14占据了图30所示的位置B,而在后一种情形下,夹持装置占据了图31所示的位置A。夹持装置14在位置B和位置A之间的旋转通过上述的扭矩提供装置17完成。然而,由于需要所选CD相对于下臂13上的转盘97精确定位,所以设置了图10所示的定位装置118。
现描述定位装置118的构造。如图9-10所示,向下伸出的定位销119的上端固定到空心轴86附近的下臂13上。圆形孔10c形成在拾取升/降台面10的一部分中,该部分对应于定位销119根据夹持装置14旋转而移动的范围。定位销119与圆形孔10c松动地接合。弹簧接合10d形成使得拾取升/降台面10向下伸出。触发弹簧120的两端与定位销119和弹簧接合10d接合。假设定位销119在位置b、a,当夹持装置14占据了位置B、A时,位置b和位置a之间中点的位置c对应于定位销119的移动方向变化的弯曲点,从而弹簧接合10d位于对应于位置c的位置。
6)约束装置夹持装置14的上臂12由夹持弹簧89向下偏压,其包括约束装置18,用于通过夹持弹簧89的偏压力为降低上臂12设置时间,如图7所示。具体结构如下。
柱面板124直立设置在拾取升/降台面10上表面,在夹持装置14和分选凸轮82之间。柱面板124形成了局部柱面,该局部柱面包括中心在套管87上的柱面部分,L形的引导狭槽125包括切向延伸的水平部分125a以及轴向延伸的直立部分125b,如图32-33所示。导销12a固定到上臂12的基端,在套管87的径向上向外伸出。导销12a设置成通过引导狭槽125。结果,在图7中,当夹持装置14占据了位置B或备用位置、并且在夹持装置从位置B移动之前立即占据位置A或再现位置,导销12a定位在引导狭槽125的水平部分125a中。因此,即使施加了夹持弹簧89的偏压力,上臂12也没有降低使夹持装置14打开。另一方面,当夹持装置14处于位置A时,导销12a位于直立部分125b中,从而上臂12通过夹持弹簧89的偏压力降低以降低导销12a降低到直立部分125b的下端。
如图7所示,为了不使夹持装置14一旋转到位置A时,夹持装置14就开始夹持操作,将导销12a旋转到引导狭槽125的直立部分125b,而是只在接收指令之后开始夹持操作,所以设置了第一约束装置,用于临时约束导销12a的向下移动;以及第二约束装置,在临时约束引起所选CD和安装台面2降低并安放在转盘97上之后,分选凸轮82的向前移动时,用于释放临时约束以夹持所选CD。具体构造如下。支座板26直立设置在拾取升/降台面10的上表面上、柱面板124和分选凸轮82之间、平行于分选凸轮82,如图7和30所示。如图7所示,约束臂127的中部由支座板126的内部通过旋转轴129旋转支撑,销钉127a固定到约束臂127前部分中向外伸出。约束臂127的后部分向内弯曲面向引导狭槽125的直立部分125b。如图30所示,弹簧128设置成向下偏压约束臂127的后部分。约束臂127的前部分中的销钉127a与形成在分选凸轮82内部下面中的凸轮沟槽82r松动地接合,如图32所示。出口形成在凸轮沟槽82r的后部分上方。当分选凸轮82向前移动,将选出的安装台面的销钉2c、2d与中间台面接合82k、82k相接合,销钉127a可以脱离进入凸轮沟槽82r的出口中。因此,约束臂127通过弹簧128旋转,上臂12通过夹持弹簧89的偏压力降低。
(G)推动装置推动装置8设置在壳体1内部两侧上。由于两个推动装置8在结构上基本相同,现只说明其中一个。如图1和19所示,推动CD的推杆132旋转安装到从壳体1的顶板1d向下伸出的固定轴133上。推杆132与辊35、36之间的边界处于相同的水平面。回动弹簧134设置成封闭固定轴133,其两端与推杆132的弹簧接合132a和顶板1d的弹簧接合相接合。推杆132通过上述的分选凸轮82的向后移动而旋转,向后运动的方向与由推杆向前移动而形成空间的方向相反。具体构造如下所述。板135设置在支座板126的外部可纵向滑动预定的量。就是说,一对引导狭槽126a形成在支座板126中,一对导销135a设置成通过一对引导狭槽126a并固定到板135上。板135前侧端向内弯曲可与受压部分132b接合,受压部分与推杆132成为一体,后侧端向外弯曲伸出分选凸轮82之后。
(H)操作装置最后,说明操作装置9。在装入/取出模式中,操作装置9抬高和降低盘片升/降台面22,允许在安装台面2上装入和取出CD以及操作开/关装置6和推动装置8。在再现模式下,操作装置9抬高和降低拾取升/降台面10以取出所选CD,盘片升/降台面22保持在最低位置,并且操作空间形成装置11和约束装置18。
如图2和11所示,内滑块139和外滑块140纵向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左侧板1b和右侧板1c上。由于两者是对称的,只描述其中一个。引导狭槽139a、140a形成在滑块139、140上下部分中。导销158、159设置成通过引导狭槽139a、140a并固定到侧板上,扣环安装在其上。一对阶梯状狭缝141形成在内滑块139后部分中,以六步法(six-step way)升高和降低从直立狭缝78伸出的拾取升/降台面10的一对销钉77。一对阶梯状狭缝142形成在内滑块139前部分中,以六步法升高和降低从直立狭缝25伸出的盘片拾取升/降台面22的一对销钉22b。底部狭缝143连续形成在每个阶梯状狭缝142下方,在再现模式下,只升高和降低拾取升/降台面10,盘片升/降台面22保持在最低位置。另一方面,只有一对用于接收盘片升/降台面22的一对长销钉22b的狭缝形成在外滑块140中。特别是,以互通的方式形成的有正方形装入/取出模式狭缝144,用于上下移动容纳在阶梯状狭缝142中的销钉22b;水平延伸的再现模式狭缝145,用于在最低位置夹持容纳在底部狭缝143中的销钉22b;45°倾角的转换狭缝146,通过在任何方向上的外滑块140的滑动操作上下移动销钉22b通过渐缩面146a、146b,在阶梯状狭缝142和底部狭缝143之间转换销钉22b的位置。如果再现模式狭缝145形成在同一直立位置,则再现模式狭缝相互叠置。因此,再现模式狭缝145、装入/取出狭缝144、底部狭缝143、阶梯状狭缝142和插入其中的销钉22b位于不同的水平面。
外滑块140的上部分垂直地向内弯曲形成突起140b。为了允许突起140b与外滑块140一起移动,脱离凹槽(escape recess)139b和脱离狭缝(escaperecess)147分别形成在内滑块139中和其后部的侧板1b中。为了使分选凸轮82可以与外滑块140一起滑动,且与随着拾取升/降台面10升高和降低的分选凸轮82的水平位置无关,直立接合沟槽82s形成在分选凸轮82的外侧后部,如图2所示,突起140b与其可滑动接合。前部分中的左侧外滑块140形成了接合140c在壳体1的底板1e下方延伸。当外滑块140向后滑动时,接合140c向后压受压部分70c,以抵抗回动弹簧69的偏压力而打开挡板64。
接着,描述驱动机构,其起到同时同步地滑动内滑块139和外滑块140的右侧和左侧。如图2和6所示,两个连接轴148、149在壳体1的底板1e下方后部分中通过两对支座受到旋转支撑。小齿轮150、151固定到连接轴148、149两端,并且在后下表面上与形成有内滑块139和外滑块140的齿条139c、140c啮合。齿轮152、153固定到连接轴148、149上,并且单独与操作电机154、155耦合。具体构造如下。操作电机155、154安装到设置在壳体1的右后部分中的支座板126的上下内部分上,输出轴通过两组设置在支座板126内部中的减速装置156、157与齿轮152、153耦合。
接着,描述这种盘片播放机的操作。
(I)操作概述盘片的操作具有三个功能将CD装入进盘室3中、从盘室3中弹出CD、选择和再现储存在盘室3中的其中一张CD。
(J)CD装入当将CD装入进盘室3中时,选择分配给安装台面2的数字(从顶部到底部将数字1-6分配给安装台面2)如“2”,在推动装入按钮之前用来推动数字按钮。操作电机154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送到减速装置156和连接轴148上,而滑动内滑块139。分别地,操作电机155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送到减速装置157和连接轴149上,来滑动外滑块140。当推动按钮,销钉22b进入外滑块140的装入/取出狭缝144时,如图12所示,例如,处于模式转换位置在装入/取出模式下,内滑块139的向后移动使销钉22b升起到底部,但差阶梯状狭缝142的一个阶梯,如图13(a)所示。由于这种情形,盘片升/降台面22抬高,将CD放在顶部第二个即推杆132的水平面的一个安装台面2上。此时,拾取升/降台面10同时升高,产生了无用的运动。内滑块139的进一步向后移动抬高了升/降台面10和销钉22b,使得第三至第六安装台面2相继在推杆132的水平面上。
因此当外滑块140从备用位置向后移动时,如图13(a)所示,使销钉22b处于装入/取出模式狭缝144的纵向中间位置,外滑块140的接合140c向后在底板1e下压图2所示的受压部分70c。因此,纵向滑板70的移动被传送通过杠杆72,到达侧向侧板66,侧向侧板抵抗回动弹簧69的偏压力向左移动,抬高挡板64打开装入/取出开口4,如图17(b)所示。
如上所述,进行了上述动作之后,挡板64打开,顶部第二个安装台面2和推杆132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在将CD171插入辊35、36之间,如图17(a)所示,未示出的设置在挡板64前部中心的传感器,感应CD171而旋转传送电机46。由于来自传送电机46的扭矩通过齿轮传送到辊36,所以CD171在辊36和辊35之间夹住,这两个辊是由弹簧38偏压到其上的,如图18所示,并且CD通过辊35、36的旋转装入到顶部第二个安装台面2上。在图17(a)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下,即CD171插入的中途,CD171的两侧插入盘片引导器63的凹槽63a中用于引导。因此,CD171的前端在直立方向上受到约束,允许水平装入CD171。由于只插入与辊35、36分隔的位置,直立辊57在中心方向上推动CD171最后几毫米,直立辊57受到推动弹簧60的偏压。CD171由一对盘簧2e的压件2f夹持在安装台面2上。当CD171与辊35、36分隔时,限位开关(未示出)操作停止传送电机46旋转,这样同时引起外滑块140向前移动并返回到备用位置,如图13(a)所示。因此,已经向后压的受压部分70c释放,通过回动弹簧69关闭挡板64。
同样,当销钉22b处于阶梯状狭缝142的任一水平位置时,(从下面起第一和第三至第六阶梯中的一个),CD可以以相同方式装入在其中。
(K)CD弹出当从盘室3弹出CD时,数字按钮如“2”与取出按钮一起被推动。因此,以和装入相同的方式,销钉22b从装入/取出模式的模式转换位置(图12所示)移动到备用位置(图13(a)所示),从而将CD放在顶部第二个推杆132水平面的安装台面2上。当外滑块140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向后移动到图13(b)所示的位置时,挡板64打开。到此为止的操作与CD装入的操作十分相同。
因此,当外滑块140继续向后移动,直到销钉22b在装入/取出模式狭缝144的前部为止,如图14所示,通过外滑块140的后突起140b与外滑块140一起操作的分选凸轮82如图19所示向后移动,从而分选凸轮82的后表面压着板135的后表面向后移动。因此,板135的前表面向后压推杆132受压部分132b,来旋转推杆132,从而在第二安装台面2上推动CD171两侧。由于在推动取出按钮时,传送电机46驱动旋转辊35、36,被推动的CD171弹出在辊35、36之间受到夹持,如图20所示。此时,与装入相同,CD171受到盘片引导器63的凹槽63a的引导而水平移动。为了阻止CD171在取出时掉落,限位开关(未示出)在CD171后部分局部地夹持在辊35、36之间时检测CD171,停止传送电机46的旋转。之后,CD171在辊35、36之间手动移动。当传感器(未示出)传感CD171的取出时,外滑块149向前移动,将销钉22b从图14所示的位置返回到图13(a)所示的备用位置。
随后,由于施加到板135上的向后力从分选凸轮82上消除,推杆132由回动弹簧134的偏压力而旋转,返回到初始位置,如图19(a)实线所示,因此,挡板64以与CD装入之后相同的方式关闭。
当一对销钉22b占据了阶梯状狭缝142的任一水平位置时(从下面起第一和第三至第六阶梯的其中一个),CD可以相同方式从中弹出。
(L)CD再现当再现CD时,数字按钮如所选CD的“2”与再现按钮一起推动。因此,内滑块139从图13(a)所示的位置向前移动,在外滑块140向前移动之前,经由装入/取出模式狭缝144的最低位置,将销钉22b降低到模式转换位置,如图12所示。因此,转换狭缝146的上斜表面146b(见图11(c))受压,降低销钉22b。销钉22b一移动到底部狭缝143时,销钉22b移动进入外滑块140的再现模式狭缝145中,以转换到再现模式,如图15(a)所示。在转换中,拾取升/降台面10的销钉77保持在阶梯状狭缝141的最低位置。此时,销钉22b位于从再现模式到装入/取出模式的转换位置。在该状态下,当向后移动外滑块140,转换狭缝146的较低斜面受压,抬起销钉22b,销钉22b由此返回到模式转换位置的装入/取出模式下,如图12所示。
如图15(a)所示,销钉22b的相对于外滑块140的位置,不仅对应于模式转换位置而且对应于CD选择位置,在CD选择位置中,将要再现的CD通过只改变拾取升/降台面10的水平面而选择。特别是,如果只有内滑块139从图15(a)所示的位置向后移动,则一对销钉22b显然沿着底部狭缝143向前移动,但是实际上夹持在直立狭缝25的最低位置,盘片升/降台面22不能从最低再现位置移动。另一方面,其它由于外滑块140的存在而看不到的一对销钉77显然沿着阶梯状狭缝141相对升高,实际上沿着直立狭缝78逐步升高。就是说,当一对销钉22b通过向后移动内滑块139,定位在分配给底部狭缝143的任何数字1-6的位置时,销钉77在垂直分配给阶梯状狭缝142的数字1-6的其中一个的对应水平面上升高或降低,允许对应数字的CD再现。图15(a)说明了第6号CD可再现的状态,图15(b)说明了第1号CD可再现的状态。
在此,如上所述选择了第2号CD,从而销钉77升高到顶部第二个即图16(a)所示的位置。上述操作允许CD再现。随后的操作与选出的任意数字的CD相同,并且由外滑块140的移动以及传送电机46的驱动保证。
下文描述操作情形,在图16(a)所示的备用状态中,其中选择第2号CD来再现。备用状态指的是这样的状态当销钉22b如图16(b)所示占据了外滑块140上的位置D时,即,图16(a)所示的状态,其中分选凸轮82如图22所示定位。当外滑块140向前移动将销钉22b移动到第一阶梯的位置E时,分选凸轮82向前移动,将较低后部头部引进顶部第二销钉2d以及顶部第三安装台面2之间,如图21(a)所示,(也就是将较低前部头部引进到销钉2c之间,以和销钉2d有相同的随后操作)。当销钉22b处于第二阶梯的位置F时,顶部第二个安装台面2的销钉2d沿着第一分选控制部分82c1滑动到达较上台面接合82j,分选凸轮82的较上头部引进到最高处销钉2d和顶部第二个安装台面2之间,成为图23所示的状态。当销钉22b处于第三阶梯的位置G时,第一安装台面2的销钉2d沿着第二分选控制部分82c2滑动到达分选凸轮82的顶表面82f上。结果,当销钉22b处于第三阶梯的位置G时,在选出的第二安装台面2的上下形成空间,如图24所示。
当传感器(未示出)传感到销钉22b到达了位置G时,如图16(b)所示,传送电机46开始旋转。如上所述,当转换到再现模式下,销钉22b进入底部狭缝143,向下推动扭矩提供装置17的杠杆113。因此,在图28(a)所示的状态下,杠杆113围绕销钉114逆时针旋转,从而板105升高,围绕轴109顺时针旋转杠杆110,齿轮112已经与齿轮103h和齿轮104啮合,如图28(b)所示。因此,传动电机46的旋转通过主动轴30和齿轮系103传送到滑杆116和齿条116b,向后移动滑杆116,如图29所示。因此,由于在较低后部中滑杆116的接合销钉116c与狭槽13a松动配合,夹持装置14向前旋转。当定位销119如图10(a)所示,超过弯曲点的位置c时,触发弹簧120的偏压力在相对方向操作来旋转定位销钉119到图10(b)所示的位置,将卡盘99和转盘97与上臂12和下臂13一起引进到所选CD的上下方,如图24所示。当从平面图中观察时,上述情形从图30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31所示的状态。限位开关(未示出),检测夹持装置14的旋转以停止传送电机46的旋转。
当外滑块140向前移动,使销钉22b处于图16(b)所示第四阶梯的位置H,选出的安装台面2的销钉22d降低到中间接合82k,从而选出的安装台面2和CD降低,将所选CD放在转盘97上,如图25所示。基本上是同时,分选凸轮82向前移动与外滑块140一起操作约束装置18,其通过操作夹持弹簧89降低夹持装置14的上臂12,将所选CD夹持在转盘97和卡盘99之间。下述内容为详细的夹持操作。当销钉22b处于位置G时,夹持装置14处于备用位置B,导销12a处于引导狭槽125的水平部分125a,如图32所示。当夹持装置14占据了再现位置A时,导销12a移动到引导狭槽125的直立部分125b,如图21(b)和33(a)所示。然而,由于销钉127a不能脱离进入分选凸轮82的凸轮沟槽82r出口中,所以导销12a受到约束臂127的后表面的阻碍,因此不能降低。因此,当销钉22b移动到位置H时,分选凸轮82也向前移动,从而销钉127a可以脱离进入凸轮沟槽82r的出口,如图21(b)和33(b)所示。受到弹簧128偏压的约束臂127的销钉127a向上移动到分选凸轮82的凸轮沟槽82r的出口,降低约束杠杆128的后部分。结果,受夹持弹簧89偏压的上臂12降低,如图34所示,如上所述夹持所选CD。
通过将支柱92通过作为夹持装置14旋转中心的空心轴86而直立设置在底板1e上,夹持装置14的旋转中心精确定位在底板1e上,定位销119由触发弹簧120压在拾取升/降台面10上用于夹持,可获得转盘97和卡盘99在圆周轨迹上精确定位。另一方面,引导支柱23也与支柱92相同的方式直立设置在底板1e上,引导支柱23用于引导安装台面2来在其上安装CD171,获得CD171在底板1e上的精确定位。因此,将要再现的CD、转盘97和卡盘99的中心相互重合,能够可靠夹持CD171。
当外滑块140向前移动,使得销钉22b处于图16(b)所示的最后第五阶梯的位置I时,选出的安装台面2的销钉2d降低到图21(a)所示的较低台面接合82m处。因此,当已经接触所选CD171的选出的安装台面2一如图26所示降低从其中分隔时,盘簧2e的如图27所示保持所选CD171的接收处2h由分选凸轮82后部分中的较上台面接合82c的下表面向上推动,来释放所选CD171。此时,在选出的安装台面2下方的安装台面2由分选凸轮82的下表面82h保持着,在选出的安装台面2上方的安装台面2由螺旋弹簧24向下偏压,阻止了安装台面2在振动车辆的影响下受到振动。
在如上所述由夹持装置14夹持所选CD之后,如图31所示,CD由夹持装置14夹持在位置A处再现。随着主轴电机96旋转,CD通过转盘97旋转。因此,拾取机构16的扫描电机165旋转,其传送到螺纹轴164,在CD的径向上从外部到内部移动光学头165,进行CD再现。
在CD再现之后,螺纹轴164反过来将光学头162返回到初始位置。此后,扫描电机165的旋转停止,主轴电机96的旋转也停止了。因而,通过相反的步骤,外滑块140向后移动,分选凸轮82也向后移动。当销钉127a如图21(b)所示从位置H返回到位置G时,如图33(b)所示已经定位的约束臂127的销钉127a从分选凸轮82的出口脱离而向下移动,降低约束臂127的后部分,如图33(a)所示。结果,从夹持装置14向外伸出的导销12a沿着引导狭槽125的直立部分125b向上推动,夹持装置14处于旋转的状态。因而,传感器(未示出)传感导销12a的向上运动,在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传送电机46,得到夹持装置14的向后旋转。当如图10(b)所示已经占据了位置b的定位销钉119超过了作为弯曲点的位置c时,触发弹簧120的偏压力在相反的方向上操作,将定位销钉119旋转到图10(a)所示的位置b,将夹持装置14返回到位置B或者备用位置。限位开关(未示出)检测夹持装置14的旋转,以停止传送电机46的旋转。夹持装置14即使在备用位置B也由触发弹簧120向后偏压,不受车辆振动的影响。因此,当外滑块140向后移动将销钉22b返回到图16(b)所示的备用位置D时,分选凸轮82也向后移动降低第一至第三的所有安装台面2,将安装台面2返回到图22所示的状态,其中六个安装台面2没有分隔开。
当再现除了顶部第二张CD之外的其它CD时,内滑块139在图16(a)所示的状态下向前或向后移动,将销钉22b相对移动到分配给内滑块139的位置1、3、4、5和6的任一位置中。因此,外滑块140滑动,将外滑块140上的位置D-I逐步对准销钉22b,重复与上所述相同的操作。
已经示出了关于将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应用到盘片播放机中来再现声音的实施例。或者,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声音记录或记录/再现装置或图像记录和/再现装置中。而且,该实施例示出了安装台面直立设置,安装台面可选择水平设置。此外,盘片尺寸为12cm,还可以选择其它尺寸如8cm。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分开的盘片安装部分,形成第一和第二盘片夹持装置,用于安装盘片周边部分的部件、允许盘片夹持装置的部件尺寸减小、导致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尺寸、重量和成本适当减小。
权利要求
1.一种盘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包括第一盘片安装装置,用于安装盘片的第一外周边部分;和第一偏压装置,用于将所述盘片的所述第一外周边部分偏压朝向所述第一盘片安装装置;和第二盘片夹持装置,包括第二盘片安装装置,用于安装所述盘片的第二外圆周部分;和第二偏压装置,用于将所述盘片的所述第二外圆周部分偏压朝向所述第二盘片安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盘片夹持装置彼此面对分开设置,从而夹持所述盘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压装置和所述第二偏压装置分别包括与偏压释放装置相接合的接合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的所述第一外圆周部分和所述盘片的所述第二外圆周部分跨过所述盘片的中心部分大致彼此相对。
4.一种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包括第一盘片安装装置,用于安装盘片的第一外周边部分;和第一偏压装置,用于将所述盘片的所述第一外周边部分偏压朝向所述第一盘片安装装置;和多个第二盘片夹持装置,包括第二盘片安装装置,用于安装所述盘片的第二外圆周部分;和第二偏压装置,用于将所述盘片的所述第二外圆周部分偏压朝向所述第二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和所述多个第二盘片夹持装置彼此面对分开设置,从而夹持所述盘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压装置和所述第二偏压装置分别包括接合部分,偏压释放装置设置成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用于释放由所述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盘片夹持装置产生的盘片夹持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装置,用于在盘片装入到所述多个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其中一个上和所述多个第二盘片夹持装置其中一个上时,引导盘片装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包括用于引导盘片的凹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固定安装到壳体的顶板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盘片夹持装置和所述多个第二盘片夹持装置相对于所述引导装置可动,允许盘片装入到所述第一盘片夹持装置每一个上和所述第二盘片夹持装置每一个上。
全文摘要
一对安装台面2代替传统托盘而设置成盘片夹持装置,其中通过将引导支柱23设置成通过在其上安装盘片的一对安装台面2的引导孔2i,而使六对安装台面2直立可动地彼此叠置。弹簧支座2j设置在最上的安装台面2上,在其内部接收螺旋弹簧24的下端,螺旋弹簧封闭设置在顶盘和托盘之间的弹簧引导器26,使得用于在其上安装盘片的盘片夹持装置的尺寸和重量较小。
文档编号G11B17/22GK1327583SQ00802245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5日
发明者渡边智弘, 滝泽和幸, 石桥隆行, 高义辉, 滨透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